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末试卷
试题
名称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八年级上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题号 卷面 一 二 三 四 附加题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说明:1、本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2、本卷另设有附加题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所得分数做为必答题的补偿分。全卷最高分不得超过120分。一积累与运用(14分)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1)
试题预览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题号 卷面 一 二 三 四 附加题 总分
(一) (二) (三)
得分
说明:1、本卷满分120分,其中卷面书写4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卷另设有附加题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所得分数做为必答题的补偿分。全卷最高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  积累与运用(14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                   。”
  (2)杜甫《望岳》中,表达自己抱负的诗句是:
        “                        ,                        。”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                         ,
       盖竹柏影也。”
(4)周敦颐《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                   。”
2、修改下面病句。(4分)
  (1)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2)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二  文言文阅读(10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语  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                       
②绝  佛印绝类弥勒                       夜久语声绝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介绍了核舟的______       ___部分,着力描述人物的____   ____________。(2分)

三  现代文阅读(42分)
(一)(12分)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
“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
“我没脸见人。”……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到……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
“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1、选文突出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2、老头子的性格特点主要通过哪两种描写方法表现出来的?试举例说明。(4分)
  一是:                                                                               
                                                                                        
二是:                                                                               
                                                                                       
3、设想:老头子说出要叫鬼子十个人流血的话时,二菱心里是怎样想的,请把她当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3分)
                                                                                        
                                                                                        
4、当二菱看到老头子的英勇战斗过程时,她又会怎样想?(3分)
                                                                                        
                                                                                       
  
(二)海洋是未来的粮仓(14分)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2分)
答:                                                                           
3.文中能替换第①段划线句中“妥善地”一词的语句是                     (2分)
4.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4分)
5.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4分)
答: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三)梅   香(16分)
林清玄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⑾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⑿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1、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2分)
                                                                                     
                                                                                     
2、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4分)
                                                                                     
                                                                                      
3、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nbs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石家庄市2006年中考模拟试卷(一)』  下一个『八年级语文期末竞赛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