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重庆市鱼洞中学高三下期模拟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重庆市鱼洞中学高三下期模拟考试(高三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重庆市鱼洞中学高三下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共39分)一、(共5小题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累赘/积累阻塞/塞住商贾云集/余勇可贾中医诊脉/脉脉含情 B.饮料/饮马碑帖/妥帖流了点血/呕心沥血长吁短叹/吁请注意 C.道行/内行翘首/翘尾巴一撇一捺/撇开不管疾风劲草/刚劲有力D.扎
试题预览
"2006年重庆市鱼洞中学高三下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共39分)
一、(共5小题  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累赘/积累    阻塞/塞住    商贾云集/余勇可贾    中医诊脉/脉脉含情
B.饮料/饮马    碑帖/妥帖    流了点血/呕心沥血    长吁短叹/吁请注意
C.道行/内行    翘首/翘尾巴  一撇一捺/撇开不管    疾风劲草/刚劲有力
D.扎针/挣扎    钻研/钻石    载歌载舞/三年五载    惟妙惟肖/不肖子孙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A.遐迩      贻误      成群结对      初生牛犊不怕虎
B.罗嗦      精典      心有旁鹜      一年之际在于春
C.坍塌      精萃      声名雀起      男儿有泪不轻掸
D.掮客      札记      常年累月      冒天下之大不违
3.选出下面填入下文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小康,最早_____《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西汉《札记·记道》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_____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_____,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____,人民生活更加____。
  A.原出       惠及       健全       和睦       殷富 
B.源出       惠顾       发达       和谐       殷富 
  C.原出       惠顾       发达       和睦       殷实 
D.源出       惠及       健全       和谐       殷实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传达新闻信息的责任让记者柳涛做了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但他遭到了“缺少公德心”的指责:关键时刻,记者传达新闻的义务和公德心应如何取舍?有没有较好的平衡点?
B.据悉,5月17日,由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欢迎各国代表们的晚宴──“北京之夜”,有可能改在天坛祈年殿进行。
C.5月15日晚,在第九届“苏迪曼杯决赛”中,中国队凭借强大的整体实力,轻取印尼队,夺取奖杯,让羽毛球“三大杯”(苏迪曼杯、汤姆斯杯、尤伯杯)都留在了中国。
D.为进一步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制止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竞相涨价的现象,国家5月16日发展改革委员会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A.陶潜的《归园田居》、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兵车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属于古体诗。
B.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清代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曲作品。
C.巴金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小说《雾》《雨》《电》被称为“爱情三部曲”,小说《家》《春》《秋》被称为“激流三部曲”,我年创作的散文集《随想录》被称为“讲真话的大书”。
D.具有“含泪的微笑”风格的小说家是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小说家欧•亨利,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共4小题  12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个统计资料:从2003年12月底截至2005年10月20日,全球已经有118人感染禽流感,其中61人死亡。在越南共有91人感染禽流感,其中41人死亡,成为受害最大的国家。另外,泰国有18人感染,其中13人死亡;柬埔寨有4人感染,4人死亡;印度尼西亚有5人感染,其中3人死亡。此前在2003年2到5月间,荷兰的家禽曾爆发过大规模的禽流感,有89人被感染,其中绝大部分症状比较轻,仅有一名兽医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荷兰的研究人员对从部分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禽流感病毒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并将序列与从病鸡分离出来的做了比较,发现绝大多数样本都没有出现有意义的基因突变。但是,从死亡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却存在较多的突变,有些变化发生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因此,有可能是这些突变使得禽流感病毒变得对人特别致命。
流感病毒的特性与病毒表面上的两种蛋白质有关,一种是红细胞血凝素蛋白,简称H;一种是神经氨基酸酶蛋白,简称N。根据二者的差异,可以把流感病毒分成许多种亚型。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有3种被发现能够传染给人。其中H9N2是低致病性的,另外两种H7N7和H5N1都是高致病性的。2003年荷兰禽流感的亚型是H7N7;而1997年在香港导致6人死亡,以及目前在亚洲大范围流行,并在越南、泰国导致多人死亡的禽流感,都是H5N1亚型。2001年,研究人员报告说,H5N1亚型内部一种蛋白质(PB2)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得病毒毒性大为增加。2002年研究人员则发现,香港H5N1毒株之所以毒性特别强,是由于另一种蛋白质(NS1)上出现一个点的突变。这个突变使得H5N1毒株能够躲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基因突变起因于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一般的生物体都有校正机制改正复制错误,从而大大降低突变的可能性。但是流感病毒不存在校正机制,这就使得流感病毒特别容易发生突变。在这些随机发生的突变中,就有可能出现毒性特别强的突变。不过,个别的基因突变虽然可能增强病毒毒性,但似乎不太可能增强它们在人之间传播的传染力。目前发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上是从病禽传染上的。不过,除了基因突变,还有另外一种进化因素——基因重组,有可能增强禽流感对人的传染性。如果一个人(或其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那么这两种病毒就可能在体内发生基因重组,出现一种由人流感病毒基因和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而成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既能够像人流感病毒那样很容易在人之间传播,又有像禽流感病毒那样强的毒性,而且这种新亚型病毒是人体无法识别的,因此人体对其无免疫力,那么就会在人群中爆发流感。越多的人感染禽流感,发生这样的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就越高。
上个世纪爆发过三次大流感。其中最严重的是1918—1919年的大流感,大约有4—5千万人死亡。另外两次大流感分别发生在1957—1958年(约1百万人死亡),1968—1969年(约75万人死亡)。后两次大流感就是由于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重组产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许多专家认为,新的流感大流行已迫在眉睫。1997年香港政府果断地消灭150万只鸡,可能避免了一次流感大流行。目前出现疫情的亚洲各国纷纷灭鸡,也是出于同一个目的。新的流感大流行也许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尽量推迟,从而抢到时间弄清禽流感的传染机制并找到防治办法,例如研发出疫苗或特效药。
据新华社讯:农业部2005年10月14日宣布,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近四年努力,在国际上首次研制了表达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抗原基因的重组新城疫病毒活载体双价疫苗。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说,新型疫苗可以实现一次免疫即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两种重大禽病。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此前在荷兰爆发的大规模禽流感疫情和当前在亚洲流行,并在香港、越南、泰国造成多人死亡的禽流感疫情,罪魁祸首都是H5N1亚型。
B.香港H5N1毒株的毒性特别强是因为病毒内部的另一种蛋白质上出现了一个点的突变,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难以识别防范。
C.H5N1亚型具有高致病性,相对于其他禽流感病毒更容易出现基因突变。
D.H5N1亚型病毒内部的蛋白质只要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病毒毒性大为增加。
7.根据文意,下列对禽流感疫情相关特点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在荷兰发现的禽流感病毒在与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
B.流感病毒可以分成许多种亚型,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只有3种能够传染给人。
C.绝大多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上是直接从病禽传染上的,禽流感在人间的传染性即使有也可能是偶然的。
D.如果人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就会大大增强流感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8.对文中划线句子“个别的基因突变虽然可能增强病毒毒性,但似乎不太可能增强它们在人之间传播的传染力”的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还是近年来在亚洲发生的禽流感疫情,都是发生在禽类或其他动物与人之间的。
B.基因突变往往带来病毒毒性的增强,而病毒毒性增强仅仅意味着病毒对人或动物的感染性的增强,并不造成病毒的传播性的增强。
C.一旦大量的人感染禽流感,就会使禽流感病毒发生较多的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禽流感在人之间的大规模流传。
D.基因突变并不是造成病毒在人之间传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的基因重组更有可能增强禽流感在人群中爆发的可能性。
9.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出现疫情的亚洲各国果断地采取灭鸡行动,目的都是为了避免已经迫在眉睫的新的流感大流行。
B.新的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也许无法避免,但我们人类能够做到尽量推迟它的发生或减轻它的影响。
C.从上个世纪的几次大流感的死亡人数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流感对人类的影响已明显地呈现出衰弱的趋势。
D.从上世纪后两次的流感来看,病毒的基因重组确实对人类预防新的传染病带来了挑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4小题  12分)
冯道根,字巨基,广平酂人也。少失父,佣赁以养母,以孝闻于乡里。年十六,乡人蔡道斑为湖阳戍主,攻蛮锡城,反为蛮所困,道根救之。匹马转战,杀伤甚多,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齐建武末,魏主拓跋宏寇没南阳等五郡,明帝遣太尉陈显达率众复争之。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因说显达曰:“不如悉弃船舰于酂城,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如是,则立破之矣。”显达不听,道根犹以私属从军。及显达败,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永元中,以母丧还家。闻高祖起义师,乃谓所亲曰:“金革夺礼,古人不避,扬名后世,岂非孝乎?时不可失,吾其行矣。”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高祖。初到阜陵,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修城未毕,会魏将党法宗、傅竖眼率众二万,奄至城下。道根堑垒未固,城中众少,皆失色。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败之。魏人见意闲,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豫州刺史韦睿围合肥,克之。道根与诸军同进,所在有功。六年,魏攻钟离,高祖复诏睿救之,道根率众三千为睿前驱。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及淮水长,道根乘战舰,攻断魏连桥数百丈,魏军败绩。
道根性谨厚,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每所征伐,终不言功。其部曲或怨非之,道根喻曰:“明主自鉴功之多少,吾将何事。”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处州郡,和理清静,为部下所怀。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无器服侍卫,入室则萧然如素士之贫贱者。
十六年,都督豫州诸军事。将行,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豫部重得道根,人皆喜悦。高祖每称曰:“冯道根所在,能使朝廷不复忆有一州。”
居州少时,遇疾,自表乞还朝。既至疾甚,中使累加存问。普通元年正月,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十二)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根与乡里人士以牛酒候军                       候:犒劳,慰劳
B.初到阜陵,修城隍,有如敌将至者,众颇笑之       颇:很,非常
C.高祖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曰:“此人口不论勋。”  人口:人的嘴 
D.在朝廷,虽贵显而性俭约,所居宅不营墙屋         虽:虽然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时不可失,吾其行矣。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且战又不利,因退走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明主自鉴功之多少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①中使累加存问                ②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12.选出下列各组中全都表现冯道根“谋略”的一组是
①方道步进,建营相次,鼓行而前  
②修城隍,远斥候,有如敌将至者  
③道根命广开门,缓服登城,选精锐二百人,出与魏军战   
④至徐州,建计据邵阳洲,筑垒掘堑,以逼魏城  
⑤道根能走马步地,计马足以赋功,城隍立办   
⑥为将能检御部曲,所过村陌,将士不敢虏掠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⑤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生以孝顺闻名,靠帮工养活母亲,母亲去世后,冯道根回家守丧,投奔高祖时,他认为因战事而不能守孝,古人并不避讳,只要能扬名后世,也是孝顺。
B.齐明帝派太尉陈显达率众军收复南阳等五地,道根与乡人用牛肉和酒犒劳陈军,并向陈显达进言,尽管陈显达不听,冯道根还派自己的人马跟随部队。
C.冯道根谨厚俭约。每当部下埋怨他不争功时,他总能用道理开导他们;虽然地位显达,而居住的房屋不加营缮,家中萧然无物,就像贫贱的士人家一样。
D.冯道根重到豫州担任军事长官,豫州将士个个都很高兴,高祖常常称赞他,认为只要有冯道根在的地方,就能让朝廷想不到又得到一州。
第Ⅱ卷  (共111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第Ⅱ卷答卷纸上,不能直接写在试卷上。
四、(共3小题 16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道根每及险要,辄停马指示之,众赖以全。

译文:                                                                        

                                                                            。
②高祖引朝臣宴别道根于武德殿,召工视道根,使图其形像。

译文:                                                                       

                                                                             。
1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①。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叹新丰句:化用马周困新丰的典故。据《新唐书·马周传》唐初中书令马周贫贱时,曾住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不理睬他,备受冷落。
①“落灯花棋未收”一句描写了什么情境?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怀?(2分)

答:                                                                         。
②本曲开头两个诗句的数量词叠用有什么妙处?请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4分)

答:                                                                           

                                                                              

                                                                              。
16.根据要求填补相关名句。(任选两句填写)(4分) 

①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
(《兰亭集序》)

②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含义相近的句子是“     

                ,                  。”

③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李白《蜀道难》)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共4小题 20分)
儿 童 如 诗
赵思运
    ① 我一直认为,儿童的本质是诗的,诗的本质是儿童的。儿童和诗都是神性的。
    ②儿童是泛神论的,在儿童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他会对着我们认为没有生命的东西说话,会给小凳子穿上四只鞋子……他那清澈的眸子里闪烁着的是神性的光芒。我觉得,一个太善言谈的人往往就失去了灵性与神性,孩子的言语不发达,但上帝赋予他了洞穿万物的神力,他能够直接与万物交谈,因为我们不能所以我们往往对孩子的交谈感到不能理解。神性与太多的言语是对立的。不会说话的儿童以神性与万物沟通,而当他渐渐长大成人,足以表达他所看到的一切的时候,他的神性就被上帝收回了,与常人无异。所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在《彩虹》诗中写道:“儿童是成人的父亲。”儿童是引领我们重新找回原初神性的父亲。
    ③诗人牛汉讲过一件事。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他的外孙女突然伤心地大叫:“爷爷,花灭了!””这时,牛汉以一个成年人的权威口气矫正道:“不对!应是‘花谢了’!不是‘花灭了’!”外孙女坚定地抗议道:“花真的是灭了,花就是灯!”是吗?花是灯吗?几乎每个成年人都会做出否定的回答。但是,外孙女的回答却“如五雷轰顶一般”使牛汉“惊愕得哑口无言了”。在孩子眼里,灯是有生命的,花是有生命的,儿童的言语所幻化出来的世界是成年人从未想象与经历过的,这一世界不是他们创造出来的,而是直接遇到的,随处都可以遇到的。在他们的眼里,一切都是有诗意的。他们的世界一下子点燃了我们成年人世界的诗意,使我们在麻木的生存中瞬间苏醒过来。
    ④孩子的世界是诗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对孩子的残害就是对人生之诗的残害,对美好世界的残害。当孩子们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对人性、对世界的绝美的憧憬是永恒不灭的。记不清是在哪一家刊物上读到过这么一首诗,是纳粹集中营里的一位小女孩写的:
    小女孩对挥楸动土的德国士兵说
    刽子手叔叔
    请把我埋得浅一点
    你埋得太深了
    明天我妈妈就找不到我了
    ⑤读到这样的诗句,我的灵魂深处有一种椎心的疼痛,那种感觉绝不是用“震撼”一词就能够概括得了的。我会想象到:任何一个刽子手读这首诗都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首诗是在控诉,但又决不仅仅止于控诉。她的价值更在于唤醒,唤醒我们的人性,唤醒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美好世界的尊重。那个美好世界不仅仅属于孩子的乌托邦,它应该属于我们现实中的每个人,属于全人类,这个美好的世界应该包括那个女孩,也包括那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渔门中学2006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月考』  下一个『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doc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