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金山区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金山区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2006年3月(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17分)科普图书:对科学的人文理解不可缺少肖云祥1、根据上下文,“要想避免因知识贫困而被边缘化”中的“边缘化”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状况。(2分)2、下列说法不符
试题预览
"金山区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06年3月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   阅  读(8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17分)
科普图书:对科学的人文理解不可缺少
肖云祥
     1、根据上下文,“要想避免因知识贫困而被边缘化”中的“边缘化”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状况。(2分)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两项是            (    )(   )        (6分)
                A.是否具备较好科技素养是衡量一个人是否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准。
               B.科学普及的最重要目标不是传播非常专业化的科学知识。
               C.学文科的人也应学习一定的科技知识。
               D.与外国科普作品相比,国内科普作品没有文化感,缺乏对科学的人文理解。
               E.插在采访问答之间的黑体小标题是每一采访片段的中心内容。
               F.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科学普及的力度。
         3、根据采访对象的回答,在“甲”处,请给记者设计一个提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与X”的图书很受读者关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一本好的科普书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在乙处,根据你的相关阅读体会,请代专家雷绮虹回答(100字内,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21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少华
①迎着早晨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足迹?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旷野走去。
③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已来:虽说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④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头一望,怎么?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杯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⑤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
⑥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眼,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⑦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已的心去暖和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锵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⑧“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登上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蔼,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⑨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待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6、在文中,第④段“流水依然迟迟的”中“迟迟”一词完全可以用本文中另一个词解释,这个词是“________”。(1分)
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喜欢早春,对万紫千红的春天不感兴趣。
B.寻觅春的第一双足迹就是寻找春的绿色影子——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
C.第⑤自然段起过渡作用,是本文的一个转折点,即由对寻春的一般记述转到
对事理的感悟。
D.第⑦段引用“今朝腊月春意动”诗句形象地揭示了冬天很快就会过去、春天
马上就会到来的规律。
8、从全文看,本是文以“寻春”为线索,抒写了自己情思变化的大致过程 ,即:希望— 失望 —             — 怀疑— 确定  —领悟。(2分)
9、   本文以“草色遥看近却无”为题,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就写作艺术而言,本文有哪些特色,请简单阐释(两点即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通过寻春一事感悟到的人生道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2、春天已向我们走来,相信你已经目睹了春天的身影。请就你见到的一抹春色写段描写性的文字。(100字以内,5分)






(三)补写下列名言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5空,5分)
     13、(1) 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也。(杜牧《阿房宫赋  》)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楼船夜雪瓜洲渡,                             。      (陆游《书愤》)
                    (5)夫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欧阳修《伶官传序》)
                   (6) 等闲识得东风面,                            。      (朱熹《春日》)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6 题。(8分)
        【注】:①诗作于北宋神宗元丰三年,“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王直方诗话》)  ②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当时金兵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仓皇南迂,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③作者正避乱于岳州郡守王接后园君予亭,故自号“园公”。
14、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口口。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词口口派的代表人物。(2分)

15、两首诗中都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说说它在两诗的表达效果。(2分)
        甲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两首诗都吟咏海棠花,你更喜欢哪一首呢?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不超过8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8分)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①,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②;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③,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④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⑤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⑥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注:①喑噁叱咤,这里形容项羽发怒的样子。②呕呕:和悦的样子。③刓:磨去棱角;弊:损坏。④义帝:即楚怀王。⑤三秦王:秦朝三降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被项羽分封为王。⑥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三条法令。⑦ 三秦:指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所占据的土地。

17、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 孰与项王                   (    )          (2) 此特匹夫之勇耳    (    )
(3)  秦父兄怨此三人      (    )          (4) 今大王举而东    (    )

18、下列句中的“然”字用法和“然不能任属贤将”中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
A、汉王默然良久                                B、汉王曰:“然”
C、然臣尝事之                D、学,然后知不足
1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从全文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
A、韩信和刘邦都认为,论个人的勇敢强悍和兵力的精良强盛,刘邦不如项羽。
B、项羽对待部下有恭敬慈爱的一面,但不能信任重用,这样的仁爱只能说是
“妇人之仁”。
C、韩信认为刘邦不用派出一兵一卒,只要发一道檄文就可以收复三秦。
D、韩信对天下形势和项羽为人的分析精辟深刻,显示了他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
瞩。
21、读了这段文字以后,你认为韩信离弃项羽投奔刘邦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2 - 25  题。(11)
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戈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①,时欲畔逆,未有因也。 
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或说王曰:“先吴军起时,彗星出,长数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诸辩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
……
然太史公曰:《诗》之所谓“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信哉是言也!淮南、衡山亲为骨肉,疆土千里,列在诸侯,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辟之计,谋为畔逆,仍父子再亡国,各不终其身,为天下笑。此非独王过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也。夫荆楚僄勇轻悍,好作乱,乃自古记之矣。
                                                                        (节选于《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注:①怨望,怨恨。厉王,淮南王刘安之父,因谋反被处死。

22、解释下列词语。(2分)
 (1)乃逆王霸上    (      )             (2)  今彗星竟天   (    )

23、对“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就在皇车某一天静静地到你的面前,除了大王还有谁能担得起大业呢
B.假如皇车某一天静静地驶到你的面前,除了大王还能立谁为王呢?
C.假使皇上在某一天去世了,除了大王还有谁能担得起大业呢?
D.如果皇上在某一天去世了,除了大王还能让谁继位呢?
2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说淮南王刘安 “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可见他本性是仁义的。
B.淮南王不能正确认识其父厉王之死,心怀怨恨,图谋叛逆。
C.第二段中武安侯的一番言论对淮南王刘安谋反起促动作用。
D.“建元六年,彗星见”是淮南王变本加厉谋反的一个重要原因。
25、司马迁认为谋逆而受死“非独(淮南)王过也,亦其俗薄,臣下渐靡使然也”。那么,“俗薄”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下渐靡”表现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           (4分)






二  写   作(70分)
27、下面是两段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看法的材料:
著名民俗学家、河南大学高有鹏教授在《保卫春节宣言》中说,在今天全球化、城镇化、商业经济等新的文化语境下,以春节为代表的节日文化正经受着巨大的考验,过节的传统习俗和礼仪被国人慢慢淡忘或抛弃,传统节日渐渐失去了它本应具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宣泄作用,那些因为商业利益被炒作得热热闹闹的“洋节”便乘虚而入。我们应该保卫好我们的传统节日,决不让它在“洋节”的围攻中丢失魅力,这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捍卫,也是对我们民族自身的尊重。
来自美国旧金山的山村先生,在给家人的电子邮件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我想只有将美国所有节日包装在一起,再乘以三次方,才能与中国的春节相提并论。”
读了上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金山区2005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   阅  读(80分)
(一)( 17分)
1、(2分)难以进入现代知识体系(或难以理解许多现代知识,或不适应与现代知识紧密联系的社会等)
  2、(6分)D  E
3、(2分)当代(现代)青年是不是需要具备较好的科技素质?目前的现状与此(要求)有差距吗(或为什么)?
4、(2分)它们融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为一体
5、(5分)讲出三个特点并有简单阐释,即得5分。[参考“特点”有通俗性(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思想性、人文性(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等)] 
(二)(21分)   
6、(1分)  慢吞吞
7、(3分)  C
8、(4分)  惊喜(大意相同即可)
9、(3分) (1)引用名句,引人注意。 (2)准确概括自己见到的春景。(3)同时也突出了自己对此句的全新理解(感悟)。
10、(4分)(1)运用比拟手法,语句生动有意味。(2)大量引用诗句,丰富内涵,增添文采。(3)由事悟理,曲折有致。  (答其中任两点即可)
  11、(3分)只有抬头放眼远望,才能看清人生春色之所在。看到了人生春色,我们人生就会乐观、积极、坚定。(答前一点得2分,答全3分)
12、(5分)描写具体,3分;语句顺畅,1分;语句生动,1分。
(三)(任选5空,5分)
13、 (1)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铁马秋风大散关
             (5)祸患常积于忽微                             (6)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8分)
14、绝句(七绝)     豪放
15、甲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爱花惜花之情,同时也流露了诗人良辰易逝的感叹。
       乙诗:形象地表现出海棠孤傲、顽强的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清高、坚韧的性情。
16、甲诗:可从意境美、富有情趣等方面来谈;
    乙诗:可从托物言志、物我相融等角度来谈。
(五)(16分)
17、(1)与……相比谁……   (2)  只(不过)       (3)( 怨)恨    (4) 举兵,发动军队  
18、C 
19、(1)天下人大多怨恨他,百姓也不顺服他,只不过被他的威势所胁迫,(勉强服从罢了)。       (2) 现在楚霸王强行凭威势封这三个人为王,秦地百姓无人爱戴(他们) 。    
20、C  
21、项羽有的只是“匹夫之勇”和“妇人之仁”,而且由于残暴而不得人心;刘邦知人善用,而且又是民心所向,必能平定天下。
(六)(13分)
      22、(1)迎(接)  (2)满(尽、终)
      23、  D
      24、  A
      25、(1)荆楚僄勇轻悍,好作乱      (2)诸辩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




二  写   作(70分)
26、(略) (61.144.23.6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宁高级中学2006届高考模拟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2006年高考语文预测试卷(一)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