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语文知识竞赛
您现在位置: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竞赛试卷
试题
名称
初二上语文知识竞赛
(八年级上册 语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05—06学年上学期知识竞赛特二年级语文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曾雪梅第Ⅰ卷客观题(共计24分)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1、下面这四首古诗词中,哪一首所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个不同(2分)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过故人庄》C、《游山西村》 D、《渔家傲》2、中国古诗词中描写季节
试题预览
沈阳市第二十中学05—06学年上学期知识竞赛
特二年级 语文试题
时间 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 曾雪梅
第Ⅰ卷 客观题( 共计24分)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
1、下面这四首古诗词中,哪一首所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个不同(2分)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过故人庄》
C、《游山西村》 D、《渔家傲》
2、中国古诗词中描写季节的句子非常多,下列诗词中与例句描写季节相同的是(2分)
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填入空格处正确的选项是(2分)
知己知彼,___________。
A、百战不殆 B、疏而不漏 C、甚于防川 D、毛将焉附
4、填入空格处正确的选项是(2分)
___________,小人常戚戚。
A、君子之交淡如水 B、学而时习之
C、温故而知新 D、君子坦荡荡
5、填入空格处正确的选项是(2分)
己所不欲,________。
A、溃于蚁穴 B、百年树人 C、勿施于人 D、焉知非福
二、阅读下文,选择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8分)
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30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一一“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 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 “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3月
6、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
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
C、陈列室的经过选择的精品;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
7、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 )(2分)。
A、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
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
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8、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
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
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物南迁是国家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但并未对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带来不便,反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文物南迁的成功实现,是文物研究历史上的史无前例的大举动,当时权宜之计现在看来也不失为英明之举。
C、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反对南迁的主张是经过严密考虑的,对于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组织,周到的安排,大胆的借鉴是成功实现文物转移的有力保证。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6分)
司马光绝编苦读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 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0、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11、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第Ⅱ卷 主观题(共计36分)
一、对照上段文言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________ ②迨能倍诵乃止 迨:__________
③迨能倍诵乃止 乃:________ ④咏其文 咏:__________
13、“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 。(1 分)
二、用诗文原句填空。(12分)
1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苏轼在他的词《浣溪沙》中也有类似情感的抒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我国历来有登山的传统,在历史上,登山给人许多感悟。如杜甫登泰山,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6、写出你记忆中古诗词里含有“花”的诗句,(一首即可,最多默写两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默写古诗词。(任选其中一首,4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或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读。(19分)
(一)春 风 (老舍)
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由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知道,而希望如此。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
(此文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
18、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作者认为,济南和青岛的春风不好,一是它 ,二是它 。请根据○3○4两段内容概括。(2分)
20、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请将你的回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通讯,回答问题。
又是一个萧瑟的冬日,还是这个古老的城区,沿着同样的线路,拾级而上,再次站在那朴素而庄重的石碑前。这一幕令人想起30年前……
1 970年1 2月7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集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的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3年后,当勃兰特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利亚娜法•拉奇的采访时,回忆起这段往事,他平静地说:“那天早晨醒来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不能仅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后来,我突然感到有必要下跪。”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 9 71年诺贝尔和乎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30年后,德国的新一代领导人沿着维利•勃兰特的足迹又踏上了这块土地:12月6日中午,德国统一后的第二位联邦总理施罗德在对波兰进行短暂访问期间,再次来到他的前辈曾经真诚下跪的纪念碑前,郑重地献上了一个花圈。随后,施罗德为安放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附近的维利.勃兰特纪念碑揭了幕。施罗德说,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阳光下,纪念碑浮雕上这位领导人下跪的侧影显得凝重而神圣。
22、“30年前惊世一跪”指:(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30年后一座丰碑”指:(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第一段中作者如何将两个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找出有关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何理解“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这篇报道给人的启示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27、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文。
某徒弟学艺多年,出山心切,就去向师父辞行:“师父,我已经学够了,可以独闯天下了。”
“什么叫够了?”师父问。“就是满了,装不下了。”徒弟答。
“ 那么你装一大碗石子来。”
徒弟照办。
“满了吗?”师父问。“满了。”徒弟十分自信。
师父抓起一把沙子,撒入碗中。沙子一点也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师父又问。“这回满了。”徒弟面有愧色。
师父又抓起一把石灰,轻轻撒下。石灰还是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再问。“满了”。徒弟似有所悟。师父又倒了一盅(zhōng杯子)水下去,一滴水也没有溢出。
“满了吗?”师父笑着问。徒弟无言以对。
这个小故事能引发你哪些联想呢?请以“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不要离开文中所说的“满”这个范围。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篇幅在600字以上。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0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竞赛试卷
上一个『
九年级语文阶段检测3
』  下一个『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2006年中招语文模拟试题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