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复习同步模拟试卷1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高考复习同步模拟试卷1(高三下册 2006年高考)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高考复习同步模拟试卷(一)适用于上海市命题: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乐燎原(原创,不能用于商业目的)命题人简介:乐燎原:男,1964年出生,湖北黄冈人。1995年破格晋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上海市重点中学——复兴高级中学。系上海市虹口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虹口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
试题预览
"2006年高考复习同步模拟试卷(一)
适用于上海市
命题: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乐燎原
(原创,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命题人简介:
乐燎原:男,1964年出生,湖北黄冈人。1995年破格晋升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上海市重点中学——复兴高级中学。系上海市虹口区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虹口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
一 、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6分)
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文化工业与全球化策略(节选)
——张英进教授在南京大学的演讲
迪斯尼的当家人艾斯纳认为,“美国的娱乐产业不是世界的美国化,而是娱乐的全球化。”这个观点强调,至少在娱乐界,“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如果说早年的“美国化”是文化帝国主义及其侵略、扩张的一种表现,那么近年的“全球化”则是70年代后全球相连的金融和管理效应所造成的一种新的格局。资本超越国界的全球性迅速流动造成出口型的跨国、多国公司特别是服务业的兴旺,同时也造成传统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衰落。新的国际型经济正逐步完善,高速的资本流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概念,速度和效率就意味着利润和优势。虽然在世界的格局里,“中心”与“边缘”的不平等继续存在,但是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减弱,跨国资本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反映在影视界,平面整合与垂直整合愈演愈烈。如今几个大财团拥有全球大量的影视、娱乐产业。迪斯尼由动画片进入故事片,进而出版图书、画册,营造游乐园、旅馆、观光游轮,发展录像产品和播放平台,甚至购买美国三大媒体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ABC),显示出惊人的实力。电影周边产品的利润开始超过票房。1990年,美国本土的录像收入已经高于票房收入,证明观众更多地在家里甚至汽车内看电影。而票房的收入只不过是周边产品收入的十分之一,所以票房已经不再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主要指标。到2003年,电子游戏的收入也已超过票房收入,难怪像最新的《星球大战前传3》这样的大片也要同步或迅速发行电子游戏产品。娱乐产业在全球化时代的新变化要求在考虑投资一部电影之前,不仅要关心预计的票房,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这部电影能否产生、如何延伸有利可图的周边产品。
毫无疑问,新的好莱坞,不论是作为产业还是作为概念,早已出现;新的全球化生产格局也已经形成。新格局的特点之一是娱乐产业的多国投资与跨国产权。如今好莱坞资产的业主包括由法国、加拿大、日本(如索尼公司)、澳大利亚(如默多克集团)等国的机构。新格局的特点之二是资本的“灵活积累”,不仅限于国内,更分散在海外。著名导演约翰•福特说,如今“你无法在地理上确定好莱坞:我们根本不知道好莱坞在哪里”。当然,不知道并不意味着好莱坞不存在,而意味着它“无所不在”的全球化生产格局。中国的盗版影碟也说明了好莱坞在中国的影响;无疑,盗版已经在中国造就一批业余的好莱坞影片“专家”。回到资本的灵活积累,多国投资合拍如今成为正常运作。其实,由于美国政府一度反对国内大财团的经济垄断,好莱坞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主动向海外发展。从1950年到1973年,只有60%的美片完全在美国国内生产。海外劳工低廉是早期海外策略的决定因素之一。1949年,在海外生产的美国电影仅19部,1969年则增至183部,多数在欧洲拍摄。今日的全球化格局更要求以全球预售权的经费来预支基于洛杉矶的拍摄工作。为此,好莱坞早就开始购买或合营海外的发行公司和电影院线,以达到共担投资、票房风险的目的。到了90年代,作为全球发行公司的华纳已在世界各大都市经营多厅的“华纳影城”,在中国也不例外。
类似“华纳中国”这样的子公司表明,全球化的新格局要求各个生产层面的重新分工、组合。与以往好莱坞片厂一统天下的经营不同,如今创意、投资、制作、道具、服装、音乐、宣传等程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方灵活多样地分期进行,在艺术(编剧、对话、导演、明星、音乐、歌曲)、金融(集资、预售)、法律(版权)等各方面分别处理。制片商与发行商订合同,分账预支筹款。制片商再与众多的专业中小公司(演员代理、摄影器材、特技制作)联系,产生配套流水作业。签约的投资、发行公司往往拥有连锁录像店、有线电视等娱乐平台,所以万一票房不佳,周边产品还可以保证扭亏为盈。
与过去文化帝国主义的策略不同,全球化的文化产业允许权力的不连贯性、多边性和多方向性,由此产生市场的灵活性和消费的多样性。参照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国际市场口号:“要成为多国集团,就必须在各地都成为本土的。”类似的营销概念还有如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产生的一个新词:“土著化”;在英语世界产生的另一个词:glocal,即将“全球”(global)和“本土”(local)两词合二为一。全球与本土因此相辅相成。跨国资本需要世界各地的本土市场,本土的发展也需要跨国资本的投入。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以北美发行权为交换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大腕》(2001),索尼公司以同样方式加盟张艺谋的武侠片《英雄》(2002),其中的道理就是全球资本与本土文化的互动。资本获取最佳利润的逻辑要求全球化不能、也不可能是全球的同一化,因为不同的本土市场需要不同的产品,李安的《卧虎藏龙》(1999)在欧美和中国迥然不同的票房证明了这个逻辑。
作为好莱坞传统的多元文化策略,在全球化时代又产生新的影响。颇具反讽意味的是,好莱坞文化产业的巨大成功反过来也让美国政府的部分官员担忧。90年代,某些国会议员提问:“如果德国购买了福克斯电影公司,两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片又将做什么样的修改?”不单政府如此,美国电影协会也为全球性的多元化策略担心:“如果海外市场的比例不断加大,那么美国故事又将变成什么样的呢?”美国政界和文化界的这类担忧,再次说明“全球化”不等于“美国化”,而“好莱坞”也不再代表狭义上的美国“电影”,因为它同时生产电视、音乐、体育等娱乐产品;不再象征纯粹的“美国”文化,因为美国不再是它的价值核心。产业改型后的新好莱坞不再基于洛杉矶市北边如今相当破落的“好莱坞”城:全球化的好莱坞已经无所不在。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之一就是:在电影本身从胶片走向数码的所谓“电影死亡”的时代,“好莱坞”已徒有虚名,它指涉的是业主不定的多国娱乐文化产业及其资本灵活积累的全球化策略。
(节选自2005年6月《解放日报》“思想者”专栏)

1.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义的一项是(   )(3分)
A.“好莱坞”的成功,说明美国的娱乐产业眼光不是局限美国本土上,也不仅仅是电影产业,而是立足于全球娱乐化。
B.“好莱坞”的成功,说明文化产业全球化和本土化相辅相成,它适应了市场的灵活性和消费的多样性。
C.“好莱坞”的成功,说明“全球化”既不等于 “美国化”,它有美国的基本因素和策略,也不完全是“本土化”,即并非全球的“同一化”。
D.“好莱坞”的成功,说明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文化产业,它还是一种具有强大渗透力的朝阳产业。

2.作者在文中借著名导演约翰•福特的话说,“你无法在地理上确定好莱坞:我们根本不知道好莱坞在哪里”,请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3.“好莱坞” 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它的电影票房收入常常是与投入不对称的,但“好莱坞”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为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作出回答。(3分)
答:                                                                      
                                                                          
                                                                          

4.联系你看过或了解到的“好莱坞”影片,谈谈“好莱坞”影片取得成功的原因,注意,上文中已经谈到的观点不能再作为自己的看法。(6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9题。(24分)
星星和月光
(前苏联)邦达列夫
村落沉睡了,幽暗的夜空泛着银光。一颗绿色的星星,像夏夜那般温柔,它从深奥莫测的苍穹,从遥远的银河深处,若隐若现,友爱地向我眨着眼睛。当我走在布满灰尘的夜路上,它随我同行;当我停在桦树林边,在那幽静的树阴下,它就守候在树丛中间;当我走回家门,它就从漆黑的屋檐后面向我亲切而温柔地闪着光辉。
“这就是它,”我想,“就是我童年时代的那颗星星。那般关切,那般柔情!我什么时候见过它?在什么地方?也许,我心中一切最美好、最纯洁的东西,都应归功于它?这颗星星也许是我最后的归宿,那时,也像现在这样,将用它那善良而欢乐的闪光来迎接我?”
这是不是和永恒的联系?是不是和宇宙的交谈?这一切至今仍像童年时代神秘的梦幻一样,是那么不可捉摸,又是那么美妙。
一个不眠之夜,我忽然想起一句奇怪的话:
“月光并非照耀着每一个人。”
为什么不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恰恰有月光?这句话一整夜都在我心中萦绕,它蕴含着一种美妙而神秘的含义,在它的潜在语中有一种令人痛心而又深不可测的意味。我幸福地生活在它那淡蓝色的气氛和迷人的隐秘之中,而这种隐秘像女人的柔情一般,向我预示着某种极大的欢乐和幸福,因为这句话的含义总是与女人息息相关。
到早晨,我又觉得这句话变得灰暗、模糊、毫无意义了。可是后来当我把这句话写了下来的时候——蓦地,夜间那种感觉又在我心头像火花般闪现出来;同时,我在遥远的青年时代不止一次遇到过的年轻人爱情的穿堂风也从我面前掠过。这时我想,现在我才揭示出这句话的全部潜在意义。它并非充满着欢乐,而是充满着对世界上许多在春天没有享受到月光的人们的哀痛。
月    亮
(日本)池田大作
秋天已经深了,早晚凉飕飕的空气沁人肌肤。
我们的国家在花鸟风月——大自然之美方面得天独厚。而在一年四季之中,秋天格外宜人,特别是秋夜更为美丽。做完了一天的工作,稍事休息,偶然看到那清澄明亮的月亮,可以使人重新发现被遗忘的大自然,重新认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
由于季节的不同,月亮的情趣亦异。寒冷的冬天的月亮,令人感到像宝剑一般寒光凛凛,连心都觉得紧张起来。花香馥郁的朦胧的春月,身着浴衣、手摇团扇所看到的夏月,都洋溢着不同的诗情画意。
不过,我觉得月亮还是秋天最美。在诗歌的季语中,秋天也是以月亮为代表。如秋樱子的这样的一首俳句:
关上门户,
只有我
和洒满银光的石阶。
映照的月光,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永远给日本人的心带来一种情趣。也许是月亮有一种奇异的力量,它可以使人们从遥远的过去遐想到永劫的未来。
可是,近些年来在城市里已经看不清月亮了。过去人们把人世的不如意,比喻为“月被云遮,花遭风残”。而今天却是“月亮被烟雾遮蔽了”,连诗歌也因之而逊色了。
科学技术的发达使人的生活合理化、效率化,最后人到达了月球。但是,如果这样而使月亮失去了情趣,那就太叫人扫兴了。我们恐怕应当更加重视电子计算机之类的技术所无法表达的东西。因为在那里可以发现人情味。
芥川龙之介曾经幽默地说过:“用‘地球旋转了多少度多少分’的说法来代替‘太阳落下西山’,并不一定显得优美。”人世间的诗歌、文学如果被科学技术扼杀、消灭,恐怕应该说这并不是理想的人世。
没有人会盼望人情味愈来愈少的社会。所以每个人都希望恢复自己丰富的心灵。我心里暗暗地思忖着,人类最不明智的莫过于不能制止疯狂破坏的愚蠢行为。

5.对以上两篇散文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6分)
A.邦文通过拟人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使那些原本没有生命的星星和月光,注入了作者的情绪感受,而成为人化的自然。
B.邦文作者笔下对“星星”的描写以及“这是不是和永恒的联系?是不是和宇宙的交谈?”等叩问,使本文充满了神秘色彩。
C.池文写作者在秋天的夜晚的所思所感。作者对秋夜月色的描写既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又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
D.池文作者表现人们因月亮产生的愉悦以及从月亮那里永远得到的情趣,作者这样写赋予读者对月亮之美的丰富想象和美好寄托。
E.两篇散文前半部分用较大篇幅描写夜之星月,其目的是即景抒怀。从感情基调看,邦文侧重于忧伤,而池文则更多的是忧虑。
F.两篇散文均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深沉独特的抒情和鞭辟入里的议论,体现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6.请简要概括《星星和月光》一文中星月之美的特点,并说说作者写这些特点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7.在《月亮》一文中,作者引用秋樱子的一首俳句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答:                                                                     
                                                                         
                                                                         

8.请在理解文旨的基础上,就两篇散文的主旨表达及特点进行鉴赏与评论。要求写出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答:                                                                    
                                                                        
                                                                        
                                                                        
                                                                        

9.就艺术趣味而言,下面这篇散文小品与前面两篇散文中的哪一篇更为接近?请你任选两点作一简明评析。(4分)
记承天寺①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承天寺:寺名,在今湖北黄冈,当时属黄州,即苏轼的谪居之地。②张怀民:苏轼的友人,当时也正谪居黄州。
答: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2006年高考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年高考复习同步模拟试卷2』  下一个『2006年高考复习同步模拟试卷4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