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二十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二十(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二十一、积累与运用(25分)(1—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1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谐音(xié) 谚语(yàn) 麻痹(pì) 脍炙人口(kuài)B.安恬(tián) 游弋(yì) 谕告(yù) 牵强附会(qiáng)C.缔造(dì) 驯化(xùn) 赊账(shē) 惨绝人寰(huán)
试题预览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二十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谐音(xié) 谚语(yàn) 麻痹(pì) 脍炙人口(kuài)
B.安恬(tián)    游弋(yì) 谕告(yù) 牵强附会(qiáng)
C.缔造(dì)    驯化(xùn) 赊账(shē) 惨绝人寰(huán)
D.怪癖(pǐ)   涟漪(yī) 撷取(jié) 运筹帷幄(wé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嗤笑    渴慕    吓懵    相题并论
B.充沛    呵责    旌旗    地大物博
C.翱翔    罹难    熹微    觥筹交措
D.黝黑    阡陌    深邃    张冠李带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据报道,山东的几个老乡确实修过机器,也到过大亚湾核电站,但为首的那位老兄不是农民,而是地地道道的有几十年工龄的工人,修的也不是什么洋人修不了的机器,而是人家根本不屑一顾的破烂玩意儿,所谓“震”住洋专家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B.让国旗、军旗和区旗邀游太空这一举措的始作涌者,是两位在五星红旗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
C.这几天,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和前政府官员还接连发表谈话或给克林顿总统写信,认为轰炸顶不了事,要干就干个痛快,派出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另立新政府。这就更与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本末倒置。
D.作为全市读书竞赛活动的倡导者,中共邢台市委副书记王三堂曾对一次社会调查嫉恶如仇:相当一部分家庭买书。藏书数量较少, 读书、用书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业余时间打麻 将、泡酒馆引发了不少不愉快的事情。
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A.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粗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我常常去读那些嶙峋峥嵘的巉岩;_________________读它们是用一种什么样子的步子走出了洪荒;读它们是以一种什么样子的姿态去承受亿万年的风雨。
A.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风貌。
B.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历史。
C.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容颜,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的风貌。
D.读它们的历史,读它们的生活,读它们的风貌,读它们的容颜。
5.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孤卧僵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虽然年老体衰,但仍然日夜期盼戍守边疆,为国效力。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
B.这首诗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C.“风吹雨”既是眼前的现实,又有象征意义,它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
D.这首诗后两句都写了一个“梦”字,幻化出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6.下面对作家作品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心的作品《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是散文集,由182篇散文组成。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前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恶劣条件下,以坚强的毅力,花费三年时间创作的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C.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的三个主人公,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英雄。贝多芬是性格的英雄,米开朗基罗是天才的英雄。托尔斯泰是道德的英雄。
D.《朝花夕拾》虽然只借若干人物和事件,描绘了作者过去生活的片断,但联系起来看,却勾画了一幅连贯而丰富的历史生活画面。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个残暴的国王找算命专家算命。“我哪天死?”他问。“在一个节日里。”算命专家很快回答道。“你敢这样肯定吗?”“当然,”算命专家说,“因为不管你死在哪一天,对人们来说,这天都会是一个节日啊。”
算命先生的言外之意是:                                                。
8.用一句话点示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北京市首次试行的春季高考21日封场,紧接其后,研究生全国统考22日正式开场。所不同的是,后者的竞争比前者激烈得多。22日,全国有60万考生参加2000年的研究生统考。据了解,这是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最多的一次。有关人士称,这是一次空前的考场“拼杀”。


9.按课文原文填空
(1)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狐裘不暖锦衾薄。
(3)郡邑浮前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5)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10—13题。(8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濯:                                       鲜:
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写出第二段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2分)

13.本文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选段,回答14—17题。(9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4.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么想的?(3分)

15.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2分)

16.“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2分)

17.“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样说?(2分)



(三)阅读《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回答18-22题。(14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
赵丽宏
    果然,你喜欢那几株腊梅了,我的来自南方的朋友。
    你的钦羡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我的书桌上,停留在那几株刚刚开始吐苞的腊梅上。你在惊异:那些看上去瘦削干枯的枝头,何以竟结满密匝匝的花骨朵儿?那些看上去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黄色小花,何以竟吐出如此高雅的清香?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像是有一位神奇的诗人,正幽幽地吟哦着一首无形无韵然而无比优美的诗。腊梅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使我小小的天地充满了春的气息,尽管窗外还是寒风呼啸、滴水成冰。我们都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
    你久久凝视着腊梅,突然扑哧一声笑起来。
    假如下一辈子要变成一种植物的话,我想做一株腊梅。你呢?
    你说着笑着就走了,却留给我一阵好想。假如,你真的变成一株腊梅,那会怎么样呢?
我默默地凝视着书桌上几株腊梅,它们仿佛也在默默地看我。如果那流动的清香是它们的语言的话,那它们也许是在回答我了。
    好,让我试着来翻译它们的语言,你听着——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乐意成为我们家族中的一员,那么你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能么?
    当北风在空旷寂寥的大地上呼啸肆虐,冰雪冷酷无情地封冻了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你却应该清醒着,应该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并且要把毕生的心血都凝聚在这些光秃秃的枝干上,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一任严霜把它们包裹,一任飞雪把它们覆盖……没有一星半瓣绿叶为你遮挡风寒!你能忍受这种煎熬么?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都懂得这个道理。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能么?    
    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迎着风雪开放出你的小小的花朵,你一定无比珍惜这些美丽的生命之花。然而灾祸常常因此而来。为了在万物肃杀时你的一枝独秀的花朵,为了你的预报春天信息的清香,人们的刀斧和钢剪将会无情地落到你的身上,你能承受这种牺牲么?也许,当你带着刀剪的创痕进入人类的厅堂,在一只雪白的瓷瓶或者一只透明的玻璃瓶里默默完成你生命的最后乐章时,你会生出无穷的哀怨,尽管有许多人微笑着欣赏你,发出一声又一声由衷的赞叹。如果人们告诉你:奉献和给予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你是不是同意呢?
    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你能么?
    请记住,在你的一生中,只有结蕾开花的那些日子你才被世界注目。即便是花儿盛开之时,你也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卉愿意和你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你。好花须得绿叶扶,这样的格言与你毫不相干。当冰雪消融,当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世界,当万紫千红的花朵被水灵灵的绿叶扶衬着竟相开放,你的花儿早已谢落殆尽。这时候,人们便忘记了你,春之圆舞曲是不会为你奏响的。
    假如你问我:那么,你们何必要开花呢?
    我要这样回答你: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当然,我们的傲骨里也蕴藏着温柔的谦逊,我们的沉默中也饱含着浓烈的热情。这一切,人们未必理解。你呢?
    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
    哦,我的南方的朋友,我把腊梅向我透露的一切,都写在这里了。当你在和煦的暖风里读着它们,不知道你还会不会以留恋的心情,想起我书桌上那几株腊梅。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
18.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3分)

19.作者在文中所赞美的腊梅,具备怎样的精神和品质?(3分)

20.作者所阐述的腊梅开花的原因是什么?(2分)

21.文章倒数第二段写道,“我把做一株腊梅的幸与不幸、欢乐与痛苦都告诉你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还想不想做一株腊梅?”假如你就是作者的朋友,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3分)

22.文章的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阅读《人间第一爱》,回答23—27题。(14分)
人间第一爱
季羡林
大千世界,爱有多端,但是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古今中外谈到母亲的文章,不胜枚举。我为什么只信“古今”而不讲“中外”呢?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外是不相同的。
谈到母亲,或回忆母亲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我在汗牛充栋的中国的古今典籍中,从来还没有见到哪一个文人学士把这方面的文章搜集在一起供人们阅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
在年高德劭①为众人尊敬的钟敬文先生的启迪下,邓九平和他的友人们,付出很大的劳动和很多的时间,广闻博采,搜集现当代数百位作家、学者、艺术家回忆母亲的文章,这种异想天开有如张骞凿空之盛举,完全弥补了上面提到的憾事。他们给学术界立了一大功,将会受到中国学术界以及一般人民的欢迎,这是毫无问题的。
谈母亲的文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呢?每个人一生下来,受到人间的第一爱就是母爱,告诉他(她)人间并不凄清而是充满了温暖的是母亲。但是人间毕竟不总是充满了温暖的,你前进的道路上也并不总是铺满了玫瑰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遇到欢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分给母亲一份;遇到悲的时候,你只要一想到母亲,你就会立即喜上心头,化悲为喜,又抖擞精神,抬起头来,勇敢地冲向人生的前程。
我曾经有一个说法:“回忆能净化人的灵魂。”我至今还坚持此说。你可以回忆你的老师,回忆你的朋友,回忆你的所有亲爱者,所有这一切回忆都能带给你甜蜜和温馨,甜蜜和温馨不正是净化和抚慰你的灵魂的醍醐②吗?但是,对母亲的回忆又岂是对老师和朋友等的回忆所能媲美的呢?
我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这是我心中最大的创伤,虽起华佗或岐伯于地下,也是无法治愈我这个创伤的。我一生走遍大半个地球,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管是花前月下,只要想到我那可怜的母亲,眼泪使立即潸潸涌出。一直到了今天,我已是望九之年,还常有夜里梦见母亲哭着醒来的情况。嗟乎!此生已矣,我又不相信来生,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③这是古今同恨的事。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考虑一下自己对待父母的情况,再背诵一下孟郊那一首有名的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庶④不致辜负这一套珍贵的《新绿文丛》的期望。
注释:①年高德劭:年岁长,品德高。劭(shào),(品德)美好。②醍醐:tíhú,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③子欲养而亲不待:子女想要奉养父母而父母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④庶:shù,几乎,差不多。,
23.本文中称母爱为“人间第一爱”是因为这种爱                                        
                                                      (抄录原文回答)(3分)
24.给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写出两个意义相近的词。(2分)
惟愿读这一套书的读者们,仔细玩味每一篇文章中所蕴涵的意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5.第二段末句“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件极大的憾事”中的“这”指的是(不超过24个字)(3分)
26.“《韩诗外传》上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古今同恨的事。”这句话中的“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古今同恨的事”?(3分)


27.文章末段说:“读者如能做出应有的结论”,其中“应有的结论”应当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作文(50分)。
2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在幼儿园时表现很差,家长会后,母亲告诉他,老师表扬宝宝进步啦,以前宝宝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上初中时,全班50个学生,孩子排在第49名,家长会后,母亲告诉他,老师说孩子并不笨,只要细心便会超过其他同学。上高中时,孩子学习一般,家长会后,母亲告诉他,老师说只要努力,便能考上重点大学。结果表扬、激励、信心与努力使一个并不聪明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
    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以“信心与努力”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二)____________是一把双刃剑
提示:双刃剑,两边都有刀锋。常用来比喻某个东西的利与害。
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写出真情实感,文体不限。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二十答案
一、1.C  2.B  3.A  4.B  5.D  6.A  7.你残暴的统治不得民心。8.“22日,全国有60万考生参加2000年的研究生统考”。9.(1)-(5)略,(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一)10.略。11.略。12.莲,花之君子者也。13.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二)14.我以为从阿长那里得到《山海经》根本不可能,我不抱什么希望,但她既然来问,也不好不说。15.对《山海经》的关心就是对孩子的关心,突出了阿长善良的性格特点。16.我根本没有想到她会给我买回来,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这确实是有很大的神力。17.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三)18.借梅花吟咏人生,启迪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19.①坚忍顽强②奉献牺牲③忍受寂寞。20.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21.①想,只有像腊梅那样,经过风雨和严寒的磨砺与锻炼,人生才会完美。  ②不想,因为做腊梅太辛苦、太寂寞,有时不被人们所理解。22.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着自己的价值。作者在写腊梅的同时,也在写我们的人生。
(四)23.最纯真、最无私、最无要求回报之心、几乎近于本能的爱,就是母爱。24.体会、品味(或:欣赏、回味等)。25.古今没有人将写母爱的文章搜集编辑在一起供人们阅读。26.遗憾。父母过早的离世,古今的孝子们都无法很好地报答自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27.对《新绿文丛》的良好评价。
三、28.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九年级下第一、二单元测试』  下一个『2006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