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遨游 邀功 佶屈聱牙 鏖战疆场 B. 果脯 曝晒 璞玉浑金 普天之下 C. 晕厥 谲诈 精神矍铄 群雄角逐 D. 颠簸 剥蚀 日薄西山 潦倒落魄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别无长物 班门弄斧 等量齐观 督查 B. 改邪归正 根深蒂固 骨鲠在喉 座落 C. 顾名思义 呱呱坠地 关怀备至 股份 D. 自惭形秽 飞皇腾达 鼎礼膜拜 撤销
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大学的人文传承________在于学问传播,________在于大学精神的延续,而前辈名师大师的________包括________遗留在内,便是展示和承继大学人文精神传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拆了这些名师大师居住的地方,实质上等于斩断了大学精神传承的一根纽带。 A. 不是 而是 行迹 物质 B. 不仅 更 行迹 物质 C. 不是 而是 形迹 物资 D. 不仅 更 形迹 物资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那个所谓被丈夫杀害了的妻子突然从山东回到了老家,余祥林冤案至此已经昭然,死囚从此又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B.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群众早有评定的腐败分子虽然又几经升迁,作了部长,坐上了主席台,但最终还是露出原形,被逮捕判刑。 C. 我们不能不看到,艾滋病正在向我们逼近,普通百姓对艾滋病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已经刻不容缓。 D. 在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将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将以谨慎小心、如临大敌的工作态度,确保安全生产,创造安全工程。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这次偷渡人数竟多达15人以上,属于有组织、有预谋的重大偷渡案件,因此,被警方定名为“1·06特大偷渡案”。 B. 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氯化物、三氮、重金属等,于是引起地下水总硬度、总矿化度升高。 C. 由于盗版等多种原因,他对“名嘴”出书的情况相当谨慎,只透露崔永元的纪实小说是他本人很感兴趣的一个话题。 D. 汽车不断增多,石油需求量随之飙升,人们将不得不在未来为飞驰的汽车付出越来越多的代价,支付更多的油钱。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颙年十六,遭父忧 忧:忧虑 B. 颙当干禄以自济耳 干:谋求 C. 众论以此多之 多:赞赏 D. 形制未工 工:精美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8.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凡诸音律,(颙)皆能挥手 B. (颙)乃出居吴下 C. (颙)长给正声伎一部 D. (众人)无不叹服焉
9.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戴颙“艺术才能”卓越的一组是 ①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②乃述庄周大旨 ③众论以此多之 ④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⑤其三调……皆与世异 ⑥无不叹服焉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10.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戴颙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才在音乐雕塑等方面具备卓越才能。 B. 戴颙淡泊名利,热衷隐居生活,他远离达官贵人,一生不愿为官。 C. 戴颙与长史孔邵是儿女亲家,于是他把孔邵接来一起住在黄鹄山。 D. 戴颙敢于创新,才艺超人,在当时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
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7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下列对这首词中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堤上”一句说堤岸上踏青赏春的人追随着河中画船在行走。 B. “拍堤春水四垂天”,意为拍打堤岸的春水使天空显得低沉。 C. “六幺”,即《琵琶行》“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六幺”,是有名的曲调。 D. “催拍”,“拍”是歌曲的节拍,“催拍”写出了画船急管繁弦的热闹景象。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堤上游人逐画船”的“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B. 上片三句诗,四个动词——逐、拍、垂、出,笔触一点,顿使画面生动,形象呼之欲出。 C. 上片真切地描写出了一幅春光旖旎的图画,游人画船、天光水色等无不给人一种清新迷人的美感。 D. 下片重在抒情,写作者同友人在画船中酩酊大醉的情景,末句还表现出诗人及时行乐的悲观情调。
14. 下面对甲的谈话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赤子之心说”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跟儒、道、禅三家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 B. 王国维学贯中西,他既有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又受到了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 C. “赤子之心说”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桎梏,是王国维与封建伦理思想决裂的表现。 D. 王国维固有的封建伦理思想与个性解放思想的矛盾,在辛亥东渡后才得以解决。
15. 下面对乙的谈话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乙对于王国维认为缺乏生活而有天才的诗人可以写出好作品的观点,持批评态度。 B. “一切境界”至语段结尾,“境界”一词共出现6次,其中3、5两处与其他不同。 C. 诗人阶级地位、政治遭遇和艺术素养,与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是密不可分的。 D. 文中引用叔本华的话,是为证实叔本华的天才创作论思想与王国维观点如出一辙。
21. 对文章的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齐白石绘画始于摹古师今,成于博采众长,体现出一种勤于模仿善于借鉴的精神,不仅如此,古稀之年后,他仍勇于进取,力图国家变法革新。 B. 齐白石一生绘画不曾停笔,惟有两次十天未作画,可见其对艺术的追求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这同时也表明他身上还具有中国传统的孝悌美德。 C. “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流露出齐白石在名家面前感到可望而不可及的情绪,是一种自我嘲讽,说自己无法达到他们那样的成就。 D. “廿七年华始有师”;80岁后书法达炉火纯青的地步;34岁学篆刻,晚年以刀代笔自由地驰骋,无不说明齐白石并非少年才俊,而是大器晚成。 E. 全文结构是,开篇表明确信齐白石为中国画家中驰名度最高者,紧承是总括性人物描述,而后分别叙述学诗、学画、学书、学篆刻的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