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洪凝初中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五莲县洪凝初中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五莲县洪凝初中2006中考语文模拟题一、积累与运用(18分)1、阅卷老师相信,你一定写得一笔漂亮的字。试试看,把下面一句话写在田字格内:“醉翁之意不在酒”。(2分) 2、古诗文默写(7分)(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语句是:“,”。(1分)
试题预览
五莲县洪凝初中2006中考语文模拟题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阅卷老师相信,你一定写得一笔漂亮的字。试试看,把下面一句话写在田字格内:“醉翁之意不在酒”。(2分)







2、古诗文默写(7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语句是:“                       ,                     ”。(1分)
   (2)古诗词中描写秋季景色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①                    。②                   。(1分)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1分)
   (4)“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①                       。②                          。(1分)
   (5)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3分)
3、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轩榭  重峦叠障  瘦骨嶙峋  樯倾揖摧 B.阡陌  妙手偶得  偃旗息鼓  天经地意
C.陡峭  面面相觑  柔波粼粼  眼花燎乱 D.摩挲  沸沸扬扬  淳朴谦逊  害人听闻
4、能使下列语意顺畅、连贯的一组短语是:(      ) (2分)
实施素质教育有赖于、或者说根本受制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有人说,孩子们的心就像一块奇妙的大地,播下 ① 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②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 ③ 的种子 ,就会获得性格的收获,播下④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工作者确实是主宰每一个学生命运的人。
A、①思想 ②性格 ③行为 ④习惯   B、①思想 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性格
C、①行为 ②习惯 ③性格 ④思想   D、①性格 ②行为 ③习惯 ④思想
5、“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些是申奥的宣传标语。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创作一条宣传标语。(2分)
                                                             
6、将下列一则消息改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①最近,在安徽枞阳县汤沟镇出了一桩新鲜事,全县有九成农民在建造新房时,还建了专用的书房,添置了书柜、写字台等,为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县农民深深懂得:医治贫穷先要医治愚昧,医治愚昧必须重视文化。过去,许多农民种庄稼、养鱼虾,吃尽了缺少文化、不懂科学的苦头。他们读不懂书报,掌握不了新技术和市场信息,无法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他们逐渐注重智力投资,决心把子女培养成有文化、有道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诗词鉴赏:(3分)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7、言赏析的角度,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2分)
  答:
                                                                            
8、诗中描绘了一幅深山野渡的画卷,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1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13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嗜: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10、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 
11、用原文回答。
   “赞曰”中“           ,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             ,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4分)
12、“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13、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 选择阳光(10分)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回返时,乘上一辆驶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助他将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当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景,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景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睛才不行了。”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会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的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成一种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青年博览》)
14.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2分)


15.根据文章概括老人的生活经历。(2分)


16.给文章补个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不超过30字。(2分)


17.相关链接一: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报任安书》司马迁)
相关链接一:黄春平的老家在福建闽侯县,小时候家里很穷,13岁才上小学。那时候他已经人高马大了,不好意思从一年级读起,就央求老师让他直接读四年级。老师同意了。两年后,黄春平就考入了闽侯第二中学。他父亲病故后,他妈妈就到外地去当保姆,挣钱支撑家庭,他才得以继续学习。上大学之前他根本就没有鞋穿,多数时候都是光着脚。几十年后黄春平成为实现中国人登上太空梦想的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京华时报》05.03.04)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写出你对生活的理解。(2分)


(2)请你再为这篇文章各链接一个事实材料和道理材料。(不得与本试题内容雷同)(2分)



[二] 一个人的奔跑(8分)
那是一个再也经典不过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也慢慢地被笼罩在夜色之中,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将当天马拉松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镜头都制作完毕了,才发现体育场内已空无一人。
“我该回宾馆休息了。”早已疲倦的他自言自语地说。
就在格林斯潘刚要离开体育场时,他突然看见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的人跑进体育场,这个人气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着,但却没有停下来。他顺着跑道跑了一周,抵达终点后,才突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回答道:“我的国家从两万公里外把我送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我要跑到终点,尽管我已经在奔跑队伍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要跑到终点,即使已经不再有人为我加油,我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背后有着祖国的凝望……”
听了艾克瓦里的话,格林斯潘早已热泪盈眶。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  (摘自《格言》杂志2005年5月号)
18.请准确概括文末作者所说的“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指什么。(50字内)(2分)
19.对艾克瓦里的行为,格林斯潘对先是“           ”,最后是“             ”(各填文中的一个词),说说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2分)
20.《格言》杂志在刊载这篇文章时配发了图片,图片下方还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觉得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话。(    )(2分)
A.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B.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C.责任重于荣誉。 D.奥运会重在参与。
2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祖国的凝望” 的?为了这一“凝望”,无数志士仁人被感奋激发着。请你也说出一个类似的故事。(2分)


(三)拒绝成熟(18分)
    ①一个少年,若是为了自己的一点想法,执拗地与成人争执起来,总是会被人们宽容
地冠以“不成熟”之名。大多数人,也许都体会过在那个“不成熟”的年华里渴望“成熟”的心情吧。但,什么是“成熟”呢?
 ②近读丰子恺几十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作父亲》,记述了他避居乡间时的一段经历。
 ③一日,门前过一挑担的小鸡贩子,被他的几位孩子围住,异口同声地嚷嚷着:“买小鸡!买小鸡!”那人见孩子们要鸡心切,便存心抬价,终于没有成交。孩子们哭成一团,对门的大嫂赶忙来劝:“不要哭,等一会儿还有担子挑来呢!”她告诉作父亲的,那贩子要的价比市价高一倍还多。于是,孩子的父亲便回家开导他们说:“你们大家说‘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你们下次……”他说不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要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走笔至此,作者不禁感慨道:“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找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④大概以我们的看法,那些吵着要小鸡的孩子是不成熟的,吃亏上当在所难免,作者那些将说而未能说出的教导,则与我们一样地成熟,但作者偏偏为此羞愧。
 ⑤一位从事过幼儿美术教育的朋友告诉我,他曾很惊奇为什么儿童在画太阳时总是用
红色,因为太阳并不是红色的。如果观察有偏差,为什么这些偏差又如此一致呢?于是,他找了一群未经任何美术训练的孩子,领他们到野外对着真实的日出画写生,结果,他们的太阳五彩缤纷……
⑥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一个幼嫩的花蕾,比一个成熟的果实包含着更多的真理。成熟的过程,意味着我们逐渐走进人类世代相传的生活轨道和习惯。这些轨道和习惯之所以如此固定并能赢得众人,并非是因为它们崇高伟大,而是因为它们是社会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平庸低能的人也能演习的程式,是维系着社会最起码的水平的准则。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却也可以掩盖人性中的光彩。莫奈在大自然中看到了绚烂辉煌的日出,他画了下来,人类终于又拥有了一个不同的太阳。但结果是举世哗然,讥嘲与诽谤声四起,世代相袭的程式,分享不了这非凡的感受,昏花呆滞的老眼,看不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对于那些心智麻木、感性迟钝的人来说,作为日出的色彩,有什么比大红色更简单、更省得体会、更能令他们接受呢?
 ⑦成熟使人懒惰,也使人世故。
 ⑧记得上大学时,校园里的“交响乐热”排山倒海。我兴冲冲地跟着听讲座、听音乐会,第一主题,第二主题……一天到晚琢磨不完。但越用功,音乐越不入耳,越不入耳,心里越紧张,越紧张,越无感觉,越无感觉,就越想再多用用功……如此循环,似乎永难入此门了。可是,当我给一个孩子听莫扎特时,他竞那样沉静、愉快!我终于发现,音乐对于耳朵的最高要求莫过于天真。我总想通过音乐来证明自己属于一个时髦的阶层,总怕因没有音乐感觉而被这个阶层遗弃,这种高雅的世故,反而把耳朵堵得死死的。如果我像孩子一样地单纯、坦然、放松,音乐自己会找上门来。就像不经意时,会被一阵意想不到的歌声所感动一样。
⑨世故是一道墙,蛮横地切断了我们与世界的天然联系。当你感官塞滞,性情干枯之时,最好的办法,便是捉拿心中的世故,把它们完完整整地送走。学识的渊博需要积累,心灵的敏锐却需要回忆——回到你的童年,接受只有孩子才能得到的祝福。所罗门说:“所有的新鲜事都不过是遗忘了的事而已。”童年并非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在我们身上小住几日,马上又搬到我们的孩子的躯体里。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童年都是一个真实的人生邀请——如果长大成人就意味着走别人安排好的轨道,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不去看看前人没有到过的地方,为什么还要去旅行?如果灿烂的幻想发出了召唤,为什么不紧紧跟随,让生活把生命中的精华吸吮干净?
 ⑩我并非怯于交际。但每次站在孩子面前,都不免慌张——我惧怕他们清澈的目光,他们的纯真,使我感到了心灵中拥塞着污垢。
 ⑾成人啊,当你尽心尽意地把孩子培养为成人时,别忘了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孩子。因为,只有对孩子,世界才是敞开的。
22.根据你的理解,题目中“成熟”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拒绝成熟”?(2分)
答:

                                                                                                                                                                                                   
    
23.作者在文中写了下面两件事,用意何在?(2分)    
    (1)第③段中孩子的父亲“开导”孩子们的事。
答:                                                                  
(2)第⑧段中“我”无法感受音乐的事。
答:                                                                                                                                   
 24.第⑥段“它们使人们能够彼此相处,却也可以掩盖人性中的光彩”,这里的“它们”指的是(    )(2分)
    A.人类世代相传的生活轨道和习惯            B.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C.最平庸的人也能演习的程式                D.维系着社会最起码的水平的准则
25.第⑥段中“人性中的光彩”指的是                ,与之相反的则是                。(可用文中的词语回答)(2分)
    26.第⑧段“这种高雅的世故”指什么?(可用文中原话回答)“高雅”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答:                                                                                                                                   
   
27.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并概括全文中心内容。(2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庙滩镇中心学校2005年秋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  下一个『庙滩镇中心学校2005年秋七年级语文期末综合检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