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届高三考试训练语文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届高三考试训练语文试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届高三考试训练语文试卷出题人:天津三中马红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蚕食 羞惭惨不忍睹 断壁残垣B.江皋缟素 病入膏肓替罪羔羊C.愚氓 牛虻对天盟誓 蒙混过关D.慰藉 界碑 戒备森严 浑身解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喝采 紧箍咒 韬光
试题预览
"2006届高三考试训练语文试卷
出题人:天津三中 马红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蚕食 羞惭    惨不忍睹    断壁残垣    B.江皋   缟素 病入膏肓   替罪羔羊
C.愚氓 牛虻    对天盟誓    蒙混过关    D.慰藉   界碑 戒备森严   浑身解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采 紧箍咒 韬光养晦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斐然 玻璃钢 要言不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蛰居 绊脚石 风流倜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D.倨傲 高才生 刀光箭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本次服装节的模特表演赛中,她风光   ,魅力四射。
②据美味思副食公司总裁   ,他们准备诉诸法律,以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失。
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并没有   渲染,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双方互访,促进了关系的缓和并进而走向合作。
④打着民主旗号搞“台独”的分裂活动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严重挑衅,——是对台海地区——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的巨大威胁。
A.十足 泄露 大肆 更/和            B.实足 透露 大事 也/乃至
C.实足 泄露 大肆 更/和            D.十足 透露 大事 也/乃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前往韶山的游客中有上了年纪穿着毛式服装的老者,但也有很多带着孩子和摄像机的夫妻、大学生和中小学生。
 B.世界卫生组织称,到10月20日,在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为最大受害国。
C.欧洲航天局称,过去10年间,中国上空由工厂、发电站和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数量上升了约50%,而美国和东欧等地的污染程度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
 D.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1~2个月,一旦有兴趣,有好习惯,就会自主学习,根本不需要家长操心,考好成绩,上理想的学校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一般说来,人类创造的文化分为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分。但是文化是发展变化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被创造出来。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便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文化。科普文化便是人类在科普实践中创造的一类科学而先进的文化。
    科普文化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如同谈到人文文化就会想到语言、文字、文学和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谈到科学文化就会想到天文、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对自然抽象和总结的成果一样,谈到科普文化,我们也会十分自然地想到科学讲座、展览培训、科技节、科普文章、科教影视等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的结晶。
    在表现形式、内涵和功能方面,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从而形成交叉和渗透。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都追求真理普遍性。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文文化侧重于对人类精神家园的营造,科学文化侧重于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和物质世界的营建,而科普文化则致力于传播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使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交互融合、协调和平衡发展。
    科普文化是“为人”和“人为”的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的文化,是致力于提高人的科学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科普文化既提倡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又提倡具有亲切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并同时左右采撷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成果,从而使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交互融合,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珠联璧合,共同支撑现代文明大厦。 
  5. 下面对科普文化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是包括一切科普形式和内容在内的科普实践活动的结晶。
    B. 科普文化是一种传播人类文化并以探索人类物质世界为根本目的的文化。
    C. 科普文化是调动并激发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促进人们提高科学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文化。
    D. 科普文化是人类衍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类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6. 下面对“科普文化是‘为人’和‘人为’的文化”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普文化是促使人们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的文化。
    B. 科普文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推动文化不断发展与丰富的文化。
    C. 科普文化是致力于提高人的科学素质,需要人类不断科学地创造与发展的文化。
    D. 科普文化提倡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和具有亲切人文情怀的科学精神的统一。
  7. 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在科普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科普文化必将随着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而繁荣。
    B. 科普文化的普及必能弘扬、传播和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C. 科普文化的发展必将创造更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从而达到意识形态的统一。
    D. 科普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交互作用,必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人类进化的启示
应该说明的是,由于出土的化石数量有限,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不连续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人类进化过程的了解,还只是初步的,相当概括性的。然而,即使从这个相当粗略的轮廓当中,已经足可以得出一些令人惊叹不已、相当确切的结论和认识。那么,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怎样的启示呢?
  首先,可以肯定人类确实是由类人猿、原始人和现代人类这样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的,而不是像圣经上所说的那样,是由上帝在一夜之间造出来的。对于这一点,除了那些狂热的宗教信仰者之外,大概已经没有什么异议。为什么会有一部分猿类能从动物群体中分化出来,最终进化成人呢?这完全是由于气候变化所致。也就是说,气候的变化是人类进化,当然也是其他生物进化的原动力之一。或者说,气候变化正是人类进化的催化剂。在人和猿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巨大的分化,正是因为它们的祖先宁肯跟着热带森林迁移,而我们的祖先却勇敢地从茂密的森林走向了空旷的草地。
  另外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是,人和动物都在进化之中,为什么人类进化得如此之快,而动物进化得却如此之慢呢?其根本的区别在于,动物在接近10亿年的漫长时期中,是仅仅通过突变和自然淘汰而进化的。而人类在这短短的1400万年的瞬息时刻却发展和演化出了非遗传性的继承和演变系统,即通过独一无二的文化媒介,把知识和传统留给了后代。这完全是由于人类的大脑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要发达得多,因而能有日益增强的对环境的控制力量,例如利用穿兽皮、烤火、住山洞来造小气候以利于自己的生存等。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日益发达的文化,从而使遗传进化退居于次要的位置。由此可见,人类在控制本身进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仅次于生命的起源。
  然而,有其利也必有其弊,大概正因为人类有了文化媒介可以把信息传递给后代,所以通过本身遗传系统所传递的信息也就愈来愈少,例如人生下来不会盖房子,必须要靠后天去学习。总之,动物有许多生存的本领是通过遗传系统直接传递给后代的,而人除了吃喝哭叫之外,绝大部分生存本领却只有靠后天去学习。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值得人们去深思。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这1400万年的漫长历史中,人类进化的速度并不是均匀的,而是以很高的加速度往前演化着的。例如,从腊玛古猿进化到南方古猿足足用了1000多万年,而南方古猿进化到能人却只用了300多万年,依次类推。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每完成一个飞跃的时间大约正好等于前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1/3,而等于后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3倍。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大脑愈来愈发达;二是随着实践的积累,人类的知识愈来愈丰富。由此可见,人类今天所享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不是在短期内创造出来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如果追根溯源地想一想,这一积累的过程早在1000多万年以前就开始了,没有那时的直立行走,怎么会有后来的各种知识?也许,这可以叫做“积累效应”吧。因此,当我们思考现在的问题时,不应该忘记过去的历史。当我们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成绩时,不应该忘记别人的帮助。
8.根据文意,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人类进化过程的了解,还只是初步的,相当概括性的,其根本原因是出土化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不连续的。
B.《圣经》上所说的人是由上帝在一夜之间造出来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现在我们一致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原始人和现代人类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的。
C.第二段中的“这一点”指的是人类是由类人猿、原始人和现代人类一步步的进化而来的,而不是像《圣经》上所说的是由上帝在一夜之间造出来的。
D.“气候变化正是人类进化的催化剂”就是说,凡是跟着热带森林迁移的的猿类都没有进化成人,凡是走向了空旷的草地的猿类都进化成了人类。
9.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动物比人类进化得缓慢的原因是动物仅仅通过突变和自然淘汰而进化,其进化始终是在遗传性的继承和演变系统范围内进行。
B.动物有许多生存的本领是通过遗传系统直接传递给后代的,而人除了吃喝哭叫之外,其他生存本领却只有靠后天去学习。
C.人类明白对环境的有效控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在这控制过程当中所产生日益发达的文化使遗传进化退居于次要的位置。
D.由于其他动物的大脑没有人类的发达,他们不可能如人类那样能有日益增强的对环境的控制力量,不可能使遗传进化退居于次要的位置。
10.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必须要靠后天去学习如盖房子一类的事情,根本原因就是人类不能通过本身遗传系统而只有依赖文化媒介传递信息。
B.如果动物不能通过遗传系统将许多生存的本领直接传递给后代的话,那么它们的后代就不可能像人那样依靠后天学习而生存。
C.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每完成一个飞跃的时间大约正好等于前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1/3,而等于后一个飞跃所需时间的3倍。
D.人类进化以很高的加速度往前演化的原因之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大脑愈来愈发达,从而不断增强对环境的控制力量。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每小题3分)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①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②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于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zhēn)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yì)江濑。幽阒(qù)辽夐③(xiòng),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zhēng)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清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斡、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④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注]①王禹偁(954—1001),北宋文学家。②刳:剖。③幽阒辽夐:清幽寂静,辽阔绵远。阒,静。夐,远。④齐安:古郡名,在今湖北黄冈市。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挹:汲取    B.幽阒辽夐,不可具状   具;具体
    C.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但,只  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    幸:希望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刳去其节②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B.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C.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①庶斯楼之不朽也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叙写作者谪居竹楼的乐趣的一组是
   ①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②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③夏宜急雨,有瀑布声     ④宜鼓琴,琴调虚畅
   ⑤公退之暇,披鹤氅,戴华阳巾 ⑥焚香默坐,清遣世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描绘丁竹楼清幽的环境,表现作者潇洒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被贬后豁达自适的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不满的情绪。
    B.文章先写黄冈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再略写竹楼外所见的优美景色,然后详写竹楼内所适宜做的四件事情:夏听急雨,冬听密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
    C.文章引齐云、落星、井斡、丽谯四座历史上有名的高楼与竹楼作对比,表明作者喜爱竹楼、甘愿清苦、鄙夷声色、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怀。
D.文中多用排比,着力渲染,叙中夹议,寓情于景,特别是对于竹楼各种声响的生动描绘,更是各具特色,极富诗意。


第Ⅱ卷  ( 非选择题威共108 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皆竹楼之所助也。(2分)译文:                                   
⑵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2分)译文:                                   
⑶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2分)译文: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⑴这两首诗歌咏的对象和抒发的心情有何不同?在空格中写出答案。(2分)
①杨诗对象:   心情:       ②王诗 对象:   心情:  
⑵两首诗的下联表现手法的相同点是什么?分别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意?(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题,6分)
  (1)岳阳楼历来是文人歌咏的对象。如杜甫的“      ,      ”就表现了岳阳楼的苍凉,孟浩然“      ,      ”体现了诗人的豪情;范仲淹表现志向的“       ,       ”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2)①      ,孰能无过?          ,善莫大焉。        (《左传》)
     ②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    (李商隐《锦瑟》)
③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五、阅读(18分) 
大自然的礼赞
李长之
    (1)世界不是荒凉的。我们感觉没有人的时候,却另有更令我们向往的东西存在。
    (2)仿佛一个堂皇伟大、神秘而崇高的剧场吧。观众是愚妄的,这不要紧,因为他们可以散去;戏曲是鄙俗的,这不要紧,因为可以改写;角色平凡,这也仍然能令人忍耐下去,因为可以希望有更不平凡的来代替。所有这些失望的痛苦和不甘于失望又追求新的幻影的疲劳,我们都会得到一点补偿,也就是多多少少会得到一种慰藉,因为剧场总是好的,一切靠不住,剧场靠得住,剧场较之其他要悠久些。
    (3)这剧场就是大自然。一切变,大自然不变,这剧场永远是堂皇、伟大、神秘与崇高的。观众,戏曲,角色,都渺小吧,这剧场却越发庄严。戏散了,这剧场也依然巍峨地矗立着。所以,只要没忘掉这剧场的人,他是可以心平气和下去的,并且也不会寂寞。
    (4)有谁曾感到没有归宿么?到大自然里去。
    (5)最不自量而又最不安分的动物,恐怕只有人类吧。人类企求一切,而超越了实际能力。大自然在这方面却恰是人类的母亲。她不会打消孩子们的梦,虽然早知道那是梦,也却只用种种暗示、种种比喻、种种曲折而委婉的辞令,让人们自己去觉悟。在人们的能力限度以内,她却又鼓舞人们,成就人们,务在让人们用仅有的一点能力去作一些最善的发挥。
    (6)大自然有种种律则。是剧场吧,有剧场的规矩;作母亲呢,也自有母亲的教导之方。不过一般的人们不容易知道。熟悉剧场的人,自然会熟悉剧场的规矩。一个母亲的爱憎,也常是不能明白地说出来的。大自然往往给她的骄儿一种伟大课题,以课题为重,大自然更不惜给她的娇儿以种种的或甘或苦的经历,甚至几乎不能胜任。
    (7)谁能领会大自然的深邃和恩惠呢?
    (8)她不溺爱,可是她对于她的子孙并不平等。愚妄的人们,对她是可以怨尤的,然而她不管。她呈现给愚妄的人们的,就是驳杂、混乱。她不求愚妄的人们的了解,也因为他们不能了解她。
    (9)大自然在天才们的面前,却是和悦的。大自然的骄儿就是天才。大自然永远爱护天才,她那条理和秩序,完全启示于天才。她有种种设计,是让天才完成自己,虽然不必事先告诉。歌德、屈原、李白、康德、贝多芬、曹雪芹,这都是在大自然的爱护之下,完成了自己的。
    (10)大自然是有情感的。她不盲目,也不麻木。她的智慧是溶化于情感之中的。她不但有情感,而且喜欢表现出来。你就看浓绿如油的春水吧,这是她的情感的表现;高空淡远的秋云呢,也是她情感的表现。她处处在流露,她处处似乎情不自禁。
    (11)大自然是感官的,是色相的。她忘不掉美、丑的出现,只是在人们对于美的破坏之际,她要点缀一切,她要种种色调,而且那色调要纳粹、要单一。你瞧吧,白雪,红叶,彤云,秋霁的晓雾,夏木的浓阴……
    (12)大自然就是艺术家。音乐和绘画,她天天在创造。人间一切艺术,不过是大自然的艺术副本。在人们忘掉或者忽视了大自然的艺术的时候,往往是人间艺术堕落的时候,一旦与自然携手,那真正的艺术才可以抬头。
    (13)大自然,在宇宙间是永恒的,伟大的,庄严的。而天才、艺术,这一切的成就与伟力皆源于大自然。因作大自然礼赞。
  18. 文章将大自然比作“剧场”与“母亲”,分别突出了大自然的什么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大自然的深邃”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面对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态度?请从(6)—(12)段中简要概括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 这篇文章表现了自然的博大与丰富,并且提示我们,能领会这种美,世界就不荒凉。
    B. 在作者看来,歌德、屈原、李白、康德等人是经历了自然的甘苦并符合自然的意向的。
    C. 作者用雪的白、叶的红以及晓雾与浓阴的纯色来展现大自然的任情与智慧、很有气势。
    D. 第12段,作者由大自然的艺术写到人间的艺术,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人间艺术与大自然的关系。
E. 本文以“向往”入笔,以“礼赞”收笔,中间抒写了大自然的种种智与美,很有章法。

六、语言运用:(12分)
22.补写文字,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不超过30个字)(3分) 
   列夫•托尔斯泰忠告作家,绝对不要写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
   阿•托尔斯泰则再三强调:作品要写得好,一定要写自己愿意写的东西。
   非常正确!但是要补充:作家的兴趣是什么,愿意写的是什么。因为归根到底,作家的作品不是写给自己看的,必须想到它对读者的影响。责任感对作家是同样重要的。
   答:作家                                                                             
 23.夏日,某大型商场为方便顾客,在出口处准备了100把便民伞,无偿提供给未带雨具的顾客应急使用。请你在悬挂伞具的墙上拟写两句话,以提示顾客用后及时送还,要求每句话不少于5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4分)
答:                                                                                       
24。下面展示了课堂沟通交往的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请分别说明两种类型各自的特点,以及所产生的教学效果。(5分)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桂洲中学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下一个『邻水县丰禾中学2006年高三考前预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