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二中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西省临川二中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省临川二中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黄小亮第Ⅰ卷(共42分)一、(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发酵(jiào) 浮藻(zǎo) 宿(xiù)命 义愤填膺(yīng) B、袅(niǎo)娜 慰藉(jí) 山脊(jǐ) 一模(mú)
试题预览
"江西省临川二中2006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总分:150分 完成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黄小亮
第Ⅰ卷(共42分)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发酵(jiào) 浮藻(zǎo) 宿(xiù)命   义愤填膺(yīng)
B、袅(niǎo)娜 慰藉(jí) 山脊(jǐ)   一模(mú)一样
C、拙(zhuō)劣 塑(shù)造 供(gōng)奉   蓊(wěng)蓊郁郁
D、跬(kuǐ)步 参(cēn)差 蝉蜕(tuì)   爱憎(zēng)分明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霉菌 雾蔼 纷纭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B、肄业 休憩 苍凉 弃甲曳兵
C、缘份 飘渺 窠臼 游目聘怀
D、倩影 座落 倔强 如愿以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      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②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 。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灌注 赞叹 常常 B、贯注 赞叹 往往
C、贯注 赞扬 常常 D、灌注 赞扬 往往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根据群众举报,公安人员按图索骥,一举摧毁了一个特大拐卖儿童犯罪团伙,抓获了全部涉案人员。
B、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C、那种以为人类将来可以通过移居太空来躲避地球环境危机的设想,无异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D、对于帝国主义日益加紧的经济、文化侵略,清政府不但未加抵抗,反而开门揖盗,助纣为虐。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雪远去了,迟迟不见归来。时间长了,盼雪的心愿总成泡影。无奈之余,我只好用心捧读。咏雪的诗篇, , , , 。
①或是远适异地探访塞外的雪踪 ②畅想长城内外北国风光的奇伟
③观赏那人与自然相依相承的雪上竞技 ④感受大西北雪拥天山的壮美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③①④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种“增高剂”到底对青少年身体健康有没有负作用,检查组就此向厂家提出质疑。
B、布什有一张牌,就是减税。他提出在未来10年减税9990亿美元的计划。然而克里提出了未来10年实施可达9500亿美元的医疗保险计划,与布什针锋相对。
C、江西东乡县、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发生了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采取了捕杀和紧急强制免疫,疫情已得到控制。
D、李浩等同志认为杜甫有浓厚的门第等级观念的观点是值得高榷的。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的第一种记忆是遗传记忆。性细胞中记录了一切生物的结构和活动原则,这些特性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遗传记忆惰性大,正是这样才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的相似,才避免了自然界各种因素的混杂。遗传记忆的信息量非常大,达10的10次幂比特,科学界认为,只要有2%的遗传因子就能保留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那么,其余98%的遗传因子包含的是什么信息呢?原来,一部分遗传因子是从人类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这部分因子可以说是自然界赐予的。它们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地位,一旦地球发生灾难,生存条件变得与祖先经历过的相似的时候,现代人就会产生有助于自己生存的器官。
第二种记忆是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细菌或者简单有毒物质作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外来的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获得终生免疫力。
第三种记忆是神经记忆。当我们说“我的记忆不如他好”时指的就是这种记忆。它的信息量高达10的11次幂比特。目前已知的神经记忆是由几个阶段组成的。这种记忆先从知觉开始,感觉越强烈,记得越牢。神经记忆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信息只保留数分钟,这种记忆量不大,记忆时间短,而且这种记忆十分不牢靠。如果信息十分重要,那么它就可能变成长期记忆,甚至终身记忆。信息从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的过程被称为突变,是位于大脑颞叶深部的海马发挥了作用。
7、根据文意,“遗传记忆惰性大”的意思是(   )
A、遗传记忆随着性细胞世代相传不能变化。B、遗传记忆稳定性强,难以改变。
C、遗传记忆能保证下一代与上一代相似。D、遗传记忆在通常条件下处于隐蔽状态。
8、对第二段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记住侵入人体的外来细胞。
B、淋巴细胞能够把侵入血液中的有毒物质粘住,并阻止它们进入其他器官。
C、人的血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
D、人具有免疫记忆,若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后,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9、下列理解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人的结构的全部信息只保留在人体2%的遗传因子中。
B、某些遗传因子通常是隐蔽的,一旦灾难发生,生活环境变了,人就会产生利于生存的器官。
C、有的人记忆力很好,常常“记忆犹新”,那是由于他的突变在发挥作用,能力很强,超过他人。
D、能否记住信息是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主要区别。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神经记忆是因人而异的,免疫记忆和遗传记忆是天生的。
B、遗传记忆的信息量不如神经记忆的信息量大。
C、遗传记忆存在于性细胞中,免疫记忆存在于血液中的某些细胞中。
D、免疫记忆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神经记忆则应用于生活学习之中。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程思廉字介甫,其先洛阳人,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父恒,国初佩金符,为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
思廉用太保刘秉忠荐,给事裕宗潜邸,以谨愿闻①。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南,署为都事。丞相史天泽尤器之。时方规取②襄樊,使任转饷,筑城置仓以受粟,转输者与民争门,不时至,思廉令行者异路。粟至,多露积,一夕大雨,思廉安卧不起,省中召诘之,思廉曰:“此去敌近,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纵有漂湿,不过军中一日粮耳。”闻者韪之③。
至元十二年,调同知淇州,徙东平路判官,入为监察御史,以劾权臣阿合马系狱。其党巧为机阱,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累迁河北河南按察副使,道过彰德,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欲止之。有司谓法当上请,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即移文罢征,后果得请。二十年,河北复大饥,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属,绝河止之。思廉曰:“民急就食,岂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亟令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章上,不之罪也。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水及城不没者数板,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为患,卫人德之。迁陕西汉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
(《元史•卷一六三》)
[注]①谨愿:谨慎老实。②规取:设法夺取,谋求取得。③韪(wěi):是,对。这里有同意、赞赏的意思。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输者与民争门,不时至 不时:不一会儿。
B、集官属,绝河止之 绝河:隔断黄河(渡口)。
C、民争就食,岂得已哉 就食:谋求生路。
D、虽得罪死不恨 不恨:不遗憾。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命为枢密院监印 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以劾权臣阿合马系狱
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 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程思廉有爱心的一组是(  )
①使任转饷,筑城置仓以受粟。 ②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欲止之。
③纵有漂湿,不过军中一日粮耳。 ④“民急就食,岂得已哉!……”亟令纵之。
⑤且曰:“虽得罪死不恨。” ⑥临视赈贷,全活甚众。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程思廉出身于官宦之家。他在太保刘秉忠的推荐下在裕宗即位前的官邸做给事时,就以谨慎诚实闻名。
B、在大军准备夺取襄樊时,程思廉负责运送军粮。粮食运到了,大多露天存放,夜遭大雨,他却安卧不起。省里责问他,他所回答的一番话,表现了不惧上司,敢作敢为的品格。
C、程思廉在担任监察御史时,敢于弹劾权臣阿合马;虽然被捕入狱,又遭阿合马党羽的栽赃陷害,他却从容以对,终使阿合马无法加害于他。
D、程思廉对百姓有爱心,能急民之所急,解决人民的生活困难。官员行事必须向上级请示,程思廉在非常情况下,却能够自己决裁,当机立断,甚至纠正朝廷的错误做法,其胆识的确难能可贵。
第Ⅱ卷(共108分)
15、阅读下面《三人成虎》的文字,把画线的两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来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①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②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遂不得见。(选自《新序》)
翻译:①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敬亭山在宣州(今安徽宣城);此诗写于753年,距他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
(1)“相看两不厌”中的“两”指哪两者?(2分)

(2)试评诗中“尽”、“闲”二字表现出一个什么境界?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朱自清《荷塘月色》)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荀子《劝孝》)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陶公祠的菊花
①江水是黄菊色的,那江里流动着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凋谢了,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初冬那黄菊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黄菊色的历史装帧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以及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流传后世的文人们的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壮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而且,也做过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躬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塑像,高丈许,鸟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之气,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仅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奢侈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至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腐朽王朝的污浊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花味的,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我不是苏东坡,我闻着的是另一种味儿,一个生气老人味儿。这种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孤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悠悠岁月。
⑦祠不大,却是修葺得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曰“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东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肃杀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18、第②段中有一句说:“我依然走在菊花黄的意韵之中。”
(1)这里为什么用“依然”一词?(2分)
(2)这句话中“菊花黄的意蕴”具体是指什么?(2分)
19、第④段最末一句说:“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这句话是什么意思?(4分)
20、第⑤段说陶公菊花的清气“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根据文意,这种影响实际包含两个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① ②
21、下面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的开头从“江水”入手,不仅揭示出“菊花”这一线索,而且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B、作者说“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这样说,目的是想借陶公都不能免俗来说明当时社会风气之恶劣。
C、文章结尾作者“问菊”:“陶公安在?”表达了作者对陶公的追思和哀悼,也表达了因陶公精神绵延至今的一丝慰藉。
D、本文从自己来到陶公祠的感受写起,继而介绍陶公种菊的志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最后再回到陶公祠。全文既表达了一种崇敬,也流露了深深的遗憾。
E、作者以菊花贯串全文,但“菊花”的含义不尽相同,有时它作为一种象征,有时它仅指客观实物。
六、(12分)
22、将下面5个短句组合成1个长句。(不得改变原意)(3分)
①欧•享利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②他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他善于以幽默的笔调反映社会现实
④《警察和赞美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⑤《警察和赞美诗》带来的是“含泪的笑”的效果

23、下面是从一则乱招生的广告中摘录出来的话,除内容方面的问题外,在标点、语法、句意表达上也有不少毛病。选三处改正。(3分)
①我校是×××捐资百万美元,②跨省办起三所外语培训学校之一,③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④由于办学成绩突出,⑤国内外80多家新闻界报导了我校。⑥我校饮誉东南亚,⑦除越南、柬埔寨,⑧某些国家都有姊妹学校。
a(序号) ,改为 。
b(序号) ,改为 。
c(序号) ,改为 。
24、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洗手间)节约用水,用水后关水
改写为:水是一切生命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有限,请爱护母亲吧!
①提示语:(教室里)不许在课桌上写画和雕刻。
改写为:
②提示语:(街道动物型垃圾箱前)保持环境卫生,垃圾入筒。
改写为: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想做诗人而没有成功的人,想到人生的虚无,痛不欲生。他决定自杀。他来到一片空旷的野地里,给自己挖了一个坟坑。他看到这坟地太光秃,便在周围种上树木和花草。种啊种,他渐渐迷上了园艺,醉心于培育各种珍贵树木和奇花异草,他也终于闻名遐迩,吸引来一批又一批游人。旧日的同行们来见他,他说:“我是无意中找到自己人生的位置的。”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D宿(sù)命 慰藉(jiè) 塑(sù)造 供(gòng)奉
2、B雾霭 缘分 游目骋怀 坐落
3、A 4、A应换为“顺藤摸瓜”。 5、C
6、B /A“提出”应删去;C缺宾语,“免疫”后补上“措施”;D在“认为”或“观点”后加上逗号,可以消除歧义。
7、B/A“不能变化”绝对化;C、D两种均未扣住“惰性”两字。
8、C 9、D 10、A、免疫记忆不是天生的。
11、A/不时:不能及时,不能按时。
12、C而:表转折  /A为①担任 ②治理    B以:①介,凭、作为;②介,因为,由于/  D或:①表推测,或许/②有的人
13、B/①表明程思廉做事有方略。③表明程思廉顾全大局。⑤表明程思廉敢作敢为,不惧死。
14、B/程思廉回答上司的一番话,表明他有智谋,行事谨慎,顾全大局。
15、①如今邯郸距离魏国比集市远得多,(将来)议论我的人一定会超过三人,希望大王明察。(“去”、“于”、“市”、“察”)
②等到庞恭从邯郸返回魏国的时候,果然有许多人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庞恭终于没有得到魏王的召见。(“及”、“反”、“谗口”、“遂”)
16、①“两”指诗人自己和敬亭山。
②“尽”、“闲”二字把读者带入“静”的境界:仿佛在一群山鸟喧闹声消失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浓云消失之后,感到物别的清幽平静。全诗表达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静”)
17、①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8、(1)已是菊花败萎季节,本不该有菊花的意蕴,但我还是感到了菊花的意蕴,所以用“依然”一词。
(2)黄菊色的阳光,被黄菊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风中散荡的菊花般的幻想。
19、这么多年了,陶公的气节精神,应该在后世发扬光大吧。
20、①一是陶诗具有看似散缓而实有奇趣的诗风。②二是陶公一身正气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影响了后代文人。
21、B(想做官是想改变社会,不是不能免俗)C(作者的“陶公安在?”是感叹陶公精神没有被继承发扬)。
22、生活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善于以幽默笔调反映社会现实的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享利的代表作之一《警察和赞美诗》带来的是“含泪的笑”的效果。(写成长句且意思通顺准确即可)
23、改动为四处:②在“办起”后加“的”字。③把两个逗号改为顿号。⑤把“新闻界”改为“新闻单位”,因“新闻界”不能用“80多家”来修饰。⑧把“某些”改为“其他”或“许多”。
24、①改写为:请像爱护自己脸面一样爱护自己的书桌吧!
②改写为:垃圾是我的美餐,请向我投来。(符合要求即可。失掉原意不给分。亲切友善即把“禁止”、“命令”类语气改写成委婉语气;生动即富有文学色彩。合起来得满分) (220.176.125.180)"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06年无锡中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三)』  下一个『江西省临川二中2006届高三模拟考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