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课文练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石钟山记>课文练习(九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石钟山记练习【课内四基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拼音全对的一项是()A.钟磬(qìng) 罄(qìng)竹难书 馨(xīn)香 磐(pán)石B.铿(kēng)然有声 悭(qiān)吝 长歌当(dāng)哭 噌(chēng)C.百战不殆(dài) 怡(yí)然自乐 彭蠡(lí) 郦(lì)道元D.桴(fú)止响腾(kuǎn)坎周景王之无射(shè) 夜泊(ó)2.下面对加点字解释
试题预览
石钟山记练习
 
【课内四基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拼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钟磬(qìng)    罄(qìng)竹难书 馨(xīn)香     磐(pán)石
B.铿(kēng)然有声   悭(qiān)吝   长歌当(dāng)哭   噌(chēng) 
C.百战不殆(dài)   怡(yí)然自乐  彭蠡(lí)    郦(lì)道元
D.桴(fú)止响腾   (kuǎn)坎   周景王之无射(shè)    夜泊(bó)
2.下面对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究)
B.虽大风浪而不能鸣也(使……鸣)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小船)
D.事不目见耳闻(眼睛)
3.下面各句的“而”跟“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的“而”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C.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D.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各者何?
4.下列各句不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一项是(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5.下面是《石钟山记》中写苏轼“三笑”的句子,选出对“三笑”分析不当的一项(    )
一笑:余固笑而不信也。二笑:因笑主谓迈曰三笑:而笑李渤之陋也。
A.一笑:笑中含有自信之情
B.二笑:笑中隐含自豪之情
C.三笑:笑中隐含自尊之情
D.这三笑既是文章的点睛之笑,又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能力素质提高】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祥;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
A.殆与余同殆:           
B.虽知而不能言言:           
C.余是以记之是以:           
D.此世所以不传也所以:           
7.下列句子中“绝”与“夜泊绝壁之下”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噌 如钟鼓不绝
B.以为妙绝
C.佛印绝类弥勒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8.比较下列句子中“而”所表示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2)而言之不详
(3)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4)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A.(1)和(4)相同,(2)和(3)也相同
B.(1)和(4)相同,(2)和(3)不同
C.(1)和(4)不同,(2)和(3)也不同
D.(1)和(4)不同,(2)和(3)相同
9.下列各句加点词同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
(1)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3)自以为得其实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5)余方心动欲还。
(6)空中而多窍。
A.(2)(3)       B.(1)(2)(5)
C.(4)(5)(6)    D.(3)(5)
(二)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  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字。
(1)既止复作既:
(2)以声致人致:
11.最符合“莫措其手”原意的一项是(    )
A.没办法动手   B.没机会动手
C.来不及动手   D.想不到动手
12.文中与“使童子烛之”中“烛”字用法相同的两个字是。
13.上文中方框内应填入的最确切的虚词是(    )
A.乃   B.而  C.以   D.辄
14.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徒见欺       B.惧有优焉
C.受制于人    D.而君幸于赵王
15.简述上文寓意:                                       。
 
 
 
 
 
参考答案
【课内四基达标】
一、1.A2.B3.A4.C5.C
【能力素质提高】
二、6.A大概B表述、记述C因此D表示……的原因
7.D8.C9.A10.(1)已经(2)招致11.C12.穴;君13.B14.B
15.人虽聪明,但有时也会被假象所迷惑。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2005--200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wqy571060302』  下一个『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