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于福东第I卷(33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号角口角头角角弓反张群雄角逐B、中间间或间断间不容发亲密无间C、思量打量测量量体裁衣量入为出D、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削足适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 缘故 平心而论 万
试题预览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于福东
第I卷(33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号角 口角 头角 角弓反张 群雄角逐
B、中间 间或 间断 间不容发 亲密无间
C、思量 打量 测量 量体裁衣 量入为出
D、剥削 削减 瘦削 日削月割 削足适履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 缘故 平心而论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B.恢宏 编篡 雨过天晴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C.国粹 安详 妍媸毕露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分辩 阴凉 融汇贯通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8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师生为主。
B.我国今年煤矿连续发生事故,不能不说在安全防范上没有漏洞。
C.人类文化史上的大浩劫:秦始皇的焚书,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杀戮,文化大革命的破四旧……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真正中断、灭亡。
D.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正以反人类罪名接受审判,检察人员向特别法庭提供了萨达姆在1982年躲过杜贾尔村暗杀图谋后对当地村民采取报复行动,杀害了村里的143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巴金先生的作品《随想录》供不应求,西单图书大厦和王府井新华书店也早已安排好专柜,虚席以待。
B.汪老24日于上海驾鹤西归,忠魂别兮,草木凋零,星月哭泣。
C.伊拉克又发生一起汽车爆炸事件,一名警察肝脑涂地,惨不忍睹。
D.他告诫刚刚考上大学的儿子:天下决无一挥而就之事.亦无一学即能之业.无不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5.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核心,研制飞船要______“三大难题”。
②新一轮宏观调控特别是土地政策的调整,被有些房地产开发商 ,从而成为推动房价上涨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③虽然没有人指点邰丽华,她摸索了一段时间, 学会了跳《雀之灵》。
A.破译 误解 竟自 B.破解 曲解 竟自
C.破译 误解 径自 D.破解 曲解 径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
①一到冬季东南亚就会出现危险病毒在传播的消息,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中国内地——香港——泰国这个“传染病三角区”此次亦不例外。泰国爆发的禽流感(几乎200万只家禽遭感染)还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1997年的历史再度上演,当时香港的6人死于这种疾病。
②动物疾病能够传染给人,这并不新鲜。这是一个自然且十分古老的过程。俄罗斯医学院伊万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主任德米特里•利沃夫说:“病毒、微生物以及一切致使人类患传染病的病菌都是从动物身上传到人体的。在人走出洞穴和动物受驯化的几万年间,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菌转移的家畜身上,再由家畜传染给人。”难怪医学界很早以前就试图将大规模流感的责任归咎于动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对流感这种令人困惑的疾病的解释是因为周围的马和猪患病。19世纪,在布哈拉酋长国行医的俄罗斯大夫认为,游牧部落患流感与大量养马有关。甚至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顷刻夺去2000万人的生命,一开始也被认为是“猪流感”。只是到了后来才搞清楚,这种疾病其实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近年来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骇人听闻的是“禽流感”。对新疫病的恐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严重疫情有可能导致60%的人口受感染,在官方证实的患禽流感的人中,多数病例是致命的。这是否意味着,新流感带给人类的是无法回避的灾难?
③世界卫生组织流感问题专家尤里•根东说:“如果自然界并不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的话,就不会在不同物种之间设置防传染屏障。禽类病毒要传染给人是很不容易的。否则人类早就灭绝绝了。几年前在英国做过一项实验,给志愿者接种禽类常见的各种流感病毒,结果无一人感染。要使病毒进入机体细胞内并开始传播,必须具备一种能使血红蛋白分解的特殊酶。进入每种动物的机体都得有一把钥匙,禽类病毒并没有进入人体的钥匙。人患上禽流感是十分罕见的现象。首先必须是人的免疫机能或其他系统出现紊乱。当然,这种紊乱的特点还有待研究。泰国有人口6000万,约200万家禽感染病毒,禽流感以闪电速度迅速蔓延。但即便如此,已确诊的感染者仅为12人。”
④专家谈到的另一个情况能够平息对禽流感日益加剧的恐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整个历史上,这种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官方记录只有两例。目前尚无人受到病人的传染。因此说病情即将来临显然早了点。不仅仅出现过禽类灾难,尤里•根东说:“现在很少有人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士兵感染猪流感病毒的事了。那时,美国也作了疫情来临的准备,甚至迅速生产出1.5亿支疫苗制剂。”结果疫苗不仅没用上,还在接种时带来种种麻烦,耗费大量资金,尚未发生一例人与人之间传染猪流感的事件。可见,物种间的防传染民间障是可靠的。
7.下列关于“禽类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年冬季禽类病毒都是先由地处东南亚的泰国开始传播。
B.几万年前,已可能有人类感染禽类病毒。
C.由于物种间的防传染屏障较为可靠,禽类病毒传染给人很不容易。
D.禽类病毒在家禽间的互相传播非常迅速。
8.“动物疾病能够传染给人,这并不新鲜”,能够作为其依据的一项是( )
A.俄罗斯科学家利沃夫认为,一切致使人类患传染病的病菌都是从动物身上传到人体
的。
B.英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流感的产生归咎于周围的马和猪患病。
C.近年来泰国、香港先后爆发的禽流感,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
D.二十世纪初期西班牙夺去二千万人生命的流感大爆发,就起源于“猪流感”。
9.不能说明“动物流感”不会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一项是 ( )
A.医学界很早以前试图将大规模流感的责任归咎于动物的行为被证明是错误的。
B.几年前在英国做过一项给志愿者接种禽类常见的各种流感病毒的实验,结果无一人
感染。YCY
C.禽类病毒并没有进入人体的钥匙。
D.严重疫情有可能导致60%的人口受感染,在官方证实的患禽流感的人中,多数病例
是致命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9分)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钩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嘻,此可以观矣!
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小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辛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选自 吴敏树《说钓》)
9.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蚤食后,出门而望 蚤:通“早”
B.间乃一得 间:间或
C.更诣别塘求钓处 诣:想要
D.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率:全、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余疑钓之不善 B. 皆毕食以出
动而掣之则无有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 无何,浮子寂然 D. 亦知其趣焉
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去今之墓而葬焉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的感悟,是从自己在垂钓中获得的“得”与“趣”中,而生发出来的。
B.文中垂钓的过程写得层次井然,笔触细腻,既有动作描写,又有心理描写。
C.作者因为追求科第官禄坎坷不顺,所以导致他产生了向往钓游隐居的念头。
D.文中“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垂钓的喜爱。
第II卷(117分)
四、(17分)
12.根据上面的文言文,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饵钩而下之。
(2)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13.阅读下面文段,任选一句中所隐括的一首诗歌,把它默写出来(5分)
无比的唐诗,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沙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班马鸣。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减字浣溪沙
贺铸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①.此词描写了两幅图景,分别是 ,
。
②.词论家们很欣赏这首词的下片,说:“只用数虚字盘旋唱叹,而情事毕现,神乎技矣。”请结合下片作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陶公祠的菊花
①江水是黄菊色的,那江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凋谢了,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那黄菊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黄菊色的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被认为应该流传后世的文人们的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壮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而且,也做过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弯躬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塑像,高丈许,鸟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之气,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仅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王恺斗富让奢侈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至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腐朽王朝的污浊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花味的,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我不是苏东坡,我闻着的是另一种味儿,一个生气老人的味儿。这种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悠悠岁月。
⑦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东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肃杀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15.在①②中写了众多与菊有关的内容,请概括出它们所起的作用。(4分)
16.第②段中有一句话说:“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
(1)这句话中“菊花黄的意韵”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2)第③段中“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一句中,“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的含义是什么?(4分)
。
17.第⑤段说陶公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根据文意,这种影响实际包括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
① 。
② 。
18.作者在文章结尾为什么“问菊”:“陶公安在?” (4分)
六、简答题(18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
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大师——巴金因病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巴金,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中国人从《家》《春》《秋》认识到他的才情和那个时代知识青年的向往,也从《随想录》中看到自省的精神和对社会进步的关怀。他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为了缅怀一代文学大师,红杏文学社举行一次主题为“走进巴金”的活动,请你在黑板上写两句话,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每句话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20.《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向中学生推荐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30本中外名著。请在你比较熟悉的中外名著中,任选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人物,(例如:安娜•卡列尼娜、简•爱、诸葛亮、林黛玉、潘金莲、阿Q、孙少平……),给同学们做一个介绍,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符合人物形象特点。(5分)
21.仿照下面的形式,再另选一个汉字,加以诠释。(3分)
例: 出:翻过两座山,总会找到出路。
22.浙江丝绸时装公司在台湾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
年华如水涓涓逝,故土情思日日深。
穿上一款家乡衣,以慰一片思乡情。
(1)请对上面广告的特点和创意作评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取其中一则做一广告词。(2分)
a.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 b.名著《红楼梦》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士可杀而不可辱,韩信为什么能够接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你怎么看韩信“俛出胯下,蒲伏”的行为?你是否得到某种感悟,引发一些感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 D 2 C(A具——俱;B篡——纂;D汇——会)3C 4 D 5 B 6、A 此题A项用“由泰国开始传播”不符合原文意思。7.C 此题中A项只说明了题干的前半句,不能说明“这并不新鲜”。B项和D项都不能说明“动物疾病能够传染给人”。只有C项同时包含了两个因素。8.D 此题中D项说明了“动物流感”正给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灾难。
9C 10C 11C
12(1)把钓钩装上鱼饵投到水里
(2)等到天黑回来,那些钓得的.鱼与午前一样
13略
14①今天词人独自面对的眼前之景:秋水山村夕照图;作者昔年所观之景:伊人相伴醉眼凝望图。
②下片用“记得”、“只无”,把时间跨度很大的今昔两幅情景,绾结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恍如隔世的情感,内容沉郁无限。
15.渲染陶公祠所处环境和虽有些衰败但仍温馨的气氛,共同构成了“菊花的意韵”,进而激发起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
16.(1)黄菊色的阳光,被黄菊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风中散荡的菊花般的幻想。
(2)借以保持他清高的志节,寻求他社会清明的理想。
17.①一是陶诗具有看似散缓而实在奇趣的诗风
②二是陶公一身正气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影响了后代文人。
18. 表达了作者对陶公的追思和哀悼,也是感叹陶公精神没有被继承发扬
19巨笔的陨灭留下不朽的灵魂,未抿的良知点亮永世的心灯。
20①孔乙己: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毒素深入其心,使他变得好吃懒惰、自视高人一等。社会地位和思想让他无以为生,越过越穷,沦为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眉山市高中2006届第二次诊断考试
』  下一个『
高二第五单元月考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