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莱阳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4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莱阳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4(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莱阳市高三语文综合训练四命题人李宪伟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和(hé)和谐应和和衷共济和风细雨B、载(zài)载体下载风雪
试题预览
"2006莱阳市高三语文综合训练四
命题人 李宪伟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和(hé) 和谐  应和 和衷共济 和风细雨
   B、载(zài) 载体 下载 风雪载途 载歌载舞
   C、应(yīng) 应允 应届 应接不暇 应有尽有
   D、模(mó) 模型 模具 模棱两可 假模假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藉贯 卑恭屈膝 关怀备至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B、装潢 稗官野史 小题大作 万变不离其
   C、寒暄 山清水秀 融会贯通 制之死地而后生
   D、肖像 一筹莫展 优柔寡断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从去年的非典危机到目前的禽流感,重大事件的信息公开化,   了人民的知情权,这已经成为今天人民生活的常态。
  ② 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不仅不主动地去倾听群众的呼声,而且对群众主动提出的意见采取    的态度。
  ③ 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逝世    ,楚国人民一直怀念他,而对迫害他的子兰、靳尚及南后等人痛恨不已。
    A.保障  漠视  以后     B.保证  忽视  以后
    C.保障  忽视  以来     D.保证  漠视  以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泰山队离冠军虽然只差那么一步,但不练好“内功”,不保持清醒头脑,最后那几步更不好走,因为行百里者半九十。
     B.课堂上老师不胜其烦地给我们讲解这个问题,直至我们每一个同学都听懂为止,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很喜欢他。
     C.提高教育设施的水平本无可非议,但有的教学楼盖好了,教学质量没有明显的改善,对学生的收费却抬上去了。
     D.凡投资做生意者,也许今天身无长物,明天却摇身一变而成为暴发户,但商场失意,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者也不乏其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B.“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人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暖昧,但美国与印度将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C.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依然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2004年全年对外贸易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35.7%。
      D.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都要不断巩固和提高经济发展的成果,争取在2010年前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事实上,凡优秀的文艺作品                    ,因此它们才能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成为生活的良师益友。
A.皆是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着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既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
B.既浓缩和折射着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又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C.既高于生活又源于生活,浓缩和折射着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又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
D.皆是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既现实地反映作家个人的心理,又浓缩和折射着社会、时代、民族的心理。
二、(12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从“空的世界”到“满的世界”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传统工业经济是一种线性经济,经济系统高强度地把物质和能源从生态系统中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抛回到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线性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为垃圾,同时通过逆向增长的自然代价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而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它倡导的是一种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传统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将经济系统假定为一个孤立的系统(即与周围的环境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循环经济理论则将经济系统作为更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总是从生态系统中吸收着可用的物质和能量,并向生态系统抛出尽可能少的不可用的废物和垃圾。
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考虑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基于以下的假设: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一前提假设在经济系统相对于生态系统较小时,即世界是一个“空的世界”时尚能满足,但在经济系统快速增长,世界逐渐从“空的世界”变成“满的世界”后,这一假设就很难满足了。而循环经济的理论假设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目前的经济系统已经很大,在地球上已经很难找到没有开发的地区,也很难找到经济系统没有触及的角落,人类占有世界所有光合作用产物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5%,占有陆地光合作用产物的比例也已超过了50%,世界的确变“满”了;而传统的科技进步又不能从方向上解决由于经济系统规模扩大所产生的危机。
循环经济理论有深远的意义。首先,经济系统的发展不是无限的,现在用来衡量经济系统发展规模的GNP也不可能无穷增大。不管是微观经济还是宏观经济都存在着最佳规模。其次,循环经济理论使我们重新思考发展问题。传统发展观只单纯以GNP的扩大为经济增长的计量,而忽视了物质和能源消耗量的过量扩大。新的发展观以人的效用提高为目的,注重经济系统质的无限改进,将经济发展建立在物质消耗和能量使用尽可能少的基础上。最后,循环经济理论关心的稀缺性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经济学认为自然资本是无穷的,稀缺的是人造资本,河里的鱼是无穷的,缺少的是渔船;而在现实的经济系统里,渔船已经不再稀缺,稀缺的是河里的鱼了。过去劳动力是稀缺的,所以提倡劳动生产率,而现在资源和能源是稀缺的,我们就应当用资源和能源生产率代替劳动生产率。不是让劳动吸收更多的物质和能源,而是相反,让物质和能源吸收更多的劳动。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5年第3期)
7.下面有关“循环经济”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循环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循环经济的活动流程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B.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革命,循环经济系统中的物质和能源全都能够不断再生循环使用。
C.循环经济对物质的使用采用闭环流动的方式,它的理论假设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合理利用能达到无限。
D.传统的科技进步不能从方向上解决由于经济系统规模扩大而产生的能源危机,而循环经济却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8.对传统经济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的区别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循环经济理论则将经济系统视为更大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B.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经济系统与周围环境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而循环经济理论则认为物质和能量能循环,并且能得到合理利用。
C.传统经济理论假定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无限的,自然资本是无穷的,而循环经济理论则认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世界是一个“满的世界”。
D.传统经济理论只重视经济增长的扩大,忽视了物质和能源消耗量的扩大,而循环经济理论以人的效用提高为目标,让劳动吸收更多的物质和能源。
9.下面有关循环经济理论意义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循环经济理论使人们认识到经济系统的发展规模不可能无穷增大,经济发展要控制在最佳规模上。
B.循环经济理论确立以人的效用提高为目的的经济发展观,注重经济系统质的改进。
C.循环经济理论使人们重新思考经济发展问题,即以物质和能量消耗的尽可能增加来赢得GNP尽可能的扩大。
D.循环经济理论使稀缺性对象发生了变化,使得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稀缺性对象假设条件下的理论与实践。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线性经济来说,生态系统既是“原料箱”又是“垃圾箱”,产生污染物是必然的。所以要控制治理污染,就应该从改变传统的经济运行机制入手,变线性经济为循环经济。
B.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只要运用循环经济理论,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C.虽然现在的世界的确变“满”了,但是,只要确立以人的效用提高为目的的发展观,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是十分广阔的。
D.在现实的经济系统里,人造资本已经不再稀缺,稀缺的是自然资本,所以,投资的主要方向应该是自然资本而不是人造资本。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杨栋、叶梦鼎居政府,交荐其贤。
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过阙陛辞,似道以类田属震,震谢不能行,至部,又以疏力争之。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不报。大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风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书官资揭于城,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张世杰寻复饶州,判官邬宗节求震尸葬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     恃:依靠,依赖
  B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是:认为…正确
  C民不胜掠,自诬服             自:由于
  D  张世杰寻复饶州                   复:收复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②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      ①② 童逸而牧舍火
  B  ①②所至以公廉称              ①② 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 
  C  ①②上其事刑部                ①② 令坊置一吏,籍其户            
  D  ①②城中民命皆系于我           ①②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
1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唐震不阿权贵或忠勇报国的一组内容是
① 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
② 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③ 贾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 
④吏感其诚,事为尽力
⑤震发州民守城,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 
⑥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震年轻时对自己的德行要求极严,尤其表现在慎交友上不随便同人结交,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高兴。做官后的唐震不阿附权贵,公正廉洁著称。
  B咸淳六年大旱,唐震上奏请求减少纲运米,免除当地的租赋,同事劝说富人分发粮食给饥民。小吏们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办事十分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
 C朝廷起用唐震做饶州知州时,附近不少州郡已归附元朝,元军开始攻城,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唐震作为饶州知府一方面上书求援,另一方面征调当地百姓,日夜训练以御来敌。唐震在寡不敌众、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发动州民登城防守,自己天不亮就出去整治军队,直到半夜才入睡。
 D 在北兵攻入城里,部属溃败的时候,唐震还是有机会逃出城去的,但他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没有听从仆人的劝告。敌人要他签署投降书的时候,他摔笔表示拒绝,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
四、(共18分)
1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分)
①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②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16.阅读下边一首词,完成(1)—(2)题。(6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17.不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
(2)             ,栗深林兮惊层巅。
(3)二十四桥仍在,           ,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五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8-21题

  拿起一本书来,先不必研究它的内容,只是它的外形,就已经够我们赏鉴了。 
  那眼睛看来最舒服的黄色毛边纸,单是纸色已经在我们的心目中引起一种幻觉,令我们以为这书是一个逃免了时间之摧残的遗民。它所以能幸免而来与我们相见的这段历史的本身,就已经是一本书,值得我们思索、感叹,更不须提起它的内含的真或美了。 
  还有那一个个正方的形状,美丽的单字,每个字的构成,都是一首诗;每个字的沿革,都是一部历史。飙是三条狗的风,在秋高草枯的旷野上,天上是一片青,地上是一片赭;中疾的猎犬风一般快地驰过,嗅着受伤之兽在草中滴下的血腥,顺了方向追去,听到枯草飒索的响,有如秋风卷过去一般。昏是婚的古字:在太阳下了山,对面不见人的时候,有一群人骑着马,擎着红光闪闪的火把,悄悄向一个人家走近。等着到了竹篱柴门之旁的时候,在狗吠声中,趁着门还未闭,一声喊齐拥而入,让新郎从打麦场上挟起惊呼的新娘打马而回。同来的人则抵挡着新娘的义兄,作个不打不成交的亲家。 
  印书的字体有很多种:宋体挺秀有如柳字,麻沙体夭娇有如欧字,书法体娟秀有如褚字,楷体端方有如颜字。楷体是最常见的了。这里面又分出许多不同的种类来:一种是通行的正方体;还有一种是窄长的楷体,棱角最显;一种是扁短的楷体,浑厚颇有古风。还有写的书:或全楷体,或半楷体,它们不但看来有一种密切的感觉,并且有时有古代的写本,很足以考证今本的印误,以及文字的假借。 
  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见古代的收藏家或者是名倾一世的文人,那时候你便可以让幻想驰骋于这朱红的方场之中,构成许多缥缈的空中楼阁来。还有那些朱圈,有的圈得豪放,有的圈得森严,你可以就它们的姿态,以及它们的位置,悬想出读这本书的人是一个少年,还是老人;是一个放荡不羁的才子,还是老成持重的儒者。你也能藉此揣摩出这主人翁的命运:他的书何以流散到了人间?是子孙不肖,将它舍弃了?是遭兵逃反,被一班庸奴偷窃出了他的藏书楼?还是运气不好,家道中衰,自己将它售卖了,来填偿债务支持家庭?书的旧主人是这样。我呢?我这书的今主人呢?他当时对着雕花的端砚,拿起新发的朱笔,在清淡的炉香气息中,圈点这本他心爱的书,那时候,他是决想不到这本书的未来命运。他自己的未来命运是个怎样结局的;正如这现在读着这本书的我,不能知道我未来的命运将要如何一般。 
  更进一层,让我们来想象那作书人的命运:他的悲哀,他的失望,无一不自然的流露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让我们读的时候,时而跟着他啼,时而为他扼腕太息。要是,不幸上再加上不幸,遇到秦始皇或是董卓,将他一生心血呕成的文章,一把火烧为乌有;或是像《金瓶梅》、《红楼梦》、《水浒》一般命运,被浅见者标作禁书,那更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天下事真是不如意的多。不讲别的,只说书这件东西,它是再与世无争也没有的了,也都要受这种厄运的摧残。至于那琉璃一般脆弱的美人,白鹤一般兀傲的文士,他们的遭忌更是不言而喻了。试想含意未伸的文人,他们在不得意时,有的采樵,有的放牛,不仅不异于庸人,并且备受家人或主子的轻蔑和凌辱;然而他们天生性格倔强,世俗越对他白眼,他却越有精神。他们有的把柴挑在背后,拿书在手里读;有的骑在牛背上,将书挂在牛角上读;有的在蚊声如雷的夏夜,囊了萤照着读;有的在寒风冻指的冬夜,拿了书映着雪读。然而时光是不等人的。等到他们学问已成的时候,眼光是早已花了,头发是早已白了,只是在他们的头额上新添了一些深而才的皱纹。
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朱湘
18、 《三字经》中有“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的句子,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上述句子涉及到的人物的最中肯的评价? (3分)
                                                                           
                                                                           
19、 文章的二、三、四段写了“书”的诸多好处,请概述这些好处是什么?(6分)
                                                                               
                                                                                
                                                                               
20、 文章结尾笔峰陡转,写出了一个令读者意想不到的结尾,“咳!不如趁着眼睛还清朗,鬓发尚未成霜,多读一读“人生”这本书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初三语文中考综合复习测试』  下一个『2006莱阳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5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