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湖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


·重磅推荐:备战2021,高考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分类下载      ·2021高考一轮复习名师讲座免费试听,网罗所有重难点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25届浙江省衢州市、丽水市、湖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试题预览
衢州、丽水、湖州2025年4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热梗反映了青年群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绪体验、情绪表达与情绪需要。热梗燃爆于网络,但其根源在于社会发展与青年心理变化的共同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心理舒适度的追求变得突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分层升级的,当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将向着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层次需要发展。这也同样反映在网络热梗变迁过程中。当社会基本物质生活需要得到较大满足时,心理上的存在价值和体验意义等高层次需要开始备受关注,其强度逐渐上升并超过基本需求。早期的“宫廷玉液酒”“要啥自行车”等耳熟能详的热梗都同物质生活相关,相比之下,现今的网络热梗“想你的风吹到了……”“集美们”“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折射的是人们愈加突出的归属、认同、自我价值实现等心理情绪需要。网络热梗的变化显示情绪价值在人们的需求排序中不断提升。
    网络热梗的流行也展示了青年对社会竞争压力、负面情绪的释放。现代社会加速发展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随之而来的是人的心理压力增加。当社会压力超过正常人能够承受的心理阈值,负面情绪体验将积聚为负面心理能量,而积极情绪体验就成为人们调节心理情绪、释放负面心理能量的必要方式。此时能够使情绪得到放松与纾解的话语表达就会受到青年群体的关注。
    随着社会文明进步,青年更倾向于追求自我,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现代社会文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权利的公平与平等,人们应公平享有并行使个人基本权利,也包括适当输出个人情绪。如“上班恶心穿搭”等网络热梗词句的广泛传播,就体现了年轻人对自由不羁、平等自悦的热切渴望,他们不再委屈服从或刻意取悦于特定的个体、群体、阶层,而将关注的重点锁定在自己是否愉悦、欣慰、满意的积极心理体验上。正因如此,一旦充分关照青年群体情绪价值的话语表达出现,使青年感受到“被关注、被在意、被尊重”,得到积极的心理反馈后,自然会引发青年群体的推崇与追捧。
    (摘编自薛一飞《网络热梗背后的青年群体社会心态探析》)
材料二:
早在1996年就有研究者提及情绪价值,认为看似无用的价值可以给人们提供愉快、舒适、优越感、心安、优雅以及怀旧感等情绪,与“有用”的机能价值相比,这种“无用”的价值就是情绪价值。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2024年,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也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在社交关系中,情绪价值成为当代青年结交朋友的重要取向,调查显示,有34.7%的青年在恋爱交友中更看重情绪价值。在工作就业方面,有研究者认为,“今天的青年更为看重个性追求和自我价值,兴趣爱好和个性化追求成为职业选择的重要标准”,以此获取自我实现的价值感、职业认同感与心理满足感。可见,情绪价值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消费、社交、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追求,是理解青年价值取向的新向度。
    青年对情绪价值的渴望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内卷、焦虑、孤独等现代性问题的不适与无助。而情绪价值的实现并不是单方面的,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于外物,其中潜藏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容易对青年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数字技术是青年获取情绪价值的主要途径,但数字技术营造的沉浸式情绪体验容易使人上瘾,导致情绪价值的异化。因而,提高青年的数字情感素养尤为重要。数字情感素养,是指在数字媒介环境中感知、理解和管理发送者和接收者的情感的能力。作为数字媒介主体,青年要强化理解自身情绪的意识和管理自我情绪的意识,在通过数字技术寻求情绪价值的过程中,要控制和约束冲动行为,避免陷入过度依赖技术的情绪陷阱,让技术回归于服务人的最初目的,成为青年实现情绪释放、达到精神愉悦的重要助力。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使青年容易沉溺于情绪价值的追寻,陷入消费主义、情感空虚、情感骗局等陷阱,危害青年的身心健康。应该看到,情绪价值能够给青年带来愉悦与松弛,得到即时放松与快乐的情绪体验。但向外寻求的这一系列情绪价值的满足,有时是盲目且短暂的,长此以往,青年自身也会对此产生审美疲劳与倦怠。
    所以,真正可持续的情绪价值满足需要青年向内的探寻和消化,通过沉静的、独立的甚至是艰苦的自我疗愈,才能完善并完成自身内在的成长和发展。这就要求青年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的力量,主动向内寻求情绪价值,实现情绪价值的自给自足。青年要勇于面对现实,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人是社会存在物,只有在实践锻炼中,才能不断强化自身的情绪内核,彰显人的本质力量,体会成长的快乐与幸福,真正实现对情绪价值的期待。
    (摘编自靳玉军、何攀文《情绪价值:当代青年价值取向的新向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对心理舒适度的追求变得突出,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观点: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B.网络热梗“上班恶心穿搭”包含个人情绪的输出,它的广泛传播体现青年追求自我、追求公平享有个人基本权利的心理。
  C.资本与技术的合谋,使青年们沉溺于对情绪价值的追寻,从而引发了消费主义、情感空虚、情感骗局等现实挑战。
  D.青年们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获取情绪价值,但数字技术营造的沉浸式情绪体验容易使人上瘾,从而导致情绪价值的异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过度竞争的“内卷”,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增加,是促成网络热梗流行的主要原因。
  B.话语表达充分关照到青年群体的情绪价值,得到积极心理反馈,才会发展为网络热梗。
  C.当今青年的消费、社交和就业选择发生了新变化,情绪价值是理解这些变化的新向度。
  D.主动向内寻求优于向外寻求,真正可持续的情绪价值满足需要青年向内探寻和消化。
3.下列选项不能论证材料二第二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搭子”是青年人因共同兴趣临时组建的团体,彼此不问姓名,不必深交,精准陪伴,共享信息。
  B.喜欢玩剧本杀的年轻人会花大量的金钱购买精致的剧本杀道具,只为在游戏中获得更好的游戏体验。
  C.国家补贴政策实施后,人们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高性价比的产品,因此大学生纷纷更换手机。
  D.为追求“一半生意、一半生活”的理想工作方式,90后肖彤辞掉工作,回家把四合院改造成了民宿。
4.两则材料对“情绪价值”的相关论述侧重点不同,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如何理性对待青年群体对情绪价值的追求。(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清秋的微风
辛茜
    ①寒露过后,富春江畔依旧如夏日般葱郁,只是清凉了许多。今年的桂花开得迟,深秋的鹳山上,还能闻到浓荫深处飘来的阵阵甜香,久负盛名的春江第一楼也同往日一样,正气定神闲地与对面的山峦相望,任由身下宽阔的江水泠泠作响,流向远方。
    ②这里是郁达夫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多次登临赏景赋诗、唤起万千思绪的地方。
    ③拾级而上,从哈尔滨迁至富阳,把半生收藏带到富眷江畔的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馆长谢华早已在春江第一楼内等侯。上到二楼,千余件珍贵的明清古籍熠熠生辉。想不到的是,图书中竞有1927-1930年创造社出版部、开明书店和北新书局三家初版的郁达夫全集,还有我似曾相识,终于有缘在此得见的郁述夹早期作品《闲书》《郁迭夫文集》《小说论》《达夫短篇小说集》《达夫游记》。我想起了在出版社做编辑时,曾编过一套含有小说、散文、游记、日记的《郁达夫自选文集》,那时我常常凝视那银灰色封面上郁达夫青年时期的照片。
    ④此时,我面前的景象是这样的幽静,黛色的山峦连绵不绝,碧青的水面温婉如玉,一艘纤弱的小船慢慢悠悠不知去向,虽说这一切在江南随处可见,随处可遇,却因为桂花的芳香,郁达夫曾经的仰望或俯视,成了他处难寻的山和水。
    ⑤确定无疑的是,富春江是郁达夫心中最美的风景。当他在江畔散步、观景,在古老的香樟树下,品茗、聊天、呆坐,可曾想过自己一生的苦涩、精彩、悲壮,想过自己的诗文给后人留下的无端帐惘;又可曾料到会有一位有心人,在这古木葱茏之地,将《薄奠》《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拂去微尘,小心珍藏,供爱他的人、爱书的人细细欣赏。
    ⑥在香樟树下留影后,临窗眺望富眷江包裹起天地万物,岸边花草纷披的园子对面,是都达夫的故居。这里是远离故土的郁达夫深藏的心灵栖息之地。进得堂内,迎面见到的他,面庞清瘦、神态儒雅。家中简单的装饰,洁净的桌椅、橱柜,不由让我再次被他忧郁感伤的精神气质感染,细细体会着这位敏感、多情、孤单又聪慧过人的江南才俊,体会着他迷雾中的沉思、文字中的勇气、救亡中的奔走,以及为国人之悲苦命运发出的惊人嗟叹与愤怒。
    ⑦抗战时期,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担任了《民众》旬刊主编,著文宣传抗战,营救创造社的作家,暗中接济、全力保护大量流亡的文化界人士。无论浪漫、反抗、叛逆,还是感伤、绝望、无助,他的文字始终蕴藏着一腔炽烈的爱国之情,就像夏衍先生评价他的一句话: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
    ⑧江水在流动。富眷江一路向东,田野里麦浪金黄,静寂的古村落东梓关风景如画。郁达夫亲自题写的“东梓关”三字立在村中,一条绿莹莹的小河串起的白墙黑瓦、青色水塘,便是郁达夫笔下“江滨的水国”。就这样默默地走在青石铺就的小道上,已然能体会到他笔下微细的感触。
    ⑦东梓关的大夫接骨医术高超,接断骨不用打石膏,只要在断骨处贴上秘制膏药,用几片树皮央住断骨,绑上绷带固定,一周换一次膏药,让断骨慢慢生长,3个月之后就能恢复如初。河边一间素净的安雅堂引人瞩目,里面坐着的不知是不是徐竹园(郁达夫小说《东梓关》中的大夫)。我在门前看了又看,等了又等,终不见有人出来。远渡东瀛前的郁达夫坐船来到东梓关找许善元,不过他不是来看骨科的,他似乎患着会导致吐血的肺病。而许善元便成了《东梓关》中的徐竹园,忧郁的郁达夫却成了那个轻快的文朴。
    ⑩经过水塘,有一条通向富春江的石板路,蓝色、粉色的小花在躺着荷叶的水边摇曳,错落有致的明清老屋倒映在水面。
⑪午后,云淡风轻,明媚的江面在天光下舒展而辽阔。埠头已不是从前候船、运输的繁忙之地,江面也全无水上关隘的痕迹。伸出去的一段浮桥上,一位钓鱼人笑容满面,30斤重的一条大鱼足以让他喜不自胜。
    ⑫站在富春江边,对面重重叠叠的山轮廓清晰,寂寞的林木与山水紧密相连。恍惚中,我似乎见到了身着灰色长衫的郁达夫在埠头左右为难、独立微吟的身影。有谁能料到,他此后的果断与坚定。他为民族之尊严独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不幸在异国惨遭日寇杀戮,至今未寻到尸骨。嗟叹中,我留意到,这条江,就像场口镇东梓关的故事一样,一刻也不停地与富眷江畔的人紧密相连。
    ⑬漫步江畔,江边小路虽已不是黄泥小路,倒还有些几十年前的旧模样,同样没有多少行人经过。浓浓的树荫下,抬头仰望时,一棵饱经700余年沧桑的老香樟枝繁叶茂、馥郁醇香。再往前,一艘渔舟顺水漂流,秋天的景致恬淡宁静、淳朴自然,恰似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亦如神情自若、坦然真切的现代文人郁达夫抒情浪漫、忧郁感伤,却无矫揉造作之态的文字与心性。
    ⑭黄昏临近,残红渐渐消散。傍晚的迷雾借着夕阳最后的余晖,将富春江畔的远景勾画得愈加紧凑。又过了一会儿,月光如水、江色似银,对岸山峰的剪影若隐若现。富春江犹如初生的婴儿,在光与影的交错中,呼吸着来自山岭中的清香,闭上双眼,进入了梦乡。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描写富春江畔景观,运用多感官描写,营造宁静悠远的氛围,为写郁达夫作铺垫。
  B.文中详细描写东梓关及郁达夫小说人物,说明作家创作与其成长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C.第⑫段两次使用“紧密相连”,前者强调自然山水间的关系,后者凸显江与人的关系。
  D.本文与《故都的秋》在写法上有共同之处,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真挚情感。
7.关于文中多次描写香樟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⑤段中古老的香樟树,引发了作者对郁达夫在富春江畔生活时的想象,饱含着对郁达夫的无限追思。
  B.第⑥段作者在香樟树下留影,因为香樟树正是郁达夫忧郁感伤气质的象征,表达了作者的敬仰和怀念。
  C.第⑬段作者细致描写历经700余年沧桑的老香樟,凸显其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富春江深厚的文化底蕴。
  D.香樟树与富春江、渔舟共同构成了恬淡宁静、淳朴自然的江南图景,呼应《富春山居图》的艺术意境。
8.文中写道:“确定无疑的是,富春江是郁达夫心中最美的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富春江成为郁达夫心中最美风景的原因。(4分)
9.文中作者将自己在富春江畔的游历与对郁达夫的追思交织,有何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
    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天。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诫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
    (欧阳修《伐树记》)
材料二: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欧阳修《养鱼记》)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桂漆之不能逃乎A斤斧者B盖有利之者C在死D势不得E以生也F与乎G杏实异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衣冠,代称士大夫,与《游山西村》中“衣冠简朴古风存”的“衣冠”意思不同。
    B.然,认为……对,意动用法,与《六国论》中“李牧连却之”的“却”用法相同。
    C.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由大臣临时兼任。古代以“山陵崩”讳称帝王诸侯之死。
    D.黜,摈除、排斥,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则思正身以黜恶”的“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薪,砍伐,名词作动词,与《六国论》中“薪不尽,火不灭”的“薪”用法不同。
  B.诚,确实,的确,与《出师表》中的“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意思相同。
  C.童子,指未成年的男子,与《促织》“操童子业,久不售”中的“童子”意思相同。
  D.“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的“而”与《劝学》“跛而望矣”的“而”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本荒芜不治的东园,经过整治后,欧阳修种植了蔬菜花果桐竹等,使园子变得焕然一新。
  B.欧阳修听从了园之守和圃之守的建议,砍伐了樗树,而保留杏树,正因为杏树正开花结果。
  C.欧阳修在那方清明剔透的池塘边,休憩、漫步、畅想,内心的忧郁不畅也因此得到了纾解。
  D.欧阳修对童子愚昧糊涂、缺乏见识的言行感慨不已,并由此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
  (2)未尝植物,因湾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
14.相比樗树,杏树见存;相比小鱼,大鱼被弃,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5~16题。
春夏之交沿途触目
曾丰
往年休叹去駸駸【注】,只数今年且十旬。
稚绿已争欺旭暑,老红犹强护畸春。
水平似面因风皱,山远如眉得雨颦。
物态到前长是笑,不知物态总关身。
    【注】駸駸:疾速,急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往年”与“今年”形成纵向时间的对照,“休叹”与“只数”表达出心理的取舍。
  B.颔联“稚绿”和“老红”互相映衬,化动为静,生动描绘了春夏交替时自然景物的变化。
  C.诗人用拟人、比喻手法,将水面比作人脸,远山比作眉毛,凸显春夏之交的物态特征。
  D.全诗既描写季节更替的鲜活景象,又融合“格物致知”的思想,体现了对人生的观照。
16.“物态总关身”是说物态的变化总会触发人的情感与思虑,外在的物态实为内心的镜像。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小刚在西安游秦始皇陵,想起秦始皇继承先祖功业、以武力统治各诸侯的恢弘气象,不禁脱口而出《过秦论》中的句子“   ▲   ,   ▲   ”。
    (2)去乡下朋友家做客,朋友用自家种的菜和自酿的米酒招待我,简单却充满诚意。这一场景,让人想起杜甫《客至》中的两句诗:“   ▲   ,   ▲   。”
    (3)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常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或阐述哲理。如“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每一管毛笔,在未启用时都是锋棱尖锐的,似乎可以把点画的细处毫厘不爽地勾勒出来。只有付之于水,让水把千百毫毛化开,试用,才可以断其优劣。
在文房用具里,毛笔给人洁净慢妙的美感。未使用时,它如一枚未绽放的白玉兰花苞。紧抱收束。遇水之后,丝缕篷松。物尽其用——再洁净的笔锋也要裹上墨香,然后在宣纸上弛骋。就如骏马不是养着欣赏,而是用来征逐,看它们毛鬣竖起,迎风翻飞,筋肉上热气腾腾。毛笔也一样,如果不(与/被)黑亮的墨汁浸润,那一管笔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再好的笔性也裹在里面不能出来。一束毛在笔匠手上历经多个工序,变成一支笔,此时不再是动物属性,而是具有了漫游意识的精神,等待与之相投合的那个人,纵横张放。时日久了,人性笔性浑然无痕,便写出不少锦绣文字,那真是一管笔的巅峰时刻。
    ①在书写史上,②最有名的笔就是王羲之写下《兰亭序》的那管鼠须笔。③它是怎么一种样子,④谁也没见过,⑤而且被书法史记录下来,⑥似乎《兰亭序》成功的原因是由于王羲之借助了这管笔。个体的成功,使后人思考与之的种种关系,曲水风雅,诗酒流连,名士情怀,最终着眼在一管笔上。人胜于动物最大的地方,就是人善于研制工具并利用它们。毛笔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书写的美感,而禽兽的价值,由此有了高下之别。
18.文中第二段画横线处有多个错别字,请找出两个并加以改正。(2分)
19.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第二段括号里的“与”和“被”,你认为选用哪一个更适合?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个四字短语,结合毛笔书写过程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2.近日光明中学迎来了一批外国友人,他们粗通汉语,对中国的书法十分感兴趣。学校邀请小明向外国友人介绍毛笔的相关内容。请对以下这段文字进行改写,适合小明介绍使用,保留必要信息,不超过75个字。(6分)
    毛笔作为我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兼具独特的美学意蕴与实用价值。静置时,其笔头宛若未绽的白玉兰蓓蕾,以紧致之姿凝敛锋芒:遇水浸润后,毫毛渐次舒展,丝丝缕缕如莲瓣轻展,显露出含蓄而典雅的风致。挥毫之际,笔锋与墨色浑然相融,墨随锋转,锋借墨彰,于纸砚间倾泻出遒劲与柔婉并济的韵律,终臻笔墨交融之化境。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现实中,具有相似特征的群体常常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形成一个个的“圈层”,我们往往也习惯生活在各自的“圈层”中。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

1.C【解析】忽略了原文中的限制语“容易”,表达太绝对:“从而”强加因果。
2.A【解析】“主要原因”文中无据。
3.C【解析】材料二第二段的主要观点是“情绪价值已经成为当代青年消费、社交、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追求。”C项不在这三个范畴之内。
4.材料一侧重于情绪价值与阿络热梗之间的关联(或“情绪价值是网络热梗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侧重于追求情绪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每点2分)
5.①理解和包容青年的情绪表达,为青年提供更多实现价值的平台和机会;
    ②加强对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监管,警惕资本与技术对情绪价值的扭曲;
    ③培养数字情感素养,让数字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自身情绪的释放;
    ④主动向内寻求情绪价值,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中获得可持续的情绪满足。
    (每点2分,答到3点即给满分)
6.B【解析】“详细描写”错,文章并无对郁达夫小说人物的描写。
7.B【解析】“香樟树正是郁达夫忧郁感伤气质的象征”错。
8.①景色优美。富春江山峦葱郁、江水碧青,尽显江南水乡魅力。
  ②情感深厚。郁达夫在此度过童年和青年,对这里充满深情,视其为心灵栖息地。
  ③灵感之源。富春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郁达夫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许多作品以此为背景。
  ④气质相通。富春江象征郁达夫的精神世界,影响其一生,与他的忧郁感伤、坚韧不拔气质契合。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①增添文化底蕴与历史感。游历展现富春江畔景观,追思融入郁达夫事迹,丰富了文章内容层次,赋予文章深厚的历史内涵。
  ②情感表达真挚深沉。游历与追思交织,让作者的情感抒发有了具体的依托,情感表达更加真挚、深沉。
  ③调整叙事节奏。游历的现实画面与追思的文学历史思考相互穿插,使文章节奏舒缓,饱满而富有张力。
  ④更好地凸显主题。既展现富春江畔之美,又凸显郁达夫的精神与成就,深刻表达对他的缅怀及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赞美。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0.BDF【解析】句意:至于桂树和漆树不能逃脱被斧头砍伐的命运,大概是一旦被砍伐才有价值,所以在这种形势下,它们无法存活下去。这和杏树的情况确实不同。
11.C【解析】“意思相同”错,“操童子业”中的“童子”的意思是“童生”。
12.B【解析】“欧阳修听从了园之守和圃之守的建议”错,欧阳修保留杏树并非听从圃之守的建议;“杏树正开花结果”错。
13.(1)有位客人来拜访我,仆人拖着柴从堂前经过,我就指着柴把我的疑惑告诉了客人。
    (采分点:第一个“过”1分;“因”1分;“以所疑”状后1分;句意通顺1分)
  (2)这里不曾种植花草,我于是把它挖成一个池塘,形状既不是方形,也不是圆形,就顺着它原来的地形。
  (采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25届浙江省金华市十校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2025届湖南逝校联盟高三二模语文试题(教师版)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管理员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话:13958889955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