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册12月份月考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高一语文第一册12月份月考测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语文第一册12月份月考测试题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Ⅰ、Ⅱ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答题卷和试卷都要交上来。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一、(20分,每小题2分)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风乎舞雩(yú)渚(
试题预览
高一语文第一册12月份月考测试题

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第Ⅰ、Ⅱ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答题卷和试卷都要交上来。

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
一、(2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风乎舞雩(yú)   渚(zhú)崖    数罟(gǔ)        老媪(yùn)
   B.饿莩(piǎo)     跬(guǐ)步      比(bǐ)及三年    孝悌(tì)
   C.虽有(yòu)槁暴  驽(nú)马     沼(zhǎo)泽      锲(qiè)而不舍
   D.倾圮(pí )      枯槁(gǎo)    庠(xiáng)序     公与之饩(q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   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B. 填然:形容鼓声。       黎民:贫民。
   C. 饿莩:饿死的人。       孝悌:孝顺长辈,敬爱兄长。
D. 膏腴:肥沃。           面刺:当面指责。
3.下面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风乎舞雩
A.如会同,端章甫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4.下列“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吾尝跂而望矣   
C. 顺风而呼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5.对下列句子中"之"宇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颤臾          ②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③填然鼓之                       ④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 ①④/②⑤/③⑥                 B. ①④⑤/②/③⑥
C. ①④/②/③/⑤/⑥               D. ①/④⑤/②③/⑥
6. 给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文言虚词 (     )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④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天下之美为尽在
A. 也 矣 以 而                    B. 矣 也 而 以C. 以 者 然 而                    D. 者 也 以 然
7.下列句中,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 未之有也                       B.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以为莫己若者
8.下列“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辨析下列各句,选出全有通假字(含古今字)的一组 (     )
(1)是谁之过与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5)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望洋向若而叹曰            (10)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1)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12)祝曰:"必勿使反."
(13)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1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A. (1)(3)(5)(7)(9)(11)(13(15)    
B. (2)(4)(6)(8)(10)(12)(14)(16)
  C. (1)(2)(3)(4)(6)(7)(10)(11)(12)(13)(16)        
 D. (2)(6)(7)(9)(10)(11)(12)(13)(14)(15)(16)
10.下面这个句子的正确翻译是(    )
  例句: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A. 由做这件事,比它三年后,可使每人更有勇气,并且知道方法。
  B.我治理它(国家),等到三年以后,就可以使那里的百姓勇敢善战,并且懂
得为人的道理。
  C.由来治理它(国家),要用三年的时间,可以让每人有勇气,并且知道策略。
  D.我来做这件事,比三年后更使人有勇气并且懂得作战方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每小题2分)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 ,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接:交接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罪
D.河东凶亦然                  凶:歉收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1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斧斤以时入山林              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B.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或五十步而后止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4.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本文的倒数第二段的叙述体现了他“仁政”主张的两点具体内容: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
B.孟子可以说是个雄辩家,他能用巧妙的方法将谈话引入预设的话题,能用连续的反问句揭露对方的破绽,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证。
C.孟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认为人格的重要远远高于财富、权力和地位。但本文的论述中却强调制民之产。由此可见他的“仁政”主张和他推崇的理想人格是互相矛盾的。
D.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更鲜明的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但是本文的叙述没有反映他这种思想。

第Ⅱ卷(共122分)
三、填空与默写(14分)
15.《论语》是记录                         的书;《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16 《劝学》篇中的“劝”的意思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17.            ,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                      。
18. 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过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蚓无爪牙之利……
19. 

四、文言翻译(10分)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                                                                
2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翻译:                                                                
22.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翻译:                                                                
23.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翻译:                                                                
24.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翻译: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长     城
                鲍  昌
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候已晚,我看见落日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在猎猎西风扑刺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觱篥①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夐绝荒漠,蜿蜒竟达六千七百公里。戍楼高耸,斥堠②连绵。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③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地笑声淹没。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但是他们来了,来了。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我看到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踏上烽火台的顶端,向什么人频频飞吻,接着高举双臂,做成一个V字,仿佛向着美好的未来,发出爽朗的笑声。
哦,长城!我不知你对此作何感想。你那虽然古老但仍坚固的躯体,愿意接待异域殊方的杂色人流吗?你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吗?
你不语。你扎根的纠墨④群山不语,并晴洁气爽的长天也不语。
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注释】①觱篥(bì lì):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②斥堠(hóu):瞭望敌情的土堡。③紫塞:指长城。④纠墨:绳索。这里形容俯瞰群山像粗大的绳索。
1.这篇散文中,①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②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4分)
答:①                                                             
②                                                             
2.作者在第一段和第二段中都提到了“归鸿(飞鸿)”,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这篇散文中,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②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4分)
答:①                                                                  
②                                                                  
                                                                    
4.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①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②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4分)
答:①                                                                 
②                                                                 

六、阅读《晏子使楚》①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每小题2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②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③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④?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⑤,叶秆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②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③为:于。④何坐:犯了什么罪?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实际上橘和枳是不同种的,这是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淮北当时有枳无橘。枳:读zhǐ纸,又称枸橘、臭橘,果实酸苦。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     )(2分)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C.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将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按尊称和谦分类,正确一项是(     )(2分)
①晏子将使楚         ②寡人反取病焉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臣负羁从君巡于天下。                  ⑤若亡郑而有益于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成都七中高2006级复习检测题(1)』  下一个『广西贵港市2005年秋季期期末八年级语文教学监测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