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试卷(七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测试卷亲爱的同学:在这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一起追寻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苦难历程,我们一起聆听了《黄河颂》的雄壮旋律,我们还一起瞻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形象……你肯定增长了不少新见识,获得了不少新体验,明白了许多事理。下面就请你用准确认真的书写和流畅的语言表达,向同
试题预览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测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这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一起追寻了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苦难历程,我们一起聆听了《黄河颂》的雄壮旋律,我们还一起瞻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光辉形象……你肯定增长了不少新见识,获得了不少新体验,明白了许多事理。下面就请你用准确认真的书写和流畅的语言表达,向同学和老师展示你的才华吧!
注意:本卷满分为100分(含卷面清晰分3分,要做到卷面整洁)。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2分)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这是荒园,人迹罕(     )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②他把自己吹地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xiōng xiōng(     )(     )向他走来。
③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     )里它们彼此呼唤着。
④此时,他已经是妇rú(     )皆知的人物了。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校园里的花开得很旺,姹紫嫣红,满园芬芳。
B.刘老师讲课抑扬顿挫,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
C.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惨绝人寰的暴行,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D.在毕业考誓师大会上,李明信口雌黄地说: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回报父母和老师。
3、下列各项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医院口号:愿君身无病,哪怕药生虫。
B、监狱门口的标语: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昨天是小明的十四岁寿辰。
D、教师对小明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会?”
4、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2分)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洒下一片绿阴;              ,               ;如果你是雄鹰,就搏击万里长空;让我们共同创造辉煌。
5、课外名著阅读题(4分)
①你一定读过不少名著,请写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名称及其作者(2分)
作品:                            作者                    
②在阅读中,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要介绍其特点。(2分)


6、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2分)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问题(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1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1分)答: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任选6空填写)
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_________________:相信吧,______________。(2分)
②《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分)
③我们要表示“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轻底细”之意的时候,可以用来源于《木兰诗》的一个成语__________来表达。(1分)
④在文章《邓稼先》中,作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准确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热情赞美了他勇于奉献,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2分)
⑤王维的《竹里管》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⑥吴均的《山中杂诗》中通过写鸟儿和云彩,来描写山中有趣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一) 《爸爸的花儿落了》 (10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象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有长成的小石榴,我很生气,问妹妹们:
“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
妹妹们惊奇地睁大了眼,摇摇头说:“是它们自己掉下来的。”
我捡起小青石榴。缺了一个手指头的厨子老高从外面进来了,他说:
“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
他为什么不说下去了?我忽然着急起来,大声喊着说:
“你说什么?老高。”
“大小姐,到了医院,好好儿劝劝你妈,这里就数你大了!就数你大了!”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
“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把小学毕业文凭,放到书桌的抽屉里,再出来,老高已经替我雇好了到医院的车子。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上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划线句(2)是景物描写,请分析这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分)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爸爸的花儿落了 ”与“我已长大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说主人公英子在经历了许多人生世事之后,在她父亲去世时,她体会到自己长大了。对于“长大”你是害怕还是欢喜?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9分)
①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点一个黑点,拿给人们看。接受这个试验的所有成年人,都毫无例外地回答:“一个黑点。” 可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一顶小草帽!”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这样说。“不,这是烤糊的面包片!”另一个声音喊。“不对,这是一只捏扁的臭虫!”第三个声音纠正道。 
②为什么孩子看到的和成年人不一样呢?_________________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这样,思维就受到种种牵制和羁绊,思路变得狭窄起来。 
③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和发现存在于在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人想到过的东西之中。”怎么才能想到没人想到过的东西呢?这需要对大脑有某各“震动”,就好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万有引力一样。 
④面对这种“震动”,不是每个人都能萌发创造思维的。还必须凿开锁闭我们心灵的“心里枷锁”。才有可能产生萌发创造性的反应,提出崭新的观点和主意。什么是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呢?首先,什么事都要找出正确答案。几乎从入学的头一天开始,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正确答案,这话自然不错。可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考的目标是这了得到一个潜在的惟一的答案,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书本上的、现成的、前人的经验总结。思维的结果,还是别人的东西。 
⑤事实上,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正像法国哲学家爱密勒•查蒂埃说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 
⑥其二,“要合规矩”。有些人想问题不敢越陈规旧习半步,还有些人遇事总是告诫自己:“要实际些,别异想天开。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扑灭了许多创造理想之火。” 
⑦其三,怕被别人当傻瓜,怕出错,强烈的自尊往往成为束缚创造力的阻力。
⑧其四,“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这两种想法同样是心理枷锁。许多人由于不是自己的专业,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性。许多人怀疑自己的天赋,不敢有创造的设想。我们处于改革的时代。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这些窒息思维的心理枷锁。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的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12、根据上下文,第2段横线上应填写的一句话是(     )(2分) 
A: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思想没有框框,能够自由地驰骋。
B:这是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生活积累少,文化水平低。 
C:这是因为成年人生活积累多,文化水平高,能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D: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可以随意乱说,不受条件框框的限制而说出错误的结果。 
13、说出文中第②段画线的词语“这样”与第⑧段画线的词语“这两种想法”分别指代的对象。(2分) 
“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种想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在文中重点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认为如何才能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6、甲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
乙文选自                主持编纂的《               》。(2分)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之 :                      就 :        
宾客 :                    以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内容上看,甲文写了 ;乙文写了 。从主题看,甲乙两文都表达了 这个主题。(3分)
20、从方仲永和吕蒙的学习经历中,你悟到了什么?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写作(40分)
21、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和事、情和景。如养育我们的父母,谆谆教诲的老师,团结友爱的同学,祥和安宁的生活、自然、学习环境,有时候,意外、磨难、不幸因激发了我们向上的动力也让我们心存感激……可以说,懂得感谢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也是现代中学生应具备的一项素质。请你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要求:
   ①先将题目填写完整。如填“父母”、“学校”、“富民政策”等等。
   ②认真阅读作文提示,选好角度。
   ③字数在500字左右。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下)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4分)hǎn  汹汹  qì  孺  2、(2分)D  3、(2分)A  4、5略  6、(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1分)答:老师是把没交作业的人比作漏网之鱼,他是在问还有谁没交作业。(2)学生话里的意思是(1分)答:还有我没交,我明天交行吗?7、(6分)①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③扑朔迷离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⑤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二、 (一)  8、(2分):毕业典礼后,“我”急忙赶回家,听到爸爸去世的消息,一下子成熟起来9、划线句(2)回应前文,爸爸种花爱花的句子,爱花的爸爸种的花的凋零,预示着爸爸的离世(2分)10、(3分)答: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即爸爸的花虽然落了,但结出的果实是硕大的。我父亲虽离世,但爸爸的精心培育的我,却长大了,变成坚强了,言行一致。11、(3分)略(二)12、(2分)A  13、(2分) “这样”,是指“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这两种想法”是指“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14、(2分)必须凿开锁闭我们心灵的“心理枷锁”、充分发挥出我们的创造力。15、(3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16、《伤仲永》 王安石 司马光 《资治通鉴》17代词,指代“书具”;   完成   以宾客之礼相待;   用 18 ①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那些诗句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②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做博士呢!我只是觉得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过去的历史罢了。19、甲文写了方仲永因“不使学”由一个神童变为常人的事;乙文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勤于学习,终成很有谋略的人的事;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学习很重要”这个主题。20、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40分)略 (60.184.31.15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上一个『湖州市2006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考查语文试卷』  下一个『高一下期中考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