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6年六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2006年六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安徽省2006年六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他们的全家
试题预览
"安徽省2006年六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他们的全家合唱,为晚会凭添了几分温馨。
B、生活的烦恼,把他的心绞得没有片刻安宁。
C、书写应避免笔画增减,形近相混,部位错乱等错误。
D、公安战士是人民的卫士,他们的事业是无尚光荣的事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这几句很有刺激性的话使他感到十分 ,脸上顿时泛起两朵红云。
② 《激情燃烧的岁月》播出前并未 宣传,播出后却成了人们的一个热门话题。
③ 暴雨过后,山洪从山上 而下,浊浪卷着泥沙,气势汹汹,简直要把山庄吞掉一样
A、难看 大事 奔流 B、难堪 大肆 奔泻
C、难堪 大事 奔泻 D、难看 大肆 奔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段时间以来,保暖内衣的广告络绎不绝,面对近百个品质、价格参差不齐的品牌,消费者如雾里看花。
B、他在失火现场抢救群众财产时,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顺手牵羊,偷走不少货物。
C、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不知有多少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D、这份新闻背景材料信息丰富,平铺直叙,得到了新闻部主任的赞扬。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读他的文章时使人感到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C、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的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今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D、艺术家们为爱美之心所激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世界,来体现自己对美的认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语的无奈
李国文
我很钦佩前人想像力之丰富,把埃及法老的陵寝译成“金字塔”,把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标志译成“十字架”。不仅符合严复“信、达、雅”的译文要求,而且充分体现出汉字的象形功能。我也很诧异时下翻译家应急能力之不足,对于纷至沓来的新事物,表现得束手无策。所以,报纸、刊物、书本,特别是电视,“VCD”、“DVD”、“SVD”,除专业工作者,谁都搞不清楚是什么东西的洋文,一个劲儿地袭击过来,更甭说什么“卡拉OK”、什么“BP机”,不伦不类地混迹汉字之中。如果造字的老祖宗仓颉再世,看到这些洋字码堂而皇之夹在方块字中间,一定会发出九斤老太之憾吧?
汉语拥有五千年的使用历史,拥有差不多占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使用者,是世界最强有力的语种之一。在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过程中,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对应上的困难。其浩如烟海的字词语汇,其丰厚广博的文化积累,其涵盖世象万物的充分表现力,几乎没有它不可转译的东西。我不相信,汉语到了这等无奈的地步,成了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随意驰骋的天下,长此以往,汉字不将成为一种大杂烩的文字了吗?
汉字除了讲究自身架构的美外,还很在乎通篇谋划的美,弄两个不三不四的洋字杂在其中,实在大煞风景。汉字的方块字特点,对于外来语,从来是不大亲和的。全世界都称“TV”,汉语却说“电视”;曾经音译的“莱塞”或“镭射”,终于还是被“激光”压倒了。即使非用不可的外来语,国人也会努力使其本土化,成为汉字状态。例如“冰淇淋”、“咖啡”,采取意音并译;或直接音译,如古人译“葡萄”、“菠萝”、“胡同”、“涅槃”一样。其实,中古时期,那些翻译佛教经籍的僧人,比起现在翻译电器名称的语文专家要困难得多。但他们宁肯造字,也绝不在汉字中夹用梵文,破坏方块字的完整之美。我敢冒昧地猜测,那些能够忍受汉字中夹杂洋字码者,十之八九,毛笔字肯定写得不怎么样。正是由于他们对书法的一窍不通,才出现不用“世贸组织”,而用“WTO”,用“DNA”而不用“遗传基因”等别扭情况。
像“功夫”,像“豆腐”,传到西方去,成了他们的外来语,但人家采取直接音译的办法,而不是把汉字嵌在英文或法文当中,难道不能引发我们一些思考吗?因此,夹用外国字母,不仅仅是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书面的形象美观问题,更大程度上,是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尊严,是绝不应该等闲视之的。
5、对第三段中“汉字的方块字特点,对于外来语,从来是不大亲和的”一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字书写讲究章法美,章法美的要求,排斥中间夹杂洋字。
B、汉字讲究自身的构架美,与拼音文字无法实现形体审美的和谐。
C、夹杂洋字的视觉感受,如同吃米饭嚼着硌牙沙子的感觉一样。
D、音译不如音意并译,音意并译不如意译,意译是洋字汉化的主要途径。
6、结合全文看,对“汉语的无奈”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汉字具有涵盖万物的巨大表现力,几乎没有它不可转译的东西。
B、迅速提高今之译者的能力是当务之急,又是需要时日的事。
C、长此以往,汉字将成为一种大杂烩的文字,很多人却等闲视之。
D、一些人麻木到忘记了国家、民族自身文化尊严的程度,却还振振有词,我行我素。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金字塔、十字架、电视、激光等译法,充分体现出汉字的方块字特点和译者的责任感。
B、毛笔字写得不怎么样的译者,必会容忍汉字中夹杂洋字码的现象。
C、充分发挥汉字词汇的表现力,尽早改变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在译文中随意驰骋的现象。
D、应该想一想:为什么传到西方去的汉语,并不见汉字夹嵌在英文或法文当中的现象。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元末起义军首领)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从围武昌。太祖欲召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遗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复仁入城见理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已,复使扩廓(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首领)。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还占城(古南海国名)侵地。安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è,粉墙用的白土)壁,急呼其妻抱杌(wù,矮凳)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阙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如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从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8、指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 ( )
谒太祖于九江,置之左右 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阙以献 题诗衣襟上褒美之
敛赀财以送其行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9、下列句子中都能说明罗复仁性格“质直”的一组 ( )
① 如陈氏遗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
② 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
③ 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
④ 安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
⑤ 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
⑥ 复仁方垩壁,急呼其妻抱杌以坐帝。
A、①③④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②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罗复仁地位尊崇,忠于职守,敢于直言,性格本性正直;朱元璋对他也是荣宠有加,多所褒奖。
B、罗复仁虽然也被陈友谅任用,但在认识到陈友谅难以成就大业后,就离开了。
C、招降陈理,罗复仁以形势所趋、民生所求晓喻之,终不辱使命。
D、罗复仁出使扩廓以及往谕安南,最后都是以大功告成,从而有力地捍卫了中央政权的威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本题以下的答案,均请按照题号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4分)
(2)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6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 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这首诗中“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分析。(4分)
(2)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 , ,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蝉山记》)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 ,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多情自古伤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不寻常的补偿
①在旅游中,常常特别感动我的,并不一定是什么幽美的自然景色,而是另一种人的“景色”。
②我从洛阳龙门石窟上,沿着台阶下来,已经一身大汗,腿也发酸了。抬头一看,在台阶下面的平地上,忽然有一个外国朋友,坐着轮椅,在原地转动。走近时,我才看清楚,这个外国游客是一位残疾人,他的双腿……当时第一个感觉,这个不能走路的人,怎么能够坐飞机,还坐火车出门的呢?接着,又感到,这么一个连路也不能走的人,他出来看什么山水名胜呢?晚上,回到宾馆,那位坐轮椅游龙门的外国朋友的影子,又显现在我的脑海里。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感到(认识到)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一种人的景色。这是一种超常情的“不寻常的补偿”。此刻,该轮到我对自己进行反思了。我感到一种羞惭与内疚。我有什么权力,用不屑的眼光去看他?
③这件事情,我后悔了很久。可是没有想到,这种同样的事情,我又重演了。
④那是我和文秋一起参加桂林首届旅游笔会。桂林山水甲天下。30年前我俩和白杨、蒋君超夫妇同游过漓江,坐着小木船去阳朔,晚上住宿在木船上,江上的明月,水影中的群山,景色之优美,至今令我倾倒。而且现在出现了汽轮游漓江,这种景色已不可能重复看到,令人更觉珍惜。30年后我俩和一同参加笔会的老诗人公木夫妇,又一同游了漓江,也游览了桂林有名的溶洞——芦笛岩。这是我第一次来时还没有发现的一个大溶洞。景色自然优美,但却使我又看到了比自然景色更优秀的“人的景色”。
⑤我们一行人,已经随着讲解员,在芦笛岩洞里,在极微弱的暗光中,依次前进。游人多极了。暗光中人头一片。脚底下高低不平的石路,由于潮湿、积水,有人在轻轻叮嘱:“小心,当心路滑。”我虽然不担心路滑,却感到光线如此黑暗,仿佛自己成了一个盲人。正在我十分困惑的时候,身边挤过来两个拿着竹竿探路的人,凑近一看,原来是两个盲人。这太叫我意外了。两个盲人,怎么来旅游,又怎么来看溶洞?“你们怎么想起要到桂林来旅游?”“听说山水好,特别是溶洞,中外闻名!”我没有问出要领,也不好意思再直截了当地说出我的看法。这回,出于对这两人热爱桂林山水、热爱生活的赤诚的敬慕,我敬重他们不辞艰苦,出门旅游的决心和毅力。我沉默下来了。但我的内心却固执地认为,在龙门遇到的那位失去双腿的游客,他至少能看个明白,对名胜古迹还可以做到不虚此行。而这两位盲人,在这黑暗的溶洞中,不是同在他那个不可改变的黑暗世界中一样吗?又何必多此一举。
⑥我这么想定下来,便跟在这两位盲人兄弟的后面,随着人群,随着讲解员一程一程忽上忽下地前进。参观中叫我奇怪的是,这两位盲人反应强烈。每到一景,听到讲解员报名,他俩就哈哈大笑起来,好像比谁都看得清楚,领略得又深又快。我对他俩这种异常的对景物欣赏的能力,感到十分震惊。从进口一直到溶洞的出口,在他俩不断的笑声中,还夹杂着一些听不清楚的对话,看来,他俩还在悄悄议论着他们所“看”到的溶洞……
⑦在洞口和这两位盲人告别之后。我坐在返回宾馆的汽车上,这回又该轮到我反思了。这两位盲者充满着对光明对美的追求的激情。他们充满着想像。他们已经透过包围他们的黑暗世界,看到了比我们所看到的更光明更美好的东西,至少比我们看到的更要丰富、多样。这,是他们从另一个方面找到了超额的补偿。这是人的生命力的奥秘。盲人失去双眼,那么,他们听觉加倍地灵敏,甚至他们的手指的感触,也会在某些方面起到眼睛的作用。至于像他们这样,居然能够欣赏山川名胜,说明这种补偿能力已达到了一种惊人的高度。这,不是比任何自然景色更美、更动心的人的景色么?
⑧生活中以至艺术品中,有一种缺陷美。对于有缺陷的现象,在人力进行追求补偿时,所呈现出的美,常常被我们忽略,这是很不应该的。龙门石窟和桂林溶洞之游,不仅大自然教会了我勇敢、开阔,而且上述亲眼所见的残疾人所追求的补偿,更教会了我如何突破自己生命力所形成的局限。谁的潜力发挥得最充分,谁就幸福。
14、第③段“这件事情”,“我”为什么“后悔了很久”?又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会重演?(8分)
15、文章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两位盲人在游溶洞时的表现?(6分)
16、综观全文,文中“人的景色”指的是什么?(4分)
17、本文的题目“不寻常的补偿”的含义是什么?(4分)
六、(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序号)(3分)
① 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② 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③ 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
④ 她离开我十二年了。
⑤ 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
⑥ 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句意填空。(6分)
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福娃”谐音为伏娲,表示我们是伏羲女
娲的后代。我们中国人还可称作 儿女和 子孙。
五个福娃代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种事物组合的还有许多。
如:五 即 ,
五 即 等。
20、请结合安徽文化地理特点,写一则推介安徽的广告词。(内容可包括黄山、黄梅戏、徽墨、西递民居等)(6分)
七、作文(60分)
21、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请以“鱼与钓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2006年六校高三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1-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一 二 三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D D A B C B D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10分)
(1)安南赠送给罗复仁丰厚的金、贝、土产,罗复仁全都推辞不要,太祖听说后,认为他品行端正。(4分)
(2)罗复仁在皇上面前坦率地陈述朝政得失,有时(说急了)还会带出南方家乡口音,太祖欣赏他为人本色正直,呼他为“老实罗”而不称他的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
重庆市高2006级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下一个『
2006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