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逐题解析)(高一必修上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
试题预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的,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
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
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
“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
“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
“肯定,快到铁路了。”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跺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
可是,慢!那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儿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竟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儿轻盈迅速地爬去。
这如豆的一小点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会安然无恙地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的,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着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
“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他的耳朵听不见。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人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他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作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的耳朵听不见,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
这个人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
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聋,还不能说话。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
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他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完的泪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
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哑巴挣脱了出来,匆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灰蒙蒙的环境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又烘托出伍原此刻找不到方向又不见人迹的迷茫无助的心情。
B. 为了把战友的档案和受伤战友的消息及时送给部队,八路军战士伍原虽然在行进途中迷路了,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
C. 伍原看到了一个老乡,迫不及待地想伸手拉住,老乡却“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这使小说的情节有了波澜。
D. 老乡虽然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但内心明亮,当他知道了伍原的身份,最终为伍原指引了部队前进的方向。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叙述聋哑“老乡”为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伍原指路的故事,《百合花》叙述小通讯员和“我”向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二者都刻画了小人物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B. 小说开头“没有”一词反复出现,强调了没有任何“路标”的迹象出现,这与标题形成反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本文与《百合花》都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如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小通讯员“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
D. 本文与《百合花》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均以故事情节取胜,笔调简明朴实,语言充满诗情画意,体现茹志鹃小说散文化的写作风格。
3. 本文标题与《百合花》的标题均有象征作用,试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4. 小说中多次写伍原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答案】1. B    2. D    
3. ①“路标”象征指引伍原前行的勇气和希望。
②“百合花”象征军民纯洁的情谊和美好的人性。    
4. 分析:
①开端部分,伍原因为迷路,流下了近乎绝望 泪;
②等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
③聋哑“老乡”的误解,他又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
效果:
①眼泪展现了伍原的心境,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②眼泪串起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
③流泪情节丰富主题,引发读者共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但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错误。他并不是“始终”毫无畏惧,如“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可见他此时是有畏惧心理的。“伍原狠狠地跺了跺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见,他此时并非信念坚定。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均以故事情节取胜”“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错误。本文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送给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聋哑“老乡”为八路军战士伍原指路。《百合花》叙述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并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只是通过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写人与人的相处,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从全文内容来看,本文语言并未充满“诗情画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本文是围绕伍原寻找部队展开的,文章开篇写到“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可见路标本指部队行进时沿路留下的痕迹。文章的最后写到伍原遇到老乡,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告诉伍原部队前进的方向,而当伍原走上大路时,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所以这灯光就像路标一样,指引伍原前进的方向,让他有了找到部队的希望,所以路标本指部队行进时沿路留下的痕迹,在文中它既用来指引主人公伍原前进的方向,又象征着这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找到部队的勇气和希望。
百合花图案的被子是一条线索,联系着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文章的细节描写。没有它小说中的三个人不会聚在一起,更不会发生下面的故事。小通讯员为救战友牺牲在包扎所,新媳妇给通讯员盖被子、献被子,军民鱼水情依赖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而白色的百合花象征了纯洁与感情,是通讯员和新媳妇美的化身,象征了他们的一切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和他们的心就像百合花一样洁白无瑕。百合花的清丽、纯洁、淡雅等特点,既可以象征新媳妇的纯真、善良与友善,也能象征小通讯员的淳朴、真诚和高尚,还可以象征纯洁的军民鱼水情,仍能够象征舍己救人的人性美。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中典型动作细节的作用。
分析:第一次流泪:是小说开端部分,“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伍原因为迷路,处于绝望无助甚至窒息的状态,他流下了近乎绝望的泪,是人物绝望无助的心境的直接表露。
第二次流泪:等发现了灯火,他流下了激动的泪,“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这次的眼泪是他绝处逢生的激动心情的表露,他发现了灯光,就有了希望和方向。
第三次流泪:但是因为聋哑“老乡”的误解,“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他又流下了委屈而无奈的泪。写出了人物刚看到希望却遭到误解,因委屈而无奈而着急的心境。
效果:眼泪展现人物心境,伍原从因为迷路而流下绝望的泪,到发现灯火时流下激动的泪,再到因“老乡”误解而流下无奈的泪,最后止住眼泪,眼泪蕴涵丰富心境,丰富人物形象。
眼泪串起故事情节,伍原流泪的情节使故事发展跌宕起伏,使情节结构紧密完整,推动情节发展。
反复流泪的伍原牵动读者的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并深化小说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分也。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里,不止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
材料二: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字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君于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5.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去其害A之者B故C所欲D以必得E所恶F以必除G此功名之H所以立也。
6.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
B. 鄙,指郊野、郊外。
C. 通,意为全部、整个。
D. 成人,指德才兼备的完人。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王”与平庸君主的区别在于,前者懂得取舍,能消除妨害重大事务的因素,而后者则不能。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求学之人。
B. 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地位的读书人,他们就天下事务进行考虑,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更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
C. 荀子认为,善于学习的人应该用心专一,触类旁通,不背仁义,而如果不坚持学习,就可能成为夏桀、盗跖那样的人。
D. 荀子认为学习是件需专心致志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是市井中的普通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知识,才算得上学者。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跬步不至,不足谓善御。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9. 孔子、墨子、宁越取得成功的事例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什么启示?
【答案】5. BEG    6. C    7. C    
8. (1)射出 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称作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称作善驾。
(2)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9. 用心要精深,长久不停地努力,消除妨害学习的因素。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言文都强调了专心致志与持之以恒对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吕氏春秋》的范例,强调通过不懈努力和选择合适的方法,普通人也能获得成功。《荀子•劝学》则认为学习应贯彻始终,通过内心的专一和外在的实践,才能真正达成德行的完善。两篇文章重在教导人们通过学习和自身修养,远离市井庸人,达到圣贤之境。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
“去”作谓语,“其害之”作宾语,“者”,表停顿,且“故”引起的句子是由前面观点得出的结论,所以应在“者”和“故”之间,即B处断开;
“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两个短语,结构相同,句式对称,故在两者中间,即E处断开;
 “此”作主语,“功名之所以立”作谓语,“也”表判断,“此功名之所以立也”是完整的判断句,应在其前后断开,即在G处断开。
故选BEG。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和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都是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正确。句意:宁越是中牟 草野之民。
C.错误。“通”,通达,通晓。句意: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
D.正确。句意:那就是德才兼备的完美的人了。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如果不坚持学习,就可能成为夏桀、盗跖那样的人”错,由“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可知,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跖就是那样的人,与坚持学习无关。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发”,射出;“谓”,称作;“御”,驾车。
(2)“假”,借助;“水”,名词做动词,游泳;“绝”,横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
由“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可知:用心要精深,所以才有成就。
由宁越“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及作者评价“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里,不止也”,是不停止地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由“去其害之者”及三人学习“有便于学者,无不为也;有不便于学者,无肯为也”“今有宝剑良马于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可知,应该专心学习,消除妨害学习的因素。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能除掉,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这是贤和不肖截然不同的原因。孔丘、墨翟、宁越,都是没有做官的读书人。他们就天下所有事务进行考虑,认为没有比先王道术更重要的,所以就日夜学习。凡是对学习有利的事情,没有不尽力去做的;凡是不利于学习的事情,都不去做。据说孔丘、墨翟白天背诵经典研习学业,夜里就梦到亲眼见到了文王和周公旦,当面向他们请教。他们用心如此精深,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办不成呢?现在有宝剑良马在这里,人们一定会把玩起来不知满足,观赏起来不觉疲倦;而对于嘉言懿行,却稍加尝试就不再钻研实行,这样做,还想使自身平安,名声显扬,不是太困难了吗?宁越是中牟的草野之民。苦于耕作的辛劳,对他的友人说:“怎样做才能免除这种痛苦呢?”他的友人说:“做什么也比不上学习,学习三十年就可以显达了。”宁越说:“让我用十五年来实现。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学了十五年,周威公拜他做了老师。箭的速度很快,可是飞不过二里远,因为它停止了;步行速度很慢,却可以走到几百里之外,因为脚步不停。
(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
材料二: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跖就是那样的人。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好的读书人。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因此,权利也不能让你屈服,许多人的议论也不能让你改变,天下万物都不能动摇你的信念。活着是如此,到死也不变。这就叫做有德行、有操守。有德行和操守,才能做到坚定不移,有坚定不移然后才有随机应对。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德才兼备的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则重视品德、操守的完美无缺。
(节选自《荀子•劝学》)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插田歌①(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②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③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注释】①插田:插秧。②田滕(chéng):田埂。③嘤咛: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
10. 下列对刘禹锡《插田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B.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C. 诗中写到了农夫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1. 《插秧歌》与《插田歌》两首诗都展现了劳动场景,但同中有异,请结合文本赏析其不同之处。 
【答案】10. A    11. 不同点:一、《插田歌》的劳动场景是轻松的,劳动者是愉悦的,表现在(1)美景让其轻松:环境优美,草长鸟飞,水田潋滟。(2)穿戴显其轻松:农民夫妇白裙绿衣,穿戴与景色相谐。(3)唱和表露其轻松愉快:他们一边劳动,一边唱和,声音缠绵柔媚,就像《竹枝词》的音调。二、《插秧歌》的劳动场面是“繁忙”的,劳动者是辛苦的,表现在:(1)全诗共八句,五十六字,紧扣一个“忙”字着力描绘尽情表现。前两句四个人物,四个动词,勾勒出一幅紧张繁忙的劳动场面:全家老少一齐出动,各尽所能,配合默契。(2)三四句是环境刻画,通过对雨具和劳者淋雨情形的描写,反映了插秧的紧张和艰苦。(3)接下来的五至八句,诗人通过对农家夫妇的对话,即对话时的情态的描写,不仅进一步表现了插秧的紧张,而且也说明农事的繁杂,进而从侧面表现出农家的勤劳。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解析】
【导语】刘禹锡的《插田歌》以其优美的意境描绘了插秧的田园画面。诗歌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农夫、农妇在田间劳作的景象,通过花草、燕子等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以及对白裙绿蓑的色彩描绘,展现出乡村劳动生活的和谐美感。诗中劳动者的欢声笑语与自然融合,渲染出轻松愉悦的氛围,与现实中的辛劳形成反差,表达了古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相比之下,《插秧歌》可能更多地强调插秧的具体劳动过程,展现了劳动情景的生动活泼,两者在描绘主题上有细微不同,但共同呈现了劳动生活的活力。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A.“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错,“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参差:原指长短不齐的样子。这里形容稻田水光闪烁,明暗不定。选项曲解诗意。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1)《插田歌》中“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为: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诗人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体现劳动的轻松欢愉。前四句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在这样的美景中进行劳动自然是轻松的。
五、六句是描写人物形象的诗句。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示了自然生机的美与明媚春光的和谐统一。这两句通过写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可见其“轻松愉快”。
七、八句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传达出农民们劳动时毫无机心的欢乐与热情。这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插秧歌》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紧扣一个“忙”字着力描绘尽情表现。开篇就写“插”秧:“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分工明确、精细。“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抛”字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句,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可见春雨之密、急、大,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通过对雨具和劳者淋雨情形的描写,反映了插秧的紧张和艰苦。
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意为农妇呼唤农夫休息一会儿吃早饭,农夫弯腰低头劳作,没有答应。一家人干活绝无袖手看戏的。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让他们歇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可见抢插的紧张程度。
七、八句,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栽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由插秧到家务事,真是忙上加忙,从而劳动者的艰辛和劳苦全都表现了出来。
最后四句诗人通过对农家夫妇的对话的情态的描写,表现了插秧的紧张,也说明农事的繁杂,,侧面表现出农家的勤劳。
三、课内基础知识考查(39分)
12. 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剔(tī)除        大笔如椽       譬(pì)如     礼尚往来
B. 着恼(zháo)        忸怩(ní)      炉火纯青      蹩(biě)脚
C. 残羹冷炙(zhì)   浮躁           出类拔粹      半晌(shǎng)
D. 冠(guān)冕     孱(càn)头     晶荧         脑髓(suǐ)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B.“蹩脚”中的“蹩”应读作bié;
C.“出类拔粹”中的“粹”应写作“萃”;
D.“晶荧”中的“荧”应写作“莹”。
故选A。
13. 下列关于词性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A. “里”是名词,“甜”是形容词。
B. “仿佛”“已经”是副词。
C. “满”是形容词,“嗡嗡”是拟声词。
D. “闹”是动词,“蝴蝶”是名词。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词性的能力。
C.“‘满’是形容词”错,“满”是副词,修饰谓语动词“是”。
故选C。
14. 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扬眉吐气”是并列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北省邢台市精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二调考试语文试卷 (逐题解析)』  下一个『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强基阶段检测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