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漂piāo漂浮漂泊漂沦憔悴漂落四方B、创chuàng创见开创创功立业创巨痛深C、横héng横亘横财横冲直撞横征暴敛D、应yìng应该答应有求必应得心应手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试题预览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一)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漂piāo       漂浮   漂泊    漂沦憔悴    漂落四方
 B、创chuàng     创见   开创    创功立业    创巨痛深
 C、横héng       横亘   横财    横冲直撞    横征暴敛
 D、应yìng       应该   答应    有求必应    得心应手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伞头秧歌”是晋西北吕梁山区所独有的社火形式,尤以紧邻黄河边的一个小县——临县最为盛行。
B、曾被美国中央情报局误以为核反应堆的土楼,现以永定县境内的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功能最全;被称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民居博物馆。”
C、唯美、情趣、怀旧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经典》书系的特色,其中有冰心的《春水》、凌叔华的《酒后》、苏雪林的《绿天》、石评梅的《烟霞余影》等作品。
D、你想,倘若徐志摩和陆小曼时代也有手机的话,后人还能读到那么多情真意切的美丽如诗的情书吗?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B、林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悉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C、为期一周的传言将就各种国际性犯罪活动以及国际间的执法合作问题展开广泛讨论。
 D、曹操用人不求全责备,他的《求贤令》说:“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承认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有缺点和错误。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与《资治通鉴》一样都是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B、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五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等书都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典范。
  C、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是指《牛郎织女》、《孟姜女》、《窦娥冤》、《白蛇传》。
  D、与汤显祖生活年代基本相同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很多,如《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伪君子》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建筑美的狭义和广义——狭义建筑美是指单体建筑的美,而广义建筑美则把建筑放在广阔的特定时空背景中去研究;它跨越单体,走向群体;跨越建筑,走向城市。据3000年前的历史文献《易•系辞》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即建筑艺术缘起实用,而建筑及其美的观念几乎同时产生。
    然而,“居必常安,而后求乐”(墨子语),自古以来,建筑艺术及其美的昌盛,总是离不开材料、结构、条件所构成的物质技术基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茅草纷飞,毫无美感。如能得一“庇寒”斗室,心已足矣!庇寒之屋只是前层要求,“广厦”方为各位寒士的梦想,得此,他们的“欢颜”就不会停留在“庇寒”上了!可以说,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不是脱离社会存在的,它的出现是要切合人类的继发性心理的,故宫能触发我们对昔日君临天下、帝制威仪和三宫六院功能的联想;哥特建筑的上升感、飞动感使人联想到神秘的“上天世界”。
    那么,建筑美的源头是什么呢?著名的挪威现代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曾经指出“建筑首先是精神的庇所,其次才是身躯的蔽所”,在原始时代,人类对自然奥秘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无法理解电闪雷鸣蓝天白云生老病死旦夕祸福等自然现象,而把它们归结为某种神灵的主宰,并由此产生心理威慑或激起原始人心中某种象征迹象的喜悦情结。“图腾”就是原始人的意念符号。和建筑有关的图腾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作为建筑附属物的图腾,常以雕刻、绘画或祭物等形式出现在建筑中,如史前旧石器绘有犀牛猛犸象和熊的岩洞壁画,或用石头、牙、骨等做成的室内雕像;另一类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建筑图腾,是距今7000—5000年前,在北欧、北非、印度、日本等地出现的“巨石建筑”,如崇拜天空及太阳的“整石柱”,用作宗教道场的“列石”、“环石”等。
    这些“建筑图腾”并未因跨入文明社会而消失,相反,它以新的形式凝集成某种“美”的观念,出现在几千年的建筑上。古埃及的方尖碑、古罗马的纪念柱、中国古建筑的雕龙画凤的木柱、府第前的石狮以及宫门前的华表等都是遗传的符号。即便每个时代因崇拜意识又带入了新东西,并更倾向于审美意义的符号,更多的,它是作为统治阶层和宗教阶层的象征,打造出一种“崇高美”的意向。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建筑美终于为一般阶层所享有。上个世纪,在美国华盛顿湖畔的一座旅馆建筑中,就以一根巨大装饰印第安人粗犷原始图案的“图腾柱”作为室内大厅的“装饰主题”,它与大厅内的景物形成鲜明的强烈对比,收到了奇妙的艺术效果。同时,各地的咖啡厅沙龙聚会所都风靡起了一股复古的潮流,远古的土著意味点缀其间的墙面和挂画。建筑由原来颇具“崇高美”的高度降下来,回归实用功能。
5、狭义关于“建筑美”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广义的建筑美指的就是某一种建筑带给人们的视觉享受。
B、广义的建筑美指的不仅仅是建筑物本身具有的美感,还应该融合环境等众多因素。
C、由于受到物质技术基础的限制,最早的建筑中没有体现出建筑美的观念。
D、建筑美的发展是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6、下列与“建筑图腾”相关的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只有原始社会的“建筑图腾”是具有特殊含义的意念符号。
 B、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建筑图腾从形式到实质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C、在建筑图腾作为统治阶层和宗教阶层象征的时代,建筑美也只能被他们享用。
 D、复古潮流是人们对建筑美需求的一种暂时倒退的趋势。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筑美和大环境、小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好的建筑在群体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是体现不出它的美的。
B、建筑图腾是建筑美的源头,其中具有独立意义的“巨石建筑”出现在建筑附属物图腾之后。
C、无论社会发展到哪个阶段,建筑图腾都会作为一种意念符号遗传下来。
D、建筑美由“崇高”回归“实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只要能会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陈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也。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鲁国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纪、群之间,先与纪友,后与群交,更为纪拜,由是显名。刘备临豫州,辟群为别驾。时陶谦病死,徐州迎备,备欲往,群说备曰:“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备遂东,与袁术战。布果袭下邳,遣兵助术,大破备军,备恨不用群言。随纪避难徐州。属吕布破,太祖辟群为司空西曹掾属。时有荐乐安王模、下邳周逵者,太祖辟之。群封还教,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太祖不听。后模、逵皆坐奸宄①诛,太祖以谢群。群荐广陵陈矫、丹阳戴乾,太祖皆用之。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青龙中,营治宫室,百姓失农时。群上疏曰:“禹承唐、虞之盛,犹卑宫室而恶衣服,况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且吴、蜀未灭,社稷不安。宜及其未动,讲武劝农,有以待之。今舍此急而先宫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今中国劳力,亦吴、蜀之所愿。此安危之机也,惟陛下虑之。”
        初,刘虞坐弟与魏讽谋反,当诛。群言之太祖,太祖曰:“虞,名臣也,吾亦欲赦之。”乃复位。虞深德群,群曰:“夫议刑为国,非为私也;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注】①宄:读guǐ,由内而起叫奸,由外而起叫宄。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更为纪拜,由是显名          无乃尔是过于
 B、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C、备恨不用群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D、今舍此急而先宫室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9、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陈群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
 ②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 
  ③备恨不用群言
 ④以为模、逵秽德,终必败
  ⑤臣惧百姓遂困,将何以应敌?
  ⑥且自明主之意,吾何知焉?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群出身名门,少年时就为人们所推崇。连才高气傲的孔融也因与陈群交往,而把过去视为同辈的朋友陈纪尊为长辈。
  B、陈群因善于“识人”而受到太祖的敬重,后来又让同僚们十分钦佩。
  C、陈群能审时度势,忧国忧民,敢于持公道、讲实话,难能可贵。
  D、陈群知人善任,对贤才力荐,对庸君力谏,对无德者力阻,对蒙冤者力辩,这些都出于公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吴人叛,乾忠义死难,矫遂为名臣,世以群为知人。
  译文:

(2)加边境有事,将士劳苦,若有水旱之患,国家之深忧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我鸟空啼。无情最是 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  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道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无情最是台城柳”?(3分)
    答: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结,像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5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三题任选两题)(5分)
  (1)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二首》)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劝君常唱《半半歌》
        有个叫李密庵的人写了一道《半半歌》,极富想象地表达了寻常人的理想生活。后几句最为美妙,是这样写的“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颠翻,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歌中句句有“半”字,故为《半半歌》。在低吟轻唱、细细品味中,无尽的意趣便油然而生。“半半”是两个极端之间的均衡之势,是不左不右的适中境界,是极具深刻意蕴的哲学之度,是阴阳统一的博大宇宙!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过犹不及,临及顶点,怕也是只有下坡路可走了。生活中那些一生都马不停蹄、郑重前行的人固然可敬,但能适度驻足歇息并懂得欣赏周遭景色的人,不仅可敬,而且越发可爱。如今有许多人被时尚所役,为大红大紫为披金垂银而奔走经营。可实际上,那金银红紫的生活又怎抵那半丰半俭的生活取之轻松、享之泰然呢?正所谓“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当然这并不是鼓励人与世无争,消隐遁世。尘世永远是唯一的天堂。提倡心想“半半”,是要人少一分盲从,多一分 醒悟;少一分攀比,多一分努力;少一分计较,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患得患失,多一分豁达坦然。如此便可以“退出牛角尖,抬头看天外”了。你看,那是多么蓝的天啊!
齐白石有“不似为欺世,太似见媚俗”之说,那是艺术中的“半半”;老子的所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则是生活中的“半半”。“半半”是艺术,“半半”是哲学,它是艺术中的含蓄,是哲学中的适度。在这一半天一半地之间生活着的人类实在应该懂得这“半半”中的哲理,应该知道生活中不是什么事情都值得我们引颈前瞻,全力以赴,孜孜以求的。人世间的许多事情,道理也都不是非黑即白那样纯粹,它们大都落在两极之间的灰蒙地段。人本身其实也是半对立统一。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正因为不可能通体发光,完美到连一丝一毫的瑕疵都没有,所以人才会是人。雨果说:“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正因为如此,人类永远不会尽真、尽善、尽美。但人类洽谈室是要进步的,然而人类的进步只有“半帆张扇”“马放半缰”都能脚踏实地,稳步向前。若急功近利,临末了也只能是欲速不达,甚至还会向后跳跃,历史上这样的故事还少吗?所以,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半半”的哲理,并能身体力行,那么人类是不是会减少许多错误与损失以及感情与生命的浪费呢?像那些诸如妒恨与倾轧、惟利是图与谋财害命之举是不是也会离开我们越来越远了呢?
遗憾的是,《半半歌》的最后一句“会占便宜只半”却俗腔唱走了调,这倒很讽刺地成了《半半歌》的“半半”了。
14、第一段中,作者说“半半”是“极具深刻意蕴的哲学之度”,作者认为这“度”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5、第二段中,作者写道:“能适时驻足歇息并懂得欣赏周遭景色的人,不仅可敬,而且越发可爱。”“其”之处指什么?(用文中词句作答。不得超过40字)(6分)

16、有人说文章的最后一段是“点题之笔”,你同意吗?为什么?请简要说说自己的看法。(6分)


1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  (4分)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懂得: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
 B、人类的前行,不能甘冒风险,而必须脚踏实地,慢而不止。
 C、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不是是非分明的,而是亦是亦非,半对半错的。
 D、人类永远不会达到真、善、美的极致,是因为人类始终都会犯错误。
 E、在现实生活中,人再努力,也达不到完美,本文的思想具有一定消极色彩。
六、(15分)
  18、将下面的长句变成语意连贯的三个短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注意层次)(5分)
    布什总统提出约旦国王侯赛 因逝世,王储阿卜杜拉继位首次执掌国家大权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是薄弱的经济的看法,并要求加快向约旦提供援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熟语用一个恰当的成语进行替换。
  (1)看到小张初来乍到就被领导如此器重,老陈心里极不平衡,于是对于不张的创意他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全盘否定。(       )
  (2)“咱们都是多年的朋友了,没必要遮遮掩掩,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
  (3)一向精明过人的老李竟然没有看出来两位副总之间的暗战,这次可要倒霉了。真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
  (4)他是一个不太讲原则的人,遇到下属之间有什么矛盾,总是大事化了,小事化了。(      ) 
20、下面是一份有关我国轿车供求状况的资料,请根据这份资料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我国轿车供求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轿车需求量(万辆) 72 105 138 266 346
轿车产量(万辆) 70 106 192 349 471
答:(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轿车需求量与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我国轿车需求量与产量相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巴金老人在《爱尔克的灯光》中这样说:“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不同人看待不同的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即使看待同一事物也会引起不同的思索。你是如何看待“家”的?请以“我眼中的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够写成诗歌。 (218.87.236.5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  下一个『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十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