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六中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中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蒙城六中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九年级下册 部编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5——2006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20分)1.阅读下面几行文字,然后完成下列问题:(7分)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而叹怨。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就是你
试题预览
"2005——2006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满分150分, 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 (20分)
1.阅读下面几行文字, 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7分)
如果你是大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作平地。
如果你是春色,何必为一朵花的凋零而叹怨。    
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
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徽笑,沉默不语。
   (1) 第二行中, 加点字“峦”的读音是____________ 
   (2) 第三行中, 加点字“凋零”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___.
   (3) 上述文字中, 有一个错别字, 它是 _________, 应改为________.
   (4) 联系下文, 将第一句补写完整。
2.用课文原文填空。(6分)
(1)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2)                 ,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为报倾城随太守,             ,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                       ,背灼炎天光。 (白居易《观刈麦》)
(5)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根据下面的提示或语境填空。(4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2)“我爱水,愿以水裁衣,以云织锦,做一条弯弯的川流,在斜晖脉脉时,送千帆天际;愿以山切割,以石磋磨,做一涧高高低低的急流,在猿啼虎啸中,将一叶轻舟,载过万重山。”其中画线句子分别化用的诗句是“          ,          ”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走进名著(3分)
(1) 《红楼梦》中,贾宝玉佩戴的玉叫__________。
(2).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的是 赤壁之战,涉及的两个主要人物是        、         

二、阅读(58分)
(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2分)
[美]海伦·凯勒
(1)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2)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3)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4)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d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7)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5.第② ③ 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4分)
“这”指_____                                                 
“这样”指_____                                               
6.作者在第② 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回答)。(3分)

7.在第③ 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4分)


8.第(5)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4分)

9.第(6)段画线句子中"方便"的含义是____                       ;(2分)
"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____                                 。(2分)
10.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3分)





(二)   美在何方(20分)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是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鹤,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成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仅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遁现实压力的港湾。是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耗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选自《躺着读书》,作者陈村)
1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6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又何间焉            (2) 齐人三鼓         (3)肉食者鄙         
17.翻译。(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翻译:                                            
18、曹刿认为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19.读了上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20.你觉得鲁庄公是个怎样的国君?试作评价。(80字左右)(4分)



三、语文综合运用 (12分)
21.在加强师德建设活动中,我校学生给老师提出下面五条建议,你对其中哪一条最认同,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除以下这五条建议外,请依据自己的认识,再提出一条建议(30字以内)。(8分)
①老师,如果您的课再生动、凝练些,我们听讲时会更认真。
②老师,在课下如果您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我们会很高兴。
③老师,请您多给我们一些建议,少给我们一些命令。
④老师,我们爱您,也有点怕您,请让我们把爱留下,将怕赶走。
⑤老师,请您把微笑带进课堂,这样我们会多一些信心。
最认同的建议是第         条;(1分)自己的看法:                                  
                                                                            (3分)
提出的建议(30字以内):                                                                          
                                                                         (4分) 
22.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给他说的—段话,加横线的部分有的有语病,有的表达不当,请加以改正。(4分)
小明,①你还是为迎接即将马上到来的全省教育年会在我校的召开,给我们“庄韵文学社”写篇稿件吧!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品都可以。还请你在班上多发动同学投稿。你看, ②我们班已有十个同学连我在内交了稿子。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件交给我,③我给你们点拨点拨。④请注意交稿日期截止本月底。
①_______            ________ 
②____  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                    
四、作文 (55分)
23.一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关键的只有几步,一定要走好。请以“关键的一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②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005——2006年语文中考模拟试题答卷纸
(满分150分, 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积累运用 (20分)
1. (7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 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6分)
(1)                       。  (2)                       。 
(3)                       。  (4)                       。
(5)    ______             。  (6)               ______  。
3. (4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3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58分)
 (一)  (22分) 
5.(4分) “这”指_____                                                  
“这样”指_____                                                        
6.(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分) "方便"的含义是____                                    ;(2分)
"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____                                 。(2分)
10、(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分)

1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分)                                                                       
13、(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16分)
16.(3分)(1) 间:               (2) 鼓:          (3) 鄙:             
17.(4分) (1)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上一个『泥溪镇中考语文分册复习七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检测试题』  下一个『重庆八中05-06年上学期高三十二月月考试题语文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