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二年级语文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4分)歼(  )灭溃(  )退芜(  )湖蹿(  )提(  )防白洋淀(  )竹篙(  )阌(  )乡2.请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锐不可挡(  )张皇施措(  )永锤不朽(  )转弯末角(  )鞠弓
试题预览
二 年 级 语 文 月 考 试 题
(时间:90 分钟    总分:120分)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4分)
歼(   )灭     溃(   )退       芜(   )湖     蹿(   )
提(   )防     白洋淀(   )    竹篙(   )   阌(   )乡
2.请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3分)
锐不可挡(   ) 张皇施措(  ) 永锤不朽(  )
转弯末角(   ) 鞠弓尽瘁(  ) 月明风青(  )
3.文学常识填空。(3分)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______国的作家__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芦花荡》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3分)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
(2)“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
(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5.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4分)
(1)父亲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
(2)周恩来的这一回答,是灵机一动随便想出来的吗?不是。(       )
(3)教室里安静得很,就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听得见。(       )
(4)奔腾的大河追求着遥远的大海;追求着海上庄严的日出与悲壮的日落;追求着不拘一格的烟涛和永不僵死的碧浪花。(       )
6.文后的四个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一组是(4分)(  )
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1)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2)文性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3)文性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4)文性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1)(3)(4)(2) B.(4)(3)(2)(1)
C.(3)(4)(1)(2) D.(2)(1)(3)(4)
7.理解下面例句的结构形式和内容,然后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父爱如虹,闪耀美丽的光辉;父爱如歌,唱出心中的真情;父爱如雨,滋润干涸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回答问题。(6分)
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的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球员们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球迷的嘲笑、辱骂。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景象: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4年后,巴西队不负众望,赢得了世界杯冠军。在宏大而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1)前后两条同一内容的横幅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前一条:                                               
后一条:                                                
(2)从故事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二、课内阅读(21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
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而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3分)
2.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用事实说话”,但可以穿插议论。本文从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各是什么?(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根据你所掌握的新闻知识,写一句话的校内新闻简讯。(6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24分)
立碑   杨萌
①兄弟在一起商议着立碑的事。这事拖了快一年,时常使他们心绪不安。
②去年清明,兄弟们上坟扫墓,旷野里墓冢累累。不知何时,那些高矮大小不一的坟前都冒出了一块块高大的石碑,碑上刻着亡者及儿孙的姓名,碑文用黑的红的漆描得发亮。那些石碑威风地挺立在那里,娘亲的墓淹没在碑林里,显得矮小而孤独。
③兄弟几个脸上火辣辣的。
④他们那时便开始考虑为娘亲立碑的事。现在终于决定实施。
⑤大哥率先说:“这事要么不办,要办就办得风光些。别人家不就那灰不溜溜的石碑吗?我们不用,我们用大理石,好看,又不易风化。”
⑥二哥说:“大哥说的何尝不是?依我之见,这碑上的字也得请人手写。县文化局的马局长一手好新魏体,写碑文最好不过。”
⑦三弟献疑说:“只是听说马局长轻易不动笔”。
⑧大哥哈哈一笑:“这倒不用为难,多打发点钱就是。钱这玩意儿我们还愁?能请得动马局长,我们兄弟脸上也有光了。”
⑨兄弟几个谈得很兴奋。
⑩“谁来雕刻呢?”二哥想到这个新问题。
三弟拍一下腿,说:“哎,对了,我公司小王的老爷子是当地有名的石匠,回头我交代一下就行了。”
这样一合计,事情真是再顺利不过了。
午后,大哥刚叫人将大理石板从车下卸下,手机嘀嘀嘀叫开了,小匣子里传来了二哥焦急的声音:“大哥,你知道娘亲的名字吗?”
大哥被问蒙了:“只知道娘亲姓董,名字似乎没听说过……”
二哥说:“我也只知道娘亲姓董……”
大哥有些懊恼,犹豫了一下,说“一时还真想不起……名字那块先空着,回家再说……”
二哥带着马局长的墨宝回来了,三弟也领着石匠进了门。
兄弟几个冥思苦想也没想出娘亲的名字,户口簿也找不着,又不好意思向邻人启齿。一时躁得抓耳挠腮。
石匠抚摸着润滑如脂的石板,轻轻叹了口气。然后说:“记不起就记不起了,记不起爷娘姓名的也不只你们兄弟。我说个法子,你们拿主意,古时候,女子出嫁就随夫姓,你们老爷子姓周,你们娘亲就叫周董氏了。”
只得依了石匠。
清明节那天,兄弟们将石碑栽在了娘亲的坟前。
不知为什么,几兄弟心情还是有些沉郁,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朝回走到半途,兄弟几个下意识地转回身去。阳光下,只见那巍巍的石碑晶莹洁白如玉,描了金粉的碑文金光闪闪。四周那些灰暗的石碑在它面前已黯淡得没有一点颜色。
兄弟们的心忽地轻松了,窝在肚里莫名的火气已经荡然无存。
1.给加粗的字注音。(2分)     墓冢(   ) 户口簿(   )
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的主要事件。(5分)

3.“那些石碑威风地挺立在那里,娘亲的墓淹没在碑林里,显得矮小而孤独。兄弟几个脸上火辣辣的。”试分析兄弟三人此时的共同心理。(3分)

4.小说中的三兄弟真的以孝道为母亲立碑吗?请从文中找出体现你的看法的语句并加以说明。(4分)

5.父母养育儿女,他们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小说中的兄弟三人却连母亲的名字都不知道。此时你想对兄弟三人说些什么?(4分)

6.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不孝子孙,为使我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怎样做才能弘扬我们中华民族这一美好品德?请结合实际或所见所闻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作文(45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既有阳光,也有雨水;既有平坦的大道,也有坎坷的小路。然而,阳光既让我们感到温暖,也让我们感到灼热;雨水既让我们感到泥泞,也让我们体味清新;大道既让我们快速前行,也易忘乎所以;小路既让我们行走艰难,也让我们体验奋斗的快乐。生活就是如此……
请你自己命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600字左右。



答案:(二)1.导语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
2.说明消息既快又准
3.①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②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4.展示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
5.能及时准确报道校内新发生的大事的核心内容即可得满分。
(三)1.zhǒng  bù     2.(1)主人公:兄弟三人;
(2)事件:写兄弟三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进行的“伪孝”——为母亲立碑之事。
3.别人的墓地碑身高大,碑文发亮,而母亲的墓被淹没其中,显示得十分寒酸。在人们的眼中,墓地上是否有碑,碑的好坏,这显示着做儿女的是否有孝心,和现在的生活状况。对,给母亲立碑,在乡亲面前不能丢这个面子。
4.否。如:(1)“那些石碑威风地挺立在那里,娘亲的墓淹没在碑林里,显得矮小而孤独。”(2)“这事要么不办,要么就办得风光些别人家不就那灰不溜溜的石碑吗?我们不用,我们用大理石,好看,又不易风化。”(3)“能请得动马局长,我们兄弟脸上也有光。”
从这些语句当中都能看出,他们兄弟三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是一种虚伪的“孝敬”。
5.母亲恩重如山,她给了你们生命,不要忽略母亲的情感,怎能忽略母亲的名字,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尽孝已晚,要为母亲在心中立碑。
6.结合生活实际,可举所见所闻,谈怎样孝敬父母。(有事实得2分,谈见解得3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语文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测试题』  下一个『汝城一中2006届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