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附答案)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四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附答案)(高一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6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40分)(一) 古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预览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76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共40分)
(一) 古诗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每组只选1小题,共可选4小题。8分)
   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女》)
     ②、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阿房宫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②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①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迢迢牵牛星》)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①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池上楼》)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二) 古诗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体诗回答2—4题
庭中有奇树 

(无名氏)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
2、《庭中有奇树》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    朝梁代         的《文选》。(2分)
3、“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两句描写什么景和情?请简要分析。(5分)
4、这诗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请简要分析。(5分)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6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阿房宫赋》)
5、比较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多于机上之工女   ②辇来于秦
③杳不知其所之也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6、将上面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6分)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指孙子和吴起)。遇元季(元朝末年)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使、令)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抵挡)。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7、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谈必推孙吴            推:推翻
B、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    赢缩:盈亏
C、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举:全
D、士及麾下遁去          遁:逃跑

8、把文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

② 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

9、给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分)
士 谒 士 诚 曰:“ 吾 观 今 天 下 形 势 莫 便 于 姑 苏 甲 兵 莫 利 于 姑 苏 然而 不 霸 者 将 劣 也。”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一)文学作品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0—12题。
窗(节选)
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人和大自然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缪塞(Musset)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A Quoi r vent les jeunes filles)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mat riel poux),但是理想的爱人(idé al),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换句话说,从前门进来的,只是形式上的女婿,虽然经丈人看中,还待博取小姐自己的欢心;要是从后窗进来的,总是女郎们把灵魂肉体完全交托的真正情人。你进前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见,还得寒喧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那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捷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这当然只是在社会常态下的分别,到了战争等变态时期,屋子本身就保不住,还讲什么门和窗!

10、门和窗的意义和作用有什么异同?从上文中进行归纳。(至少回答3点)(6分)
①                                                                       ;
②                                                                       ;
③                                                                       。
11、“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联系文段进行回答。(4分)
                                                                             。
12、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若同意,请阐述理由;若不同意,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加以阐述。(8分)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高等教育  (小说)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戆蛋。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年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
    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里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
                                       (选取自《微型小说三百篇》,有改动)
13.请简要分析“强”这个人物形象。(6分)
答:                                                                       
                                                                                
14.请简要分析“外商”的心理变化。(4分)
答:                                                                        
                                                                                
15.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效果?(4分)
答:                                                                        
                                                                                
1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强”出身于贫寒的乡村人家,他朴实,却懂得自尊,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了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的细节,对“强”的作法起到了提顿、强调的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
D.作者巧妙地通过“本家哥”与“强”的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E.文章的题目,常可以对全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高等教育”一语双关,提示着本文的主旨所在。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74分)
三、语言表达(共14分)
1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1)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2)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3)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4)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个额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5)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正确序号:                                    
18、在划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4分)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              ,              ,                   。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                 ,                 。
19、如果你获得了某项成功  某种赞誉,许多人来向你表示祝贺。说:“你真不简单,真了不起!”请以“谦虚”为语旨,在以下语境中分别作出回答。(6分)
(1)在与好友散步时,面对好友的祝贺。
回答:                                                      
(2)在颁奖大会时,面对同事的祝贺。
  回答: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境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一种境界;“超形脱俗,立足本色”,是一种境界…… 
请以“境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四校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  答题卷

一、(40分)
(一)(8分)
1、 ①                        ,                         。
②                        ,                         ?
 ①                        ,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必修三第三单元测试题』  下一个『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学分认定测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