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左传的“闲笔”“闲笔”不是游离于叙事主题之外对无关紧要情节的描述,而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左传》开启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笔法。从《左传》中大量的细笔、趣笔、奇笔、偶笔的运用上看,“闲笔”已经是春秋时期历史
试题预览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左传的“闲笔”
“闲笔”不是游离于叙事主题之外对无关紧要情节的描述,而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左传》开启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笔法。从《左传》中大量的细笔、趣笔、奇笔、偶笔的运用上看,“闲笔”已经是春秋时期历史文学的历史转向,标志着一种自然轻松充满趣味的文学笔法的成熟。
《左传》叙事往往愈是紧张处,愈使用“闲笔”,以缓解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带来的某些精神压力,从而制造一种紧张与悠闲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左传》叙事常常在宏大处用“闲笔”,由细琐的世俗生活,显现恢宏的政治主题,从而组成巨细映衬、大小对比的叙事单元,表达一种小事件推动大历史的历史观念。
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爱。襄公二十四年晋楚棘泽之役,晋人张骼、辅跞向楚军挑战,二人毫无畏惧,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这种从容镇定的悠闲,不仅表现在战场上的从容不迫,也转化为春秋文学的精神品格。“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也表现了春秋文学的艺术品格。
“闲笔”往往描写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件,却具有叙事结构与主题的双重意义。从结构上说,历史的发展过程总是起伏跌宕的,“闲笔”的加入更能揭示历史的真实,“闲笔”往往是“正笔”的有机构成,没有了“闲笔”,“正笔”也显得呆板僵滞,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而从主题上说,“闲笔”常常通过小事件、小情趣显示历史的大主题、大格局。彻底说来,“闲笔”比“正笔”更突显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
《左传》常常在风云激荡处宕开笔墨,写出一两件小事件、小情节,以小事件显示大历史发生的具体情景,以细微处展示大人物真实的心理动态。《左传》定公十年,宋景公宠爱向魋,将公子地的四匹白马转送给向魋,引起公子地的不满,向魋准备逃亡,宋景公伤心欲绝,竟然“目尽肿”,一个细节写出了景公内心的无限悲伤,这是中国叙事文学第一次写出一个人双泪长流两目红肿的动人细节。
钱锺书《管锥编》有“一饭之恩仇”的论述,他指出,一饮一饭,分配不均,看似小事却往往引发政治的连环报复,甚至造成激烈的流血冲突、朝野动荡。《左传》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件记载。宣公四年,郑国大夫子宋、子家一起朝见,子宋以其“食指动”,预言此日“必尝异味”,而恰逢郑灵公烹制楚人送来的大鼋,两人相视而笑。郑灵公故意召见子宋而不分给他大鼋,子宋染指而出,两人最终杀死了郑灵公。襄公二十八年记齐国“公膳日双鸡”,而饔人却将鸡更换成鸭子,御者又换掉鸭肉只送上肉汁残汤,这让子雅、子尾愤怒异常,从而导致齐国庆氏集团被逐事件的发生,而这场宫廷流血事件又恰恰改变了齐国的政治走向,致使陈氏家族在崔、庆之乱中渔翁得利,篡取了齐国的政权。
“细笔”不细,“闲笔”不闲,《左传》的眼光是独到的,宏大的历史往往从细微处走来,大历史常常是由一连串小事件构成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闲笔”往往是叙事愈紧张出现的频率愈高,它的出现使历史故事的叙述张弛有度,制造出一种参差错落的美学效果。
B. 《左传》中“闲笔”涉及的小事件、小情节常在风云激荡处出现,看似无关紧要,却有叙事结构与主题上的双重意义。
C. “正笔”的生命活力离不开“闲笔”,《左传》也正是借助“闲笔”才显示出其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
D. “闲笔”既是一种文学笔法,也是春秋文学艺术品格的体现,某些叙述还能够体现出春秋人的精神世界、审美偏好。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依据《左传》中细笔、趣笔、奇笔、偶笔的大量运用,推论出“闲笔”这一自然轻松充满趣味的文学笔法在春秋时期已经成熟。
B. 文中举晋人张骼、辅跞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的例子,主要证明了“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这一观点。
C. 文章通过对“闲笔”不闲、“细笔”不细的探讨,揭示了《左传》独到的眼光,也印证了细微处、小事件影响大历史的观点。
D. 文章围绕美学效果和文学价值这两个角度,列举了相应的事例,论证了“闲笔”是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跌宕起伏的,“闲笔”更能显示出历史的大主题、大格局,因此,“闲笔”比“正笔”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
B. 《左传》中“目尽肿”这一个细节展现出宋景公的伤心欲绝,此前中国叙事文学中并未出现一个人双泪长流两目红肿的动人细节。
C. 《左传》记述了郑灵公故意召见子宋而不分给他大鼋,终招致杀身之祸这一事件,钱锺书“一饭之恩仇”的观点就是据此提出的。
D. 齐国“公膳”上双鸡被替、只送上肉汁残汤,激起了大臣的愤怒并最终导致齐国易主,这足见小事件能够直接改变国家的政治走向。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中信息能力。
C.“《左传》也正是借助‘闲笔’才显示出其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错误,原文说“‘闲笔’比‘正笔’更突显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并不意味着“借助‘闲笔’才显示出其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主要是为了证明‘闲笔’写出了春秋人的精神世界这一观点”错误。文中举晋人张骼、辅跞坐在战车上一面弹琴一面冲入楚军阵营的例子为了证明“春秋人对优游闲暇从容不迫的审美精神有特别的喜爱”。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辨析文本中观点态度能力。
A.“‘闲笔’比‘正笔’有更高的艺术成就”在文中没有依据。原文只是说“‘闲笔’比‘正笔’更突显了《左传》在文学史上的思想跨越和艺术进步”,并不能说“闲笔”比“正笔”具有更高的艺术成就;
C.“钱锺书‘一饭之恩仇’的观点就是据此提出的”错误,原文说“钱锺书《管锥编》有‘一饭之恩仇’的论述……《左传》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件记载”,不能证明钱锺书的观点是根据《左传》提出的;
D.“小事件能够直接改变国家的政治走向”说法错误,由原文可见小事件为政治走向的改变作铺垫,或者说小事件常常成为政治走向改变的最初诱因。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画坛大师陈师曾:朽者不朽
陈师曾出生于一个官宦、翰墨世家。祖父陈宝箴,曾任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父亲陈三立是著名诗人,曾任吏部主事,其弟陈寅恪是坚持独立思考的史学家与诗人,一门三代四杰。在少年时代,他就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诗文、书法等方面的深厚功底,为他日后成为一个文人画家和文人画的宣扬者创造了条件。
陈师曾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上,他前承吴昌硕,下启齐白石。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皆有涉及。他作画追求创新,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自成一格;风俗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松树凌霄图》是陈师曾47岁时的作品,虽然是仿前辈画家笔意,却是大家的手笔:构图奇崛而自然,松干、松枝简练而遒劲,松针率意而肯定,凌霄则寥寥数笔而画龙点睛,让坚挺的画面多了一缕浪漫的情怀……一个成熟画家的笔墨技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显示。
陈师曾35岁时拜师于吴昌硕门下,受其影响巨大。他通晓中西绘画的原理,主张中国画革新,但并不附和“西洋画科学,中国画不科学”的肤浅论调,坚决捍卫文人画传统,在坚守文人画这片土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他47岁时所作《佛手图》,整个画面简洁而不俗,题跋占据了重要位置,“佛手”却偏置于下方。观者能明显感觉到,这幅画的主题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这样解读文人画:“即画中带有文人之性质,含有文人之趣味,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必须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在《佛手图》的题跋中,他援引了龚自珍的《露华》,内容涉及佛教。是故,读者在欣赏这幅画时,还获得了许多“题外之音”,这就是陈师曾想要的效果。陈师曾不仅内蕴丰厚,而且文才非凡。人们常常感叹当代没有文人画,其实,不是没有文人画,而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罢了。
陈师曾不仅仅是山水、人物、花鸟画的大家,而且是中国漫画的拓荒者。1914-1915年间,他融会西法,首次将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引入国画,绘出了惊动画坛的现代风俗画——漫画《北京风俗图》。这是一部“民俗图志”,市井街头常见的各色人物与风习尽收其中,可谓是民初北京“宣南”地区社会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具有鲜明乡土色彩的小品画。如绘一人力车之一角,仅见坐车者的脑袋,-老妇蓬首垢面,破衣破裤,右手执布帚,左手持香炷,逐车乞钱……漫画借助民间风俗题材,直面社会现实生活,寄寓人文关怀。其向下的眼光,对时局的关怀以及“伤今怀古”的复杂情感皆寓于其中。漫画打破了晚清人物画囿于佛道、仕女、高士一类题材的局面,将民主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精神引入艺术,使艺术回归现实生活,这在中国近代人物画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清末艺术家潘语舲在题跋中曾言:“此册于游戏之中,寓警世之意”。后来,丰子恺等人的漫画,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陈师曾的启发和影响。
陈师曾在理论方面也有重大贡献。除了《中国绘画史》等专著外,他还写有重要的文论,如《中国画是进步的》《文人画之价值》。今天重读这些文章,对我们认识中国画、文人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民国初年北京画坛的领袖,陈师曾除了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的创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外,他还是齐白石的伯乐和大贵人。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师曾的推荐和引领,也许中国近代美术史得重新书写。陈师曾对齐白石的艺术创作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他艺术风格的形成。1917年,53岁的齐白石初到北京时,带着作品去请教陈师曾,陈师曾发现他的才华并对画作进行中肯而真诚的褒贬,还作《题齐濒生画册》诗一首。1922年,陈师曾应日本画家之邀赴日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由他携去参展的齐白石的画作深受好评,轰动中外,乡下木匠齐白石从此一举成名。
1923年9月,陈师曾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仅47岁。天妒英才,这样一位既有艺术天赋又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没有到达艺术的最高峰就离世了。梁启超在悼词中称:“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损失,不过物质,而吾人之损失,乃为精神。”以梁启超的地位和眼界,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吴昌硕的题字是“朽者不朽”,这是对陈师曾艺术人生的最高评价。
【相关链接】
①陈师曾(1876—1923年),号朽道人。1902年,陈师曾同鲁迅、弟弟陈寅恪一道东渡日本留学。他既受到过传统文化教育,又受到了新学教育,并出国留学,曾任大学教授,这是只有近代文人才有的机遇,也是近代文人不同于古代文人的特点。陈师曾也正是这样一位带有一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特点的封建末代文人,又接受了一些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可以说是在近现代之交比较典型的文人画家,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被梁启超誉为“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
②陈师曾看了齐白石的《借山图》等画作后,题赠《题齐濒生画册》一诗:“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但恐世人不识画,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陈师曾出身名门,是拥有艺术天赋、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他博采众家之长,不仅师法明代沈周、清代石涛等前辈画家,还拜师于一代艺术大师吴昌硕门下。
B. 陈师曾的《松树凌霄图》,构图奇崛自然,松干、松枝简练遒劲,凌霄则寥寥数笔而画龙点睛,笔墨技巧成熟。虽是对前辈画家作品的临摹,却是大家手笔。
C. 陈师曾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主张改革,但并不妄自菲薄,一味盲从西法,而是坚守中国文人画传统,进行文人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
D. 刚到北京的齐白石去请教陈师曾,陈师曾对他的画进行了评价,并作诗相赠,希望他自创风格,不必求俗媚世,这对齐白石以后的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5.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师曾认为文人画要带有文人的气质、含有文人的趣味、表达文人的思想,《佛手图》就是例证。此画因为题跋占据重要位置,内容涉及佛教,才让人感受到画外之意。
B. 现在的文人画艺术水平不高,是因为现在的文人错误地认为文人画不需要讲究绘画技巧,只需要有足够深厚的诗文、书法等方面的功底,并将思想情味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C. 陈师曾的漫画将国画和西洋画技法融合,并借助民间风俗题材,直面社会现实生活,寄寓人文关怀。这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与他所受的教育和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D. 陈师曾是民国初年画坛领袖,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因此梁启超认为他的死对中国艺术界的影响比日本大地震于日本的影响更严重。
6. 吴昌硕为陈师曾题字“朽者不朽”,请说说这一题字的含义,并简要概括陈师曾的“不朽”体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4. B    5. C    
6. (1)陈师曾在中国绘画艺术方面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价值不朽。(2)“不朽”的表现:①画技高超自成一格。②坚守文人画传统。③拓荒中国漫画。④在艺术理论方面有大贡献。⑤指点引领齐白石。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是对前辈画家作品的临摹”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松树凌霄图》是陈师曾47岁时的作品,虽然是仿前辈画家笔意,却是大家的手笔”分析可知,只是“仿前辈画家笔意”,不是“对前辈画家作品的摹绘”。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此画因为题跋占据重要位置,内容涉及佛教,才让人感受到画外之意”说法不准确,人感受到画外之意,不只是因为题跋占据重要位置,内容涉及佛教,还和人们自身有关。人们不能只在画中考究艺术上之工夫,要有于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的意识。
B.“认为文人画不需要讲究绘画技巧”于文无据。根据文章第二段,其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人”。
D.“陈师曾是民国初年画坛领袖”的说法有误,原文为“民国初年北京画坛领袖”;“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是梁启超的看法。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朽者不朽”,结合文本内容“1923年9月,陈师曾为奔母丧回南京,不幸染病逝世,终年仅47岁。天妒英才,这样一位既有艺术天赋又满腹经纶的旷世奇才没有到达艺术的最高峰就离世了”,注释内容“陈师曾(1876—1923年),号朽道人”分析可知,陈师曾号朽道人,英年早逝,但他在中国绘画艺术方面贡献巨大、影响深远,价值不朽。
概括陈师曾的“不朽”的体现,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结合“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上,他前承吴昌硕,下启齐白石。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风俗等皆有涉及”分析,画技高超,是山水、人物、花鸟画大家;结合“他通晓中西绘画的原理,主张中国画革新,但并不附和‘西洋画科学,中国画不科学’的肤浅论调,坚决捍卫文人画传统,在坚守文人画这片土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分析可知,革新文人画,坚守中国文人画这片土地并有所成就;结合“陈师曾不仅仅是山水、人物、花鸟画的大家,而且是中国漫画的拓荒者”分析可知,拓荒中国漫画;结合“陈师曾在理论方面也有重大贡献。除了《中国绘画史》等专著外,他还写有重要的文论,如《中国画是进步的》《文人画之价值》”分析可知,在艺术理论方面有重大贡献;结合“他还是齐白石的伯乐和大贵人。可以说,如果没有陈师曾的推荐和引领,也许中国近代美术史得重新书写。陈师曾对齐白石的艺术创作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他艺术风格的形成”分析可知,指点提携齐白石,对齐白石的艺术创作影响很大,甚至直接影响到他艺术风格的形成。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谥文节。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
【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
7.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欲网罗A四方知名士B相羽翼C尝筑南园D属万里E为之记F许以G掖垣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绍兴,宋高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从汉武帝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中的“元嘉”即为年号。
B. 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词还有迁、擢、改等,如《琵琶行(并序)》“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左迁”表示贬官。
C. 崩,本义是指山倒塌,文中指帝王之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如陶渊明谥号“靖节”。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万里具有管理才能,担任奉新县知县时,阻止收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只把逃税人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县里大治。
B. 杨万里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后,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后被任命为提点刑狱,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来防范盗贼,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
C. 杨万里慧眼识人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
D. 宋孝宗起初很喜爱杨万里的才能,称他有“仁者之勇”,受到重用;后来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
(2)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
11. 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DF    8. D    
9. C    10. (1)张浚用使心意正直诚恳的学问(即儒家中庸之学)勉励他,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
(2)一旦履行职务遇到危机,懊悔怎么来得及?与其懊悔来不及,不如推辞而不担此重任。    
11. ①孝宗命太子参与政务,他上疏力谏,劝阻太子;②韩侂胄掌权时,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③韩侂胄用兵时,他写文痛骂。
【解析】
【分析】分析片段
【导语】这篇文章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通过对杨万里一生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他作为宋代著名学者和官员的个人品德和才能。杨万里一方面展现了他的管理才干以及在治县期间的不凡政绩,另一方面则突显了他的识才之慧和对人才重视的态度。同时,文章还描绘了杨万里面对权臣韩侂胄时的正直不阿。整体而言,文章强调了杨万里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成就,塑造了一位有才有德的历史人物形象。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他曾经修筑南园,让杨万里作记,答应日后请他任中书、门下省的高位。
“欲网罗四方知名士”为动宾结构,“相羽翼”为补语,中间不能断开,故在C处断开;
“尝筑”的宾语是“南园”,动宾结构,应在D处断开。
“属”为动词,“万里”为宾语,“为之记”作补语,应在F处断开。
故选CDF。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朝廷……给予……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不全为朝廷给予,且有褒有贬,也有平谥;陶渊明“靖节”非朝廷给予,而是私谥。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错误。结合原文“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可知,太子敬重他是因为他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而不是因为他慧眼识珠,举荐的人才都得到了提拔。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状语后置句;“勉”,勉励;“服其教”,服从他的教诲;“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一”, 一旦;“孰若”,不如,哪里比得上;“居”,担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①依据“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可知孝宗命太子参与政务,他上疏力谏,劝阻太子;
②依据“韩侂胄用事……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可知韩侂胄掌权时,看重杨万里的才能,杨万里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
③依据原文,他听闻韩侂胄用兵事,“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可知,韩侂胄用兵时,他写文痛骂。
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他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做县丞。这时张浚被贬谪到永州,关闭大门,谢绝来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用使心意正直诚恳的学问(即儒家中庸之学)勉励他,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张浚入朝做宰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还没有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有逃避赋税的老百姓只把他们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治理得很好。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有了重用杨万里的想法,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地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杨万里:“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陆续将这些人擢用。赶上高宗驾崩,孝宗想要执行三年守丧的制度,创建议事堂,命令皇太子参与决定各种政务。杨万里上奏章极力劝谏,又上书太子,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旦履行职务遇到危机,懊悔怎么来得及?与其懊悔来不及,不如推辞而不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