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测试卷(二)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语文测试卷(二)
(八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一、听力部分(15分)1、听读下面词语,选出读音有误的一项(3分)()A、逶迤涟漪B、喧嚣入则无法家比拂士C、濒临栖息D、拯救逖将起部曲百余家渡江2、下面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B、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C、邹忌修八尺有余。D、人生自古
试题预览
一、听力部分(15分)
1、听读下面词语,选出读音有误的一项(3分)( )
A、逶迤 涟漪 B、喧嚣 入则无法家比拂士
C、濒临 栖息 D、拯救 逖将起部曲百余家渡江
2、下面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B、尽管城上城下争战了一部历史
C、邹忌修八尺有余。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听读文段回答问题。
3、选出所述作品的写作时间以及作者正确的一项(3分)( )
A、1963年 老舍 B、1936年 舍先生
C、1936年 舒庆春 D、1963年 骆驼祥子
4、所述作品塑造的最重要的两个人物是(3分)( )
A、骆驼 虎妞 B、骆驼 祥子
C、祥子 虎妞 D、祥子 刘四
5、对所述作品评价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真实地描绘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B、作品用朴素的叙述笔调,生动的北京口语写作。
C、作品写出了浓郁的古都风情、市井气息。
D、作品着重描写了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
二、基础能力部分(15)
5、下列各组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荆棘 山颠 面颊 B.凌侮 鼾息 忸怩
C.麦糠 溢口 蹲踞 D.斯守 遮蔽 嬉戏
6、下面各组句子在表意上有明显差别的一项是( )
A.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把城攻破; 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没把城攻破
B.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 每个人都难免不犯错误
C.老王未免太不会讲话了; 老王不能不说是不会讲话
D.这地方好不热闹! 这地方好热闹!
7、选出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拟人)
B、 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夸张)
C、 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排比)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象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比喻)
8、下边是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孙悟空-----大闹天宫 B、林 冲------斗杀西门庆
C、刘 备-----三顾茅庐 D、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朝的张嘉珍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B多么美丽啊!祖国的山川。
C是造福子孙的势力战胜呢?还是贻害后人的势力战胜呢?
D我,一个农民的儿子!
10、中国古诗词中描写季节的句子非常多,下列诗词描写的季节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春天)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夏天)
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秋天)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天)
三.语言的创新与应用部分(15分)
11、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至少一种以上的修辞方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词语顺序不拘)(6分)
12、请你阅读下面的表格,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世界能源
组成年代 石油 煤 天然气 核电 太阳能 水电 其他
1993年 40% 27% 23% 7% 2% 1%
2030年(预计) 35% 20%
(1)用文字概括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2分)
(2)读此表后你有哪些感受?(3分)
13.看下图,展开自由联想,你会想到什么?请提出四种以上不同的想法。(4分)
例如:十五的月亮 中秋节的月饼
答:
四、现代诗阅读
赏析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10分)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4这一首诗中有三个意象: 、 、 。(3分)
15礁石却将浪“打成碎 末、散开”,并且以含笑的姿态“看着海洋”,这种举动表现了一种 态度。
1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在诗人看来,碰毁船只不是礁石的责任,礁石屹立在海上,受到的恰恰是海浪无休止的袭击。因此,诗人笔下的礁石便成了受迫害又敢于斗争的形象。
B、诗中的礁石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的象征。
C、诗人把他对生活的独到思考熔铸于“礁石”这一象征性的形象之中,运用比喻、衬托手法,赋予礁石以“弦外之音”和“象外之旨”。
D、全诗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含蓄蕴藉,寓意深刻,是诗人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自己的心去写”的结果。 (61.143.237.22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语文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
2006年无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六)
』  下一个『
江苏省宿迁中学高一期中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