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靖江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江苏靖江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高一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江苏靖江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05.12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选择题45分)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坍圮(tāipǐ)粘贴(zhān)辇来于秦(niǎn)情不自禁(jīn)B、干瘪(iě)熨帖(yù)方兴未艾(ài)旅途
试题预览
"江苏靖江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05.12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45分)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坍圮(tāi  pǐ)  粘贴(zhān)     辇来于秦(niǎn)      情不自禁(jīn)
 B、干瘪(biě)      熨帖(yù)       方兴未艾(ài)       旅途颠簸 (bō)   
C、亘古(gèn )     蓓蕾 (léi )    瞠目结舌(chēng)     铩羽而归 (shā)  
D、逦迤(lǐ yǐ)    创伤(chuàng)   羽扇纶巾(guān)      望风披靡(m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错误的一组是(    )
   A.伦理   沉沦    锦纶    羽扇纶巾
   B.书籍   藉贯    慰藉    杯盘狼藉
   C.须臾   茱萸    阿谀    庾之粟粒
   D.遐想   瑕疵    遐迩    目不暇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老师和同学的误解让班长感到十分______,他把头扭向一边,不愿让同学们看见自己的眼泪。   .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误解______闹出什么乱子来,我得把我们谈话的内容报告校长。 
③对生命的      感,来自对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来自对漠视生命者的惩戒,来自政府的表率,来自公民课堂的教育,更来自身边每一个生命的遭际。
A、委曲     以致    敬畏             B、委屈     以至      敬重
C、委曲     以至     敬重             D、委屈     以致     敬畏
4、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为了弘扬社会正气,最近的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登了十大杰出青年的先进事迹。
B、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迁到新的家园。
C、“十一”黄金周期间,长沙五一路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非凡。
D、西方诗歌很难译得形神兼备,理性上我一贯赞成忠实,然而伴随忠实而来的板滞或晦涩又常使我意兴阑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B、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恐怕不下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所得到的乐趣。
C、突破载人航天技术,是我国高新科技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重要体现。
D、据了解,这种碳酸饮料是专门为年轻时尚一族设计的,其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流行的身体彩绘来表达。
6、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与地坛》是一篇自传体散文,在节选的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写对地坛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来衬托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以及作者成功时不能与母亲同分享的愧疚之情。
B、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
C、《阿房宫赋》是晚唐杜牧所作,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山行》、《过华清宫》都是他的著名诗作。
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二、(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用地下核爆炸来消除地震发生的有效方法,并在理论上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前苏联核专家在进行地下核爆炸试验时发现,在每次试验后的很长时间内,爆炸中心近百公里范围内都会发生多次地面震动,这使他们意识到地下核爆炸和地震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后来他们和地震专家一起进行了多次地下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些地下核爆炸会引发地震,而另一些则不会。据此他们研制出了能引发地震的“地震武器”。前些年,俄罗斯核专家又对地下核爆炸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地下核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会形成一种压力和张力,这两种作用力会沿着地壳向各个方向传播,也可能传播到即将发生地震的地区,在这一地区的地壳层中积蓄着导致地震的巨大应力,在传播来的压力和张力的作用下,这种应力可能会被反方向抵消,也可能被同方向加强。如果引发地震的应力被地下核爆炸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削弱或抵消的话,地震的发生将得到遏制或者强度将得到减弱,这就是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的力学原理。
    具体实施的方法是,当某个地区呈现出多种地震前兆时,由地震专家和核专家共同研究确定进行地下核爆炸的地点、深度及爆炸当量等参数。俄罗斯核专家已经设计出利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多次成功引爆了能够消除地震的小型核装置。但也有一些地震专家对这种方法的效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方向不容易控制,地震应力的方向也不容易准确掌握,如果计算失误很可能弄巧成拙,引起地震的发生,甚至可能造成强度更大的地震。国际上的一些研究机构认为,来取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核爆炸应当在有关国际组织的监督下进行,以防止某些国家以消除地震为名进行研制核武器的试验。
7.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前苏联核专家意识到的地下核爆炸和地震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指的是 (    )
    A.地下核爆炸能引发地震
    B.地下核爆炸能消除地震
    C.地下核爆炸既能引发地震又能消除地震
    D.地下核爆炸有的能引发地震,有的能消除地震
8.对地下核爆炸与地震关系的最初研究及其成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核专家和地震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地下核爆炸与地震的关系,并制造了“地震武器”。
    B.研究试验表明地下核爆炸并不都能引发地震,有的还能消除地震。
    C.研究试验表明有的地下核爆炸能引发地震,据此制造了“地震武器”。
    D.“地震武器”根据地下核爆炸与地震的错综复杂关系而制造,既可引发地震也可消除地震。
9.对“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的力学原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震应力由震中向四处传播,地下核爆炸冲击波形成的压力和张力也向四处传播,它们必然相遇。
    B.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是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张力和地震应力三种力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C.地下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和张力如果与地震应力方向相同,相遇时增强应力,对地震就不起作用。
    D.地下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和张力如果与地震应力方向相反,相遇时抵消应力,从而遏制或减弱地震强度。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运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要以控制地震应力方向、正确测定和计算地震位置和强度为前提。
    B.根据地震预报情况确定地下核爆炸的地点、深度及爆炸当量等参数,就可以成功消除地震。
    C.运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提出了准确控制核爆炸冲击波方向的技术难题,将促进地下核爆炸技术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研究。
    D.运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必须坚持核专家和地震专家的合作,必要时还必须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溯,易服饰、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以公卿之位。绛、灌、东阳候、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岁余,贾生征见。上困惑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书:嘱咐写信
B. 孝文帝说之,超迁    超迁:破格提拔
C. 冯敬之属尽害之      害:嫉妒
D. 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拜:授予官职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      B.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其皆出于此乎                        乃短贾生
C.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D.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不如因而厚遇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召以为博士                      B. 而固当改正溯,易服饰  
C.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D.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14、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贾生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
(1)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2)每诏令议下,诸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3)天子议以为贾生任以公卿之位;
(4)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溯,易服饰,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5)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6)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1)(3)(4)   B.(1)(5)(6)   C.(2)(3)(6)   D.(2)(4)(5)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谊年轻时,就以文才闻名郡中,深得廷尉和皇上的赏识,被提拔为博士,但仕途坎坷曲折,曾被贬为长沙太傅。
B. 贾谊不仅文才斐然,而且政治才能杰出,每当皇帝召令臣下商议国家大事时,各位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全能答出来,于是诸生都以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谊。
C. 贾谊耿直忠诚,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功名,对皇上不合理的做法及过时的法令条文能直陈己见,大胆进言,但皇上却不听从。
D. 怀王堕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虽身为梁王,但没有过错,皇帝不应怪罪于自己。

第Ⅱ卷(105分)
16、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17、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6分)
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轼被贬黄州。
⑴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3分)


⑵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题1分)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            ;             ,             。(杜牧《阿房宫赋》)
(3)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6分)
两片秋叶
陈薇莉
    秋意浓入肃杀,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就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面。黑黄的色,边儿早已碎败,蜷曲着身子,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么?
我悲秋,我亦恋秋。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了我的窗帘,那种夹杂着甜味的愁就袭上来,牵扯出一线忧思,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怀莫名的悲哀。
人生,不都如这枯叶么?在转瞬即逝的浓绿后转黄,变黑,飘飘地落,不知葬身哪一角落。
又一阵风过,叶儿在书扉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体,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着亮点儿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他爱我,但他更爱大山——这使我气恼,大学毕业后,他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越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我并不懂自己,何故竟会发生了要将这片枯死的形体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
“你爱这大山的红枫么?那双洋溢着热热生命力的眼睛盯住我说,”是的,它也附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挤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
我慢慢觉到,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人生的春固然可爱,但也用不着为留它不住而无端发愁,即使到了秋,也还有这烧红的枫叶,何况春后面还有夏哩。
我于是将那枯叶弹出窗外,将那片来自大山的红枫嵌进了书页。
19、本文标题的“两片秋叶”,一片是                              ,一片是                        。(均不超过8个字)(4分)
20、作者将两片秋叶放在一起对比,领悟到它们的作用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其中不同之处是,前者:                                 (不超过12个字)(2分)
后者:                                                (不超过25个字)(2分)
21、①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道“我悲秋,我亦恋秋”。作者为什么“悲秋”?答:因为                                                           (不超过10个字)(2分)
②联系全文看,红枫和那个爱“我”的“他”有什么共同之处?答:                                                                       (不超过30个字)(2分)
2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慨叹人生的寂寞和短促,追求爱情的诚挚和高尚。
     B.先借第一片落叶抒写惜春悲秋的情愫,后借第二片落叶表达对爱情的珍惜和追求,全文以清新的文笔抒写了这样一段情绪流动的历程。
    C.我在寻书过程中无意发现“他”的来信,发现“他”寄赠的红叶,是作者巧妙设置的一个促使恋情转变的契机。
    D.作者巧借汉字结构的特点,心上搁了秋,正是一个“愁”字以表达自己的对秋的留恋,所以说“我亦恋秋”。
    E.作者运用对比的目的在于赞美第二片落叶,再由物及人,赞美“他”对事业的选择和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五、(10分)
23、改写下面的句子,要求:(1)语意不变;(2)去掉否定词, 增删几个词语;(3)结尾用反问语气。(3分)
  为了加快电网改造的工程进度,有关部门不得不采取断道施工措施,用不着过多的宣传和解释,没有一个市民不理解这样做的必要性。

2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3分)
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埋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思维的对象应有浓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思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分,也不管他们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着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要进行创造性思维也是很困难的。

25、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贯通的一段话。(4分)
    美,可以在芳香扑鼻的鲜花上,也可以在默默奉献的落叶中;美,      &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黄桥高级中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下一个『2006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