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苑高中语文新课本期末测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英才苑高中语文新课本期末测试题(高一上册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新课标高一语文同步期末测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闰(rùn)儿 敛裾(j
试题预览
                                                          

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新课标高一语文同步期末测试
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第一卷60分,第二卷90分,共150分(作文50分,其余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闰(rùn)儿 敛裾(jū) 义愤填膺(yīng) 纤(xiān)腰束素
B.椽(chuán)子 蕈(xùn)菌   涸(hé)辙之鲋 一茎(jìng)卷须
C.干(gān)禄 肄(yì)业    袅娜(nuó)多情    深邃(suí)僻隐
D.相勖(xù) 猗(yī)郁    鲜(xiān)为人知 巍(wēi)峨峰巅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
A.宛然 丰姿 婆娑起舞 恍然大悟
B. 班驳        干燥        嘉言懿行       终南捷径
C.撕杀        砥砺        放荡冶游       道德沦丧
D.訾詈        切磋        旁稽博彩       安之若素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        ,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        ,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        ,        ,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的茂绿。
A.脉络      嫩叶      卷须      嫩芽
B.卷须      嫩芽      脉络      嫩叶
C.卷须      嫩叶      脉络      嫩芽
D.嫩叶      卷须      嫩芽      脉络

4.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他做起事来,总是顾此失彼,目无全牛,缺乏通盘考虑,所以免不了出错。          
   B.谭嗣同是甘为变法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确乎少了些刚烈。
C.我们努力坚持自己所认识到的思想与认识态度,虽有刀锯斧钺,也甘之如饴,愿 以此报答生平知己。
   D.一个月后,他的病逐渐好起来了,这已是他第四次起死回生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B.这家医院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的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 平,建立了细胞动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思想要通过或者依附于一定的东西——画家用色彩线条,音乐家用音响旋律,文学家用的主要是语言。
   D.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推进消费体制改革,努力完善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价格欺诈行为。
6.下面这段话的顺序需要调整,选出调整正确的一项 (    )
    ①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
    ②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③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
    ④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⑤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⑥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
    ⑦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A.①②③⑥⑦⑤④ B.②①④③⑦⑥⑤
C.⑥⑤②⑦①③④  D.④①⑥②③⑦⑤
二、(12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
    前不久,俄罗斯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用地下核爆炸来消除地震发生的有效方法,并在理论上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前苏联核专家在进行地下核爆炸试验时发现,在每次试验后的很长时间内,爆炸中心近百公里范围内都会发生多次地面震动,这使他们意识到地下核爆炸和地震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后来他们和地震专家一起进行了多次地下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些地下核爆炸会引发地震,而另一些则不会。据此他们研制出了能引发地震的“地震武器”。前些年,俄罗斯核专家又对地下核爆炸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地下核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会形成一种压力和张力,这两种作用力会沿着地壳向各个方向传播,也可能传播到即将发生地震的地区,在这一地区的地壳层中积蓄着导致地震的巨大应力,在传播来的压力和张力的作用下,这种应力可能会被反方向抵消,也可能被同方向加强。如果引发地震的应力放地下核爆炸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削弱或抵消的话,地震的发生将得到遏制或者强度将得到减弱,这就是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的力学原理。
    具体实施的方法是,当某个地区呈现出多种地震前兆时,由地震专家和核专家共同研究确定进行地下核爆炸的地点、深度及爆炸当量等参数。俄罗斯核专家已经设计出利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的具体实施方法,并多次成功引爆了能够消除地震的小型核装置。但也有一些地震专家对这种方法的效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较大。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方向不容易控制,地震应力的方向也不容易准确掌握,如果计算失误很可能弄巧成拙,引起地震的发生,甚至可能造成强度更大的地震。国际上的一些研究机构认为,来取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核爆炸应当在有关国际组织的监督下进行,以防止某些国家以消除地震为名进行研制核武器的试验。
7.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前苏联核专家意识到的地下核爆炸和地震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指的是 (    )
A.地下核爆炸能引发地震
B.地下核爆炸能消除地震
   C.地下核爆炸既能引发地震又能消除地震
D.地下核爆炸有的能引发地震,有的能消除地震
8.对地下核爆炸与地震关系的最初研究及其成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核专家和地震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地下核爆炸与地震的关系,并制造了“地震武器”。
B.研究试验表明地下核爆炸并不都能引发地震,有的还能消除地震。
   C.研究试验表明有的地下核爆炸能引发地震,据此制造了“地震武器”。
   D.“地震武器”根据地下核爆炸与地震的错综复杂关系而制造,既可引发地震也可消除地震。
9.对“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的力学原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地震应力由震中向四处传播,地下核爆炸冲击波形成的压力和张力也向四处传播,它们必然相遇。
B.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是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张力和地震应力三种力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C.地下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和张力如果与地震应力方向相同,相遇时增强应力,对地震就不起作用。
   D.地下核爆炸冲击波的压力和张力如果与地震应力方向相反,相遇时抵消应力,从而遏制或减弱地震强度。
1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运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要以控制地震应力方向、正确测定和计算地震位置和强度为前提。
B.根据地震预报情况确定地下核爆炸的地点、深度及爆炸当量等参数,就可以成功消除地震。
   C.运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提出了准确控制核爆炸冲击波方向的技术难题,将促进地下核爆炸技术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研究。
   D.运用地下核爆炸消除地震,必须坚持核专家和地震专家的合作,必要时还必须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
三、(15 分,每题 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5 题。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太祖①平荆州,以芝为菅长②。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③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吏④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⑤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吏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三国志·魏书十二》)
    注释: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县令或太守的下属,主管文书。④掾吏: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 奉:执行
B.节家前后未尝给徭。 给:提供
C.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具:具体
D.昭犹惮芝,不为通。 惮:担忧
12.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因芝妻伯父董昭  
    而宾客每不与役——勋与芝书,不著姓名
A.两个“因”字不同,两个“与”字相同
B.两个“因”字不同,两个“与”字也不同
C.两个“因”字相同,两个“与”字也相同
D.两个“因”字相同,两个“与”字不同
13.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昭犹惮芝,不为通 犹:也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乃:于是
C.会内官欲以事托芝 以:把
D.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 而:并且
14.把下列句子编为四组,从分句间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    )
①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②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
③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④抑强扶弱,私请不行
⑤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
A.①⑤ B.①③ C.②④ D.②⑤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为了削弱主簿刘节的势力,他不听下属的劝阻,征调刘节的宾客王同等人入伍当兵。
B.当刘节将王同等人藏匿起来时,司马芝让督邮到县追责,又向太守报告刘节的罪状,在太守支持下打击了刘节的势力。
  C. 对于刘勋以旧部下属名义的请托,司马芝虽然仍按他的请求照办但却留有一手,并不复信,所以能避过了后来的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奉公守法,不要因为君主软弱而违反教令,并且认为违反教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尽心于政事。
第Ⅱ卷( 共 105 分)

四、(15 分)
16.翻译上文加横线的语句(5 分)
①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                                                          
                      (2 分)
    ②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3 分)
17.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10 分)
    ①采莲南塘秋,莲华过人头;                ,                 。
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                 。
    ③                     ,哀民生之多艰。
④二十四桥明月夜,                       。
    ⑤                 ,虽九死其犹未悔。
    ⑥民生各有所乐兮,              。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               。
    ⑧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
五、(18 分)
    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
峭壁上的树
    ①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场被俘的耻辱,子弹尽粮绝之后你才又无反顾地投落这峭壁?
    ②那一天你确实跳下来了,像俯冲捕猎的雄鹰,像划破静夜的流星。然而,你并没有死,一道峭崖壁缝救助了你,一捧贫瘠的泥土养育了你。生根,发芽,长叶……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终于顽强地活了下来,长成一簇令人刮目的风景。这便是故乡那座大山的悬崖峭壁上一棵摇曳在我记忆中达三十年之久的酸枣树。
    ③它高不足尺,叶疏花迟。云缠它,雾迷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 顶。然而,酸枣树并没有被征服。它不低头,不让步,于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中,炼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④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地逃遁;它以刚毅驱逐雷电远避他方……
    ⑤它明知道自己成不了栋梁高树,却还是努力地生长;它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荫庇四邻,却还是努力地茂盛着。不像山前的桃树,山后的李树,一个个娇生惯养让人伺候、抚慰,动辄就使性子给点颜色瞧瞧。也不像贪图热闹的杨树柳树们,一个个占据了水美土肥的好地方,便忘乎所以地搔首弄姿,轻飘飘只知炫耀自己。酸枣树默默地兀立着,不鄙位卑,不薄弱小,不惧孤独。与春天紧紧携手,与日月亲切交谈。天光地色,尽纳尽吮。从不需要谁的特别关照与爱抚,完全靠了自己的力量,长成了那堵峭壁上的生命,让人领略那簇动人的风采。它真诚而没有嫉妒,它纯朴而从不贪婪;抬手向路人致意问候,俯首向胜利者恭贺祝福。
    ⑥那一年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它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只有一粒,而且几乎小得为人们所不见。
    ⑦那酸枣是春光秋色日月星辰的馈赠,是一片浓缩的丹霞霓云,亮亮的、红红的,像玛瑙,像珍珠,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像那万仞峭壁的灵魂。见到它果实的那一刻,我陡地生出一个奇怪的想法:小酸枣,或许正是那棵酸枣树苦修苦熬数十年而得道的一颗心吧!有了心,它便会有梦,便会更加热烈地拥抱世界了!
18.第一段由两个问句组成。(4 分)
(1)作者写第一个问句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不超过 11 个字)                                                                    
    (2)作者写第二个问句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不超过 11 个字)                                                                    
19.第五段写桃李杨柳,有什么作用?(4 分)
    □□□□□□□□□□□□□□□□□□□□(不超过 20 个字)                                                                                                                                                    
20.体会第三段和第七段中加点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外?(6 分)
    (1)使用第三段中加点的句子的好处是□□□□□□□□□□□□□□□□□□(不超过 18 个字)                                                                        
    (2)使用第七段中加点句子的好处是□□□□□□□□□□□□□□□□□□□□□□□□□□□□□□□□(不超过 32 个字)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文中的酸枣树是主动选择艰苦的生存环境来锻炼自己的。
B.作者写酸枣树“竟结出一粒小小的酸枣”,形象地阐述了所有奋斗者必定会成功的哲理。
C.原文最后划线句子的含义是:有了崇高的信仰、理想,就会为使整个世界更美好而努力奋斗。
   D.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第三、四、五段是第二部分,第六、七段是第三部分。
E.本文是借赞美酸枣树来赞美具有酸枣树精神的人。
六、(12 分)
22.参照下面这段话加横线的句子的内容与句式,续写一句话。(不超过40字)(4 分)
大的东西会变小,小的东西会变大,“大”与“小”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向对方转化。举例来说,大的损失会因补救及时而减少,小的成绩会因继续努力而变大。“多”与“少”也是如此。                                                                             
                                                            。                            &n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上一个『2003年山东省滨州市中等学校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下一个『毕业班字词专项训练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