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试题预览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阳明区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他35年如一日行走太行,用科技力量打开百姓脱贫致富之门;他埋头耕耘、无私奉献,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他就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
“我见不得老百姓穷”
1958年,李保国出生于河北武邑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81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李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上班仅十几天,他便和另外两名教授一起扎进太行山,搞起了山区开发研究。
李保国常说:“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家里很穷,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届大学生,学的农林专业,该用学到的知识为农民做点儿什么。”
当时的太行山,水灾旱灾频发,交通不便,三分之二的地区年人均收入不足50元,十分贫困。李保国和课题组同事选择将极度贫困的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作为开发试点,用愚公移山精神,跟石头山“较起了劲儿”。
前南峪村的荒山秃岭,经李保国和同事们十几年的开发治理,秃岭变身“山顶洋槐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底梯田抱脚”的景象,林木覆盖率达90.7%,植被覆盖率达94.6%。
为引领太行山百姓脱贫致富,李保国又全身心投入山区开发治理和经济林栽培技术研究,先后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他在太行山区推广林业技术36项,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甩掉了“穷帽子”。
“不为名来、不为利去”
李保国在林业技术推广方面,坚持有求必应,从未收过农民一分钱讲课费,从未拿过企业任何股份。李保国说:“只有不为名来、不为利去,一个心眼儿为百姓,农民才信你,才听你。”
30多年与农民朝夕相处,李保国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学会了用农民的语言和他们交谈,传播新技术。朴实的农民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感动李保国。
每逢正月到村里,农民都争相邀请李保国做客、吃饭。一次遭遇交通阻塞,李保国急着赶回去上课,村民甚至拆掉了自家院墙,为他“开路”。
无论何时何地,他对农民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对待慕名咨询的农民,他从来不慢待。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有农民咨询,他从不敷衍,真心实意地帮着解答、帮着管理。
“看到乡亲们渴求技术知识的那种眼神,我真舍不得离开。”李保国永远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服务好是他的最大职责。
“把最新的知识交给学生”
“是共产党员,我就要为党负责;是教师,我就要为学生负责。”这是李保国的口头禅,也是他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
李保国竭尽心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他注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与探索,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采取以专业课带动素质教育、启发式加压推进专业课教育的举措,取得很好效果。他还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及时更新在教材和授课中。
“我要把最新的知识交给学生,使他们站在学科的前沿。”无论是课题攻关还是下乡实习,李保国都与学生一同做试验课题、一同上山下园、一同住通铺,师生手把手、肩并肩的教学、生活场景感人至深,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
李保国火一样的热情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学子。
(摘编自王昆《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记“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李保国》)
材料二:
晚上8时15分,你们才开始吃晚饭。郭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工作太忙,已经很久没有晚上8点以前吃过晚饭了”。晚饭是杂豆粥、咸菜疙瘩,还摊了几张鸡蛋饼。可您吃不下,郭老师好说歹说,您才勉强吃了一张。……
今年春节过后,您的饭量突然变小了。出差在外,午饭您也经常只吃半两米饭、几口咸菜。
只有最亲近的人才知道,您的病有多严重。因为常年高强度工作,1998年您患上了重度糖尿病。2007年,重度疲劳性冠心病又缠上了您,经北京多家权威医院诊断为血管弥漫性堵塞,已无法进行常规支架或搭桥手术,只能多休息、保守治疗。
因为食欲减弱,春节后短短两个月时间,您的体重下降了十多斤。大家都劝您去医院看看,您却总推托说“没时间”,还戏称饭量减小是“低能耗高效率”。
可您的学生施丽丽清楚记得,以往,虽然疾病缠身,可只要一下村,您精神显得比谁都好,走得比谁都快,但3月9日跟您到滦平示范区实地勘测那次,因为山路通不了汽车,大家只好徒步爬坡时,您曾在路边轻声叹息:“你们先走,我慢一点——爬不动了。”
那时,您是不是已经感到了难以抑制的疲累?您是不是发出了无奈的叹息?
吃完晚饭,工作电话又从您的手机上一个个拨出接入。
已经是晚上9时了,您还在电话里跟南和县“中国树莓谷”产业园负责人周岱燕沟通建设树莓采摘园的事宜——这是最近两年您投入精力最多的项目之一。
4月10日凌晨2时,妻子被您不顺畅的呼吸声吵醒——您已经双眼紧闭、呼吸困难,说不出话来。
呼啸而来的急救车把您送到了最近的解放军二五二医院。人工心肺复苏、电击……8分钟、半小时、一个小时……这一次,您再也没能缓过来,没能睁眼看看心爱的小孙子,没能给家人留下一句话。
您已无法听到,多少闻知噩耗的痛哭:太行山的百姓,舍不得您!您已无法知晓,多少情真意切的呼唤:7300多万燕赵儿女,舍不得您!
(摘编自王思达、周聪聪、朱艳冰《李保国的最后48小时》)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各类荣誉和称号的取得,与李保国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精神有关。
B. 农民请李保国做客、吃饭,甚至为他拆墙开路,验证了“一个心眼儿为百姓,农民才信你,才听你”的话语。
C. 李保国的工作极其繁忙,生活上省吃俭用,这可以从他每天很晚才开始吃晚饭以及简单的饭食品类看出。
D. 文章通过学生施丽丽的回忆,突出李保国工作时总是热情满怀、不辞疲累,此时因病情严重而显得力不从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保国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得到党和国家的培养,于是选择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山区搞开发研究。
B. 李保国食欲减弱,体重迅速下降,但仍然秉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他戏称饭量减小是“低能耗高效率”。
C. 李保国竭尽心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他把自己获得的各种经验和信息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成。
D. 在生命的最后几小时,李保国依然在操心着自己的事业,这种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贯穿他的一生。
3. 下列说法中,最适合用来表达对李保国崇敬之意的一项是(   )
A. 一手绝活称九景,全心服务誉神州。
B. 尘世但平吃饱事,天堂愿得许闲身。
C. 师也范也,桂以芬芳梅以骨;校斯典焉,苗成梁栋蜡成灰。
D. 卅载劬劳,写传奇于太行山;一心奉献,尽忠诚于中国梦。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通过叙述李保国教授的生平事迹,全面展示了他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奉献精神、为学生传授知识的教育热情以及对工作无私投入的高尚情操。材料一突出了他在山区开发和技术推广中所取得的实践成就,以及他一心为民、拒绝名利的精神风貌。材料二则通过对他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描述,体现了李保国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尽显其舍己为公的高尚人格,令人动容。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生活上省吃俭用,这可以从他每天很晚才开始吃晚饭以及简单的饭食品类看出”错误,结合原文“晚饭是杂豆粥、咸菜疙瘩,还摊了几张鸡蛋饼。可您吃不下,郭老师好说歹说,您才勉强吃了一张”“今年春节过后,您的饭量突然变小了。出差在外,午饭您也经常只吃半两米饭、几口咸菜”可知,李保国吃简单的饭食是因为他病情严重,吃不下饭,并不能说明他生活上省吃俭用。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D.“在生命的最后几小时,李保国依然在操心着自己的事业”错误,结合原文“4月10日凌晨2时,妻子被您不顺畅的呼吸声吵醒——您已经双眼紧闭、呼吸困难,说不出话来”“人工心肺复苏、电击……8分钟、半小时、一个小时……”可知,李保国逝世前的几个小时在抢救,没有办法操心自己的事业。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A.此联强调个人技艺和服务社会,未完全贴合李保国的实际事迹,不够全面。
B.此联意在祝愿逝者安息,但并未突显李保国的奉献精神,不够恰当。
C.此联重在教师教书育人的精神,而李保国的贡献更多体现在科技扶贫,无法全面展现他的事迹。
D.此联总结了李保国35年如一日的努力与贡献。他在太行山脚下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并投入科研与教学,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甲)夜颂①
游光
①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
②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不知不觉的自己渐渐脱去人造的面具和衣裳,赤条条地裹在这无边际的黑絮似的大块里。
③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爱夜的人要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君子们从电灯下走入暗室中,伸开了他的懒腰;爱侣们从月光下走进树阴里,突变了他的眼色。夜的降临,抹杀了一切文人学士们当光天化日之下,写在耀眼的白纸上的超然,混然,恍然,勃然,粲然的文章,只剩下乞怜,讨好,撒谎,骗人,吹牛,捣鬼的夜气,形成一个灿烂的金色的光圈,像见于佛画上面似的,笼罩在学识不凡的头脑上。
④爱夜的人于是领受了夜所给与的光明。
⑤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马路边的电光灯下,阁阁的走得很起劲,但鼻尖也闪烁着一点油汗,在证明她是初学的时髦,假如长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将使她碰着“没落”②的命运。一大排关着的店铺的昏暗助她一臂之力,使她放缓开足的马力,吐一口气,这时才觉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凉风。
⑥爱夜的人和摩登女郎,于是同时领受了夜所给与的恩惠。
⑦一夜已尽,人们又小心翼翼的起来,出来了;便是夫妇们,面目和五六点钟之前也何其两样。从此就是热闹,喧嚣。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
⑧现在的光天化日,熙来攘往,就是这黑暗的装饰,是人肉酱缸上的金盖,是鬼脸上的雪花膏。只有夜还算是诚实的。我爱夜,在夜间作《夜颂》。
六月八日
[注]①本文最初发表于1933年6月10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准风月谈》。《准风月谈》是借“谈风月”来“谈风云”的文章结集。当时国民党反动当局对左翼文化迫害加紧,以致《申报•自由谈》主编黎烈文不得不登出启事“吁请海内文豪,从兹多谈风月”;于是风月文章与粉饰太平的文章充斥报刊。此时,鲁迅也用各种笔名,继续发表战斗的杂文,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本文即系鲁迅用“游光”之笔名所作的文章。②“没落”:在“革命文学”论争中,创造社成员曾讥讽作者“没落”,这里借引此语。
(乙)阿Q正传(节选)
①拍!拍拍!
②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的屈辱。幸而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而且“忘却”这一件祖传的宝贝也发生了效力,他慢慢的走,将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
③但对面走来了静修庵里的小尼姑。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而况在屈辱之后呢?他于是发生了回忆,又发生了敌忾了。
④“我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这样晦气,原来就因为见了你!”他想。
⑤他迎上去,大声的吐一口唾沫:
⑥“咳,呸!”
⑦小尼姑全不睬,低了头只是走。阿Q走近伊身旁,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说:
⑧“秃儿!快回去,和尚等着你……”
⑨“你怎么动手动脚……”尼姑满脸通红地说,一面赶快走。
⑩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看见自己的勋业得了赏识,便愈加兴高采烈起来:
(11)“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他扭住伊的面颊。
(12)酒店里的人大笑了。阿Q更得意,而且为满足那些赏鉴家起见,再用力的一拧,才放手。
(13)他这一战,早忘却了王胡,也忘却了假洋鬼子,似乎对于今天的一切“晦气”都报了仇:而且奇怪,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
(14)“这断子绝孙的阿Q!”远远地听得小尼姑的带哭的声音。
(15)“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的笑。
(16)“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甲文第②段叙述了夜给人带来的好处,像是覆盖在人身上的“玄衣”,能给人以放松和抚慰,使他们获得宁静和休憩。
B. “九分得意”是对酒店里的人的群像描写,他们因为没有像阿Q一样亲手调戏小尼姑,因此少了一分得意,揭露了当时低级、庸俗、缺乏同情心的丑陋社会风气。
C. 甲文第⑦段“而高墙后面……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这句话中“惊人”“真”“大”三个定语突出黑暗、残酷的程度之深重,体现了作者对黑夜无比憎恨的感情。
D. 乙文选自《阿Q正传》“续优胜记略”一章,表现了阿Q欺软怕硬、猥琐无赖的特点,暴露了国民的劣根性。
5. 下列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甲文选用日常生活的场景、事物等,经过提炼、凝聚,颇有深意而引人联想,不仅传达讽刺鞭挞的命意,且可给人以美的体味。
B. 甲文第⑦段“一夜已尽……从此就是热闹,喧嚣。”句子采用了对比手法,此处写凡俗的热闹、喧嚣,为下文“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作陪衬。
C. 甲文第③段句子整散结合,长句中套用短句。整句、短句使节奏起伏回旋,表达了作者爱恨情感的起伏激荡,又使语言充满哲思,具有诗的美感和意蕴。
D. 鲁迅用词准确精当,“赏鉴家”一词准确勾勒出酒店里的人麻木愚昧的嘴脸,意蕴深刻,尽收讽刺之效。
6. 甲文写摩登女郎的手法与乙文写阿Q的手法明显不同,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6. 
甲文勾勒写人,对摩登女郎的速写虽然有走路、鼻尖、吐气等细节描写,但整体上是白描勾勒。
而乙文写人的手法多样。乙文通过阿Q挨打及阿Q调戏小尼姑的情节、在阿Q与假洋鬼子和小尼姑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动作外又用了语言、心理等人物描写手法,突出阿Q欺软怕硬,猥琐无赖的性格特征。
【解析】
【分析】
【导语】甲文《夜颂》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与白天的虚假热闹形成对比,揭露了社会的伪善与黑暗。文章结合了意境描写和社会批判,展现了鲁迅深邃的批判精神。乙文节选则通过阿Q的行为,表现了小人物的可怜与悲惨,以及社会麻木与冷酷的状态。两文皆通过对夜或屈辱情节的描写,揭露社会的虚伪与人性的阴暗,具有深刻的批判意义。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体现了作者对黑夜无比憎恨的感情”错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一夜已尽,人们又小心翼翼的起来……而高墙后面,大厦中间,深闺里,黑狱里,客室里,秘密机关里,却依然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可知,此处从相反的角度点明在白天反而“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白天不过是“黑暗”的“装饰”,是一切虚伪、遮掩、捣鬼和粉饰的代言人,而夜却是诚实的,是真实和本质的体现,这是对夜的肯定。选项“对黑夜无比憎恨”与原文表述不符。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对比手法”错误。凡俗的热闹、喧嚣为下文“弥漫着惊人的真的大黑暗”作陪衬,采用的是反衬的手法。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甲文主要采用的是白描勾勒手法。根据“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马路边的电光灯下,阁阁的走得很起劲,但鼻尖也闪烁着一点油汗,在证明她是初学的时髦,假如长在明晃晃的照耀中,将使她碰着‘没落’的命运。一大排关着的店铺的昏暗助她一臂之力,使她放缓开足的马力,吐一口气,这时才觉得沁人心脾的夜里的拂拂的凉风”可知,甲文写人主要是整体勾勒,画出轮廓,对摩登女郎的速写虽然有走路、鼻尖、吐气等细节描写,但也没有铺开来描述,而是比较简洁的一笔勾画,整体上是白描。
而乙文写人的手法多样。写阿Q是把他与其他人一起写,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如写酒店里的人对阿Q行为的反应“酒店里的人大笑了”,用这个场面来侧面衬托阿Q的行为;写他欺负小尼姑,摸她的光头,捏她的脸,还说“和尚动得,我动不得”,此处主要是动作、语言描写;而“又仿佛全身比拍拍的响了之后更轻松,飘飘然的似乎要飞去了”属于心理描写,充分展现了阿Q欺软怕硬后的得意心态;深刻地刻画了他欺软怕硬,猥琐无赖的性格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虽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①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剑②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节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
[注]《泷冈阡表》是欧阳修在其父亲死后六十年所作的一篇墓表。泷(shuāng)冈:地名。在江西省永丰县沙溪南凤凰山上。①矧(shěn):何况,况且。②剑:挟在肋下,这里指抱着。
7.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术者A谓我岁B行在戌将死C使其言D然E吾不及F见儿之立也G后H当以我语告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指“女子出嫁”,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来归”的“归”意思相同,与《归去来兮辞》中“归”意思不同。
B. 烛,名词用作动词,与《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烛”用法相同。
C. 矜,指“夸耀”,与《陈情表》中“犹蒙矜育”“不矜名节”的“矜”意思都不同。
D. 《陈情表》中“终鲜兄弟”的“鲜”,少,文中是“没有”的意思,与“数见不鲜”“鲜为人知”中“鲜”的意思相近。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的父亲为官廉洁又喜欢救济别人,去世后没有留下维持生活的钱财,但欧阳修的母亲守节自誓、衣食自力,将欧阳修抚养成人。
B. 欧阳修的父亲每逢祭祀时总会哭泣,因其母亲在世时生活困难没能好好奉养,又因每逢有酒水美食时母亲已无法享用遗憾哭泣。
C. 欧阳修的父亲认为想给死刑犯求一条生路却没能达成,死者和自己都没有遗憾;如果不为死囚求生路,死去的人可能就有遗憾了。
D. 欧阳修和李密有着相似的悲惨经历,都幸得母亲或祖母抚育,本文借助母亲之口写父亲的品行,《陈情表》侧重写祖母抚养自己的艰难。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11. 欧阳修的母亲“何恃而能自守”?请简要概括。
【答案】7. CEG    8. D    
9. B    10. 
(1)赡养父母不一定要衣食丰厚,重要的在于孝顺;施与利益虽然不能遍及每一个人,重要的是心要仁爱。
(2)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长到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向(逼她改嫁)。    
11. 
①了解、敬佩欧阳修父亲的人品,与欧父感情深厚;
②寄望于欧阳修;
③为了让丈夫后继有人。
【解析】
【分析】
【导语】这篇文章选自欧阳修《泷冈阡表》,通过母亲之口,赞美父亲为官清廉、仁厚待人的品质,并以此教导欧阳修。文章描绘了欧阳修父亲无私、重孝道的形象,表达了母亲对夫德的崇敬及对后代的期望。通过平实的叙述和深情的追忆,体现了家庭伦理和个人操守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传达了亲情绵长、家风影响深远的观念。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算命的人说我在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是真的,我就来不及看到儿子长大成人,以后你要将我的话告诉他。
“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主语是“术者”,谓语是“谓”,宾语是“我岁行在戌将死”,结构完整,独立成句,在C处断开;
“使其言然”,由“使”引出的假设内容,“言”作主语,“然”作谓语,意思完整,独立成句,在E处断开;
“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吾”是主语,“见”是谓语,“儿之立”是宾语,结构完整,在G处断开。
故选CEG。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女子出嫁/女子出嫁/回去。句意:我刚刚嫁过来的时候。/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回去吧。
B.正确。均为名词作动词,点蜡烛/照亮。句意:曾经在晚上点着蜡烛浏览案卷。/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C.正确。夸耀/怜悯/注重。句意:不夸耀修饰。/尚且受到怜悯养育。/不注重名声节操。
D.错误,与“数见不鲜”中的“鲜”意思不相近。没有/新鲜、新奇/很少。句意:又没有哥哥弟弟。/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很少有人知道。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因其母亲在世时生活困难没能好好奉养”错误。欧阳修的父亲每逢祭祀时哭泣着说的话,是因内心太悲痛而发出的感叹,没有明确说到是其母在世时生活困难没能好好奉养。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养”,赡养父母;“要”,重要的;“博”,遍及;“物”,人。
(2)“生孩”,出生;“见背”,背离我,去世的委婉说法;“行年”,经历的年岁,年纪;“夺”,强行改变。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吾于汝父,知其一二”“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等内容,可知欧母“能自守”在于了解丈夫,了解他孝敬父母,为官清廉,心存仁厚等,母亲敬佩其人品;夫妻二人多年相知,感情深厚;
②根据“以有待于汝也”“汝其勉之”“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等,可知欧母“能自守”在于对儿子欧阳修有所期待,以丈夫的志向教导欧阳修,将其作为精神支撑,母亲对儿子寄予深厚希望;
③根据“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后当以我语告之”“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等内容,可知欧母“能自守”在于丈夫虽亡,但坚信丈夫必将有后,对儿子欧阳修有所期待,好好抚养他,让他学习丈夫的品行,让丈夫后继有人。
参考译文:       
我不幸,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发誓守节,家里贫寒,还要在生活上自食其力,抚养我,教育我,让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的父亲为官清廉,喜欢救济别人,乐于结交朋友。他的俸禄虽然很少,常常没有剩余,他却说:‘不要把钱财作为我的累赘。’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以覆盖的一片瓦,可以耕种的一垄地,可以赖以生存的家产。我依靠什么来守节呢?我对你的父亲,大概了解一二,所以对你有所期待。自从我成为你们家媳妇之后,没有来得及侍奉我的婆婆,但我知道你的父亲赡养父母。你自幼失去了父亲,我不能断定你以后是否会有所成就,但是我知道你的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我刚刚嫁过来的时候,你父亲守完你祖母的丧刚刚满一年。每到岁末祭祀的时候,他总是会哭泣着说:‘祭祀即使再丰盛,也比不上活着时薄薄地奉养!’有时敬献酒水美食,又哭泣着说:‘过去常常不够吃,现在有富余的,又哪能让她吃到呢!’刚开始我一两次见到这样的情况,以为他是刚刚守完丧,偶然这样。后来常常像这样,一直到他临终前,没有不这样的。我虽然来不及侍奉婆婆,但从这些事情可以知道你的父亲能侍奉父母。你的父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苏州十中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河南湿封市龙亭区河南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