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一中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湘潭县一中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高三下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湘潭县一中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注音错得最多的一组是()A.扑朔迷离(sù)屡教不改(lǚ)横征暴敛(liǎn)甚嚣尘上(xiào)B.琼浆玉液(qóng)间不容发(jiān)累牍连篇(dú)敬恭桑梓(zǐ)C.顺藤摸瓜(téng)鳞次栉比(jié)焕然冰释(huà
试题预览
"湘潭县一中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注音错得最多的一组是                                         (    )
A.扑朔迷离( sù )    屡教不改( lǚ )   横征暴敛(liǎn)   甚嚣尘上(xiào)
B.琼浆玉液(qóng)   间不容发(jiān )    累牍连篇(dú )   敬恭桑梓( zǐ )
C.顺藤摸瓜(téng )    鳞次栉比( jié )     焕然冰释(huàn)   责无旁贷( dài )
D.审时度势( dù )     十羊九牧( mù)      述而不作(zuò)     色厉内荏( rěn )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                                   (    )
A.能屈能伸      真知卓见      按图索骥      翻然悔悟
B.清政廉洁      手屈一指      销赃灭迹      待人处事
C.发聋振聩      陈词烂调      喋喋不休      汗流夹背
D.罄竹难书      待价而估      弊帚自珍      穷兵黩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近一段时间,文坛上出现了一系列低级、庸俗的文学作品。一些具有社会道德良知的作家痛下       ,引发人们的思考。
②新闻发言人说:SARS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生活不便和健康威胁,       最紧要的任务是加大宣传力度和积极防治。
③人如果总是      于过去辉煌的成绩,不思进取,就很难取得新的成绩。
A.批判   现时  满足 B.批判  现实  沉湎
C.针砭   现时  沉湎   D.针砭  现实  满足
4、下列选项中划横线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谷子烂芝麻都被翻出来了。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C.这个罪犯的父亲就是横行乡里的痞子,如今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的父亲还坏。
D、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我市在西部大开发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B、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权利以及医疗事故的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C、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
D、未来,必将是陆、海、空、电、网一体化的作战,而在这神秘的战场空间,国家意志将充分得到体现。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B、学校对面二、三十米处是一个网吧,有的孩子考完试来到这里“减压”,对此,一些家长颇感担忧。
C、教室里布置简单,只有三幅标语挂在墙上:“学贵有恒”,“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百川归海”。
D、百科全书基本上有两种:一是综合性的,一是专业性的。综合性的是包括古今中外的一切学科和门类知识的大型百科全书;专业性的是专门介绍某一学科某一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字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持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它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的作用。各种新的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认同和家庭纽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除、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使得每一个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节)
7.下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社会带来了信息技术革命,使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B.网络社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在同一时间里,人们可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立刻进入另一个空间。
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同一个瞬间展开。
8.对“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世界的面貌”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社会提升了生产力和文化创造力,并使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更广泛。
B.网络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方便快捷,增强了新的社会运动和社会组织的凝聚力。
C.网络社会的经济活动和人际交往速度更快、更方便;人们更加独立自由,个人能力得到更大发挥。
D.网络社会使人丧失了历史的深度和地区认同,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日益淡薄。
9.下面不属于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一项是                               (   )
A.提升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加强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
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C.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加强文化认同和信仰教育。
D.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网络社会空间的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人们已完全摆脱了时空的限制。
B.网络社会使得人自我意识脱离群体意识,产生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导致了社会的解体。
C.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有许多方法,只要处理得当,人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
D.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而建立起恰当的国家认同感,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黄 州 快 哉 亭 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合,涛澜汹涌,风开云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之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稽之馀,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水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           (注释:汉沔(miǎn),汉水,汉水上游为沔水。      骚人,文人;思士,指在心里有忧思的人。)
11、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张:大
    B、即其庐之西南为亭                            庐:屋舍
C、将何往而非病                                病:忧愁,怨恨
    D、将何适而非快                                适:合适、适宜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1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2圣人之所为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1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C、○1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D、○1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2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13、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B、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C、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D、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由眼前亭子中看到的景物,提及沙洲岸边、旧时城郭的遗址,联想到曹操、孙权、周瑜等,认为他们留传下来的事迹,足以使世俗中人称扬畅快了。
    B、在记叙了楚襄王与宋玉关于风的对话后,作者抒发了自己的议论,认为宋玉的话很有道理,风为楚王独享的雄风,老百姓不能够与楚王共同享受。
    C、文章借快哉亭来述说张梦得以能够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是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D、作者描述了快哉亭上所见的景物,说明只有像亭主人一样胸怀坦荡,不因个人遭遇而影响心境,才能“无所不快”。这实际上是作者在不同处境下的自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8分)
四、(21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3分)
(2)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3分)
(3)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登 金 陵 凤 凰 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一说是作者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1)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2)本诗艺术手法上有何特点?请简要阐述。(3分)
1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6分)
(1)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
(2)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岂独伶人也哉?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绝 地 之 音(马步升)
那人高扬起手臂,鞭梢也张扬起来,骡子和碌碡也欢乐了几分。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那支歌的词和调,为此我翻遍了几乎所有可以找得到的形式各异的黄土高原民歌卷册,为此,我喜欢听各种音乐和各种嗓门唱出的歌。尽管,我仍不懂音乐,不会唱歌,但我坚信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只要有一支歌与那支歌重合,我便会立即将其捕捉,遗憾的是我的寻找距离原目标愈来愈远,我甚至不能确定世间有无那首歌,或者我曾否听到过那首歌?尽管那首歌仍无时无地奔来耳畔,那清晰的音符有力地敲打着我的心灵,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我相信那是真实的歌音,要不自己怎么会不断地被感动,并且不断地感动着越来越多的天南地北经历迥异的朋友?
我无法确定它,但我必须接近它,捕获它。
过了几年,我闯进了腾格里大沙漠。不知不觉间,满世界只剩下我一条生命。这时,夕阳平洒下来,望不断的沙丘便如远古宫殿的金柱,矗满了我的四周。哪一根金柱可供我依靠,哪座宫殿可供我憩息,怅然良久,满地都是与生命无缘的荒漠。那串歌吟这时突然奔入我的心房,我濡湿了干裂的嘴唇,迎着依依下沉的夕阳唱了起来。咧—咧—咧—,哦,是那声音,是那来自古长城线上的声音。我至今也不知道那天我究竟唱了什么,但我肯定,那一次我确切地捕捉住了那串古长城线上的音符。绝地,才能迸发出绝唱,绝唱,永远是绝地的宿命。绝地之音,并不仅仅传达悲壮哀婉,它是生命本身,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它不是用具体的词、调所能表达清楚的,身处无语无理性之境地,废词失调才是真实生命的展示。                                                     (节选自《人民文学》)
18、为什么说“绝地之音”“是生命本身,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章为了烘托“绝地之音”写了哪些内容?(分两点概括)(4分)
答:①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0、作者把这里称为“绝地”是出自什么感情?(4分)
答:①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21、请从主题及其表现、艺术手法赏析、构思技巧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写篇30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  (15分)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人认为,人生在世,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适应环境。他们认为,人不可能要求环境来适应你,而只能是你去适应环境。这是自然规律,
也是社会规律。也有人认为,人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容易,洁身自好、保持独立
完善人格难。“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都有成为伟人的。那么,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请以“适应环境与保持自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一、(18分,每题3分)1.A 解析:A中“朔”应为shuò,词语取自《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嚣”应为xiāo,B中“琼”应为qióng,C中“栉”应为zhì,“栉”:梳篦的总称。D中“度”应为duó,“度”:揣度、估计。(述而不作:只是阐述别人的理论学说,自己并无创见)       2.A 解析:A中“卓”应为“灼”。B中“手”应为“首”,“事”应为“世”。C中“烂”应为“滥”,“夹”应为“浃”。D中“估”应为“沽”,“弊”应为“敝”。      3.C(①“批判”是对错误的或反动的思想进行分析、批驳;“针砭”是古时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现比喻发现错误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②“现实”与理想相对,指客观实际,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湘潭县一中2006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个『2005—2006高三语文总复习第一大题每日一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