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广东省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广东省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二)(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广东省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二)一、积累与运用(14分)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1)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2)谁道人生无再少?!。(3)李白《宣洲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现诗人内心无限酸楚的千古名句是:,。(4)默写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诗。,。,。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试题预览
"""2006年广东省高中阶段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10分)
(1)予独爱莲之                  ,                   ,中通外直……
(2)谁道人生无再少?                         !                       。
(3)李白《宣洲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表现诗人内心无限酸楚的千古名句是:
                        ,                       。
(4)默写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全诗。
                      ,                      。
                      ,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修改其中的病句。(标明序号并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分)
     ①写日记的一个好处是能留下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②我保持写日记的习惯已经八年,③这厚厚的一摞日记本是我的财富。④偶尔翻看以前的旧日记,⑤我感慨很多。⑥虽然日记里不乏无病呻吟,⑦有不少狂忘的长篇大论,⑧并且更多的是对平凡生活的感受,⑨对自我的更省和鼓励。
A.                                                                          
B.                                                                          
C.                                                                          
D.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处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比,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故其文疏荡(              )    ②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              )
③充乎天地之间(            )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译:                                                                         
5、本文开头借对      与      关系的论述,提出自己的见解是                       ,
                           (用原句回答)。(2分)
6、作者列举孟子、太史公文章特点的意图是什么?第二段历数自己的漫游历程,意在强调什么?(2分)
                                                                                 
                                                                                 

三、现代文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题目。(1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7、①段中加点词“这里”指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第③段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______________   。(3分)
8、从③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3分)
(1)                                                   
(2)                                                   
(3)                                                   
9、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的“仅” 为什么不能删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④段中,作者举出北方地区、南方水网地区、西北干旱区、西南山丘区等几个地区的用水情况,是为了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1、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议论文,完成题目。(12分)
①一位获得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一等奖的同学在介绍学习经验时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交流思想大有益处。”他的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②中国自古便有“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说法,足见我们的先人早已认识交流思想很有益处。英国大文豪萧伯纳也说过:“倘若你手中有一个苹果,我手中也有一个,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仍只有一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萧伯纳的这段话,同样充分地表明了交流思想的重要作用。
③思想的互相交流还能开阔视野,严密思路,增进友谊,提高修养。历史上不少中外名人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唐朝的张籍在《祭退之》一诗中,就说到他与韩愈经常在一起“披穷古今事,事事相酌量”。他们事事互相交流,不仅提高了写作技巧,开阔了作品意境,而且成了莫逆之交。在科学史上也有一段水火相容的佳话。德国化学家维勒和李希比性格 A ,人们说维勒是“一盆冷水”,而李希比却是“一团烈火”,然而共同的志向使他们密切合作,相互磋商,一同成为有机化学的创始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变幻不定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举措得当,为国争光,赢得各国政治家和人民的赞誉,那是与他善于和别人交流思想分不开的。
④互相交流思想,对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探求科学知识,互相讨论交流人生意义,不仅能增长知识、增进友谊,而且能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果狭隘地认为学习是竞争而拒绝交流,结果只会封闭自己,作茧自缚,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从发展角度来看,现代社会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浩若烟海,而目前我们中学生所学的,还只是前人已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认识方法,只有及早养成乐于和善于交流思想的思维习惯及行为方式,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合格的跨世纪新人。
⑤不断交流思想,使自己博采众长而臻于完善。这对每个人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应当是大有裨益的。
12、第③段中“A”处应当填写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1分)
13、第③段中选用中外名人作为__________论据,作者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和政治三个领域选取代表人物来证明___________                       _____的重要性:第④段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5分)
14、第④段中“乐于”和“善于”语序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20个字)。(3分)


(三)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题目。(18分)
忆  读  书(冰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虹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6、“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二段中“不是……而是……”一句突出表现了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决定咬了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一知半解地读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文意进行归纳整理:作者喜欢读哪些作品?不喜欢读哪些作品?喜欢和不喜欢的理由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2、面对别人的成功,你是不屑一顾,还是横加挑剔……学会为别人喝彩,这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胆识。请以“为别人喝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附加题(10分)
1、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6分)
三 人 越 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彼勇者耻怯                  ②然则,人岂有勇怯哉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翻译。(4分)
中心句:                                  
翻  译:                                                             
2、续写语句——与前文标有横线的部分语意相连,且句式相同。 (4分)
激情是灿烂的花朵,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但若不精心培育,花儿就会枯萎。激情是跳荡的火焰,            ,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年广东省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  下一个『2006年广东省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