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第一部分1、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分,共4分)①————————,徒有羡鱼情。②————-————,不汲汲于富贵。③————————,长河落日圆。④天时不如地利,——————————。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了出相应内容(每题2分,共8分)①《曹刿论战》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
试题预览
"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第一部分
1、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每空1 分,共4分)
①————————,徒有羡鱼情。
②————-————,不汲汲于富贵。
③————————,长河落日圆。
④天时不如地利,——————————。
2、 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了出相应内容(每题2分,共8分)
①《曹刿论战》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②《秋词》中写人若要有志气,便会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寞的句子是——————,————————。
③请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楼”有关的完整语句——————,——————。
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与这幅对联有关的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是:————————。说出这部名著刻画的一个人物——————。
第二部分
文言文(14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A——————,——————。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B——————,——————————,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 根据原文,在选文中横线处应填写的句子是(1分)A——————————B———————
4、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人恒过——衡于虑————征于色————而后喻————
5、 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A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原文开头作者连用了六个例子来证明观点。这六个例子中的人物是哪些人?请依次写出他们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的特点。(2分)
7、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1分)
8、 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2分)
9、 〈孟子二章〉在语言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1分)
10、 读了这段文字,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1分)
11、 根据这选文的内容,为本文再找一个例子。(2分)
第二部分
说明文(14分)
在信息量迅猛递增的当今时代,人们渴望用更快的速度掌握信息,跟上时代的步伐,人们期待已久的电子报纸,已经率先出现在美国的电脑屏幕上。电子报纸的问世,被人们称为是报业的一场时代的革命,被专家们视为“21世纪的宠儿”。何谓电子报纸?简而言之,它是在排、印、投送方面基本上实现电子化的报纸。作为一种新型信息载体,和普通报纸相比,其功能相似,但彻底告别了纸介形式。对于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已不再陌生,作为GⅡ雏形(或者说骨干)Internet(因特网)正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并已形成联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空前规模。“电子报纸”正是在这样一个科技背景下走上历史舞台的。
那么,和普通纸介报纸相比,电子报纸有哪些优越性呢?
首先,它比普通报纸更“活”。电子报纸不仅仅把报纸的版面展现在电脑屏幕上,而且读者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进行查阅和检索,了解与报纸有关的背景,以及过去发展的文章。还可以借助电脑与文章作者、编辑甚至文章中涉及的有关人士接触,实现了与读者(或是用户)的直接交流。
电子报纸的另一个突出的优点——向读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而一般报纸因片面的局限,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因为电子报纸增加信息量的投入,只要利用已有电脑服务设施就行,无须再增加成本。
此外,由于采用了排版阅读系统,大大缩短了原来采编、录入、制版、印刷、发行组成的出版周期,从而提高了报纸的时效性。
还有,由于电子报纸告别了纸张,以数据形式在网络空间传输,资金紧张、劳力不足、运输不便等一系列难题便一一迎刃而解了。
据统计,1994年因特网上的电子报纸还廖若晨星,————(截至、截止、截取)1995年末,网上发行的出版物已难以数记。许多国际报业巨头,如《纽约时报》、《联合早报》等更是对这个报刊“新宠儿”————(倾斜、倾注、倾慕)了巨大的热情。与此同时,日本电气公司也开始了对电子报纸(刊)的研制,并已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我国,信息产业已成为国家“九五”重点发展项目,“三金”(金卡、金关、金桥)工程更是人们注目和议论的焦点。这一切表明,在我国发行电子报纸的良好社会环境已经具备。
目前,电子报纸还处于试验阶段,至于电子报纸将来是否完全取代白纸黑字的普通纸介报纸,或两者相互补充,并行于市,尚不得而知。不过,由于时代的需要,电子报纸的前景是十分诱人的。
12、 在第九段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2分)
13、 什么是“电子报纸”?请用一句话概括。(1分)
14、 “电子报纸”是在怎样的科技背景下产生的?(2分)
15、 为什么说“电子报纸”的前景是十分诱人的?(3分)
16、 第六段运用了————说明方法,意在说明—————————————。(3分)
17、 根据你对科技知识的积累,你还知道哪些“21世纪的宠儿”?请举出两例。(3分)
议论文
人生在世,总希望能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青年人热情纯朴,血气方刚,尤其喜欢交朋友。当你伸出友谊之手,换取了一颗真诚的心,可以与他倾吐知心的话,做起事来在人相帮,这时候,你会获得一种幸福感。
然而,结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这是因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无数的事例证明:朋友的好坏,对青年人的品行影响极大,有的甚至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古之君子,对于交朋友这件事总是认真对待的。魏晋时有个叫管宁的读书人,与华歆在园中种菜,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照样锄地不停,华歆却拾起来看了看才扔去。后来两人在一起读书,门外恰好驶过大官的马车,管宁仍然专心致志读下去,华歆却丢掉书出门观看。通过这两件事,管宁觉得华歆这个人贪慕钱财,热衷功名,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便与他绝交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当然,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不给教育帮助,单纯地用绝交的办法对待华歆,似乎有点过分,但管宁选择朋友时这种严肃的态度却是值得肯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管宁为保持自己纯正的节操,避开了名利思想严重的人,这正是交友之道的第一要义。现在有的青年人只讲义气,不重志向,谁给我好处,就跟谁好,甚至在公共场所遇到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就轻率相交,由于不善于识别那些假朋友,受骗上当之事屡屡发生。希望青年们能记取这类教训。
对于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应该如明代学者苏浚所说,做“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而不能当“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王安石有个好朋友叫孙少述,素来交情很深。王安石曾以诗相赠:“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更几人?”引为知己。但当王安石当了宰相后孙少述却一直不与他往来,大家议论纷纷,以为他们断交了,孙少述却自有想法。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丢掉了宰相职务,到地方上做小官,这时孙少述又对他热情相迎。两人见面,互相宽慰致意,彼此谈经学,乐而忘返,直到暮色苍茫,方才依依惜别。事情传开,人们才知道孙少述对朋友高尚真挚的情谊。
朋友间由于各自个性、习性、特点不一样,在交往中要绝对不发生分歧、摩擦是极为罕见的。
如果发生了矛盾怎么办?
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可是由于生活遭遇和性格上的不同,这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的最初关系并不是融洽的。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当席勒还是一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但是后起之秀的才华并不亚于当年的歌德,二十一岁就以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写了。〈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文人难免相轻,两人相处但不如从前那样长期共存自如,感情上也产生了距离。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席勒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创作)他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五年之后,他与席勒重新相会,并以诚挚的心灵开始深交。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此后,两人在写作上多次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歌德的虚心好学、克己待人,弥合了他与席勒之间的裂痕,使他们的友谊的基础打得更深更扎实。
培根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是以获得友谊为最重要的。”青年人如何择友,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从以上这些前人的事迹,也许可供借鉴。
18、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9、 “管宁割席”的故事给喜欢的青年以什么样的启示?(2分)
20、 文章以苏浚与王安石交友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21、 文章以歌德、席勒交友的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22、 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23、 请你说说对文章结尾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记叙文
森林里的水
朋友是做地质工作的,听说在最近的一次的勘探中他迷了路,经历了一些小小的惊险,我便前去看望他。
“其实没什么,干粮带得本来就很多,不过是多走了几天的路而已。对我们这些人来说,走路还不是家常便饭。”朋友说。
“只怕还是与不迷路有所不同吧。”我笑道。
“倒是在找水的事情上,让我多了一些与往日不同的感受。”朋友说——
这次勘探,我们请了一位山民做向导,原计划两天就出来的,没想到天气不好,向导也迷了路,就走了一个星期。虽然平白多了这五天,因为吃不是问题,走路倒真是无所谓的,要命的是带的水喝完了。地图上标志这座山里是没有河的,连一条小河也没有。这可怎么办呢?我们问向导,向导说不用急,“森林里最多的就是水了。”“水在哪?”我们问。他指了指不远处一洼肮脏的泥坑,那里聚着一些水。“那就行。”他说。可那水太恶心了。想到没有理会我们的表情,自己去采了一束草,把草变成碗的样子,开始往饭盒里过滤那洼水,过滤了几遍之后,水渐渐地清了,放了两片饮水消毒片,水果然就能喝了。这是他告诉我们的第一种取水的方法。晚上在进帐篷之前,我发现他把塑料布一张张地撑开,在树干上吊住四角,早上,每一张塑料布里就都聚满了露水。这是第二种。
要是取不到露水的时候,也找不到水洼,它就找那些树干很粗树叶很大果实很多的树,用刀子在树身上挖一个洞,就会有水很慢地流出来,那些水的颜色有些淡绿,应到叫做树汁吧。或者也可以在潮湿地带去找那些很粗的藤,把藤茎割一段就会有水流出。这一段流完之后,再在这根藤上离开尺把远割一段就行了。除了这些,他给我们提供的水源还有野仙人掌、野麻竹、野丝瓜……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的向导让我震惊极了。在我们的意识里,这个森林既然没有河,老天又不下雨,那就是没有水的,但是在他的眼睛里,随便一个角落似乎都藏有水。原来,我们以为根本无法寻觅的东西,却是这样的处处留踪,处处有源。
“对这位向导来说,用这些方法取水也许只是侦缉验问题。但这件事对我的意义却绝不仅仅如此。”朋友说,“我常常以为只要自己眼睛明亮,看东西就没有不清楚的,现在才发现若是思想盲目,视力再好也没有用处。”
我们相对而坐,久久无语。像那位向导让他震惊一样,他的讲述同样也让我震惊。是的,我们常常以为水这个名词所指的,除了雨水、河水、溪水、泉水、自来水等这些显性的概念之外就没有别的适用了,却很少有人能够想到,水,还可以是泥洼里的混浊,是露珠的凝聚,是树的体液,是藤的腰身,是仙人掌的掌心,是麻竹的绿茎,是野丝瓜的肚腹,是花瓣的娇艳,是草叶的清香,甚至是松鼠轻盈的跳跃和小鸟婉转的歌唱……
我们往往只看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些就以为已经阅尽沧海,却不曾想到,我们年历到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也许恰恰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看到的越多,才漏掉的更多。诚如朋友所说,如果 ——如果精神近视,奇美的世界在我们眼里必然就会浅显成一片简单的色斑。
我想,也许我们的错误范畴绝不公止于水,还有诸多领域的丰富和深情正在被我们狭隘的惯性忽略、挤压和简化。比如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爱,比如千姿百态千达百通的学习,比如与森林的水一样的万事万物对我们心灵的广阔引导和纷繁启迪。
24、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过滤 狭隘
25、文中划 的句子运用了何种表达方法?(1分)
26、在文中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并写出它的含义。(3分)
语句:
含义:
27、向导提供了几种取水的方法?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分)
28、生活中,我们逐渐对很多事情形成了思维定式,你有打破思维定式而取得意想不到成功的事例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不超过磷酸钙20字。(3分)
29、读了本文,请记录下代你的两点收获。(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取材)(2分)答:① ②
30、本文的题目合适吗?请谈谈理由。不超过15字。(3分)
第三部分
写作能力
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桥,道路上,石桥,板桥,人行天桥;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以至连接人际关系、缔造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这一道道风景,或许演泽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面对它们会想到什么呢?
请以“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22.138.150.253)"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
2006黃冈中学高三第一轮复习三四册测验
』  下一个『
浙江高职语文模拟试卷(21)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