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但觉:(一
试题预览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10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但觉:
(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
(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
(三)多产粮,是上策。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凡此种种,可以多收。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
【注】材料一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此前毛泽东曾批示:“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
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首先,这是由粮食的极端重要性决定的。粮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仅具有食物属性,还同时具有政治、经济、能源、人权等多重属性。只有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其次,这是由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消费国,每年的消费量要占到世界粮食消费总量的1/5,是世界粮食贸易量的两倍多。再次,这是由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决定的。目前我国小麦和水稻单产水平与世界前10位国家相比,仅为它们平均水平的60%左右。从国内看,全国270个早稻万亩示范片和95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亩产都要比所在县平均水平高出120公斤以上,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如果过度进口粮食,必然会冲击国内粮食生产,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最后,这是由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当前,除了受一般供求规律的左右,其他各种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包括美元贬值、气候因素以及自然灾害导致的粮食供给不足,生物燃料和消费结构变化导致的粮食需求旺盛,以及部分国家出口禁令、国际投机资本在期货市场上的炒作等。
2012年我国实现了粮食连续9年增产,总产量达到5.9亿吨左右,粮食供求总体基本平衡,但这是一种很紧张的平衡。所谓紧张平衡,是指粮食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而且结构性紧缺的矛盾突出。具体来看,小麦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稻谷则长期偏紧:玉米由于饲料与工业加工需求逐年增加,供需日趋紧张;大豆已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路径。第一,要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第二,要大力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健全防洪抗旱减灾防灾体系,提高粮食生产用水保障能力。第三,发挥好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支撑作用,重视种业在保证粮食产业安全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完善粮食市场定价机制。粮食生产高度依赖水、土等自然资源,在人多地少的中国,大幅度提高粮食劳动生产率难度大,从事小规模经营的农民消化生产成本上涨的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粮食价格就成为保障供给、平衡工农业利益的重要手段。从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平衡城乡关系的角度看,在全社会物价总水平提高的同时,应当保持粮食价格水平的稳步提高。
加强粮食宏观调控。一是继续增加对农民种粮的补贴规模,提高补贴效果。我国从2004年开始实行种粮补贴政策,补贴规模从14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28亿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民因生产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但目前各地一般是将补贴发放给原土地承包户,而租种承包土地的农户难以享受政策优惠,补贴资金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二是健全对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粮食主产区抓粮的积极性。三是努力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机制,加强对粮食生产、消费、进出口、市场、库存、质量等的监测监管,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摘编自韩俊《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文中形容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B.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意思是粮食是民生的根本,手中有了粮食,民心自然安定。
C. “脚踏实地”,意思是说我国粮食工作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D. “紧张平衡”,指我国粮食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且结构性紧张的矛盾突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1959年的年成确实比上一年要好,那么国家适当增加点粮食收购也不是不可以的。
B. 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 主动权,才能有效保障国运民生。
C. 粮食不仅具有食物属性,还具有政治、经济、能源等其他属性,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D. 如果进口外国粮食,一定会冲击国内的粮食生产,也会受到部分国家出口禁令的制约。
3. 下列政策或事例符合材料二中“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的一项是(   )
A.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
B.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C. 山东东营探索盐碱地治理新模式,在地下布设“排盐管网”,改善灌溉条件。
D. 重庆种粮户种50至3000亩粮食作物并自负盈亏,可获得每亩230元政府补贴。
4. 材料一多处使用了选择疑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请根据材料一,谈谈毛泽东的《粮食问题》对我们“保障粮食安全”有什么启示。
【答案】1. A    2. D    3. C    
4. 引发思考,语气委婉,使表达更加客观理性:体现了对粮食问题的审慎态度。    
5. 启示:①适当征购粮食,掌握粮食主动权;②调整粮食销售计划,合理安排粮食消费:③鼓励多种方式增加粮食产量;④重视农民的粮食储备。
【解析】
【导语】材料一从1959年毛泽东对当前粮食问题的思考出发,强调粮食收购策略和合理分配的建议。材料二则从现代视角阐述中国粮食自给的重要性,指出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运民生,提出改善粮食生产条件、调整市场定价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两篇材料共同强调粮食安全的战略重要性,一个从历史经验出发,另一个从现状与未来策略着手,强调粮食的多重属性和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文中形容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错误,曲解词义。材料一中毛泽东引用“糠菜半年粮”的俗语,赋予其新的含义,意在倡导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号召大家要有大粮食观念,在国家粮食生产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用吃糠、吃菜等方式进行弥补,以期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D.“如果进口外国粮食,一定会冲击国内的粮食生产”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如果过度进口粮食,必然会冲击国内粮食生产”,选项没有“过度”这个限制词,曲解文意。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开发“零星土地”的做法“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不属于“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
B.“恢复私人菜园”“酌给自留地”只是为了种菜,也不是“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
D.这是加强粮食宏观调控的几点措施,并非“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选择疑问句,问话人提出可供选择的项目让对方进行选择,让读者感觉自己是在参与决策过程,而非仅仅是接受命令或陈述。这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提出不同方案并询问可行性,体现了对于不同意见的尊重,营造出一种集思广益的氛围,使表达更加客观理性。
这样的措辞体现了毛泽东对粮食问题的深度关切和理性思考。相比于直接给出指令,选择疑问句更加温和,不会给人一种强制性的感觉,从而更容易被接受。毛泽东通过这些选择疑问句表达了他对粮食问题的看法,体现了对粮食问题的审慎态度,体现了他不把个人意志强加给他人的民主作风,读来深感平易近人。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可分析得出:要适当征购粮食,掌握粮食主动权。
②根据材料“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可分析得出:调整粮食销售计划,合理安排粮食消费。
③根据材料“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可分析得出:鼓励多种方式增加粮食产量。
④重视农民的粮食储备。毛泽东提到“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这强调了粮食储备的重要性。对于现代粮食安全来说,建立足够的粮食储备可以在面对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时,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不能生产多少就销售多少,拥有多少就吃掉多少,而应该留有必要的粮食储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熟藕
汪曾祺
刘小红长得很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
这里已经是东街的街尾,店铺和人家都少了。比较大的店是一家酱园,坐北朝南。这家店卖种酒,叫佛手曲。一个很大的方玻璃缸,里面用几个佛手泡了白酒,颜色微黄,似乎从玻璃缸外就能闻到酒香。酱园里有一种麒麟菜,即百花菜。不贵,有两个烧饼的钱就可以买一小堆,包在荷叶里。麒麟菜是脆的,半透明,不很咸,直接就可以吃。孩子买了,一边走,一边吃,到了家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酱园对面是周麻子的果子摊。其实没有什么贵重的果子,不过就是甘蔗(去皮,切段)、荸荠(削去皮,用竹签串成串,泡在清水里),再就是百合、山药。
周麻子的水果摊隔壁是杨家香店。杨家香店的斜对面,隔着两户人家,是周家南货店,亦称杂货店。这家卖的东西真杂。红蜡烛。一个师傅把烛芯在一口锅里一支一支“蘸”出来,一排一排在房椽子上风干。蜡烛有大有小,大的一对一斤,叫做“大八”。小的只有指头粗,叫做“小牙”。纸钱。一个师傅用木槌凿子在一沓染黄了的“毛长纸”上凿出一溜溜的铜钱窟窿,是烧给死人的。明矾。这地方吃河水,河水浑,要用矾澄清了;炸油条也短不了用矾、碱块。这地方洗大件的衣被都用碱,小件的才用肥皂。浆衣服用的浆面——芡实磨粉晒干。老板一天说不了几句话,跟人很少来往,见人很少打招呼,有点不近人情。他生活节省,每天青菜豆腐汤。有客人来,不敬烟,不上点心,连茶叶都不买一包,只是白开水一杯。因此有人从《百家姓》上摘了四个字,作为他的外号:“白水窦章”。“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写账,没有别的事。他不看戏,不听说书,不打牌,一天只是用一副骨牌“打通关”,打累了,他伸一个懒腰,走到门口闲着。看来往行人,看狗,看碾坊放青回来的马,看乡下人赶到湖西歇伏的水牛,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
周家南货店对面是一家绒线店,是刘小红家开的。绒线店卖丝线、花边、绦子,还有一种扁窄上了浆的纱条,叫做“鳝鱼骨子”,是捆扎东西用的。绒线店卖这些东西不用尺量,而是在柜台边刻出一些道道,用手拉长了这些东西在刻出的道道上比一比。刘小红的父亲一天就是比这些道道,一面口中报出尺数:“一尺、二尺、三尺……”绒线店还带卖梳头油、刨花(抿头发用)、雪花膏。还有一种极细的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刘小红每学期装饰教室扎纸花,都从家里带了一箍花丝去。
刘老板夫妇就这么一个女儿,娇惯得不行,要什么给什么,给她的零花钱也很宽松。刘小红从小爱吃零食,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
正对刘家绒线店的是一个土地祠。土地祠厢房住着王老,卖熟藕。王老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全城只有他一个人卖熟藕,谁想吃熟藕,都得来跟王老买。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他的煮藕的锅灶就安在刘家绒线店门外右侧。
小红很爱吃王老的熟藕,几乎每天上学都要买一节,一边走,一边吃。小红十一岁上得了一次伤寒,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她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街坊们都来看过她。她吃不下东西。王老到南货店买了蜜枣、金橘饼、山楂糕给送来,她都摇头不吃。躺了二十多天,小脸都瘦长了,小红妈非常心疼。一天,她忽然叫:“妈!我饿了,想吃东西。”
妈赶紧问:“想吃什么?给你下一碗饺子面?”
小红摇头。
“冲一碗焦屑?”
小红摇头。
“熬一碗稀粥,就麒麟菜?”
小红摇头。
“那你想吃什么?”
“熟藕。”
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
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小红几口就吃了一节,妈忙说:“慢点,慢点,不要吃得那么急!”
小红吃了熟藕,躺下来,睡着了。出了一身透汗,觉得浑身轻松。
小孩子复原得快,休息了一个星期,就蹦蹦跳跳去上学了,手里还是捧了一节熟藕。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小红二十了,出嫁了。婆家姓翟,也是开绒线店的。翟家绒线店开在北市口。北市口是个热闹地方,翟家生意很好。丈夫原是小红的小学同学,还做了两年同桌,对小红也很好。
北市口离东街不远,小红隔几天就回娘家看看,帮王老拆洗拆洗衣裳。
王老轻声问小红:“有了没有?”
小红红着脸说:“有了。”
“一定会是个白胖小子!”
“托您的福。”
王老死了。
早上来买熟藕的人看看一锅煮熟藕,还是温热的,可是不见王老来做生意。推开门发现,王老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
小红正在坐月子,来不了。她叫丈夫到周家南货店买了一对“大八”,到杨家香店“请”了三炷香,叫他在王老灵前点一点,还叫他给王老磕三个头,算是替她磕的。
王老死了,全城再没有第二个人卖熟藕。
但是煮熟藕的香味是永远存在的。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条街上的零食她都吃遍了,但是她最爱吃的是熟藕”一句既衔接了上文内容,又引出了熟藕摊和王老。
B. 小说叙写刘小红生病时,“街坊们都来看她”,从街坊们对孩子的关系,透露出这里民风的淳朴和生活的祥和。
C. 尽管王老待刘小红如女儿,但刘小红婚后回娘家时王老对她的询问并不符合身份,这也让刘小红倍感尴尬。
D. 小说中王老和刘小红之间超越普通邻里的情谊,可以用费孝通《乡土中国》中“血缘和地缘”的相关理论解读。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塑造人物主要用侧面描写手法,以辛辣讽刺的笔调突出“白水窦章”的刁钻刻薄,与充满人情味的王老形成鲜明对比。
B. 作者在文中饶有兴致地介绍了酱园、果子摊、杨家香店、周家南货店,看似闲笔,实则不闲,使文章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C. 小说结构从容舒缓,看似随意实则精致。如小红丈夫置物祭奠的情节,就串联了前文所写的杨家香店、周家南货店等元素。
D. 本文与沈从文的《边城》都善于描写富有地域特色的风土人情,具有醇厚的地方色彩,展现了温情、美好的民俗画卷。
8. 小说中的“熟藕”与刻画人物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
9. 汪曾祺说自己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请分析本篇小说的散文化特点。
【答案】6. C    7. A    
8. ①熟藕的制作过程表现了王老的勤劳敦厚。
②送熟藕的情节表现了王老的热心善良。    
9. ①情节淡化,结构松散。文章花大量笔墨描写了店铺,又由店铺引出主要人物,情节上不追求作品的冲突,营造了安宁祥和的氛围。
②人物虚化,少有对人物形象细致的刻画,刘小红和王老都没有细致的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人物之间的冲突、情感并不浓烈。
③语言诗意,意境自然,叙述自由散漫,充满生活趣味。
【解析】
【导语】汪曾祺的《熟藕》细腻描绘了江南小镇的市井风情,通过温婉质朴的叙述展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与人情味。作者通过刘小红与王老之间纯真的邻里情谊,生动刻画出小红的天真和王老的慈爱,进而表现出生命中感人至深的情感纽带。小说中对街道、店铺、人物的细致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暖的社区生活画面,展现出质朴而温情的人性之美。汪曾祺以散文化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悠然自足的民俗世界。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王老对她的询问并不符合身份,这也让刘小红倍感尴尬”错误,王老询问刘小红是否有孕,从两个人日常似父女的关系来看,从街坊长辈的角度来看,并无不合适之处。刘小红的脸红不是因为尴尬,而是出于新妇的羞涩。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主要用侧面描写手法”“以辛辣讽刺的笔调”“刁钻刻薄”错误,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正面描写,并非是“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而是只是作者的一种调侃。此外,“白水窦章”虽吝啬无聊,但称不上“刁钻刻薄”。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形象作用的能力。
①“煮熟藕很费时间,一锅藕得用微火煮七八小时,这样才煮得透,吃起来满口藕香。王老夜里煮藕,白天卖,睡得很少”,煮藕时间长,王老夜里煮藕,睡得少,吃苦耐劳,可见熟藕的制作过程表现了王老的勤劳敦厚。 
②)小红并好了要吃“熟藕”,“那还不好办!小红妈拿了一个大碗去找王老,王老说:‘熟藕?吃得!她的病好了!’王老挑了两节煮得透透的粗藕给小红送去”,在刘小红生病的时候,王老特意挑了了两节煮透的熟藕,可见其对小红的关切。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小说不像传统小说那样以紧张激烈的情节冲突来推动故事发展。而是花大量笔墨描写了东街的各种店铺,如酱园、果子摊、香店、南货店、绒线店等,通过对这些店铺的描述,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画卷。这种描写方式使得情节发展较为缓慢,没有明显的高潮和低谷。由店铺引出主要人物刘小红和王老,整个过程自然流畅,没有刻意的安排。情节上不追求作品的冲突,例如刘小红的成长、王老的生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一种平和的氛围中展开。这种散文化的情节处理营造了安宁祥和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平淡生活中的温暖。
②小说中刘小红和王老都没有细致的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对于刘小红,只是简单地描述她长得好看、大眼睛、很聪明,一街的人都喜欢她,以及她爱吃熟藕、出嫁后的生活等。对于王老,也只是强调他无儿无女,孤身一人,一辈子卖熟藕,煮藕很费时间等。人物之间的冲突、情感并不浓烈。刘小红和王老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买熟藕和卖熟藕的关系,没有复杂的情感纠葛。他们的交流也很简单,如王老送熟藕给生病的刘小红,以及后来王老轻声问刘小红“有了没有”等。这种人物虚化的处理方式,使得小说更像是一篇散文,注重对生活状态的呈现,而不是对人物性格的深入挖掘。 
③小说的语言简洁平实,却又充满诗意。如对各种店铺的描写,“酱园里有一种麒麟菜,……直接就可以吃。”语言自然流畅,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意境方面,通过对东街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质朴的生活氛围。如“王老夜里煮藕,……店门外右侧。”画面感十足,让人感受到一种平淡生活中的美好。叙述自由散漫,没有严格的时间顺序和逻辑结构。作者随意地描写东街的店铺、人物和生活场景,充满生活趣味。例如对周家南货店老板的描写,“‘白水窦章’除了做生意,……看对面店铺里买东西的顾客”,这种叙述方式使得小说更具散文的特点,自由灵活,富有生活气息。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史记•魏公子列传》
材料二:
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矫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荀子•臣道》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平原君A使者B冠盖C相属于魏D让魏E公子曰F胜所以自附G为婚姻者H以公子之高义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急”指“以……为急”,与《师说》“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相同。
B. “约”指备办,与《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中“约”词义相同。
C. 文中“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与“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两句“所以”的词义不同。
D. “辞”指“告别”,与《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中“辞”的词义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公子劝谏魏王没有成功,决定自己带着宾客们出发援赵,与赵国共生死。
B. 魏公子曾经替如姬报杀父之仇,侯生认为她一定会答应帮助魏公子盗取兵符。
C. 魏王因公子盗取兵符而发怒,下诏击杀晋鄙。公子和宾客留在了赵国。
D. 荀子认为,大臣、父兄中有人能向君主进言,被采用就好,不被采用就离去,就是劝谏。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2)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14. 结合材料一,分析荀子为什么认为“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
【答案】10. DFH    
11. B    12. C    
13. (1)况且公子即使看不起我,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 
(2)如姬愿意为公子献出生命,也不会推辞,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14. ①信陵君能抗拒君主的命令,借用君主的权力:窃取虎符;②除去了君主蒙受的耻辱,消除了秦国对魏国的威胁,功劳足够用来成就国家的重大利益,维护了魏国和赵国的利益,这叫做匡正。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讲述了魏公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上一个『陕西省西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