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模拟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九年级上册 苏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命题人:刘华斌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0分)㈠选择题(1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辍学(chuo)佃农(dian)花卉(hui)纤维(qian)B、雏形(chu)谍报(die)裨益(i)畸形(qi)C、屹立(yi)矢志(shi)瀚海(han)三棱镜(ling)D、妖娆(rao)可汗(han)蜿蜒(wan)猥亵(xi
试题预览
"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命题人:刘华斌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0分)
    ㈠ 选择题 (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辍学(chuo)     佃农(dian)     花卉(hui)    纤维(qian)
B、雏形 (chu)     谍报 (die)     裨益 (bi)    畸形(qi)
C、屹立(yi)        矢志 (shi)     瀚海(han)   三棱镜(ling)
D、妖娆(rao)      可汗(han)       蜿蜒(wan)  猥亵(xie)
2、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2分)
      A.滥竽充数  言简意赅  如火如荼  无济于事  
 B.谈笑风生  巧夺天工 故弄悬虚 墨守成规
      C.再接再励  铤而走险  两全齐美  情不自禁  
D.提纲契领   改斜归正 中流砥柱 一愁莫展
     3、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陕西剪纸粗犷朴实,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
      B、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大名鼎鼎,各种流派不胜枚举。
      C、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新鲜活泼、姹紫嫣红的素材,我们应该能够写出好文章。
      D、“若瑟夫用不着吃这牡蛎,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这话说得那么冠冕堂皇。
      4、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5、填入下面横线出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没有谁敢否认,中国的父母是最有爱心的。你看:再穷,也要给孩子作做一件新衣服过年;再累,也不忍心让孩子的嫩肩膀去分担;再苦,也要在孩子面前强装笑颜;再老,也须为孩子盖好房子娶好亲,否则死不瞑目。更何况,当今的父母,他们可以说是倾囊中之所有,几乎有求必应地满足子女物质生活上的要求。                                   
可孩子们却“忘恩负义”,这是为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父母呢?
A.这样的父母有何理由不尊敬呢?      B.这样的父母难道不值得尊敬吗?    
C.这样的父母诚然值得尊敬。          D.这样的父母实在值得尊敬。
㈡填空与简答题(20分)
6、文学常识填空。(2分)
①、“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
②、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是         、        。
7、根据课文默写名句。(11分)
①、               ,只欠东风。
②、数凤流人物,               。
③、列宁写的《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一文中,曾引用《海燕》这篇作品,并且以“           ”作结束语。
④、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
⑤、《有的人》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化用了鲁迅《自嘲》诗里的              诗句                         。
⑥、物以类聚,             。
⑦、其身正,不令而行;          ,         。
       ⑧ 、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               也。(柳宗元《捕蛇者说》)
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国恒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⑩、“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
(1)                                        。
(2)                                        。
    8、阅读下面故事,完成两道题目。(4分)
    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两只野兔回家,甲的妻子看见后冷冷地说:“A”甲猎人不悦,心想:“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故意空着手回家,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不容易的事。乙猎人遇到的情形恰好相反。他的妻子看见他带回两只野兔,就欢天喜地说:“B”乙猎人心中喜悦:“两只算什么?”第二天,他打回了四只野兔。
    请补上A、B两处的内容,两处均必须是疑问句,并且均不得超过10个字。
    A:                                                     (2分)。
    B:                                                     (2分)。
9、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这个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画 112 56%
时文杂志 32 16%
武侠小说 30 15%
文学名著 26 13%
⑴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                                (1分)
⑵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2分)       二、综合阅读(55分)                                                                                
 ㈠、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0-11题.(5分) 
【甲】小池                                        【乙】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答出两个即可)(2分) 
                     
11.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3分)
                                           
㈡、阅读下列古文,完成12-15题。(11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课文选自《         》一书,此书与《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本文作者孟子是孔子以后的又一位      大师。(3分)
    13。解释加点的词。(2分)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4)贤者能勿丧耳:              
    14。翻译文言句子。(2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5本文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关系,其中心论点可用四个字“         ”概括。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用自己的人生实践了孟子的上述思想,试就你所知,列举出其中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4分)                                                                              
                                                                               
㈢、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16—19题。(11分)
    在一次名人访问中,被问及上个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时,有人说是电脑,有人说是汽车,等等。但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却说是冷气机。他解释,如果没有冷气,热带地区如东南亚国家,就不可能有高的生产力,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生活水准。他的回答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看了有关报道,我突发奇想,为什么没有记者问:“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什么?”2002年10月中旬,英国《卫报》就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殊荣”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发明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聚苯乙烯快餐饭盒、塑料包装纸、塑料餐用杯盘、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注],给治理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发泡胶快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发泡胶快餐盒会造成土地板结,不能栽种庄稼和树木;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化学有毒气体,其中一种称为二恶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发泡胶快餐盒的过程中使用的氟里昂,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85℃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溶出的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最糟糕的发明”确属“名至实归”。
    [注]降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大分子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可降解物质的垃圾便于处理,不致造成无法清除的污染。
 16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2分) 
   A.受访名人认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有电脑、汽车或冷气机等。
   B.文中认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是塑料袋,但不止是塑料袋,还有“其家族”。
   C.废弃塑料袋焚烧时会释放出一种称为二恶英的毒性极大的化合物。
   D.塑料袋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17 .根据文意填空:本文认为塑料袋是“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它所形成的垃圾既不能埋又不能烧。不宜填埋的原因是                      ,不宜焚烧的原因是                 。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在高温下还会             。(3分)
 18、文中“殊荣”和“名至实归”都用了引号,两个引号分别表示: (  )(2分)
  A.引用  强调    B.否定  强调    C.否定  引用    D.引用  否定
 19.发明的目的都是为了造福人类,但许多发明应用的结果都有利有弊,请再举一例并作简要说明。(4分)
                                                                 
  ㈣、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第20—25题。(13分)
      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
    ①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②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③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患”(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黑暗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则正,否则邪”(扬雄《法方学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④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会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是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这些人能够读点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⑤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
  20.仔细阅读全文后概括出全文的中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③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的关系。(2分)
  22  第④自然段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明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道理。(3分)
  23.请你为第③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选出引号内加点的词语在感情色上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B.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
   C.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
   D.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
25.请你从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两个典型事例填在下面空白处,与上下文意思相联接,构成一个排比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2分)
例如:慈禧太后丧权辱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㈤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  26—28题。(15分)
            萌 芽            刘 柳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干?”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初三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下一个『2006年高考模拟试卷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