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命题与研究中心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新高考命题与研究中心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新高考命题与研究中心第Ⅰ卷(33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并且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馋涎欲滴(xián)颔联(hán)欲壑难填(hè)冒天下之大不帏B.名不副实货殖(zhí)饕餮之徒(ti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C.女娲补天(wā)斡旋(gān)世之枭雄(xiāo)万变不离其中D.不分轩郅懿旨(yì
试题预览
"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
新高考命题与研究中心
第Ⅰ卷(3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并且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馋涎欲滴(xián)  颔联(hán)   欲壑难填(hè)    冒天下之大不帏
    B.名不副实        货殖(zhí)   饕餮之徒(ti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
    C.女娲补天(wā)    斡旋(gān)   世之枭雄(xiāo)  万变不离其中
D.不分轩郅        懿旨(yì)    屡试屡踬(zhì)   春寒料峭(xiào)
1.B[A.颔hàn,帏(韪);C斡(wò),中(宗);D.轩郅(轾):高低、优劣,峭(qiào)]货殖:古代指经营商业和工矿业。踬:被东西绊倒,比喻事情不顺利,失败。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并且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内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壁画终于完成了繁重的清洗工作,立即吸引众多的朝圣者趋之若鹜。壁画以其清洁、明亮、鲜艳,与以往的灰暗、积垢、模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提出质疑:这次清洗,究竟是恢复了米开朗基罗杰作的原始风貌,还是严重破坏了原作风格?
B.印象派的绘画如同九部交响乐组成的贝多芬的音乐世界那样,是一派五光十色、争奇斗艳的热闹景象。你看,莫奈的《日出•印象》送走了幽静的夜晚,迎来了喧闹的白昼。马奈的《推勒里花园中的音乐会》淑女如云,乐音缭绕。雷诺阿的《青蛙塘》波光粼粼,倒影憧憧,舟船穿梭,人声鼎沸。
C.宋徽宗的楷书虽然没有大开大合、雄浑磅礴的魄力,但一张一弛,仍具有一种活跃的动态。
D.“文汇读书周报”以《中国明星大流失》为题,摘刊了《中国文化大峡谷》(钟祖基著)一书的部分内容,该书列举了大量在国际比赛中脱颖而出的尖子人才流失的情况。
2.C[A.“趋之若鹜”贬义;B“白昼”、“缭绕”之后应改为分号;D.“文汇读书周报”应该用书名号。“中国明星大流失”应为引号]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翻开一部世界建筑史,凡是较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一条街道或者一个广场,往往都是以建筑物形象变化与重复的统一而取胜。说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
B.发挥自己力量的同时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从不担心否定自己,而是不断反思、不断批判自己,并且以此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
C.语言里的每一个词语,都有它的含义。要把词语用对用好,自然要按照词语的含义来使用。不过,只做到这一点还不够,还要使所用的词语和语境相适应。
D.人类内部的大灾难萦绕在全世界所有政治家的头脑中,这种灾难如同幽灵一样,可以毁灭整个人类文明。
3.C[A.应为“重复与变化”;B“发挥”前应加“在”;D.“如同幽灵一样”应在“萦绕”之前]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厢记》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剧中主要有张生、崔莺莺、红娘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在篇幅上它突破了元杂剧每剧四折的旧体制,大大扩展了容量。《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笔记小说《会真记》。
B.《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的代表小说作品,深刻地讽刺了俄国上流社会的腐朽,揭露了整个农奴制度的黑暗。
C.巴金的“人生三部曲”由《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组成。作品以一个封建大家族为背景,从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没落,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崩溃之势。
D.乐府原是汉代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指部分文人所作和从民间采集的民歌。中唐时期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乐府民歌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特色,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4.D[A.《会真记》是传奇小说,不是笔记小说。B《钦差大臣》是戏剧,不是小说。C应是“激流三部曲”。]
    二、(9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解答5—7题。
    “客家”一词,在客家语与广东方言中均读作“哈嘎”(HaKKa),含有“客户”之义。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据考证,客家人的先民,有过六次大规模的南迁:
    第一次南迁是在秦始皇时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军,从闽粤赣边入抵揭岭,直抵兴宁、海丰二县界。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成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迁是在东晋“五胡乱华”时期。当时,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地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第三次南迁是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先是唐代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迫使大量中原汉人南逃。唐末黄巢起义,又有大批中原汉人逃入闽粤赣地区。
第四次南迁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庾岭,入南雄、始兴。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莆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第五次南迁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北一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为“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以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
第六次南迁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除以上六次大规模的南迁外,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灾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客家人的迁徙,大多是由人口稠密、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向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偏远荒蛮地区迁移的。这些来自中原汉族的客家先民们,在辛勤耕耘创立新的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信仰和观念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人特别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客家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客家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他们恪守中华民族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家境再困难,也要供子弟读书。为了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互助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他们提倡“天下客家是一家”,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
    中国的语言主要分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及印欧语系。其中,汉藏语系中包含了我国主要的语言:汉语。至于客家话是属于哪一个语系,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属于汉语十一支系之一,也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原始阿尔泰民族的通古斯语。但无论它属于哪一个语系,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它来源于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因为时至今日,在客家话中仍能找到许多中原古音。
    5.下列对“客家人”这个概念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南迁渡江至闽、粤、赣、川一带繁衍留存了下来,这批人被称为“客家人”。
    B.祖先源自中原,从公元前一直到19世纪中叶因征战、避乱以及人口繁衍等原因迁徙到南方闽、粤、赣等地的汉人,为了与原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汉人就被称为“客家人”。
    C.特别崇尚华夏正统文化,特别重视教育,特别节俭,特别讲究义气,特别团结互助的一批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D.历代从中国北方迁徙到中国南方的大批汉人被称为“客家人”。
5.B(B项最全面。A项缺少时间限制;C项所述并非为客家人所独有;D项“中国北方”太宽泛,应为黄河流域。
    6.对客家人先后几次大规模南迁的原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原战乱频仍,中原人为逃避战火蹂躏而南逃到比较荒僻的闽粤一带。
    B.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先后两次派兵南下,后留于当地。
    C.金兵入侵,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南方各地。元军大举南下,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大规模向川、湘、桂、台诸地迁徙。
D.清朝政府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还有因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滞留定居南方各地的。
6.C[时代与迁徙原因解说不当。]
    7.对文章中相关信息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客家人具有独特的语系,基本可以认定客家话属于汉语十一支系之一,因为它具有汉语的语言特点。
    B.客家人特别注重保持方言乡音,使得中原古音在客家话中得以保留。
    C.所有南迁的汉人都被称为客家人。
D.客家人过于怀念过去,死守传统,显得过于保守。
7.B[A.“基本可以认定”错,因为关于客家话语系所属观点尚不一致;C.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能被称为客家人;D.无依据]
三、(1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解答8—1l题。
狱中上母书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干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男女第。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孝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嚣,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文言文翻译:不孝儿夏完淳今天要死了,用身体去殉葬父亲,不能用身体报答母亲了。伤心啊,自从父亲去世,已经过了两年了。惨酷的冤气一天比一天加重,艰难辛酸全都一一历尽。本想再见天日,从而报了大仇,使死去的人受到恤慰,使活着的人感到荣耀,以成事上告黄土。奈何上天不保佑我,集中加害于明朝。一支起义军才起事,马上就被打败成为齑粉。去年的行动,我自己估计一定会死,谁知没有死,却死在今天啊!仅仅延迟了两年的生命,供养母亲大人的机会却没有一天。致使慈母投靠寺庙为生,生母到别姓人家去寄生。一门老小漂泊流浪,活着不能互相依靠,死后不能互相打听。我今天又突然先去九泉之下,不孝的罪过,大得向上一直连通到天。
啊!两位慈母在堂,下面还有妹妹,家世衰落人力单薄,终究缺少兄弟。我一个人死不值得可惜,可怜全家八口,靠什么生存呢?虽然这样,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我的身体,是父亲留下来的;我的身体,是为君上所用的。为父亲为君上,死又有什么对不起两位慈母的呢?只是慈母在我小时候把床上干处让给我,自己睡在湿处,教我礼仪,学习诗书,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爱贤惠,千古难找。大恩未报,令人伤心到极点。慈母只能把她拜托给义融姐姐照料,生母只能把她托给昭男妹妹赡养。
我死之后,我新结婚的妻子遗腹如果得到一个男孩,就把他看作家门的幸运;如果不是男孩,千万不要为我抱养后人。会稽大的郡望之家,到现在而往后会凋零到极点了。节义文章,像我父子这样的有几个人呢?像西铭先生那样立一个不孝的后人,将会为人们所诟笑,那如不立后人更好呢?啊,苍天茫茫,总归没有后人,有一天明朝重新恢复政权,那么死后得以立庙,享受千秋祭祀,难道仅仅只有麦饭猪蹄供养,不做饿鬼就算了呢!如果有乱说立后人的,我将跟先父文忠大人在冥冥之中诛杀那些愚顽叫嚷的人。
当今战火满地,我死后,战乱还将没有确定的时期。望两位慈母好好地保重身体,不要把我放在心上。二十年以后,我将跟先父文忠公再作恢复中原之举。不要悲伤不要悲伤!托付你们的话,千万不要背负我。武功外甥将来定会成为大器,我家中的事全部委托给他。到寒食节、盂兰节,只要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于做若敖那样没有后人祭祀的饿鬼,那么我的愿望就结束了。新妇跟我结婚二年,贤德孝顺一向很出名,武功外甥请好好地为我善待她,也是武功外甥跟我甥舅一场的情谊啊。话说得没有伦次,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悲痛啊悲痛啊!
人生谁没有死呢,贵在死得其所罢了。父亲能作忠臣,儿子能做孝子,含笑归于太虚,了却我的分内之事。大道本来无所谓活着,看待身体就像破旧的鞋子一样。只为一股正气所激,因为悟出了天人之理。就好像做了十七年恶梦,报仇只有等待来世。我的精神畅游天地之间,可以没有惭愧了。
    8.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      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B.门祚衰薄,终鲜兄弟。        治大国如烹小鲜。
    C.相托之言,慎勿相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D.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8.D[A.改变/轻率;B.缺少/鲜鱼;C.我/互相、交互;D.都作“因为”讲]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奈天不佑我,钟虐明朝        [聚集]
    B.新妇遗腹得雄                [男孩]
    C.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  [死后立庙享受祭祀]
D.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      [指玄理]
9.D[指“天堂”]
    10.下列各项属于夏完淳嘱托家事并能表现他视死如归精神的一组是    (  )
    A.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          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
    B.一旅才兴,便成齑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
    C.大造茫茫,总归无后          一杯清酒,一盏寒灯
D.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    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
10.A[B一是说刚起义便失败,一是说视死如归;C.一是对死后的理解,一是对死后逢年节的微薄要求;D.一是对两位母亲的希望,一是对起义的意图]
    11.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夏完淳是明末清初反清的英雄,他跟父亲参加抗清起义同时殉国,死时年仅17岁。这封信是他被捕即将受刑之前写给他的嫡母和生母的。
    B.夏完淳坚决反对在他死后为他抱养别人的孩子为后嗣,因为他担心所立后人万一为人不轨,将为人所诟笑,不如不立为好。
    C.夏完淳将家事主要委托给外甥武功。虽然他视死如归,但对新妇还是有不尽之情,对双慈在堂、妹妹未嫁还是有无限的忧虑。
D.全文洋溢着令人感佩的英雄主义气概。结尾以五言诗式的咏唱来抒发豪情,感悟哲理,冷对屠刀,神游天地。
11.A[父亲早他二年而死]
第Ⅱ卷(共117分)
    四、(22分)
    12.阅读下面这段古文,翻译其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高宗酷嗜翰墨,于湖张氏孝祥廷对之顷,宿醒未解,濡毫答圣问,立就万言,未尝加点。上讶一卷纸高轴大,阅之大加称奖,而又字画遒劲,卓然颜鲁公,亲擢首选。胪唱赋侍尤隽永。张谒,秦桧语之日:“上不惟喜状元策,又喜状元诗与字,可谓三绝。”又叩以诗何所本,字何所法,张正色以对日:“本杜诗,法颜字。”桧笑日:“天下好事,君家都占断。”盖嫉之也。
    12.译文:高宗非常喜欢诗文书画,于湖的张孝祥在殿试的时候,隔宿睡意还没有醒,拿起毛笔蘸墨回答皇上的提问,立即写成了上万字,未曾有一点修改。皇上惊讶,一卷文章纸那样高,轴那样宽,阅读之后大家称赞,并且文字的点画有特别遒劲,很像颜鲁公的字,亲自选拔他的文章为第一名。皇上传命召见时他所赋之诗特别隽永。张孝祥拜见大臣时,秦桧对他说:“皇上不仅喜欢状元的策书,而且喜欢状元的诗歌与书法,可以称得上是三绝。”又问用什么诗作为学诗的根基,书法效法的哪个人,张孝祥严肃地回答说:“我以杜诗为本,效法的是颜体字。”秦桧笑着说:“天下的好事,你都占断了。”秦桧是嫉妒他呀。
(1)于湖张氏孝祥廷对之顷,宿醒未解,濡毫答圣问,立就万言,未尝加点。
    译文:                                                                   
(2)而又字画遒劲,卓然颜鲁公,亲擢首选。
译文:                                                                   
(3)上不惟喜状元策,又喜状元诗与字,可谓三绝。
译文: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醉复醒,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1)这首词写于苏东坡谪贬黄州之时。请说说词人是怎样把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四者结合起来的。(5分)
    答:此词上阕全是叙写东坡深夜醉归,用语仿佛平直,但最后一句“倚杖听江声”透露了词人心中情感的波涛,我们仿佛听见了词人心中的不平之音。但当时他是遭贬之身,这种不平表现得相当含蓄。下阕一、二两句议论性的抒情,词人心中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自然地表现了出来。第三句写景,景写得极美,显示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但尽管“风静縠纹平”,但词人的心中并不平静,内外形成了对比。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词人希望能乘一只小船漂泊于江海之上,去寻找他理想的境界,去度完他的余下的生命。
    (2)苏东坡用词极为准确传神,请举例说明之。(3分)
答:“归来仿佛已三更”中的“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情态,夜已深,但诗人由于豪兴淋漓喝酒太多,以至分不清时辰了。“倚杖听江声”中的“倚”字写出了诗人经历宦海风浪身体已经不可避免地衰老的无奈。(余不尽举,分析有理即可)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4分)
(1)少小离家老大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       。(贺知章《回乡偶书》)
(2)纷吾有此内美兮,             ,扈江离与辟芷兮,             。(屈原《离骚》)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4)子日:“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论语•为政》)
    14.(1)乡音无改鬓毛衰/笑问客从何处来(2)又重之以修能/纫秋兰以为佩(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五、(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绿色遥思
张  炜
(1)我觉得作家天生就是一些与大自然保持紧密联系的人,从小到大,一直如此。他们比起其他人,自由而质朴,敏感得很。这一切我想都是从大自然中汲取和培植而来。所以他能保住一腔柔情和自由的情怀。我读他们写海洋和高原,写城市和战争的作品,都明显地触摸到了那些东西。那是一种常常存在的力量,富有弹性,以柔克刚,无坚不摧。这种力量有时你还真分不清是纤细的还是粗犷的,可以用来作什么更好。我发现一个作家一旦割断了与大自然的这种联结,他也就算完了,想什么办法去补救都没有用。当然有的从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福建省安溪县2006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  下一个『学富初中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