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十一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十一(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十一一、积累与运用(25分)(1—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1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蹒跚(mán) 青稞(kē) 阡陌(qiān) 原形毕露(lù)B.穹隆(qióng) 怠惰(duò) 依稀(xī) 浑然天成(hún)C.静谧(nì) 畏惮(dàn) 迄今(qì) 俯拾即是(jí)D.震
试题预览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十一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蹒跚(mán) 青稞(kē) 阡陌(qiān) 原形毕露(lù)
B.穹隆(qióng)    怠惰(duò) 依稀(xī) 浑然天成(hún)
C.静谧(nì)    畏惮(dàn) 迄今(qì) 俯拾即是(jí)
D.震撼(zhèn) 归省(shěng) 霹雳(pī) 坚韧不拔(r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糟蹋    斑阑    剽悍    不胜枚举
B.怜悯    俯冲    俨然    五体头地
C.蔷薇    伫立    沟壑    世外桃园
D.逞能    游弋    蟾蜍    富丽堂皇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前的老人,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皱纹,一看就使人感到这是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B.据调查,目前中学生中“追星”现象已经蔚然成风。
C.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发展变化更加飞黄腾达,可以作为艺术反映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彩。
D.在新居,我把你赠送的电子台历摆在了天天面面相觑的写字台上。
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核桃林散发出苹果般的清香,油润的叶子上,反射出点点灯光,警戒的战士游动着,刺刀尖上一明一暗的亮光,________。
A.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C.正是他那双明亮的眼睛
B.就像一只追绕他的萤火虫    
D.仿佛是天上闪烁的星星
5.对杜甫《望岳》一诗,赏析有误的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描写了东岳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作者的仰慕赞叹之情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之情。
B.诗中第一句以设问起句, 意中遥想,写出诗人对泰山仰慕之久。
C.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近而远,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设想将来的登岳,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然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
6.“七擒孟获”是四大名著中哪部里的故事(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西游记》
7.根据校长讲话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老师们的辅导也越来越勤了,同学们的学习也越来越紧张了,大家都在作最后冲刺。据反映,大多数同学每晚伏案读书做练习直到12点钟,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也有老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同学课堂上精神不振,恹恹欲睡,课堂学习效果明显降低了。
(1)校长肯定的是                      ,否定的是                        ;
(2)校长的目的是                                                        。

8.根据下面一则消息所给出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联通南京分公司获悉,130手机将在包括南京在内的12个城市推出“一机多网”服务,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机拨打国际、国内IP长途电话,将来还能上因特网。 
    据介绍,“一机多网”是中国联通在预存话费的基础上推出的数字手机与IP电话因特网综合集成的一项新业务,用户在130手机上拨打IP电话时,无须输入卡号和密码,直接拨“17911”和“被叫号码”即可,在本地打国内长途时,不分远近均为每分钟0.7元,国际长途每分钟5.2元。据悉,到今上半年,国内将有超过130个城市开通此项业务。



9.按课文原文填空
(1)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夕阳西下,                         。
(3)                         ,把酒话桑麻。
(4)明月别枝惊鹊,                         。
(5)                         ,似曾相识燕归来。
(6)《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                   。
(7)《爱莲说》一文的主旨句的是                                 。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通:                           作:
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2.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2分)

13.分别找出第二段从时间和空间上来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2分)

(二)阅读《苏州园林》选段,回答14—17题。(9分)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②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④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⑤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尸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14.概括第②段的说明中心。(3分)

15.美术画的特点是什么?(2分)

16.“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句的作用是什么?(2分)

17.给选文第一段划分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三)阅读《山的呼唤》,回答18-22题。(14分)
山的呼唤
                     琼瑶
⑴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⑵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⑶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⑷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⑸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⑹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⑺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⑻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⑼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憧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⑽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18.试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19.认真阅读第⑶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20.文中第⑺至⑼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2分)

21.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 



22.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3分)




(四)阅读《诺贝尔文学情结》,回答23-27题。(14分)
诺贝尔文学情结
⑴身为炸药发明者的诺贝尔生前酷爱文学,写过抒情诗、短篇小说,甚至还涉足喜剧,他在遗嘱中称:“诺贝尔文学奖应授给曾经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谁也不曾料到,这个1909年在北欧国瑞典设立的文学奖项竟会如此长久而剧烈地纠缠着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中国人的心。
⑵事与愿违的是,中国就是没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自1909年设立到2001年,92年间共颁发93次,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98位作家获此殊荣。但人数最多,文学历史最长的中国无一人获此殊荣。难道中国文学没有理想主义?没有优秀作品?历史上,中国作家曾多次被提名,但由于种种原因,与该奖失之交臂。
⑶1927年,鲁迅曾被瑞典历史学家斯文•赫定看好,并将被提名,但他婉然谢绝。林语堂在1944、1972、1973、1975年四次被提名。1975年被提名落选后,正值他八十大寿,他说:“我们要讲道理,我们对生命不可要求太多,也不可太少,一定要抱着适可而止的态度。”
⑷1968年,老舍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且人围到最后的投票,在五名候选人中排名第一,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老舍先生已经不在人世,瑞典文学院只好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另外一名东方人:日本的川端康成。老舍先生的逝世使中国又一次错过了诺贝尔的青睐。据说沈从文、巴金继老舍之后也曾被提名,但都没有下文。
⑸2000年2月份,国内媒体大炒台湾文学狂人李敖向诺贝尔奖冲击一事,称其小说《北京法源寺》被提名,着实给垂头丧气的中国人注入了一些活力,但马上就有人撰文质疑这一消息的可信性。不论消息可靠与否,反正最终李敖榜上无名。2000年高行健(法籍华人)获奖不仅为诺贝尔奖划上了世纪句号,也使中国作家在20世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成为泡影。
⑹为什么偏偏中国人不能获奖?为什么瑞典偏偏不发奖给中国人?尤其是高行健2000年跨世纪获奖,简直玄妙到近乎调戏了。高的作品在中国还远远算不上一流。他的获奖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在描写的混乱、水准的低下上有目共睹。有人为此揭高行健的老底,说无非是得力于评奖委员会的马悦然和台湾的马森的提携,二马并驾把高行健送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神坛。话到此处,总会激起一股强烈的民族情绪,但诺贝尔文学奖的欧洲中心主义是不可否认的。
⑺有许多专家分析认为,语言障碍是中国作家获奖的另一大障碍。在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院士中,直至1993年方出现一位汉学家马悦然,他的妻子是四川人。在此之前的历代院士中,没有一个懂汉语。这就是说,中国作家的作品,委员们只能读译本。且不说作品其他方面的艺术水准,单汉语语言本身的魅力就不知要打多少折扣。你可以设想,一个不懂中文更谈不上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怎么能够充分欣赏和体会莫言、贾平凹们的艺术魅力?所以,不少人开始埋怨翻译水平的低下,并寄希望于它的迅速提高。当然还有一些更冷静者,认为当下中国作家的轻飘浮躁和急功近利也是导致获奖失败的重要原因。
⑻尽管对诺贝尔的操作程序和公正性存在疑问,但它在世界文学中的霸主地位不容置疑。有人说,获奖者未必伟大,未获奖者未必就不伟大,但是,我们还是衷心希望真正的中国作家能在未来获奖。
23.这篇文章谈论的话题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3分)


24.根据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尤其是高行健2000年跨世纪获奖,简直玄妙到近乎调戏了。           


25.除鲁迅的婉然拒绝外,第②节中的“种种原因”在下文还指哪些具体原因?(3分)


26.在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还是衷心希望真正的中国作家能在未来获奖”?(3分)



27.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获奖者未必伟大,未获奖者未必就不伟大。”这个句子的理解。(3分)


三、作文(50分)。
2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著名作家毕淑敏说,人可能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为这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那么,请锻造心情。让我们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的每一个清晨和夜晚。
请以“有个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能抄袭,文中也不可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二)三年多来,同学们走过了一段美好的人生旅程,不断地成熟长大。在成长过程中,所走的每一步,都会得到别人的给予和馈赠,如来自父母的关爱、朋友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甚至陌生人的温暖……在你的这段人生旅程中,你最想感谢的是谁?
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人、事、物等均可),使题目完整。②文体不限。③文章应写出真情美感。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人名、地名。⑤不少于600字。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十一答案
一、1.B  2.D  3.A   4.C   5.C   6.A 7.(1)肯定的是师生的勤勉精神,否定的是没有注意合理安排时间,不注意休息;(2)目的是希望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发扬勤奋学习的精神注意休息。8.“联通近期将推出‘一机多网’,手机也能打IP电话”。9.(1)-(5)略,(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一)10.略。11.略。12.第一部分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以及作记的缘由,其中有意识地突出滕子京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3.空间: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时间: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二)14.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15.要求自然之趣。16.既点出了园林的群体特征,又是全文的总说。17.①②||③④||⑤。
(三)18.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9.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20.①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构如幻;②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21.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球松林,编织梦想;后来登上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22.示例:①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举例略)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写后分写、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写法2分,举例1分。)
(四)23.中国作家为什么未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中国无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24.戏弄,开玩笑。25.老舍逝世过早;评委的欧洲中心主义(政治偏见);语言的障碍;当下中国作家的轻飘浮躁和急功近利(3分,写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26.希望我们的作家水平提高,写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作品;出于中国人的爱国精神(自豪感);我们实在是等得太久了,应该有获奖的一天。27.从“不必太在意获奖不获奖,或名和实有时未必相符,获奖的不一定就是好作品,不获奖的不一定不是好作品”方面阐述即可。(评价1分,联系实际1分,语言通顺1分)
三、28.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江苏省镇江中学2005级高一语文阶段测试』  下一个『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十二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