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洪凝初中2006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五莲县洪凝初中2006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题(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五莲县洪凝初中2006年中考仿真模拟题一、积累与运用(18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①高屋建líng()②戛然而止()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原文填写。(5分)①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运用比喻来说明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李清照的
试题预览
五莲县洪凝初中2006年中考仿真模拟题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高屋建líng(    )  ② 戛然而止(   )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原文填写。(5分)
   ①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运用比喻来说明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道理的句子是“------------------- ,----------------------- 。”
   ②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的千古名句是“ ---------------,-------- ,---------------”。
   ③刘禹锡在《秋词》中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的诗句是
   “------------ -,------------ ”。
   ④陶渊明在《饮酒》中概括了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追求的诗句是“------- ,----------”。
   ⑤李白在《行路难》中用连续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苦闷与情感变化的诗句是“ 
   ---------------,--------------- ”。
  
3、2006年2月27日,陈水扁强行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企图挑衅台海和平,制造两岸关系紧张,加速推进“法理台独”。陈水扁的倒行逆施已遭到两岸同胞和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中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已就此发表声明,表明了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你最想跟他说的话是什么?请写下来。                                    

                                                                         。(3分)
4、从下面提供的四个情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2分)
(1)三顾茅庐    (2)黛玉葬花
(3)武松打虎    (4)大闹天宫
序号 出自哪部著作 作者 简要写出书中另一个情节
       
 5、写出两条有关读书的名言:(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          _______________
6、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辛弃疾。
B.封建王朝的官吏降职或者远调叫做“谪”。
C、《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
D.《小橘灯》的作者是冰心,她还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更相枕以卧       (2)穷山之高      (3)游于是乎始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9、用原文填空。(4分)
(1)从侧面衬托西山高峻的句子是:                    
(2)与“觉而起,起而归”相照应的句子是:                    
10、“西山”只不过是一些丘陵,在文中却显得如此气势非凡,说说这样写的目的。(4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开发空中水资源(12分)
朱相远
①科技创新的意义已人尽皆知。但科技创新要以想象力创新为先导,恐怕还要加以倡导。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解决水资源的问题上,也需要想象力创新,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另辟蹊径。
②自大禹治水至今,4000多年来,我们的水利工作一直在地表水的疏导、截流上做文章。近年来因深井技术的出现,又转而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许多地下漏斗,引发地面沉降。难道我们就不能换一种思路,对水利工作进行一次战略性转移,把视野从地面转向空中,着力研究开发空中水资源吗?这将闯出一条切实解决我国缺水难题的新路。
③古人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切地表水皆来自空中降水。海洋每年的蒸发,有453万亿吨水汽形成降水,90%以上又回到海洋,约有41万亿吨降水在地上形成径流,可供人使用。我国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还有些来自大西洋与太平洋。这些水汽以降水与蒸发形成平衡,约每隔8天循环一次。据估计,我国陆地上空的水汽年累积量约在20万亿吨以上。其中约6万亿吨形成降水,除去蒸发后。还有2.7万亿吨形成江河湖泊等径流。通常说我国人均年占水量为2200吨,就是这2.7万亿吨水被12.5亿人口除出来的结果。
④20万亿吨空中水汽,只剩下6万亿吨,可见尚有相当潜在的空中水资源可供开发。如果再增加10%的降水量(即每年6000亿吨)是完全可能的。若其中1/3进入西北与华北,将能显著缓解那里的缺水状况。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搞人工降雨作业,一直绵延至今。如今已拥有6000余门火炮及一支专门队伍。但因其科技含量不高,仅停留在向云层开炮,喷洒碘化银,操作粗放,盲目性大,命中率低,成本偏高,不成规模,所以效果难以评估。每遇干旱难熬时,地方政府就拨款打炮,能降多少算多少,以解燃眉之急。
⑤目前,世界各国对于云雾成雨理论、降水科学等应用基础研究不甚重视,使人工降雨技术缺少理论指导。对于我国来说,必须把开发空中水资源当作一项战略决策。发挥社会主义能办大事的优越性,组织全国气象、科技、水利、高校、国防、农林、电讯、航空等多方面的专家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这项原创性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没有现成的可以引进或模仿,唯有自力更生,进行创新。
⑥当今遥感、探测技术已有不少成果可以借用,它们为这项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建成全国统一的空中水资源探测及预报的网络系统,还有宏观调配指挥系统,运用雷达、微波、遥感等高新技术,摸清空中水汽的形成、演变、运动、消长过程,将这些瞬息万变的大量数据,传输到计算中心,根据一定的数学模型,捕捉云层降水临界状态的准确位置与滞留时间,然后采用先进、准确、高效、廉价的催化剂和喷洒技术,对可降水而又不降水的云层形成规模降水。
⑦面对水资源匮缺的严重威胁,我们已别无选择,只能在目前发展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及做好地面水利工作的同时,早日着手空中水资源的开发工作。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选自2001年3月1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1、 第①段中与第②段中加线词“新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2分)
12、 文中与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中加线词语“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5、 从文中看,“开发空中水资源”的设想是有可能实现的,依据是:(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本文以说明为主,对第①段议论性文字是否可以删掉,请说说理由。(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学会赏识
 ①赏识,是一个人心境磊落、视野舒朗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才智敏锐,气度从容的凸现。赏识,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于是乎便像医生对患者一样,执著地“诊断”他人身上的不足、过失、缺点、毛病和错误,于是乎便有了冷眼、批评、讽刺以至呵斥。最终结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损、亲和力的丧失……
  ②人人都应该学会赏识,须知“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威廉·杰姆斯语)。而且,随着阅历的增加,这种“渴望”会变得更加深沉而炽烈。你的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颔首、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可以为他人驱散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宝贵的自尊,可以为他人校正迷失的价值追求的方向,可以为他人唤醒早已尘封的潜质、潜能,可以为他人诱发心中创作冲动的萌芽。
 ③赏识在于心态的调整。赏识生长在自由和谐的空气里,生长在亲切平视的目光中。赏识弃绝“祖师爷”与“裁判官”的心理羁绊,以平和宽广的心境、宽厚接纳的态度,去聆听灵魂深处质朴纯澈的心语,去捕捉稍纵即逝的创造灵光。
④赏识在于角度的转换。万事万物,各有其长;远近高低,各呈其姿。于人于物,其正面或许并非那样靓丽可人,其侧面则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剪影;或者其外表还是稚嫩、丑陋、拙笨、顽劣的壳,其内部蕴含的却是成熟、美丽、新异、灵动的核。我们何妨换个角度看一看,何妨拐个弯子想一想?
⑤赏识在于标准的择取。美丑、好坏、优劣、成败、是非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本无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则大可怀疑。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只要我们正确择取一个合适的参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赏识的东西便会扑面而来:闪光的道德、妙异的智慧、优美的人情……
⑥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                   ,                    。学会赏识,赏识者的胸襟才更显得博大,灵魂才更趋于崇高;有了赏识,世界便获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动力。
17、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
                                                                                     
18、第①段中加点的“诊断”一词的含义是                                         
                                                                      (2分)
19、第⑤段中“用神的标准测量凡人,用完美的测标去审度他人,赏识便会失去家园”这句话应如何理解?(2分)
                                                                                   
                                                                                 
20、仿照“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两句话的句式。在下面的画线处,写一句话,使之一同构成一组语意连贯的排比句。(3分)
 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                            ,                          。
21、从选文看,我们怎样赏识他人?请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三)剪不断的乡愁(琼瑶)
     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深处涌现,然后蹿升到我四肢百脉,蹿升到我的眼眶.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三十九年,三十九年有多少岁月?多少天?三十九年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勾销了吗?”
     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
     一时间,我们两人都弄不清”三等亲”包括哪些人,以及我们是否有这项”资格”.激动中,我冲口而出:”故国的山,故国的水,故国的大地泥土,和我们算是几等亲?我们要探的亲,不止’人’呀”
     不过我毕竟不需担忧,因为我和丈夫鑫涛分别都有舅舅姨妈在大陆,所以,我们很顺利地办好了探亲护照。拿到护照的那一晚,我就失眠了.脑子里奔流着黄河,奔流着长江.不止长江黄河,还耸立着五岳和长城!鑫涛见我如此兴奋,忍不住提醒我说:”大家都说大陆的生活很苦,旅行也不像想象中那么方便,至于亲人,经过三十九年的隔阂,可能已经相见不相识,这些,你都考虑过吗?”考虑?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我只觉得乡愁像一张大网,已把我牢牢地网住.而且,当行期越来越近,我的乡愁就越来越深.我想,我这个人和别人是不大相同的.我有个朋友告诉我:”我也离开大陆三十九年,但是,我不觉得我有什么乡愁!”这句话使我太惊奇了,我总以为,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不过,有的人来得强烈,有的人比较淡然。我,大概生来就属于感情强烈的一型.连我的”乡愁”,也比别人多几分!
     计划回大陆的行程时,鑫涛问我:”你到底要去哪些地方啊?第一站,是不是你的故乡湖南呢?”我祖籍湖南,生在四川.童年,是个多灾多难的时代,是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童年的足迹,曾跋涉过大陆许多的省份。如今,再整理我这份千头万绪的乡愁时,竟不知那愁绪的顶端究竟在何处?是湖南?是四川?是长江?是黄河?是丝绸之路,还是故宫北海?沉吟中,这才明白,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
     “可是你没时间走遍大陆整片的土地啊!”鑫涛说,”我们排来排去,只可能去四十天!”
     将近四十年的乡愁,却要用四十天来弥补,可能吗?不可能的!人们必须放弃许多地方。湖南,湖南的亲人多已离散,家园中可能面目全非,不知怎地,我最怕面对 的,竟是故乡湖南,这才了解”近乡情切”的感觉.当我把这感觉告诉鑫涛时,他脱口而出地说:”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
     于是,我们把行程的第一站定在北京。北京,那儿是我父母相识相恋和结婚的地方,那儿是我祖母和外祖父母居住及去世的地方,那儿,是我历史课本上一再重复的地方,那儿,也是我在小说中,故事中所熟读的地方!那儿有”故都春梦”,有”京华烟云”!还有我那不成熟的-----“六个梦”!
     于是,我们动身;经香港,去北京.
   22、欣赏琼瑶的这篇散文,我们能感觉到充盈全文的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文章写了作者夫妇回大陆探亲前的准备活动,这些准备活动可依次概括为:听到消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比较文中画线句子和下面的改句,谈谈原句表达的好处.(2分)
   改句:将近四十年的乡愁,却要用四十天来弥补是不可能的.
   原句表达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这也是我不敢回上海的原因!”鑫涛的这个原因具体是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琼瑶夫妇为何把行程的首站定在北京?根据文中内容概述其原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的乡愁不在大陆的任何一点上,而在大陆那整片的土地上!”这句话是表明作者的乡愁洒遍祖国大陆的每一寸土地.
   B作者不用”相思”.”乡恋”.而用”乡愁”作标题,更深切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久念家乡而不得回归的愁思.
   C标题中”剪不断”一词很形象,作者巧借李煜语句来表明离开祖国的”乡愁”是无法剪断的.
   D文中的”乍然”和”不敢相信这是事实”,都说明了作者对回乡探亲这件事压根儿就没有心理准备,激动的感情纯属意外产生的.
   28、琼瑶是我国台湾著名的作家,你能从本文中了解到她的哪些情况?结合平时的积累,请制作一张作家知识卡片,将琼瑶的有关情况概括在下面.(3分)
   作家知识卡片
   琼瑶:
   
   四、作文
      
别人的路
有一位成功人士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在河的对岸发现了金矿,许多人都赶到那里,并且已经淘到了金子,那么,你们觉得自己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财富?学员们都说:“当然应该尽快赶到河对岸。”成功人士摇了摇头说:“不,应该留在河这边,造很多船,运那些淘金者过河,然后再载失望的人回来。这样,几年后你就发财了。”
在美国的西部开发过程中,确实有过这样的例子。19世纪末,许多美国人蜂拥到加洲去淘金,结果很多人都没有淘到金子,但是有一位老人却发了大财。他只是卖水,从远处把水运到淘金的沙漠中,高价售给淘金者,结果,他比任何淘金者都富有。
成功需要追求,需要借鉴,也需要热情。但是,成功更需要冷静,一个只知道逐热的人是无法抓住成功之手的。成功的道路永远不会重复,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并且与众不同懂得道理,才能最后走向成功。

针对以上文字,选择某一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要少于600字。


   答案:
一、1、瓴  jiá.2、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②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⑤举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共5分,每小题1分,每错1个字扣0.5分,最多扣1分)分)3、略4、 ①《三国演义》罗贯中,火烧赤壁、草船借箭、桃园三结义②《红楼梦》曹雪芹如刘姥姥进 大观园、宝玉挨打、香菱学诗、元春省亲③《水浒传》施耐庵醉打蒋门神、大闹野猪林、风雪 山神庙 ④《西游记》吴承思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5、例:(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6、C
二、(15分)7、(1)进而(2)尽(3)从此(时)8、(1)思想所到之处,梦里就出现同样情形。(2)萦回着青山,缭绕白云,外面与天相接,四面景色如一。9、(1)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10、提示:作者因支持改革,不愿与官场小人为伍,身遭贬谪。写作本文时,他心情郁闷孤傲,只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恰遇西山,于是借景抒情。
三、(一)11、 另辟蹊径
12、 “黄河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高二年级下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2006年高泽初中语文测试,有答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