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考现代文课外阅读练习2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06中考现代文课外阅读练习2(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一.本周教学内容: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命题趋向:1.选文在内容上强调其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在语言上注重其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2.重视对文体特色的考查。记叙文主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说明文多从说明的对象、特点及说明
试题预览
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命题趋向:
1. 选文在内容上强调其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在语言上注重其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
2. 重视对文体特色的考查。记叙文主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说明文多从说明的对象、特点及说明方法上进行命题;议论文多从论证的中心、论证方法来进行考查。
3. 重视对文章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
4. 主观性试题增加,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的考查较多。
(二)快速阅读法:
1. 速读全文,掌握大意。
2. 综览设问,明确意图。
3. 对应原文,确定区域。
4. 收集信息,稳妥作答。
避免:
1. 不顾及设问,过细研读原文,耗费时间;
2. 被设问牵着鼻子走,答一题看一遍原文,耽误时间;
3. 不认真阅读试题,忽略题干中有效信息,误解题意。
(三)题干中常用术语:
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先抑后扬、象征、联想、开门见山、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设问、反问
语言特点: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充满感情色彩
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等
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对象: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有何作用:内容上,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结构上,过渡、照应;语言上,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思想内容: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人物所表现出的思想倾向、善恶、褒贬等
(四)抓住文体特点,答好阅读试题
1. 准确辨识体裁:辨识与文体有关的要素;从文体的角度辨识选文的结构;从文体的角度辨识文章某个部分的笔法;辨识出特定文体中有特别作用的部分;辨识表达方式等。
2. 根据文体特点分析句子作用。如:
①“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一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了江南春风的什么特点?
②“雪花生长的‘摇篮’是云层中的微小尘粒,这些尘粒为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并冻结提供了一个基础。”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③“‘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远无法连接。”所用的论证方法是       
3. 根据文体特点的不同,分析文章的语言:记叙重在生动形象,说明重在准确明了,议论重在严密。如:
①如果将“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改成“我不停地跑着,手里的风车也飞快地转动着。”你认为它们在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②如果把选文中加点的“大约”“左右”去掉,与原文有什么区别?


(一)新来的外教
肯•万走了之后,新任外教罗伯特来到我们学校。
第一堂课,我迟到几分钟。当我满头大汗来到教室门口时,罗伯特不等我道qiàn,就笑容可掬地说:“No  problem,no  problem——没关系,没关系。”
其实,我几天前就已见到过罗伯特。那时他刚刚走下美国飞来的班机舷梯不过几个小时。我看见他背着一个很大的黑包,正在勘察整座校园,那神态就像农场主勘察自己的庄园一样一丝不苟和心满意足。他走得很快,在宣传栏前停留几秒钟,又走向那些低矮的榆树墙,甚至对停在草尖上的一只红蜻蜓也同样表示了他的关怀和致意。
罗伯特让我们每个人介绍自己。我说:“我叫冬米,是医学研究生,我爱好跳绳。”他立即大声说:“Good hobby——真是个好爱好。”另外的同学有的喜欢睡觉,有的热衷于干农活,有的认为在球场上灌篮最来劲儿。罗伯特认真地夸奖着每一个人的爱好。“是的,”他十分恳切地说,“你们不应该总生活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他对我们说,他的爱好是做饭。
罗伯特有心理学、法学和经济学三个博士学位,但这些听起来极其累人的学位丝毫不影响他像儿童一样天真无邪。他常让我们与他表演各种会话场景,他演得非常认真,就好像事情真的就是那样发生的。比如,他让我假设在纽约的一个学术大厅里遇见了他。他说:“我叫罗伯特,见到你很高兴。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冬米。”
“你从哪里来?”他探着头,亲热地问。
“我来自中国。”
“噢,真的吗?”他的脸上有一种十分向往的表情,双手使劲搓着,似乎要搓热了与中国握手,“中国,那是多么大、多么古老的国家啊。你从中国的什么地方来呢?”
“新疆。”
“新疆?”他紧皱眉头,苦苦思索,“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地方,你能告诉我一些关于新疆的事吗?”
“它位于中国的西北……”
“中国的西北?那里非常美丽,是吗?”
“是的,非常美丽。”
“你爱新疆,对吗?”
“当然,我很爱。”
“我也很爱。”他转过头去对大家说。
他到底爱新疆什么呢?在他50岁之后,告别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小女儿,只身一人从荣誉和金钱的中心来到这个陌生而且尚不富裕的边城。
当我这样问他时,他朴素地笑着,并且奇怪为什么许多人都曾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因为在新疆,与你们在一起,我感到很快乐。”
罗伯特在教科书上用黄色的纸条贴了很多标记,当他说话时,那些黄纸条随着他的手臂轻轻抖动,好像无数条黄手绢召唤着我们。而他高大的、由于谦xùn而略略伏下的身躯站在讲台上,就像一只大鸟,带领我们向物质世界之上的高处和更高处飞翔……
1. 根据文中的拼音填写汉字。
(1)道qiàn                (2)谦xùn      
2. 从第一堂课罗伯特先生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具有                    的特点。文章还具体描写了他经常与学生一起表演的会话场景,表现了             。
3. 文章最后一段中,“就像一只大鸟,带领我们向物质世界之上的高处和更高处飞翔……”这句话的含义是                                                  。
4. 文中两句画直线的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罗伯特的感受。请用概括的语言说说作者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1)那神态就像农场主勘察自己的庄园一样一丝不苟和心满意足。


(2)双手使劲搓着,似乎要搓热了与中国握手


5. 文中画波浪线句“甚至对停在草尖上的一只红蜻蜓也同样表示了他的关怀和致意。”是一处细节描写,你认为能否删除?请简要说明。


 
(二)“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漫漫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 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森林的两大功劳。
(1)吞水吐雨器:                                                                   
(2)吞碳吐氧机:                                                                 
2. 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1)                                                                              
(2)                                                                           
3. 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 第三段中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                                ,“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                                                   。
(三)给我一个“如果”
①“如果”——这是世界上一个最强有力的词儿。
②“如果纽约全城停水、停电三天,那么,全城便会陷入瘫痪。”这一个“如果”,使纽约市的全体居民一下子便认识到了司空见惯的水电对于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如果万有引力在逐渐变小,无限制地变弱,那么,宇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其结果就是地球会逐渐变大,宇宙会膨胀,且无限制地一直膨胀下去。——宇宙没有上限,没有一个最大的尺度。目前,宇宙学家正在研究变化的引力理论。
③我知道,有些动物会使用语言,鱼类甚至还会使用化学语言,但像“如果……”这类虚拟式或假设式恐怕是不会构造的。不要小看一切“如果”,它却代表了人类所特有的想象力和抽象力。幼儿园的孩子会说许多话,恐怕不会说“如果……”;谁开始用“如果”说话,他的思维就有了抽象的能力,他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和理解,便进入了抽象的阶段。
④初中学生开始学平面几何,这是训练抽象思维能力的一门最      的功课。几何学是一门教会你说“如果”的学问:“如果一点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点在这条直线上的射线就是它本身。”“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初中平面几何这两条“假设句”的命题陈述,至今我还记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我一生的智力发展过程中,上述两个几何命题构成了一个分界线。自从我学着说“如果……”,我便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开始变得成熟了,一个广大无边、多彩多姿的世界便渐渐展露在我面前。
⑤早年,物理学中的伽利略使用过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如果”:推动木块,使其在一坚硬的水平面上滑动,木块渐渐慢下来,最后停在一处不动。如果继续用更光滑的木块和平面来做多次实验,我们会发现,木块速度的减小会越来越慢,所移过的距离会一次比一次远。伽利略做了一个理想实验:如果所有的摩擦力都被消除,那么,物体就会沿着直线以恒定的速率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
⑥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图景!——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我喜欢理想实验,就因为它体现了人的最大想象力和最高抽象力。它使得在现实世界中可能永远也办不到的事情,先在人的头脑里实现。
⑦“如果”体现了一种人类不满足于现状,渴望突破现存的有限栅栏,向往无穷和多样性的冲动;“如果”代表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进取精神。哪里的“如果”占上风,哪里的希望、理想就压倒了单调、压抑的现实。
⑧一个人,一个民族,都必须学会正确地使用“如果……,那么……”这种条件假设句,并付诸行动,使其转化为现实。
1. 第④段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是(  )
A  严明    B  严谨    C  严肃    D  严格
2. 第③段中,“不要小看一切“如果”,它却代表了人类所特有的想象力和抽象力”,“特有”在文中的依据为                                                   。
3. 第④段中画线语句“上述两个几何命题构成了一个分界线”的具体含义是               
                                                   。
4. 第⑦段中,“哪里的“如果”占上风,哪里的希望、理想就压倒了单调、压抑的现实。”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5.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点。


6. 本文涉及许多我们熟悉的学科知识,比如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物理中的理想实验等。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学科知识有哪些新的认识?请简要阐述。

参考答案
(一)
1. 歉    逊
2. 态度可亲,能肯定、欣赏学生       善于教学
3. 罗伯特先生引导我们做一个内心充实快乐,不为名利所困的人
4. (1)罗伯特先生已经把自己当作这片土地的主人,对这里怀有深挚的感情
(2)作者感受到罗伯特先生教学的认真以及他对中国这个陌生的国家的热情
5. 从表现人物形象的角度看,这一细节不能删除,它写出了罗伯特先生丰富细腻的情感
(二)
1.(1)雨水多了,森林能贮水;雨水少时,人们可利用森林涵养的水源
(2)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吐出新鲜空气
2.(1)地球上的森林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
  (2)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
3. 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4. 时间之短    破坏范围之大或数量之多
(三)
1. B
2. 动物不会构造假设句,不具有这样的想象力和抽象力。
3. 对这两个几何命题的理解,标志着我的智力已从幼稚蒙昧转为成熟,对世界的认识由单一肤浅变为丰富深邃。
4. 可从不同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 一个人,一个民族,要努力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6. 可选角度有:知识的来源:看似普通的知识,其实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知识的作用:人类可利用知识认识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知识的构成:各学科间有内在联系,彼此相互关联等。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2006年中考现代文课外阅读练习1』  下一个『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