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四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南县四中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南县四中2006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命题:南县四中高三语文组总分:150分 时钟:150分第Ⅰ卷(36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宫阙.撅嘴鳜鱼蕨类植物一蹶不振B.唠嗑磕碰瞌睡溘然长逝阖家欢乐C.修葺舟楫编辑开门揖盗缉拿归案D.觊觎觐见靓妆面面相觑航空母舰2.下列各组
试题预览
"南县四中2006届高三月考试卷   语文
命题:南县四中高三语文组
     总分:150分 时钟:150分
第Ⅰ卷(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宫阙.   撅嘴   鳜鱼   蕨类植物   一蹶不振
B.唠嗑   磕碰   瞌睡    溘然长逝   阖家欢乐
C.修葺   舟楫   编辑    开门揖盗   缉拿归案
D.觊觎   觐见   靓妆    面面相觑   航空母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斑纹  刚愎自用  辩别是非  业精于勤荒于嬉
  B.蛊惑  愤世嫉俗  如雷贯耳  有一利必有一弊
  C.贻误  垂涎三尺  蜚然成章  天机不可泄露
  D.膏粱  老马识途  剑拔弩张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txjy
B.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
C.这部历史小说围绕着明末的内忧外患展开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扣人心弦。
D.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txjy
A.中国教育工作者对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的“国立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公共
图书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C.居里夫人艰辛地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地研究,后来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D.贺岁剧不仅要有笑料,也要有思想,让观众笑过之后有所收获。
二、(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5—8题。
任何物种的分布都有其固有的疆域,然而人类的活动却可以轻易地将物种带离其亿万年囿禁的家园。人们用凤眼莲(水葫芦)饲喂牲畜,用互花米草保滩改土……正当人们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大自然的报复也开始了;凤眼莲霸占并糟蹋了美丽的八百里滇池,互花米草像疯了似地吞噬着海滩堤岸以及其间的一切生物。于是,人们开始警醒:我们遭遇到了生物入侵!
    造成以上生物入侵的原因是人们“引狼入室”。因为这些入侵的物种,是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等目的有意引进的,到最后却无法控制,以致泛滥成灾。伴随人类活动而进行的生物“偷渡”也是造成生物入侵的重要原因。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全球“旅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许多生物伴随着人类活动漂洋过海,到其他地方落地生根,其中一些物种泛滥成灾,成为“入侵者”。此外,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也可能进入异地,成为“入侵者”。
    生物入侵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原产于南美洲曾作为花卉引入我国并一度作为猪饲料推广的凤眼莲现已遍布八百里滇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有的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原产中美洲的微甘菊入侵深圳内伶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致使岛上4000多亩乔灌木丛林被微甘菊所覆盖,大量树木枯死,猕猴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另外,生物入侵还会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近年来,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逐年增加;飞机草、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因入侵生物所造成的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0%---15%,棉花产量的15%---20%,水果蔬菜的20%---30%。外来入侵物种有时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作为马草料由侵华日军从日本带入我国的豚草,现已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其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
    外来生物一旦入侵成功,很难彻底根除,而用于控制其危害、扩散蔓延的防治代价又极为巨大。如何狙击生物入侵,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5.下列有关生物入侵危害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生物入侵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B.生物入侵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C.生物入侵会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
  D.生物入侵会导致“枯草热”症等疾病的蔓延,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6.依据文意,下列属于人们“引狼入室”的行为所造成的恶果的一项是
  ①“植物杀手”豚草疯狂侵袭南昌;②水葫芦淤塞河道,挤占黄浦江;  ③松村线虫侵吞江苏松属植物;    ④互花米草肆虐,崇明岛不再是鸟类天堂;  ⑤美国白蛾威胁天津大树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7.综观全文,下列对“生物入侵”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原生存地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造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B.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其他地区并对当地造成生态灾难或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C.生物入侵是指生物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由原生存地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对新生态环境中的其他物种造成严重威胁的现象。
  D.生物入侵是指生物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从自然分布区进入新生态环境并导致新生态环境生态灾害频繁爆发的现象。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来生物既能丰富我们的生物物种,也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危害。
    B.世界不同地区之间越来越频繁的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大大增加了生物入侵的机率。
    C.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和危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根本问题。
    D.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彻底狙击生物入侵。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               遗:忽略
   B.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     惩:惩罚,引申为灭亡
   C.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几:通“机”,机会
   D.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         周:周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          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B.光武之惩哀、平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C. 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D.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        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稍剖析之而分其势                       B.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
   C.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                 D.笼络当世之务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经国济世的政论文,通篇紧扣题目“深虑”二字着笔,通篇一气,层次清楚,事理昭晰。
   B.本文首段从理论上剖析“虑天下者”的习惯思维特点及其必然的局限性,表明他们虽然思虑甚详,却每每祸出虑外。
   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的史实,说明要想国家不灭,必须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
   D.末段用良医、良巫的不能谋子的生活事例引出古圣人“用大德以结乎天心”的深谋远虑,并以此警戒后世君主。
                                     第Ⅱ卷(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而王莽卒移汉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从 军 行
陈 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
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②闻声不见人,
红旗直上天山③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④,
总是关山⑤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④新声:新的乐曲。⑤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3分)
答:                                                        
(2)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3分)
答:                                                        
15.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诗句是“__            ____,_____ __          ___。”
(2)曹植在《白马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为国而不惜牺牲生命。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抒发的“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愿化泥土  巴 金
    近年来我非常想念家乡,大概是到了叶落归根的时候吧。 
    有一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三年半了。我访问巴黎,在一位新认识的朋友家中吃晚饭。朋友是法籍华人,同法国小姐结了婚,家庭生活很幸福。我们在他家谈得畅快,过得愉快。可是告辞出门,我却摆脱不了这样一种想法:长期住在国外是不幸的事。一直到今天我还是这样想。几十年来有一根绳子牢牢地拴住我的心。一九二七年一月在上海上船去法国的时候,我在《海行杂记》中写道:“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一九七九年四月再访巴黎,住在凯旋门附近一家四星旅馆的四楼,早饭前我静静地坐在窗前扶手椅上,透过白纱窗帷看窗下安静的小巷,在这里我看到的不是巴黎的街景,却是北京的长安街和上海的淮海路,还有成都的街口有双眼井的那条小街……每天早晨都是这样,好像我每天回国一次去寻求养料。这是很自然的事。  
   我经常提到人民,他们是我所熟悉的数不清的平凡而善良的人。我就是在这些人中间成长的。我的正义、公道、平等的观念也是在门房和马房里培养起来的。我从许多被生活亏待了的人那里学到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越是不宽裕的人越慷慨,越是富足的人越吝啬。然而人类正是靠这种连续不断的慷慨的贡献而存在、而发展的。  
   近来我常常怀念六七十年前的往事。成都老公馆里马房和门房的景象,时时在我眼前出现。一盏烟灯,一床破席,讲不完的被损害、受侮辱的生活故事,忘不了的永远不变的结论:“人要忠心。”住在马房里的轿夫向着我这个地主的少爷打开了他们的心。老周感慨地说过:“我不光是抬轿子。只要对人有好处,就让大家踏着我走过去。”我躲在这个阴湿的没有马的马房里度过多少个夏日的夜晚和秋天的黄昏。  
    门房里听差的生活可能比轿夫的好一些,但好得也有限。在他们中间我感到舒畅、自然。后来回想,我接触到通过受苦而净化了的心灵就是从门房和马房里开始的。只有在十年动乱的“文革”期间,我才懂得了通过受苦净化心灵的意义。我的心常常回到门房里爱“清水”恨“浑水”的赵大爷、马房里的轿夫老周的身边。人已经不存在了,房屋也拆干净了。可是过去的发过光的东西,仍然在我心里发光。 
    现在我明白了,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它不是形式,不是装模作样。主要的是严肃地、认真地接受痛苦。“让一切都来吧,我能够忍受。”我没有想到自己还要经受一次考验,我摔断了左腿。我没有能好好地过关。在病床上,在噩梦中,我一直为私心杂念所苦恼。以后怎样活下去?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漫长的不眠之夜仿佛一片茫茫的雾海,我多么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忽然我看见了透过浓雾射出来的亮光:那就是我回到了老公馆的马房和门房,我又看到了老周的黄瘦脸和赵大爷的大胡子。我发觉自己是在私心杂念的包围中,无法净化自己的心灵。门房里的瓦油灯和马房里的烟灯救了我,使我的心没有在雾海中沉下去。我终于记起来,那些“老师”教我的正是去掉私心和忘掉自己。被生活薄待的人会那样地热爱生活,跟他们比起来,我算得什么呢?我几百万字的著作还不及轿夫老周的四个字“人要忠心”。(有一次他们煮饭做菜,我帮忙烧火,火不旺,他教我“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我多么想再见到我童年时期的脚迹!我多么想回到我出生的故乡,摸一下我念念不忘的马房的泥土。可是我像一只给剪掉了翅膀的鸟,失去了飞翔的希望。我的脚不能动,我的心不能飞。我的思想……但是我的思想会冲破一切阻碍,会闯过一切难关,会到我怀念的一切地方,它们会像一股烈火把我的心烧成灰,使我的私心杂念化成灰烬。  
   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在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花树、禾苗一同生长。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1983年6月29日 
                                                      (选自《随想录》 有删节) 
  16.第2段作者认为的“这是很自然的事”,所指的“事”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说“很自然”?  (3分) 

  17.文中穿插有“十年动乱的‘文革’”的交代。试简要回答作者这样着笔的用意。(4分) 

  18.在不改变语意的情况下,将“想抓住一块木板浮到岸边”还原为非比喻句。并结合该句所在段,简要回答这一设喻的作用。(4分) 
  答:                                                                      
    
  19. 从全文看,作者唯愿“化作泥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试简要概括(不少于3点)。(6分)

六、文章赏析(16分)
20.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⑴ 不沉的心 ——简析《愿化泥土》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其表现。 
  ⑵ 平凡的人 ——谈谈《愿化泥土》中劳动者的形象及其意义。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1. 工人往空的集装箱内摆放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物品,随意摆放能放17件,经过专业人员的设计和计算,重新摆放,可以放24件。
  2. 齐白石画虾生动形象,但在狭长的画面上,只有三四只虾游动。画面大部分是空白,画家对水不着一笔,但大面积的空白却给人水气淋漓的感觉,使人感到满纸都是水。这就是艺术空间方面空白的运用。
  这是两则关于空间的材料,空间能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联系,请以"空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D (A项“阙”应读“què”,“撅”应读“juē”,“鳜”应读“ɡuì” ,“蕨、蹶”应读“jué”;B项“嗑、磕、瞌”应读“kē”,“溘”应读“kè”,“阖”应读“hé”;C项“葺”应读“qì”,“楫,辑”应读“jí”,“揖”应读“yī”“缉”应读“jī”;D项“觊”应读“jì”,“觐”应读“jìn”,“靓”应读“jìnɡ”,“觑”应读“qù”,“舰”应读“jiàn”。) 
2、B(A辨别是非;C斐然成章;D后事之师) 
3.C(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4.D(A项语序颠倒。应为“位于……图书馆给中国教育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项成分残缺,在“成为”前加上“使晋国”。C项语序颠倒,将“艰辛地”放在“研究”的前边。)
5.D(“导致‘枯草热’症等疾病的蔓延”有误)
6.B(“引狼入室”在文中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有意引进物种,结果却造成了生
    物入侵的恶果。文章1、2两段表明,水葫芦、互花米草都是人们有意引进
    的;豚草是日本兵作为马草料带人的,当属生物“偷渡”,即无意引进;松树
    线虫、美国白蛾均系森林害虫,当属生物“偷渡”或自然侵入)
7.A(A项对生物入侵途径<原因>、危害的概括全面准确;B、生物靠自身的扩散传
    播力或借助于自然力量也可能进入异地,成为“入侵者”;C、对生物入侵所造成
    的危害概括不全面;D、对生物入侵途径<原因>、危害的概括均不全面
8.C(有的外来入侵物种会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因此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威胁
    和危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未必是根本问题。)
 9.A(B惩:警戒,借鉴;C几:先兆,预兆;D周:考虑周全,动词)
 10.C(A介词,从;介词,表被动;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一般的领属关系;C都是连词表转折,却,但是;D代词,那些;代词,他的)
11.C(A古:分割(土地);今:辨析、分析或辩解;B古:救活别人;今:活着的人;C品行不好,没有出息;D古:包揽;今:拉拢)
12.C(中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即通过秦、汉、魏、晋、唐、宋等乱出虑外的史实,说明“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13.(1)但是(没想到)王莽最终夺取(或更换)了汉家的皇位。(3分)
     (2)唐太宗听到了将有武姓人杀戮唐室子孙的传言,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杀掉。(3分)
     (3)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3分)
附文言文译文:
    筹划国家大事的人,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素常容易的一面,防范随时会出现的可怕事件,而遗漏不足疑虑的事件。然而,灾祸常常在疏忽之际发生,变乱常常在不加疑虑的事上突起。难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内蒙赤峰市元宝山区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题wps』  下一个『祁阳四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