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毕业诊断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九年级毕业诊断题(九年级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语文版九年级级毕业诊断性检测卷(一)语文说明:1、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卷首寄语:三年的初中生活将悄然逝去。复习期间,沉静思索,检索收获,互相启迪和警示,自主查缺补漏,增添信心与勇气……同学们,坚信你们用细致的心,认真的态度在答卷中寻找自己复习的那份
试题预览
"语文版九年级级毕业诊断性检测卷(一)
语文
说明:1、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卷首寄语: 
三年的初中生活将悄然逝去。复习期间,沉静思索,检索收获,互相启迪和警示,自主查缺补漏,增添信心与勇气……同学们,坚信你们用细致的心,认真的态度在答卷中寻找自己复习的那份喜悦……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将下列六字工整地写在方格内。(3分)
成功源于自觉
           
           
2.默写
(1)子曰:默而识之, _________________,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自己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李白困居长安,却依然壮心不已,《行路难》中有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即是这种襟怀。(2)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5)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登山曾给古代文人雅士许多感悟。请写出其中连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6)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一段20-30字的完整的话,表现困境中蕴涵希望的哲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成语,在语言运用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学习下面几篇文言文后,你提炼出的成语,有哪些?(请自选一篇,至少写出一个成语)《醉翁亭记》_________《祖逖北伐》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荣誉无数,他表达了一百零一个春秋,在中国世纪文学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但他却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
沧桑与青春,伟大与谦逊,厚重与清澈,宽容与严苛,诸种因素和谐地统一于巴金身上,为文学、为生命、为灵魂,作出丰富的注解。而今天,世纪老人巴金,永远地睡着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在学习了《<家>的序和跋》一文后,准备为巴金举办一次专题纪念活动。请你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金先生一生以“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请你对此写几句简短的即席讲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0分)
<一>一千张糖纸
                                        --------铁凝
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作客。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外婆的四合院里到处都是我的笑闹声。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个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我们在院子里跳皮筋,把青砖地跺得砰砰响;我们在枣树下的方桌上玩“抓子儿”,“羊拐”撒在桌面上一阵又一阵哗啦哗啦响;我们高举着竹竿打枣吃,青青的枣子滚得满地都是;我们比赛着唱歌,你的声音高,我的声音就一定要高过你……
外婆家一个被我称作表姑的人对我们说:“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累呀?”我和世香互相看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虽然这问话没什么好笑的,但我们这一笑便是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是啊,什么叫累呀?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的问题。有时间听见大人说一声:“喔,累死我了!”我们会觉得那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
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不是有一些糖纸么,为什么你们不花些时间攒糖纸呢?”我想起世香的确也不打算重视表姑的话。表姑也是外婆的客人,她住在外婆家养病。
世香却来了兴致,她问表姑:“你为什么让我们攒糖纸呀?”表姑说糖纸攒多了可以换好东西,比方说一千张糖纸就能换一只电动狗。我和世香被表姑的话惊呆了:我们都在百货大楼见过这种新式的玩具,狗肚子里装上电池,一按开关,那毛茸茸的小狗就汪汪叫着向你走来。电动狗也许不会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在中国玩具单调、匮乏的时代,表姑的允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的呢。
我迫不及待地问表姑糖纸攒够了找谁去换狗,世香则细问表姑关于糖纸的花色都有什么要求。表姑说一定要透明的玻璃糖纸,每一张都必须是平平展展,不能有皱褶。攒够了交给表姑,然后表姑就能给我们电动狗。
一千张糖纸换一只电动狗,我和世香若要一人一只,就需要花两千张糖纸。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但我们信心百倍。
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跳皮筋了,再也不打枣吃了,再也不抓子儿了,再也不扯着嗓子比赛唱歌了。我婆四合院安静如初了,我们已开始寻找糖纸。
当各式各样的奶糖、水果糖已被今日的孩子所厌倦时,从前的我们正对糖寄予着无限的兴趣。你的衣兜里并不是随时有糖的,糖纸——特别是包装高档奶糖的玻璃纸也不是到处可见的。我和世香先是把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块高级的奶糖,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齁(hōu)生疼,糖纸总算到手了呀;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我们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或是“上海太妃”,或是“奶油咖啡”;我们还曾经参加世香一个亲戚的婚礼,婚礼上那满地糖纸令我们欣喜若狂。我们多么盼望所有的大人都在那些日子里结婚,而所有的婚礼都会邀请我们!
我们把那些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
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在一个下午,表姑午睡起来坐着喝茶的时候,我们走到她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
表姑不解地问我们干什么,我们说狗呢,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待她不笑了,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表姑逗你们玩呢,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净。”
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来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我和世香拿回我们的糖纸来到院里,在院子门口,我把我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
我长大了,在读了许多书、识了许多字之后,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表姑”这个词。两个词是如此紧密地在我意识深处紧挨着,岁月的流逝也不曾将它们彻底分离,让我相信大人轻易之间就能够常常伤害孩子,而那常常的伤害会永远地藏进孩子的记忆。
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选自《铁凝人生小品》,有删改)
4.请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为何一开始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我”和“世香”疯玩的场面?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找出文中有关攒糖纸的一系列动词并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做读书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请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4分)

编号:10
篇名:《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来源: _________
摘录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画线句子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现在有人对成人的教育不以为然,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2分)
 
 
 
 
 (1)请给漫画拟一个题目:_________(1分)
(2)请用一句话谈谈你看漫画后的感想。(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书务求深解   峻青(15分)
记得小时候,在私熟里读《古文观止》,其中有一篇《五柳先生》,五柳先生的为人“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我甚为景仰,而对其“好读书,不求甚解”一点尤感兴趣。小小年纪,世情未谙,对于那些恬谈旷达安贫乐道的情怀,虽然敬佩,但毕竟还是很难有深刻的体会,更大的兴趣;而对“读书不求甚解”一项,却正中下怀。因为那时,我对这句话的表面理解是:读不懂,也就算了,不必过分钻研强求其解。这就适合了我那懒散贪玩的童心,每当读书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像走路时候遇到了横亘在大路当中的岩石一样,真实性绕道走,不求甚解了。因为不绕道,就得攻竖,就得钻研,那就要吃苦,不如绕道走痛快;可是,痛快固然痛快,但其结果,却常常是食而不化,尽管你吃的再多,也难以得到应有的营养。
这毛病,在贪玩的童年是不足为怪的。到了后来,多少懂了一些了,就自然地感觉到这办法不妥,而更看重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格言。读书时,也就开始有了求解的欲望了。
那是我13岁那年,到了一个地主兼资本家开设的花边工厂里做工。他家有位在烟台八中上学的大少爷,因热爱文学,家里藏了不少线装古书,而他又从外面带回来很多新书。这使我大开眼界。我一头扎进了这书的海洋里,贪婪地读着它们,恨不得一口将它们全吞下去。这时候,又出现了“不求甚解”的毛病,但已不再是由于贪玩了,而是形势所迫。
为什么呢?
因为小东家的这些书,并不是我们可以随便拿来阅读的。他家有一个书箱,是不准别人乱动的。好在我是他家的一个童工,做饭、推磨、打扫房间,是分配给我们的日常任务,这就使我们有机会在趁着打扫书房之际,偷几本书藏在枕头底下,到了更深人静周围的人全都睡下以后,我就可以蜷缩在被窝里,一灯如豆,尽情地阅读起来。
完全可以想见,这种偷偷摸摸的阅读,是十分仓促的,心情是迫切的、贪婪的,遇到难解之处,势必绕道而行,就更别想还会有什么时间来反复琢磨了。在这种时候,那“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已经不但不再是正中下怀,而且已经是深为苦恼了。书中许多绕道而行的地方,都使我感到惋惜,感到苦恼,就像梗在心里的一块难以消化的食物一样,感到不舒服。这时,我倒奇怪起那位五柳先生来了:他有那么多的书,那么充分的时间,也用不着像小偷似的战战兢兢地深夜偷读,为什么却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呢?但又觉得,这先生文章写得很好,学问一定很深,这“不求甚解”四个字,也许有那我还一时难以“解”的道理吧。
后来,在八路军这所大学校里,我不但看到了比小东家家里的藏书不知要大多少倍的书的世界,书的海洋,而且有了充分的时间去阅读书,研究书。这时,读书的方法也迥然与前不同了。它强调的是一个“解”字,就是要弄得懂,深刻地领会文章的精神。与此同时,还强调一个“用”字,就是不但要读得懂,钻得通,而且还要学会用,见诸行动。为此,就有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我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把自己对书中的一些体会心得记下来,这样会加深印象。遇到了不甚了然的地方,也记下来,向别人请教。
这时候,再重读《五柳先生传》时,我就开始明白了,那“不求甚解”的含意,并非我从字面上的狭义的理解。而是主张不要去咬文嚼字穿凿附会;而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并且把它作为营养吸收到自己身上去,为我所用。
(选自《中学生阅读》1984年第4期,有删改)
10.作者说他读了许多书,识了许多字,而在“生活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识字搜救队”的同学,不停留在对汉字的读与识的层面上,还对下列句中的错误字进行了补救。(2分)
绿草茵茵,踏之河忍(某生活小区绿地宣传牌)
错别字: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公用电话,全国直播(某公用电话亭)
错别字: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11.作者对“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经历了由“正中下怀”到“深为苦恼”的变化过程,请根据选文内容,分别扼要说明其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认为对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应该怎样理解?他的依据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你写一个类似的句子以作替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人认为选文的题目《读书务求深解》与内容自相矛盾,你同意吗?说出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日   失        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5.解释加点的词。(2分)
私(     )   谤(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析文中邹忌的两次“窥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表现邹忌思考之冷静的语句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邹忌劝说齐威王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任选一题作文)
21._____,我心灵的港湾(补全题目再写)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点、校名;③表达要真情实感;④文面整洁。
22.以“习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题目自拟③字数600字以上④文面洁净。 (222.208.44.6)"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原创:浙大附中高考模拟卷』  下一个『2006年霍林郭勒市一中三月模拟测试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