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五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五(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五一、积累与运用(25分)(1—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1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粼粼(lín) 刨刮(páo) 髀骨(pí) 守株待兔(zhū)B.预兆(yù) 贮藏(zhù) 襁褓(qiáng) 前仰后合(yǎng)C.温馨(xīn) 拘囚(qiú) 鸡埘(shí) 不屈不挠(náo)D.
试题预览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五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1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粼粼(lín) 刨刮(páo) 髀骨(pí) 守株待兔(zhū)
B.预兆(yù)    贮藏(zhù) 襁褓(qiáng) 前仰后合(yǎng)
C.温馨(xīn)    拘囚(qiú) 鸡埘(shí) 不屈不挠(náo)
D.纤维(wēi) 玄虚(xuán) 隔膜(mó) 永葆青春(b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寤寐    驿站    踉跄    燥动不安
B.泥坯    戏谑    癖性    蔚然成风
C.涟漪    局促    寂寥    南袁北辙
D.踊路    聆听    颀长    相濡以沫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力资源与祖国的建设息息相关,因而十分宝贵。
B.对于投机倒把分子,我们不能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让它随波逐流。
C.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状和寄生物大致相似,容易鱼目混珠。
D.在世界杯足球赛上,南美队的高超技艺,欧洲队的粗犷、勇猛,非洲队的灵巧、迅速,无不表现得炉火纯青。
4.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
窗外有两株梧桐,三星期前,树上的叶子是还没有银元大的疏疏朗朗的几许红叶,如今已是密丛丛一树肥大的绿叶了。玻璃上也映出一层暗绿色来。假使在盛暑烈日如火的时候,我坐的一个位置真是清凉仙境呢!梧桐两旁各有一行冬青树,________________。
A. 好长时间园丁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B. 只怪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有些参差不齐了。
C. 感谢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长得很高了。
D. 因为园丁贪懒没有来修剪,已经长得很高了。
5.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里,但积极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念头,表现了词人旷达胸怀、乐观情致。
6.在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有个打死人被迫到五台山出家,又在东京相国寺看菜园时结识林冲,这个人粗中有细,英勇豪爽;在《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个虽然鲁莽,却粗中有细的人物,他曾鞭打督邮,曾大喝三声,吓死曹将,喝退百万曹军。这两个人物是(    )。
A.鲁智深  关羽    B.李逵  张飞    C.鲁智深  张飞    D李逵  关羽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大仲马写作的速度十分惊人,他一生活了68岁,晚年自称毕生著书 1200部。
有人问他:“你苦写了一天,第二天怎么仍有精神呢?”
他回答说:“我根本没有苦写过。”
“那你怎么写得又多又快呢?”
“我不知道,你去问一股泉水它为什么总是喷涌不尽吧。”
大仲马答话的言外之意是:                                            。

8.作为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我市不断改善旅游环境,以吸引天下游客。请用一句话拟一条广告语,向天下游客介绍我市。



9.按课文原文填空
(1)夜久语声绝,                         。
(2)                         ,君子好逑。
(3)念天地之悠悠,                         。
(4)                         ,玉垒浮云变古今。
(5)斯是陋室,                         。
(6)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          ,                 ”的美好祝愿。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隆中对》选段,回答10—13题。(8分)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挟:                                      利:
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2.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3分)
(1)                                                                 
(2)                                                                 
(3)         
13.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

(二)阅读《孔乙己》选段,回答14—17题。(11分)
①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19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
②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4.“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 “孔乙己还欠19个钱呢!”通过这些对话可以看出孔乙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如何?(2分)


   15.同是读书人出身的丁举人却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设计这样的情节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


   16.选文第二段开头画横线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17.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文中反复写到人们的笑,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三)阅读《聆听植物的心声》,回答18-22题。(13分)
聆听植物的心声       
秦岭
①古老的印第安人有这样一个传统:他们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做上一段祷告,以此来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
②德国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地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统提供了佐证。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恩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了”。
③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的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反应几乎一样。例如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内啡呔。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哟’的方式。”
④德国德雷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相互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反而听不到。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不仅证实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乙烯气体。弗兰克•朱利曼一直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这种气体的分子开始轰击标准激光束,然后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⑤还有的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相互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
18.文章开头叙述印第安人的传统有什么作用?(2分)

19.文章第②段中引用施特恩海默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

20.细读第③段,根据文中有关语句完成下表。(4分)
现象 反   应 结  论
叶子被虫咬 (1) (3)
动物受到伤害 (2)
21.从目前研究进程来看,科学家认为植物之间是通过哪两种方式来沟通和交流的?(2分)

22.根据文章的内容及平时的积累,你认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写出其中的三种。(3分)



(四) 阅读《读“死”书与读“活”书》,完成23—27题。(12分)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23.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4.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 (2分)

25.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2分)

26.如何理解文中“‘死’与‘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2分)

27.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简要谈谈你的理由。(50字左右)(3分)



三、作文(50分)。
28.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品读试卷所写的文章,我们看到,生活虽然艰辛,有一类人却活得从容不迫,有滋有味。以快乐心面对人生,于艰难处寻觅快乐,生命便有了亮色。小室虽陋,但有苔痕草色、素琴金经,便自有一番乐趣,何陋之有?东坡妙笔一挥,烦难案件便成了赏心乐事。而《生死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生命状态,没有一点乐观精神,又怎能灿烂如此?
请以“乐在其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文章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请以《        之后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处可选填“长大”、“成功”、“一场风波”、“遭受挫折”、“成为月球居民”等,也可选填其它。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五答案
一、1.C   2.B  3.A  4.C  5.A  6.C  7.积累的素材多,写作的时候就会文思泉涌。8.略。9.(1)-(5)略,(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一)10.挟持(控制);物资。11.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竹篮、竹筒)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水)来迎接将军你呢?12.(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13.(1)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2)孙权“贤能为之用”。(3)刘备“总揽英雄”。(写出一句即可。)
(二)14.通过对话表现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不值一钱,残疾了无人过问,全部身价不如19个钱。15.设计这样的情节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科举制度造成两种读书人,少数爬上去的成为残酷的压迫者,多数爬不上去的成为悲惨的牺牲品。16.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严寒凄冷的气氛,为人物的悲惨结局作铺垫。说靠着火须穿棉袄,一方面反衬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一方面表现人们生活的单调无聊。17.揭示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关系,人心的麻木,烘托了文章的悲凉气氛,反映了病态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三)18.引出“植物也有语言”这个话题。或者:证明植物有可能有语言。19.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或:植物也是可能有语言的。或:植物的语言最终有可能会被破译。20.(1)释放出一种激素。(2)释放出内啡呔。(3)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作的反应几乎一样。或: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21.声音(或者:高频声音)和能量(或者:光)。22.如:(1)大胆的科学设想  (2)广泛的科学研究  (3)深入的科学研究  (4)勇于实践的精神(5)科学技术的发展  (6)雄厚的科研力量  (7)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等。(3分,每种1分。答出上述7种条件中的任何3种即给3分;答其他的,合理也可)
(四)23.可用原文第⑵自然段中句子“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死’书……后读‘活’书”,也可以概括为“先读‘死’书,后读‘活’书”。24.①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②读“活”书,是指读书要侧重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也可用原文回答)  25.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强化和论证。②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26.能理解为“‘死’,‘活’之间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或“‘死’是基础,‘活’是一种提高”均可(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27.言之有理即可
三、28.略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四』  下一个『2006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六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