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5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省2005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试卷(高三下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绝密★启用前江苏省2005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试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10页。第Ⅱ卷11至16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共6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选出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2005年普通高校单独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10页。第Ⅱ卷11至16页。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6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如果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成绩无效。
 
一(共13小题,每小题2分)
1.不全是多音字的是
A.好    长    强    薄        B.朝    匙    答    差
C.干    拾    打    观        D.解    荷    哄    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大相径庭    变生肘腋    鲜为人知    殒身不恤
B.信誓旦旦    鞠躬尽瘁    豪痛大悲    生吞活剥
C.岁月蹉跎    摧山拆地    荡气回肠    哗众取宠
D.另辟溪径    平沙无垠    梦寐以求    强聒不舍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是
A.滥调文章(不切实际的)    饱经忧患(充分)    断碣(石栏杆)
B.华而不实(华丽)          咸与维新(都)      浅濑(湍急的水)
C.断章取义(篇章)          素不相能(能够)    墓冢(坟墓)
D.不盈不溢(充满而流出来)  燕然勒功(刻)      皈附(同“归”)
4.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________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________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________于死者毫不相干,________在生者,________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A.因为    所以    即使    然而    也
B.由于    因此    如果    那么    就
C.因为    然而    虽然    但      却
D.由于    但是    只要    那么    就
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________以至于________,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辈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________。
A.怜悯    嫉忌    厌恨        B.怜悯    厌恨    嫉忌
C.厌恨    嫉忌    怜悯        D.嫉忌    怜悯    厌恨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这所学校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办学历史,毕业生前仆后继,遍布大江南北。
B.经过我班同学与外地民工的里应外合,校园中的建筑垃圾很快就被清理干净了。
C.我们一家老少七口人相处和睦,相敬如宾。
D.小王喜欢不懂装懂,常常贻笑大方。
7.对下列各句运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
A.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借代)
B.连林中小鸟也已经脱掉吸引异性的漂亮的羽衣,披上了颜色单调却能保暖的冬装了。(拟人)
C.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比喻)
D.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不知道。(设问)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A.经过几天的初稿写作、修改加工和实地考察,他写出了一份有理有据的调研报告。
B.三个医院的专家对这位特殊的病人进行了会诊,拿出了治疗方案。
C.前面那个穿着白上装、红帽子的女生很像一位电影明星。
D.能否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地球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是
A.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
B.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
C.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D.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10.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端倪”词义的方法与步骤,不正确的是
A.用部首检字法,先查“端”字,在部首“立”部,从检字表“立”部“七画以上”中确定“端”字在词典正文中的页码,再查“端倪”的词义。
B.用部首检字法,先查“倪”字,在部首“人”部,从检字表“人”部“八画”中确定“倪”在词典正文中的页码,再查“端倪”一词所在的页码及词义。
C.用音序检字法,“端”在“d”部音序中,并在音节“duan”中确定“端”字在词典正文中的页码,再查“端倪”的词义。
D.用音序检字法,“倪”在“n”部音序中,并在音节“ni”中确定“倪”字在词典正文中的页码,再查“端倪”一词所在的页码及词义。
11.人物、作品、作者、文体对应错误的是
A.路瓦栽人人  《项链》        小说      莫泊桑
B.翠翠        《边城》        小说      沈从文      
C.奥菲利娅    《哈姆莱特》    剧本      莎士比亚        
D.四凤        《雷雨》        剧本      老舍     
12.对于有关应用文写作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记录一般为简要记录、详细记录和录音记录,采用哪一种记录方式,要根据会议的长短而定。
B.导语是新闻的开头,一般包括五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C.广告词是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词的写作可以夸大,以求达到广告效果。
D.说明书要讲究科学性和实用性,要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过万重山漫想》是大型系列电视片《话说长江》中的解说词。
B.《读海》一文题目很新颖,作者陈祖芬对海的认识就如同读书一样,在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由知之较浅到知之较深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不断丰富。
C.梁启超《敬业与乐业》这篇演讲词的标题是从《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结合而来的。
D.《森林写意》作者徐刚采用了发散性思维方式,力图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揭示森林的现状和未来。

二(共三大题,12小题,每题2分)
(一)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________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________的舞女的裙。________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身是肩并肩________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________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4.依次填入文章划线处的词语,完全正确的是
A.田田    密密    层层    亭亭    脉脉
B.层层    亭亭    田田    密密    脉脉
C.田田    亭亭    层层    密密    脉脉
D.密密    亭亭    田田    层层    脉脉
15.第一段文字依次写的景物是
A.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B.荷叶    荷花    荷波    荷香    流水
C.荷叶    荷香    荷花    荷波    流水
D.荷叶    荷花    荷香    流水    荷波
1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    B.通感    C.夸张    D.对比
17.以下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
A.文中描绘了一幅苍茫空灵的荷塘月色图。
B.文中既有眼前实在的事物,又有想像中虚幻的景象。
C.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成了作者某种情绪的活的载体,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都是情语”。
D.“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一句以“小睡”比喻朗照的满月夜。
(二)
这几个例子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18.这段文字选自《读<伊索寓言>》,其作者是
A.朱光潜    B.钱钟书    C.周国平    D.梁实秋
19.文中谈到卢梭反对小孩子读寓言的理由是
A.认为寓言有坏心术,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了,失去了天真。
B.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
C.认为寓言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发简单幼稚了。
D.小孩子看不懂寓言。
20.以下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者与卢梭不同,作者是相信进步的。
B.作者认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
C.作者认为寓言可能会对小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D.作者呼吁每个成年人要尽自己的责任,为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1.文末借寓言里的苍蝇讽刺了当今社会上那些
A.不能接受别人批评的人。
B.既要掩饰自己的失败又不甘心失败的人。
C.以短为长、不思进取的人。
D.没有自知之明、借别人的功绩来美化抬高自己的人。
(三)
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22.文中谈到尼采的真正用意在于
A.讽刺尼采。
B.表明尼采作为一位哲学家的丰富、大度。
C.指出中国没有足够的煤碳供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D.批判“送去主义”。
23.对以上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文中多处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
B.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国贫穷落后,没有东西能够送出去。
C.“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作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实例。
D.作者呼吁国民党当局在对外交流中要吝啬一点。
24.关于“抛来”、“抛给”与“送来”三个词,正确的说法是:
A.“送来”就是“抛来”。
B.“抛来”就是“抛给”。
C.所谓“送来”,其实是“抛给”,这是一种不平等的交流方式。
D.“抛来”、“抛给”与“送来”三个词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25. 以下关于“拿来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拿来主义”就是对外国文化采取占有、挑选的态度。
B.“拿来主义”就是对外国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拿来主义”就是全盘西化。
D.“拿来主义”也是我们继承本国文化遗产时所应持的态度。

三、以下16题,每题1 分
26.以下各项作品、作者、时代对应错误的是
A.《赤壁赋》      司马光    宋
B.《师说》        韩愈      唐
C.《病梅馆记》    龚自珍    清
D.《登泰山记》    姚鼐      清
27.以下各项表述错误的是
A.《过秦论》《鸿门宴》《屈原列传》的作者均为西汉时期人。
B.“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庐陵”指人物籍贯,“萧”指人物姓氏,“君圭”指人物的名,“君玉”指人物的字。
C.《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均为“四书”中的作品。
D.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荀况在《劝学》一文中主要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
2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C.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9.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是
A.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B.其级七千有余
C.其为死君乎
D.为其不可得而法
30.对《送东阳马生序》表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篇赠序,具有临别赠言性质。
B.在这篇文章中,宋濂以自己少时专心求学的艰苦经历来劝勉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C.在本文中,作者没有居高临下用大道理进行训诫,而是采用了平等相待的态度,心平气和地寓说理于叙事中。
D.这篇文章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31.下列各句加点字没有使动用法的是
A.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B.外连衡而斗诸侯。
C.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2.下列诗句顺序正确的是
①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②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③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④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⑤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A. ⑤③④①⑥②
B. ④①②③⑤⑥
C. ③④①⑥⑤②
D. ②③④①⑥⑤
33.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A.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C.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是
A.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B.五万兵难以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C.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
35.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是
A.然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
B.今操得荆州,奄(yǎn)有其地
C.乐晏乐(lè),损矣
D.潦(liá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6.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 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这里指声音)
B.万钟(古代的乐器)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C.一箪(盛饭的竹器具)食,一瓢饮,在陋巷
D.且吾不以一眚(眼上的翳障,这里指小的过失)掩大德
37.下面的文言语段中,应依次填入的语气词是
    嗟____!师道之不传也久____!欲人之无惑也难____!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____,犹且从师而问____;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____,而耻学于师。
A.夫    也    矣    矣    也    矣
B.乎    也    也    矣    焉    也
C.乎    矣    矣    矣    焉    矣
D.夫    矣    矣    矣    也    矣
38.下列各句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9.下列各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的是
A.敝之而无憾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襟三江而带五湖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0.以下各句中不属于倒装句的是
A.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B.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1.“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这一句正确的译文是
A.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B.颜渊说:“(我)希望不要攻击好人,不做无用功。”
C.颜渊说:“(我)希望不要攻打友好的邻国,不能做对自己无益的事。”
D.颜渊说:“(我)希望不要砍伐好的树木,不要使百姓劳苦。” 



第Ⅱ卷(共84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Ⅱ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6页,考生须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考生将第Ⅱ卷和第Ⅰ卷及其答题卡一并交回。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一、简答(共二大题,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一)
蜀    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诗中,“自”“空”二字有什么含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诗有着怎样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遮羞的阴影。
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因此废墟是手段。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一位朋友告诉我,一次,他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脸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
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未融的阶段,便是废墟。母亲微笑着怂恿过儿子们的创造,又微笑着收纳了这种创造。母亲怕儿子们过于劳累。看到过秋天的飘飘黄叶吗?母亲怕它们冷,收入怀抱。没有黄叶就没有秋天,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人们说,黄叶的意义在于哺育春天。我说,黄叶本身也是美。
两位朋友在我面前争论。一位说,他最喜欢在疏星残月的夜间,在废墟间独行,或吟诗,或高唱,直到东方泛白;另一位说,有了对晨曦的期待,这种夜游便失之于矫揉。他的习惯,是趁着残月的微光,找一条小路悄然走回。
我呢,我比他们年长,已没有如许豪情和精力。我只怕,人们把所有的废墟都统统刷新、修缮和重建。
44.文中“废墟”一词的含义是什么?请以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作者对待废墟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文中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写废墟,请把这些比喻找出来(至少三个),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阅卷人 复核人
     
二、设计对话(8分)
 
 
姜英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父亲打算让他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而姜英却想考大学深造。请设计一段姜英与父亲的对话。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英:______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上一个『2004江苏省单独招生试卷(苏教版)』  下一个『2006届天津市六校联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