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三校生高考模拟试题\2006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考试模拟训练题(二)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三校生高考模拟试题\2006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考试模拟训练题(二)(高三下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考试模拟训练题(二)姓名:学号:得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你认为下列加点宇注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A、殒灭(yǔn)寻觅(mì)游说(shuō)萌孽(nì)B、寒伧(chen)倘若(tǎng)灵犀(xī)咀嚼(jué)C、污秽(huì)荼毒(chá)铿锵(jān)眷恋(juān)D、晦涩(sè)干涸(hé)女佣(yòn
试题预览
"2006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招生考试模拟训练题(二)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你认为下列加点宇注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
    A、 殒灭(yǔn)     寻觅(mì)     游说(shuō)    萌孽(nì)
    B、 寒伧(chen)    倘若(tǎng)    灵犀(xī)      咀嚼(jué)
    C、 污秽(huì)     荼毒(chá)     铿锵(jān)     眷恋(juān)
    D、 晦涩(sè)      干涸(hé)      女佣(yòng)    怯懦(nuò))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的大量木俑,斑驳陆离,为其他出土的古墓所罕见。
    B.我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打牌下棋,还扯着破喉咙参差不齐地唱着流行歌曲。
    C. 辽阔的绿色大草原上,星罗棋布地矗立着十多座白色的油井房,煞是好看。
    D. 那老女人叹了一口气,无精打采地收拾东西,然后慢慢地站起身来,走了。
  3、 你认为下列句子错别字最多的是    (    )
    A、 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受给新一代,新一代也因而获得了比
前代更高、更新的启点。
    B.感谢那些黄山石工,峭壁见他们就退让了,险处见他们就回避了。
    C.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川流不歇的车辆造成的赌塞,以及不绝于耳的燥音,是当代城
市的公害。
    D.现在利用电脑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网络联结起了五湖四海,古今中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B.能否认真听课,是取得学习好成绩的重要条件。
C.从他的文章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
D.平坦、宽阔的草原上,马儿在蓝天白云下尽情地奔跑。
5.依次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      的      的黑影;    的杨柳的         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A、 参差    斑驳    弯弯    稀疏    B、斑驳    弯弯    参差    稀疏
C、 参差    稀疏    弯弯    斑驳    D、弯弯    稀疏    参差    斑驳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
 A、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B、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
 C、读大师们的名著呢,却有如顺风行船,轻松畅快。
 D、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7.《琵琶行》《荷塘月色》《拿来主义》《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依次是    (    )
 A、 白居易  朱自清  鲁迅  司马迁     B.鲁迅  朱自清  白居易  司马迁
 C、 白居易  鲁迅  司马迁  朱自清     D.白居易  司马迁  鲁迅  朱自清
8.指出下列不是比喻的一句是    (    )
 A. 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B.我们之间已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C.他舒服得如六月喝了雪水。
 D.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9.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    )
 (1)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前面的路有多长?这峡道会不会有几千几万里,会不会直通到海底甚至通到地狱?他不知道,也没有想。
    A、 反问、设问、比喻    B、反语、比喻、设问
    C、 设问、比喻、反语    D、比喻、反语、设问
   10.“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吗?”和句中加点部分表意相同的一项是   (    )
    A、 能够料理自己       B、不能够料理自己
    C、 难道能料理自己?    D、不是不能料理自己吗?
   二、阅读下面两段现代文语段,完成11—2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灯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他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荚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到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新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11.以上文字选自            的《灯》。
    12.“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对“恩泽”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生活中的一点光,一点热。
    B、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
    C、光明和希望使我心中的苦闷消失了,使心灵由空虚而充实,由消沉而振奋。
    D、亲情的力量、爱情的力量激发了我生活的勇气和热情。
    13.“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寓意是什么?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人不但要吃粮食,还要吃其他食物。
    B、人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好些。
    C、人不仅是为了活着,还应该有感情。
    D、人活着不仅仅依赖粮食,还依赖精神力量,依赖希望。
    14.“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黑暗的海”是指    (    )
    A、内心常有空虚消沉的一面。     B、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C、黑夜中的大海。               D、暴风雨中的大海。
    15.对最后一段中“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一句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有人类存在,总有人家要点灯。
    B. 人世间,总有光明,总有爱。
    C. 灯光不会灭,意味着光明终将驱散黑暗,正义必胜。
D. 热爱生命,向往光明,心头就有不灭的灯光。
(二)分粥制度
    对权力制约的制度问题一直是人类头疼的难题,请看下边的这个小故事。有7个人组成了一个小团体共同生活,其中每个人都是平凡而平等的,没有什么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想用非暴力的方式,通过制定制度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分食一锅粥,但没有称量用具或有刻度的容器。大家试验了若干不同的方法,发挥了聪明才智,最终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制度。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拟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阿克顿勋爵作的结论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方法二:大家轮流主持分粥,表面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这种方式导致了资源浪费与资源不足共存。
    方法三:大家选举一个众人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开始这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基本公平,但不久他就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不能放任其堕落和风气败坏,还得寻找新思路。
    方法四: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是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个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持有那份最少的。
    评语:制度至关紧要,好的制度应该清晰精妙,简洁高效。
    16.第一自然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日益完善的制度”,具体指的是怎样的制度?
答:
17.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小见大,即通过一个假设的分粥问题,穷尽其中的各种分粥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形象地论述了                         的重要性。
    18.很显然,方法四表明,最完善的制度应该能同时兼顾                      
与                             体现公正公平。
19、结合本文的思想内容,把下列话语补充完整。
    实现完美之所以很艰难,原因就在于                                      
    20.谈谈你对制度的看法:
    



    三、根据各题要求,完成21—2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2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臣愿奉璧往使。
    C、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D、 圣人无常师。
    22.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已经。    (    )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凭借。    (    )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江水。    (    )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    (    )
    2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译文:   
    24.在横线处填写出原诗词文句。
    (1)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2)鲁迅先生诗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此时无声胜有声”,由白居易的“别有幽愁暗恨
  生,               ”化出,其慷慨豪迈之气,与白诗的哀婉缠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青,取之于蓝,而              。
    25.阅读下面文言选文,按要求完成(1)、(2)题。
    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亦远矣,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其皆出于此乎?”句中的“此”具体指代的是:圣人从师而问、                                    
    (2)这则选文表达上最大的特点是对比,即把         和          进行对比,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26.以下对唐诗《鸟鸣涧》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A、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第四句中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丁更生动的烘托
    作用。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表现了山鸟被月光惊动后,整夜不停地鸣叫。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借用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四、读下面一段广告语,完成27—30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①钢笔书法高效速成法是最新科研专题研究成果。②您想拥有青春的魅力吗?③您想拥
有一手潇洒的书法吗?④本书法艺术中心将竭诚为您效劳。⑤尽管年龄大小,或经过多次练笔失败,本中心保证您在三、四个月内练好四种实用书体。⑥由著名硬笔书法家名师执教。 ⑦每天练一小时,每月批改作业。⑧有意者请速来报名。
    27.第一自然段中应删去一处与主旨无关的语句,是:
    28.⑤在用词方面有两处问题,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出。
改正:                                                                
29.①和⑥行文累赘,①应删去           ,⑥应删去             。
30.请为此广告语补充落款: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 那么,在你的眼中,生活是怎样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    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006年云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考试模拟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1.C(A项“舍”读sh6;B项“矫”读jiao;D项“勾”读(gòu;)2.D  3.B  4.C(A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B“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D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5.A(B“天翻地覆”语意太重,应该使用较轻的词语,如“显著”。
  C“孚”是诚信的意思,理解成了辜负的意思。D“处心积虑”指蓄意已久,千方百计地策划谋算,含贬义。用“想方设法”。)  6.D  7.B  8.A 9.D  10.C(C四句是从《西洲曲》中截出来的,非一首。)
    二、11.A  12.①说明古园历久而弥坚的活力是作者勇敢面对不幸,采取积极人生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②它们都洋溢着强烈的生命的律动13.①那种洋溢着激情的生命跳动,使作者曾经焦躁不安的心绪变得平和而宁静。②园中的景物能使作者获得对生命的一些新的理解  14.A  E 15、D  16.B  17.A  18.C  19,D  20.谨慎  魅力  21.拟人  2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3.童话本身是美丽的,它给我们的教益更美丽。  24.C[分析]应该是“细流”和“树根”比美,不是“玫瑰”和“树根”比美。
    三、A.  ②    B.  ④    C.  ⑦    A处“莅临”与“参加”重复;B处用“务必”一词;对来宾、校友来讲,显得生硬不得体;C处请求“在母校参加的”与会者除了校友之外;还有来宾“母校”与“来宾”照应失当。
    四、略 (220.165.132.22)"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语文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年潍坊二轮复习交流试题』  下一个『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模拟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