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现代文课外阅读练习1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06年中考现代文课外阅读练习1(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三语文阅读一. 本周教学内容:阅读(一)概括内容:(1)内容解说:整体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能准确理解文章蕴涵的态度、观点和感情(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正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思路。(如“文章记叙了两个美丽的错误,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述”、“读完全文,
试题预览
初三语文阅读
一. 本周教学内容:阅读
(一)概括内容:
(1)内容解说:整体感知阅读材料的内容,能准确理解文章蕴涵的态度、观点和感情(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正确分析和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思路。(如“文章记叙了两个美丽的错误,请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述”、“读完全文,请用恰当的词语说明我的情感变化”)
(2)要点概括:阅读材料后,转述文章内容。(如“通读全文,你认为准确预报沙尘暴应考虑哪些方面因素?”、“选文第3、4段依次论述了      和       。”)
(3)解题思路:摘引原句;选重要词语组合;自行组织语言概括。
读书要力求读好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有价值,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风得很”、“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维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排拒那些坏书的影响。
如何有选择地读书,作者谈了四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二)结构分析:
1、要求理解文章某一环节并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如“用横线标出文中插叙部分,然后说说其作用是什么”、“从结构上看,第6自然段有何作用”)
2、看似只考结构,实际上是考查对结构和内容关系的把握。如分论点及其相互关系。
3、直接考查有关结构的基本知识,如线索、照应、构思、特色等。
中校的命令
当我决定加入海军陆战队时,还不满17岁。母亲极力反对我的决定,并说我天生就不是一块当兵的料,劝我不要做当兵的梦。但最终她还是在同意服役的文件上签了字。
在菲律宾服役两年后的一天,我被传唤到中校博伊德的办公室。中校看起来很善良。但我很清楚地意识到此刻中校决不会叫我来打发时光,这是我第一次进中校的办公室。
进门时,中校正在翻阅桌面上的文件。站在他的桌前,我紧张地等他的问话。果真,中校一会儿便停止了手中的活,抬起头仔细地打量着我。然后,中校说:“我亲爱的中士,为什么你已经6个月没给你的母亲写信了?”
我的两腿开始发软,有那么久了吗?
“我没什么可写的,报告长官。”我回答。
中校告诉我,母亲已同美国红十字会取得联系,然后红十字会又把我没给母亲写信的事实报给了我的上司。接着他问:“看到那张桌子了吗?”
“是,长官。”
“打开最上面那个抽屉,你可以看到几张纸和一枝笔。坐下来,立即给你母亲写点什么。”
“是,长官。”
我完成了一封短信,并再一次站到中校的面前。
“我命令你今后每周至少给你母亲写一封信。明白吗?”
“明白,长官。”
……
这件事大概已过去了35年了。母亲已老了,记忆力开始下降,我不得不把她送到疗养院。在整理她的个人物品时,一个雪松箱子吸引了我。在箱底,赫然躺着一捆信,用一条亮丽的红丝带扎着。
我解开丝带,发现那捆信竟全是一个人的笔迹:它们就是我在菲律宾服役时被中校命令写的信。
那天下午,我在母亲房间的地板上读着每一封内容近乎同一的“亲爱的妈妈,你的儿子此刻在菲律宾给你写信,我在这儿很好,您好吗?……”之类简短的信件。我想象不出这些被强令例行公事的敷衍的话语,为什么在母亲的眼里竟是那么宝贵,并能让母亲如此用心珍藏一生……泪水禁不住顺着脸颊流淌下来。我这才意识到年轻时我是多么不成熟,多么令母亲牵挂……
如今,我不再需要一位上司来命令我定期给我所爱的人写信了。然而,对母亲来说,这一课我是学得太迟了。
1. 如果去掉第一段,文章依然完整。你能说说没有第一段有何不同吗?


2. 本文的线索是        ,写作顺序是                。
3. 记述送母亲去疗养院这件事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三)词句品味:
1、词语:具有比喻义(如“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有丰富的内涵(如“爸爸读懂了女儿手掌传递给他的语言”);有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如“实在标致极了”)。
2、句子:能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形象而含蓄的(如“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具有深刻含义的(如“怎样理解‘但是,首先,它意味着一种打破人们之间种种隔膜的能力,使自己不是幼稚地而是成熟地逃离自我禁锢’?”);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如“文中‘一拐一拐’共出现四次,作者的用意是       ”)。
(四)主观表述:
1、联想、想象类:仿写类(如“请仿照‘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另写两个句子”)、扩充类(如“请给本段补充一个证明论点的事例”)、叙写类(如“第9段后面的省略号省略的是父亲的话语。联系上下文设想一下父亲当时是怎样启发儿子的,把父亲的话补充完整。”)
2、评价、鉴赏类:如“试比较本文中的父亲和《背影》中的父亲,你更喜欢哪一个?说明理由。”“请从文章的语言或写法谈谈你的心得。”
一. 

草往往被人们看成是有害的东西,一搞卫生就要拔掉它。其实,种草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楼林立、车如流水的城市中,开辟出一块块碧绿如茵的草坪,给人以清新凉爽之感;绿树、花坛、草坪交相辉映,不仅丰富了空间的色彩和层次,还使城市增色不少。
草还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1万平方米的草坪,每昼夜能释放氧气600千克,人均25平方米的草坪就能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基本吸收掉。草坪能净化空气。有草坪的地方,空气中的细菌仅为无草木的公共场所的1%,粉尘含量也比裸露的土地低2/3。草坪通过植物叶片的蒸腾,还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草坪植物茂密的叶片形成松软而富有弹性的地表,能像海绵一样吸收声音。据测算,20米宽的草坪可减弱噪声2分贝左右。
草坪植物种类很多,习性各异,应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适宜当地条件的草种建造草坪。对于路边或较大院落,一时还不能种上更好的花草时,不妨将自生自灭的草地加以修整,也可以达到美化和净化环境的目的。
1. 为什么城市绿化要种草?根据文意简要概括回答。

2. 文章介绍了两种城市绿化种草的方法,请简要概括。

3. “草还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请分条简要概括。

4. “草坪能净化空气”的原因是什么?

二. 
别让委屈再版
记得在小学的时候,每星期有作文课,国文教师除了在作文卷上有批语外,还把全班的作文排好了名次,当堂唱名发还。如名次排在后面,显得非常难堪,于是大家对作文都很努力。我本来就喜欢作文,再加上努力,所以作文发还时,常是名字在前几名之中。
一次作文,题目是“北风”还是“春风”我已记不清了,作完后自己很得意。当时觉得下星期发还时,我一定是在前几名之中。没有想到,不仅前几名没有我,甚至中间也没有我,而是排在最后一个。我根本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下了课,去问国文老师,老师说:“这不像你这个小学生作的,一定是抄自什么杂志上的。”我惊讶得不得了,我说:“确实是我作的。”老师说:“你不可能作这么好,你是抄的,你如果说你不是抄的,拿出证明来!”我反抗也无从反抗起,委屈地哭了一场。
小时候的多少事情,现在几乎都忘了,惟独这次所受的委屈,总是记得清清楚楚。
事情竟然无独有偶,我在大学三年级时,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事。那是考交流电路的课,有一道最低还是最高功率的问题,教授所讲过的是用微积分求最大或最小的方法。我在考试时,嫌那个方法麻烦,竟异想天开,用几何作圆,利用切线的关系,找出答案来。那一次考试,我又是很得意,却没有想到这一题竟然得了零分。——教授说我不会微积分;而这个几何方法呢,一定是从别处抄来的。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
时光流水似的逝去,我在美国当了教授,又遇到一次类似的事,不过我扮演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的角色。
有一个美国学生提交一篇学期论文,当作期末考试。我翻来覆去地看他这篇论文,发现不仅风格清新,而且创新满纸,令人不能相信是一个大学生所作。
我很自然地怀疑他是从什么地方抄来的。问题就这么极端:如果是抄来的,只有给不及格;如果不是抄来的,那就太好了。我到图书馆查了两天最新的期刊,看看有无类似的东西却不得要领。于是请教一位同事,问他怎么办。
我这位同事对我提出的问题,倒显得有些惊异。他说:“如果你不能查出你的学生是抄的,你就不能说他是抄来的。你的学生并没有义务去证明他不是抄来的,这是罗马法的精神。文明与野蛮的分标,就在这么细微的差别上。我觉得这是常识,你却觉得这是个问题,好奇怪!”我不禁一怔:幸亏同事提醒,否则,那种委屈又会再版。
听了这一番教训后,我倒没什么惭愧的感觉,而是想起中国文化中好多好多莫须有与想当然的故事。
1. 本文写了三件事,请任选一件事,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其内容。
2. 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         。
3. “于是我在小学所受的委屈再版了一次。”这里,“再版”的意思是                  。
4. 第三件事中,当了教授的我对学生作文的处理是很慎重的,这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5. 在如何看待学生作业的问题上,国外那位同事的认识是很高的。他是从什么高度来谈论的?


6. 你受到过与我做学生时类似的委屈吗?如果受到过,请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和后来的认识;如果没有,请给老师提一两点有关的建议。



三. 
保护湿地
①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敷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国际湿地公约》认为,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或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
②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享有“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美誉。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的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③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各种威胁。
④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消减、功能下降。近40年来,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种类减少,威胁生态系统平衡。湿地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近岸海域屡受赤潮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全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已成为公害。
⑤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仍在进一步加剧。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1. 本文说明的中心是                              。
2. 下列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3. 第②段说“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的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这一数据的说明作用是                                                 。
4. 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哪三种威胁,各会造成什么危害,请分别用8个字加以概括。
(1)面积减少       功能下降
(2)                       
(3)                       
5. 联系本文及社会生活实际,你认为保护湿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四. 
理性的阅读
世间许多事情都是经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才会上升到一定的层次,读书也不例外。对于读书,人们说得最多的话题不外乎多读、勤读。多读、勤读固然能够学到一些知识,但是读书倘若能够“深”入书中,即使读的书数量不是很多,也能尝到读书的滋味,领悟到更多的道理。这就需要克服随意性,多一些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一位学者把读书的艺术概括为不读的艺术,理由是:“书为无限,生命有限;以有限应无限,只能采用此策。”所谓“不读”,实际上就是要有选择地阅读,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甚至不读流行作品,更不用说那些粗制滥造的文字垃圾。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标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
同是一本书,有人读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时间久了,脑海中只剩下一片空白;而有的人读后,不仅能记住书中的内容,甚至能背诵出精彩的语句,更能谈出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读书的这种差异,就在于读书者是用眼读还是用心去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心”阅读,正在于读书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的思考。
记得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总要有进有出,读书也如此。认真地读一本书,就会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读书不仅应该能够读进去,重要的是能跳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的阅读会使人从欣赏水平到修养都得到提高。不读“死”书,意为不去读那些毫无生气的书;不死读书,还在于不可尽信书,而要有主见。理性的阅读会引导人们在知识的台阶上攀得更高。
1. 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2. 文章围绕主要观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它们分别阐述了什么?
(1)
(2)
(3)
3. 文中说“杨绛先生曾把读书比作串门。串门总要有进有出”。这里的“进”和“出”分别指什么?


4. 就本文提出的读书经验,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

 
参考答案
一. 
1. 草能美化环境;草具有保护环境的功能。
2. 选择草种建造草坪;修整自生自长的草地。
3. 草坪能净化空气;草坪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草坪可以减弱噪声。
4. 草坪能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细菌和粉尘含量。
二. 
1. 第一件: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
    第二件: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的问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说是抄的。
    第三件: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论文是抄的,于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
2. 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老师怀疑学生的作业、或怀疑学生)
3. 某种现象再次发生(或某种现象重复出现)
4. 翻来覆去地看学生的论文;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向同事请教处理办法。
5. 从罗马法精神的高度(或从文明与野蛮的分际的高度)
6. 略
三. 
1. 我们要保护湿地
2. A
3. 突出湿地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起到的重要作用。
4. 利用过度    物种减少;  污染严重   水质恶化
5. 如:避免盲目围垦和开发;注重开发秩序和布局;加强污染源的控制,防止水质恶化和富营养;洗涤剂的无磷化等
四. 
1. 阅读要克服随意性,多一些理性。
2. ①要有选择地阅读。
②读书的同时也伴随着不断的思考。
③读书要读进去,跳出来。
3. “进”是指情不自禁地进入到一种环境之中;情感随着书中情节的变化而起伏,思想沿着作者的思路向前发展。“出”是指跳出书外,静观默想,分析对比,理清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4. 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上一个『06年中考现代我文阅读——散文』  下一个『2006中考现代文课外阅读练习2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