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试题预览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技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这轮科技革命正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直接导致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力的变化,已经不是以往蓝领、白领、金领、粉领、圆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而是满足人作为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智慧、长寿需求,丰富了劳动者的内涵;各种便携式智能装备拓宽了劳动者的外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参与劳动,跻身劳动者行列,增加了劳动力的类别和数量;人工智能参与生产的标准化、精准化,以及人更多地向着脑力劳动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整体质量。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内涵丰富、素质提升,这是劳动者最大的变化。
劳动者质量取决于人的体质和智能,农业科技促进的粮食增产,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改善了劳动者的营养,使劳动者的体能得到加强。
现代医学科技从为少数人服务发展到普惠大众,使更多的劳动者的健康得到保障。“世卫组织估计,由于距离遥远,大约有10亿人终其一生也不可能看见卫生工作者。”在过去四分之一的世纪,人类在健康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已经让大多数人受益,但仍然有很多人享受不到这应福祉。如果想要所有人都能得到医疗护理,就必须对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投入资金,让其能给最偏远地方的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虽然老弱病残不是直接的劳动者,但如果他们的疾病能够得到治疗,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也能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实际上也间接地改善了劳动者工作和生活的条件和环境。
教育科技,特别是这些年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使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得到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智能技能水平,进而提高了劳动效率。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逐渐参与一些劳动,虽然取代了劳动者的一些岗位,但是那些急难险重和肮脏的工作被取代,大大减少人类劳动的风险,使人可以更加安全、舒适地劳动。未来有可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劳动力取代相当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人类将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人类将更多地适应以精神、文化、智能、创造为主的工作,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火爆的ChatGPT拓展了机器人取代人类劳动的想象力和可能性的边界,在许多岗位上,ChatGPT有望取代人类,比如从客服代表到新闻写作。这样的技术发展,也许最先提升的不是“蓝领”劳动力,反而更多的是“白领”劳动力,因为白领劳动只需要人工智能,蓝领劳动反而需要一系列实体技术。这对我们调整国家的规划,抢占科技高地,涉及人口、就业等都会影响深远。当然,使用人工智能系统编写内容时,务必查找核实,因为有时AI会出错。更要思考如何避免劳动力的增长和劳动者的解放,变成对人类独特性、人类生活价值和意义的削弱甚至剥夺。以色列总统说:“我们必须永远不要忘记人类的精神——没有计算机……能够取代人类的DNA。硬件和软件都不能代替人的意志。”
(摘编自邵春堡《劳动力内涵发生深刻变化》)
材料二: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伦理尺度,社会的理想伦理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是人的本质属性,劳动自由是自由的根本体现。考察劳动的伦理价值,关注的核心是劳动自由度。劳动及其内在结构的演化对劳动自由的影响是正面和反面双向的。一方面,劳动使人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否定,是体力和精力的付出,是劳累和疲倦,是对自由的限制乃至否定;另一方面,劳动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成就和完善自我,使劳动者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人的自由权利的增加往往意味着自由受到更多限制。马克思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味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
(摘编自黄云明  窦星辰《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劳动内在结构理论的伦理分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轮科技革命促使现实生产力获得快速发展,导致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
B. 现代农业科技、医学科技和教育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劳动者体质和智能的提升,从而提高了劳动者的质量。
C. 作为新的劳动力,人工智能将优先提升“白领”劳动力,因为白领劳动只需要人工智能、而蓝领劳动需要实体技术。
D. 劳动使生命付出体力和精力,又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也就在这样的劳动活动中受到限制也得到增加。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劳动力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但是二者论述各有侧重。
B. 材料一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劳动力内涵发生的深刻变化。
C. 材料一最后引用以色列总统的话,从反面论证了劳动力的实质仍然是人,而不是机器。
D. 材料二中马克思对于劳动自由所持的观点和论述符合其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辩证思维。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劳动是属于奴隶、工匠从事的活动,它并不能达到至善的、德性的境界。
B. 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认为,每个人都对自身拥有所有权,劳动就是他的所有物。
C. 黑格尔:“个体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既是自己的需要的满足,同样也是对其他个体的需要的满足。”
D. 何云峰:“人工智能挑战的是劳动权利,带来的是人的劳动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机会。”
4. 科技革命给劳动者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 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追求“劳动自由”?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C    3. D    
4. ①科技发展丰富了劳动力的内涵,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②农业科技增强了劳动者的体能;③现代医学科技保障了劳动者的健康;④教育科技提高了劳动者的智能技能水平;⑤人工智能技术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5. ①劳动者要紧跟时代变化,掌握劳动内涵的变化,提升自身劳动素养;②要注意从事以精神、文化、智能、创造为主的工作,要有意识地学习实体技术,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③要关注自我生命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以获得更多的劳动自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将优先提升‘白领’劳动力”错,原文“这样的技术发展,也许最先提升的不是‘蓝领’劳动力,反而更多的是‘白领’劳动力”,原文有“也许”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反面论证”错,原文“以色列总统说:‘我们必须永远不要忘记人类的精神——没有计算机……能够取代人类的DNA。硬件和软件都不能代替人的意志。’”,不是反面论证,是正面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论点是:考察劳动的伦理价值,关注的核心是劳动自由度。劳动及其内在结构的演化对劳动自由的影响是正面和反面双向的
A.认为劳动是低贱的,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B.强调人拥有劳动 支配权,不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C.说明劳动的价值,既满足个体需要,也满足其他人的需要。
D.表明“劳动及其内在结构的演化对劳动自由的影响是正面和反面双向的”,符合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劳动力的变化,已经不是以往蓝领、白领、金领、粉领、圆领之类的升级和变化,也不是体力型,知识型、科技型的智能化升级,而是满足人作为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智慧、长寿需求,丰富了劳动者的内涵”“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内涵丰富、素质提升,这是劳动者最大的变化”可知,科技发展丰富了劳动力的内涵,提升了劳动者的素质;
由“农业科技促进的粮食增产,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改善了劳动者的营养,使劳动者的体能得到加强”可知,农业科技增强了劳动者的体能;
由“现代医学科技从为少数人服务发展到普惠大众,使更多的劳动者的健康得到保障”可知,现代医学科技保障了劳动者的健康;
由“教育科技,特别是这些年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兴起,使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短期培训得到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智能技能水平”可知,教育科技提高了劳动者的智能技能水平;
由“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但是那些急难险重和肮脏的工作被取代,大大减少人类劳动的风险,使人可以更加安全、舒适地劳动。未来有可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作为新的劳动力取代相当部分人的劳动和工作,人类将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人类将更多地适应以精神、文化、智能、创造为主的工作,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可知,人工智能技术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劳动者再没有以往那么单纯,人和机器人建立了多重内部关系,体现了劳动者的深刻变化。人的健康、安全和长寿以及人的体质和智能,是劳动者最重要的内涵。内涵丰富、素质提升,这是劳动者最大的变化”可知,劳动者要紧跟时代变化,掌握劳动内涵的变化,提升自身劳动素养;
由“人类将主要从事科技、研究、娱乐、游戏、创作等获得精神快乐的智能劳动,人类将更多地适应以精神、文化、智能、创造为主的工作”“这样的技术发展,也许最先提升的不是‘蓝领’劳动力,反而更多的是‘白领’劳动力,因为白领劳动只需要人工智能,蓝领劳动反而需要一系列实体技术”可知,要注意从事以精神、文化、智能、创造为主的工作,要有意识地学习实体技术,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
由“另一方面,劳动丰富和发展人的生命,成就和完善自我,使劳动者拥有越来越多的自由”可知,要关注自我生命的丰富、发展和完善,以获得更多的劳动自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风夜
铁凝
俞小荷晚上睡觉前花了很长时间洗澡,洗得仔细,近于隆重。等在门外的刘姐就隔着门喊:差不多就行了吧,要是在别的主人家,谁能容你这么洗呀!俞小荷站在淋浴间的莲蓬喷头下,把调好温度的水龙头开到最大,缩着脖子眯着眼,享受着热水沐浴的快乐。她不理会刘姐的叫喊和不满,不搭她的腔,也不生她的气。在赵女士家里,刘姐主管买菜做饭。新来的俞小荷负责打扫卫生、洗衣服、照料室内的花卉,和刘姐两人同居一个房间。俞小荷的老公名叫王大学,开一辆大车跑运输,夫妻俩半年没见面了。明天王大学路过北京,两人约好见一面。这一夜她睡得不好,早晨一起床,就又去洗了个澡。这个澡洗得有点理亏,主人虽然不会说什么,可身为保姆一天洗两次澡,还是过分了。
三月的北京,春寒料峭。俞小荷急匆匆地出了花源湾,跨着大步往公交车站赶。她这一路要换两次公交车,再乘一段地铁,目的地是方庄。王大学给她发短信说,方庄附近有个叫“春风”的旅馆,跑车的司机们常住,便宜,管一顿早饭。五个多月前,因女儿在北京上大学,俞小荷从山西老家来到北京,经家政公司介绍到赵家上班。为了给主人一个稳定、踏实的好印象,也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她连春节都没回家。
俞小荷找到了春风旅馆102房。房间里黑咕隆咚,一股又一股烟臭、脚臭和汗酸气扑向俞小荷。从前她对这些气味并不陌生,但是今天她觉得这房间的气味真是呛人。他们和女儿见了面,一家三口就在同仁医院附近一个涮羊肉的小饭馆吃了晚饭。吃过饭,女儿说学校还有事,要先走。
天已经全黑。这样的春夜,是催人回家的夜晚,王大学和俞小荷在这样的晚上虽然无家可回,但有一个旅馆的房间在今夜属于他们,也足够他们心生喜悦了。他们回到春风旅馆,掀起被人掀过无数次的厚重的旅馆门帘,走进已不陌生的前厅,他们被前台的服务员叫住了。
服务员向俞小荷要证件。俞小荷恰恰忘了带身份证。她对服务员说早上出来得急,忘带身份证了。服务员说那就对不起了,你不能和他进房间。俞小荷想过回花源湾去拿身份证,但她很快就打消了这念头。一来一去需要两个多钟头,往返车钱得花12块。
不知不觉,到了晚上十一点十分,坐在屋角的服务员站起来对俞小荷下了逐客令。俞小荷对王大学说,那我就回了。他们一前一后出了春风旅馆。黑更半夜,人生地疏。比起别处,还是旅馆门前最安全。一会儿,俞小荷指着旅馆临街一扇亮灯的窗户说,那不是102房啊?两人就奔到窗下。王大学说,你看屋里屋外其实只隔一扇窗户,在这儿多站一会儿,没准儿我真当这外头是屋里,那屋里是外头呢。看,咱这“屋里”的地方比那“外头”还宽绰!俞小荷附和道,也是。两人就又开始在便道上来来回回地走。一阵夜风袭来,王大学“哼”了一声说,外头到底不比屋里,还是冷啊。俞小荷说,再冷也不是冬天那股劲了。
夜深人静,如果不能安睡,就是诉说衷肠的好时候。春风旅馆亮灯的窗户一扇接一扇地黑了,只有102的窗户亮着,就像为俞小荷、王大学的团聚固执地照着明。他们在这扇明窗的照耀下说了很多总也没工夫细说的话,他们的儿女,积蓄。也说到老人和买房。他们盘算着一家人往后的光景,盘算着他们最终会在哪里安家……凌晨五点了,俞小荷看看手机提醒男人说。王大学说,那你也回吧。俞小荷说,下趟什么时候过北京?王大学说,没个准头,哪儿有货,车就往哪儿开。
俞小荷回到花源湾时,赵女士一家还在安睡。刘姐问俞小荷怎么回来这么早,俞小荷讲了缘由。俞小荷的手机来了信息,是王大学发来的,上面写着俞小荷要他当面说给她听的那句话。俞小荷鼻子一酸,就要掉下泪来,可她忍住了。
俞小荷打量着温暖、宽敞的厨房,打量着兴致不错的刘姐,一阵困意袭了上来。这里也不是她的家,但这里能够让她歇息。是人都需要歇息,不管你前边还有多远的路。她有点不甘,又有点知足,在这儿闭一小会儿眼,她该去楼梯旁边的工具间拿她的拖把和抹布。
房间传出老人的咳嗽声,就这样,新的一天开始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俞小荷是千千万万农家主妇之一,在这个普普通通 女人身上,却深藏着优秀的品格,她干活踏实卖力,也是一个有责任心的母亲。
B. 作者精心设计细节,俞小荷他们窝宿在与102房一墙之隔的街头,却无法穿越这个坚硬的壁垒,象征性地浓缩了底层民众的现实处境。
C. 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现实社会生活画面和情感内涵,底层民众的家庭现状和负担,以及在不无艰辛的生活中对未来的憧憬。
D. 小说结尾部分,写俞小荷回到主人家里的感受,展现了她矛盾的心理,“新的一天开始了”暗示着俞小荷已经摆脱了内心的伤痛。
7. 小说开头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俞小荷洗澡的事?请简要分析。
8. 小说以“春风夜”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王大学发给俞小荷的信息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拟写,不超过30个字。
【答案】6. D    7. ①小说详写俞小荷为见丈夫王大学花很长时间洗澡,交代了俞小荷对这次夫妻相会的期待和重视。
②勾勒出俞小荷艰难的生存环境,衬托出夫妻相会的弥足珍贵。
③俞小荷精心准备相会与后文夫妻相会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底层劳动者生活艰难的主题。    
8. ①以“春风夜”为题,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同时点明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在春风旅馆。
②春风夜,本应是美满的夜晚,王大学和俞小荷的相会却显得充满尴尬而苦涩,以“春风夜”为题,具有反差意味。
③夫妻俩对未来的盘算也是一种憧憬,春风夜也有对未来期待的象征意味。
④用春风夜的美好与主人公相会苦涩的反差,反映底层劳动者的不易。    
9. 示例:今天让你受苦了,今年春节咱俩一起回家。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俞小荷与丈夫王大学在北京短暂相聚的故事,展现了底层劳动者的艰辛与坚韧。俞小荷的细致洗澡和对家庭的责任心,体现了她对生活的认真和对家庭的热爱。小说通过细节描写,如旅馆窗户的隔阂,象征了底层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无奈。结尾处俞小荷的矛盾心理,揭示了她在艰难生活中对未来的希望与不甘。标题“春风夜”则寓意着在艰辛中依然存在的温暖与希望。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新的一天开始了’暗示着俞小荷已经摆脱了内心的伤痛”错误,原文为“闭一小会儿眼,她该去楼梯旁边的工具间拿她的拖把和抹布”“房间传出老人的咳嗽声,就这样,新的一天开始了”,可见“新的一天”是小荷和丈夫会面后的一天,也是小荷要开始工作的一天,据此推断不出其伤痛能否摆脱。选项内容属于主观臆断。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
①小说开头详细描写俞小荷洗澡的事,俞小荷洗澡的原因是想和丈夫见面时给丈夫一个体面的印象,体现了她对这次约会的重视,表现了她对即将与丈夫见面的期待。
②她在主人家洗的两次澡,要承受刘姐的叫喊和不满,还有情理上的“理亏”和“过分”,就此还是要洗。洗澡情节勾勒出俞小荷艰难的生存环境;从她重视的侧面能看出夫妻二人为了生活奔波见面的不容易,衬托出夫妻相会的弥足珍贵。
③俞小荷精心准备相会,最终两个人提前分开。结构和手法上和夫妻相会的遭遇形成对比,体现了女主人公为了生活而付出的艰辛和内心的辛酸,突出底层劳动者生活艰难的主题。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题目意蕴的能力。
①从内容上看,文中有“三月的北京”“春风旅馆”,小说标题“春风夜”交代了夫妻二人相会的时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同时点明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在春风旅馆。
②春风夜寓意丰富,春风象征着温暖和希望,春风夜本应是美满的夜晚,王大学和俞小荷的相会却显得充满尴尬而苦涩,春风夜体现了他们生活中的困境和无奈,以“春风夜”为题,具有反差意味。
③在这个夜晚,夫妻俩通过交流和倾诉,获得了心灵的慰藉和力量,他们对未来的盘算也是一种憧憬,春风夜暗示着俞小荷和王大学在艰辛生活中的温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④春风夜两个人匆匆相会,与春风夜象征着温暖和希望的美好格格不入,从而揭示了小说主题的悲情色彩,体现了普通百姓为了生活而打拼的辛酸和悲苦的情感,反映底层劳动者的不易。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补写情节的能力。
答题时要扣住俞小荷要他当面说但王大学采取的是事后发信息以及俞小荷看后鼻酸这一情境,内容需符合人物身份。
根据小说情节,俞小荷要他当面说给她听,而王大学不好意思当面说,说明信息内容和爱或安慰有关,所以发给俞小荷的信息应是表达爱意和对未来的承诺,可以是“小荷,我爱你,等我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我们就能团聚”,也可以是“今天让你受苦了,今年春节咱俩一起回家”。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材料二:
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自雠校至结绶畿甸,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
B. 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
C. 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
D. 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校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和,唐宪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B. 谪,指贬官降职,材料一中“左迁”与材料二中“奏贬为江表刺史”中的“贬”也有此意。
C. 行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其篇幅较长,可多次换韵。
D. 字,即表字,人的别名,古人有名有字,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交代了《琵琶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
B. 白居易自幼聪明过人,十五六岁时创作的文章就得到了当时著名文士顾况的赞许。
C. 白居易与元稹交好,元稹被贬时他多次上疏极力劝谏,奏疏呈上却没有得到回复。
D. 宰相武元衡被刺杀,白居易上疏请求抓捕刺客,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2)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14. 白居易为什么能得到章武皇帝的重用,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10. B    11. D    
12. D    13. (1)她曾经跟随(向)穆、曹两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学弹琵琶,年级大了,容颜衰老,嫁给商人为妻。(2)(这些作品)都含有讽谏之意(都在立意上含有讽谏的表述),针砭当代的弊病,弥补政务的缺漏,那些有志有识之士都很赞赏他(受到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    
14. ①白居易擅长诗文创作,创作了很多讽喻诗,这些讽喻诗常常流传到皇宫。
②章武皇帝善于纳谏,渴望听到正直言论。
③章武皇帝喜好文治,故白居易被破格提用。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言文材料分别来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和《旧唐书•白居易传》,展现了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和人生经历。材料一通过琵琶女的故事,反映了白居易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同情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体现了其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材料二则详细记述了白居易的仕途经历,尤其是他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事件,展现了他敢于直言、关心时政的品格。这两篇材料共同勾勒出白居易作为诗人和官员的双重形象。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元和元年四月,宪宗当廷策试制举应考者,白居易参加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廷试,录入四等,授盩厔县尉、集贤殿校理。
“元和元年四月”作时间状语,中间不应该断开,可排除AD;
“制举人”作“策试”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字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名表示礼貌”错误。名常用于自称,称呼别人时,以称字表示礼貌。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却因越权进谏而被贬为江州司马”错误,以偏概全。由原文“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浙江省A9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卷 (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