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2006.1.18第I卷(选择题共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洞穴雪耻血肉相连谑而不虐B.瑰丽圭表诡计多端归根结底C.蹊跷栖息休憩与共凄风苦雨D.怃然侮辱毋庸讳言忤逆不孝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三多”指的是石榴、桃子、佛
试题预览
"江西师大附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2006.1.18
第I卷(选择题  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洞穴   雪耻    血肉相连    谑而不虐
 B.瑰丽   圭表    诡计多端    归根结底
 C.蹊跷   栖息    休憩与共    凄风苦雨
 D.怃然   侮辱    毋庸讳言    忤逆不孝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三多”指的是石榴、桃子、佛手,是中国的三大吉祥果。这三种吉祥果组合在一起,可用于祝愿“三多”,既多子、多寿、多福。
B.由于妻子生了个漂亮千斤,李铁一直留在了利物浦,直到前天才随队前往奥地利一座小城进行季前训练。
C.辩论会上,辩手们纵横捭阖,唇枪舌箭,既表现出严密深刻的思维,也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D.在白公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的说明牌上,我们看到了打着引号的两句古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银监会人士表示,蔡鄂生、郭利银————副主席后,银监会对银行业高管
的监管及尽职调查可能增强。
②他多年前因为直言“得罪”春节晚会剧组,从此被春晚——,今年双方能否握
手言欢?
③面试开始了,按照抽签顺序,一号候选人———被召进了总经理的办公室。
A.履新   珍藏   率先    B.履行    珍藏   首先
C.履行      雪藏       率先        D.履新    雪藏      首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没有演过大人物的影视演员谢园这次在电视剧《陈云在临江》里小试牛刀。
B. 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型。
C. 他还经常与大他三岁的哥哥一起拉二胡,吹口琴,一起动手配小称,津津乐道地称东西。
D. 敦煌石窟每天都迎接各方宾朋,这些参观者中有的对壁画并不在行,却也都仰着头,非常认真地作壁上观。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七月流火”是一种天文现象:每当农历七月,天上那颗名叫“大火”的星星就会向西而去。此时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B.黑格尔以哥特式建筑艺术为例(12到16世纪初期欧洲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具体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C.提倡幽默作为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说。
D.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昔人的两句诗“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大雨中住在虹桥的一户人家家门口多年的大树倒塌下来,将户主大门严严封住。
B. 虽然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交流,商务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感到质疑。
C. 雨果和巴尔扎克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然而他们有着很深的友谊。在共同的创作生活中,他们成为至交的朋友。
D. 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各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实现自己对美的追求。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生命建筑概念是十年前来自十五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的。而在此之前,已有不少科学家在努力研究实验,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如:美国的彼得.弗尔教授把光纤直接埋在建筑材料中作为建筑物的“神经”,通过感知光信号的相对变化特征,来反映建筑物变形和振动情况;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则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SMA)纤维,由电热控制的SMA纤维能像人的肌肉纤维一样产生形状和张力变化,从而根据建筑物受到的振动改变梁的钢性和自动振动频率,减少振幅,使框架结构的寿命大大延长。
此外生命建筑还应具有“大脑”,有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让建筑物内的无数光纤维传感器驱动执行器有条不紊地工作。为此科学家们为它们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这个程序模仿一个真实的神经细胞,它能在突发的建筑事故中,具有判断能力,并由神经网络作相应处理;同时,生命建筑还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达到防御灾害的目的。
由于地震和风灾会造成建筑物大幅度震动,导致崩塌摧毁,因此生命建筑有极好的自我保护功能。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就有显著作用。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就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振动。美国则研究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让生命建筑之间能自动伸出自己的驱动阻尼器,并连在一起,就像人在摇晃的船甲板上手拉手一样不易跌倒。至于生命建筑的自我康复,美国科学家已找到了好办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中酯黏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当生命建筑有裂缝时水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
让建筑拥有生命。不久的将来,生命建筑将有可能在公路、桥梁上首先实现,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7.根据文意,对“生命建筑”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感知自身的变形和振动,从而作出判断反映,调节其框架结构使之寿命延长的建筑。
B. 具有“大脑”及自动调节和控制功能,在突发事故中能作出判断和相应处理的建筑。
C. 能感知自身状态及变化,一旦灾害发生,便能及时作出判断和处理,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的建筑。
D. 具有大脑,能感知和判断自身的状况,灾害发生前,能进行预报并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建筑。
 8.对文章第2段中,关于建筑物具有“大脑”的说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学家在建筑物内埋植了由无数光纤维组成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B. 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神经”网络对突发事故作出相应处理。
C. 科学家为建筑物体内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设置了一种计算机程序。
D. 计算机程序还为生命建筑设置了自动适应系统,以便在必要时自动接换各自的传感器。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美国彼得.弗尔教授的研究,主要是让建筑物具有“感知”和“反映”功能,使之能及时“感知”并“反映”建筑物的状况及变化。
B. 在建筑材料中埋植光纤维,目的是让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具有记忆功能并延长寿命。
C. “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是一种让建筑物本身具有自我控制,自我保护功能的技术。
D. 在建筑物中埋植充有异丁建筑物能自我修复。烯酸中黏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水管,是为了让建筑物能自我保护。
三(12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10——13题。
袁滋字德深,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少依道州刺史元结,读书自解其义。起处士,进詹事府司直。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表为侍狱史。刑部、大理罪人,失其平,惮滋守法,因权势以请,滋终不署奏。韦皋始招来西南夷,德宗选郎吏抚循者,皆惮行,至滋不辞,席嘉之。擢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赐金紫,持节位。年还,使有指,进谏,议大夫。迁尚书右丞,知吏部选。求外迁,为华州刺史。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然专以慈惠为本,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得盗贼,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召为左金吾大将军,以杨子陵代之。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于隧使谕曰:“吾不敢易袁公政。”人皆罗拜,乃得去,莫不流涕。
宪宗监国,进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刘群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半道,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是时,贼为炽,又滋兄峰在蜀为辟所劫,滋畏不得全,久不进。贬吉州刺史。未几,徙义成节度使。谓,用武地,东有淄青,北魏博,滋严备而推诚信,务在怀来。李师道,田委安畏服之。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性宽易,与之接者,皆自谓可见肺肝,至家人不得见喜愠。薄居处饮食。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州朗山人,强学博记。   强:勉力。
 B.未尝设条教,民爱向之。   向:仰慕。
 C.居七年,百姓立祠祝祭。   居:居住。
 D.性宽易,与之接者。       接:交往。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因权势以请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出财为偿所亡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C、 以检校吏部尚书,平章事为剑南    苟以天下之大
D、 乃得去,莫不流涕    臣乃得有以报天子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袁滋“慈惠”的一组是(   )
     ①部官以盗金下狱,滋直其冤     ②流民至者,给地居之 
③有犯令,时时法外纵舍        ④或哀其穷,出财为偿所亡
⑤滋行,耆老遮道不得去        ⑥滋畏不得全,久不进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滋学习勤勉,知识广博,读书悟性很高,以一个普通读书人的身份,未经科举进入仕途。他公正守法,以至大理寺、刑部官员执法不公而畏惧他。
B. 西南少数民族归附朝廷,皇上派官员去安抚,官员们都畏葸不前,袁滋却毫不推辞,经过一年的艰苦工作,圆满完成了皇上的意图。
C. 袁滋办理政务仁慈宽厚,不订立什么条款规章,安抚流民,法外施恩,深得百姓爱戴,以至离任时“耆老遮道”。
D. 袁滋虽然执法如山,政事清明简要,为人又极宽厚,算得上封建社会的一个良吏。但他在受命平叛时却因兄长的缘故,畏敌不前,贻误朝廷大事。
第II卷(非选择题  111分)
  四(21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政清简,流民至者,给地居之,名其里为义合。(4分)

 --------------------------------------------------------------。
(2)刘群反,诏滋为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2分)

———————————————————————————————。
(3)滋既病,作遗令处后事,讫三年,皆有条次。(4分)

---------------------------------------------------------------。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鹰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必做)(5分)
(1)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2)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滕王阁序》)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
(4)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5)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追逐古典的夕阳         
      当20世纪成为古典时,我们遥望21世纪现代文化天路,感到了一丝历史的苍凉,亦触摸到了逝去的旧文化美学的哀婉之情。
      我总是喜欢和自己心灵最契合的朋友,寻觅这古城里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照耀在寺庙那座斑驳陆离的木结构的茶楼酒肆上,一杯清茶,二人对坐,海阔天空,江山社稷。一缕缕秋风吹上了你的心头,人与自然都沉浸在无红尘烦恼的古意之中。
      这是文人山水画的意境吗?不!它常常出现于我刻意追求的生活中,也经常成为我亦真亦幻梦境中的生存方式。这是否是“伪浪漫派”的作品呢?这是否是“文化保守主义”遗老遗少的矫糅造作呢?
      我惟有用心灵回答。
      全球性的现代文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空,同时,物质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弊病也被人们所痛陈。倘使物质文明需要人类以大自然的破坏为牺牲代价,以人的洁净灵魂作祭祀的供品的话,那么,在两种文化的抉择中,我们更向往古典的、自然的文化与人性。
      怀旧,作为现代文明的悖反,它往往是以一个贬义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本世纪的一位伟大的乡土小说作家也曾说过“回忆是有毒的”箴言,但我仍然以为怀旧作为一种文化回眸的生存观念和方式的追觅,自然是人类抚慰自身心灵的一贴精神良方。
      近几年来,我去过苏州的周庄、同里,每每都是被拥挤的人群簇拥、鞭策着游走,人们似乎不是来寻找一块寂静的古典文化氛围,而是为“到此一游”而走动着,这与逛上海的城隍庙、南京路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古典的人文景观似乎永远不再,而你想亲近一下大自然,恐怕也会感到失望了。黄山近年来是整洁干净了,很有点一尘不染的清洁味道。然而,过于整洁的黄山到处都露出了它的人工斧凿之痕,昔日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被一把扫帚、一根铁针扫荡得干干净净。张家界、九寨沟可谓天赐之自然造化,但据撑船的船家告之,那里的人工污染足以使它们在21世纪内内消灭在中国的版图上!
      现代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文化负效应,人在物的面前变得畸形委琐,自然在物质面前也失却了昔日的风采。
      所有这些,我们只能靠回忆、靠梦境、靠文学创作来再造。这“白日梦”是人类的幸还是不幸呢?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喜庆还是悲愁呢?
      当我咀嚼昔日文化的神韵时,当我拥抱亲吻大自然泥土的芳香时,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现代物质文明剔除的文化危机。
      我居住在这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城里,我十分喜欢沿着那充满着古意沧桑的城墙蹀躞;我也十二分愉悦地留连于中山植物园,感谢苍天造化,给南京留下了这一片宁静而典雅的自然去处,在人迹罕至、群山环抱的苍翠之间,你尽可以在空山鸟语的热带雨林中谛听天籁之音,那几万种植物将你包围在大自然的清新之中,让你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除此之外,中山陵一带的陵墓文化也让你领略着“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蕴,亦足以勾起你对千古历史的遐思。只要你肯走近它。
     现代文明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倾述孤独,恐怕是当下现代文明病中最好的疗救的方式,但要找到医治灵魂创痛的医生是很难寻觅的,仿佛“他人即地狱”的陷阱无处不在。
      然而,我还是要寻找,找到他以后,我们一起坐在世纪末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下,去品尝这充满这古典人文景观的城堞,去体味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清新芬芳。
   17.文章第三段提到的“古典的夕阳”一词,在全文有何作用?所指是什么?(6分)


   18.在文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向往的景观有哪些?(4分)
 

   19.根据文意,写出物质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弊病有哪些?(4分)


   20.下列对此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 这篇散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今天的文明,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时代的弊病,但书写的恋旧情怀有点落后于时代。
B. 文章对人们游山玩水的心态进行剖析,指出他们游山玩水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一块寂静的古典文化氛围,只是为了“到此一游”而走动着。 
C. 南京作为一座有着深厚尾花底蕴的古城,那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让作者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D. 在文中,作者感叹到:古典的人文景观已经永远不再;你想亲近一个大自然的愿望,恐怕也只能是一种“白日梦;人类生存的环境已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这些感叹说明了人类素质没有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提高。
E. 文中多处运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以表达作者自己的向往和忧虑,印发读者思考。
六(12分)
 21.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4 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
  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质”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 “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格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高”“明”“正”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的方框中,然后按照画线部分的内容,在空格处填上造当的语句,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4分)
在中国人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打头:清洁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乏称清官,友谊纯洁为清交。也有不少正面的称谓是□字当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的句子有用词不当和不够简洁的地方,请修改两处。(4分)
   信息、教育、知识是知识经济时期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新的资源,关于信息、教育、知识三大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和程度将在根本上决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质量。
①----------------------————————————
②———————————————————————
七(6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看一个人是否热爱生活,看他的行动就行了。如果在拥挤的车上,他率先站起来给一个孩子让位,那么,他是热爱孩子的;如果他看见一位老人沿街乞讨,他掏出哪怕一枚硬币,然后蹲下身去轻轻地地放到老人面前,那么,他是热爱老人的;如果他在看电视、电影或者报纸时,能够被某个情节、某个人、某一句话而感动得流泪——别说他软弱,那是一种热爱,对弱者,对生活,对磨难,对幸福,对美好。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以“对待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8分)  
     1.C   2.D(A既—即  B斤---金  C箭---剑)  3.D(履新----指官员上任,履行----实行,执行;雪藏----此处比喻搁置不用,珍藏----珍贵地收藏;首先----最早,最先, 率先----带头)  4.B(小试牛刀----比喻某人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上施展一下,此处使用对象不对,只能改“首任重担”之类。  津津乐道----形容有滋味、有兴趣地谈论某人某事。作壁上观----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  5.A(B小括号应提前到“艺术”后面,C中的“;”改“。” ,D引号中的句号删除)  6.D(A“倒塌”多用于建筑物,它不仅指倒下,还要塌掉,即原来的结构要散架,要崩溃。B“感到质疑”不搭配, C“至交”与“文友”重复)
  二(12分)
  7.C(A.前半句是美国彼得.弗尔教授研究取得的结果,后半句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罗杰斯研究小组取得的结果。 B D“应具有大脑”)  8.A(开头一句是“应具有” )   9.B(第1段的第6行“在建筑物的合成梁中埋植记忆合金”)   
  三(12分)
     10.C(居,应为“过了,停留”)   11.B(A通过,介词;B替,给,介词;被,介词;C凭,介词;D才,副词)   12.B(①表现他公正;⑤表现百姓拥戴;⑥害怕兄长受伤害)  13.D(“执法如山”不确,“畏敌不前”不合文意)
  五(18分)
     14.(1) 他为政清廉宽简,从其他地方流散到他管辖境内的百姓,他都给地方让他们居住,并把那聚居的地方起名为义合里。(3分)
        (2)刘辟谋反,朝廷诏令袁滋任剑南两川、山南西道安抚大使。(2分)
        (3)袁滋病重,立遗嘱处理身后事,三年后,仍然很有条理次序。(2分)
     15.古人认为杜鹃的叫声好象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2分)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2分)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2分)
     16.(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碧云天黄花地,晓来谁染霜林醉?
   (5)天生我材必有用,  
     17.①点题   ②前后呼应   ③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点明作者所追逐的对象  /  指的是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染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 18.① 寺庙那座斑驳陆离的木结构的茶楼酒肆    ②南京城里充满着古意沧桑的城墙    
  ③宁静而典雅的中山植物园或中山陵      19.①破坏了古典文化的神韵和大自然的清新芬芳  ②造成了人们的孤独,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20.C.E
  六(12分)
21.语文教育“人技”“人格”“人生”三重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22.高;高尚的作风叫高风,高明的见解称高见,品行优秀为高士,技能突出是高手。清;(略) 
    23. ①“关于信息、教育、知识”可改为“对这”;
②“在根本上”改为“从根本上”,原句介词用错。
 七(60分)
24.(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袁滋字德深,是蔡州朗山人。他努力学习,知识广博。年轻时依附道州刺史元结,他读书能理解其中的旨意。被作为处士推荐,担任詹事府司直。有一次,他的下属官员入狱,他查实了那人的冤情。后袁被推荐为侍御史。刑部、大理给人定罪,有失公平,害怕袁滋严守法令上报,通过权势来请求,袁滋最终没向上报告。韦皋开始招抚西南少数民族,德宗下令挑选郎官前往抚慰晓谕,其他人都害怕去,惟独袁不辞荒远,德宗当场嘉奖他,提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中考语文新题型集锦』  下一个『2005中考试题中的广告、标语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