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期中试卷
试题
名称
2024年4月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高一(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高一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3学年第二学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答案命题:瑞安市第十中学联系电话:137587676881.C(“独木舟”有误,应该是“漆弓”)2.B(“都要”逻辑不当,原文说是“一般来说”)3.C(A项D项参考句子“主张用色按伦理、秩序”;B项参考句子“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把色彩的象征性作为‘礼’的规范推广到整个
试题预览
2023学年第二学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 答案
命题:瑞安市第十中学  联系电话:13758767688
1. C(“独木舟”有误,应该是“漆弓”)   
2. B(“都要”逻辑不当,原文说是“一般来说”)  
3. C(A项D项参考句子“主张用色按伦理、秩序”;B项参考句子“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把色彩的象征性作为‘礼’的规范推广到整个古代社会。”从材料一第三段可见C项属道家色彩观)     
4. ①坚固,②精美,③耐老化,④耐湿、耐热、耐磨(本题4分,每点1分,四点满分,第④点分开答也只能得1分,任写一点即可得分。材料二第4段最后一句“才能形成坚固的漆膜”可知“坚固”,材料二第6段“但弓上的漆看上去非常精美”可知“精美”,材料二第7段“漆是非常耐老化的”可知“耐老化”,材料三第1段可找到”耐湿、耐热、耐磨”。意思相似即可)   
5. ①漆器的红黑配色彩,体现了儒道美学思想主张;②中国漆器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勤劳而智慧的中华民族的非凡创造;③漆是中华先民最早认识、使用的,漆器的发明呈现了中华文明的一个高度;④漆器生产历史悠久,工艺丰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勤劳智慧。(本题6分,答出一点得2分,三点6分)                      
6. D(“担心鲁大海以后不能认祖归宗”文中无据)
7.C(“鲁妈害怕鲁大海会知道自己的身世真相”错,鲁妈只是不想鲁贵继续侮辱鲁大海,所以打断了他的话)
8.【参考答案】
① 唯利是图,对自己被周家辞退心有不甘,怪罪大海。
② 精明狡诈,对周家太太和大少爷的内幕一清二楚。
③ 粗俗卑劣,骂人吐痰,看不起鲁妈和鲁大海的出身。
④ 作威作福,叫鲁钱拿凳子,对家人颐指气使。
⑤ 好吃懒做,赌钱,追求物质享受。
(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出四点得4分,共4分。从其它角度作答,如 “趋炎附势”“自私无情”等也可酌情给分。)
9. 【参考答案】
“‘不老实’的鲁贵”适合作为小说标题:
(1)文本二的主要人物是鲁贵,“‘不老实’的鲁贵”这一标题指明了小说的写作对象。
(2)“不老实”加引号,既表强调又有特殊含意,耐人寻味,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鲁贵的“不老实”是文本二的线索,贯穿全文,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冲突”适合作为小说标题:
(1)内容围绕“冲突”展开。文本二通过“冲突”表现主题,包括父子冲突、母子冲突、夫妻冲突、阶级冲突等。 
(2)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文本二借助鲁大海与鲁贵的矛盾冲突成功刻画了前者刚直倔强、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3)标题自带悬念感,有助于吸引读者。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其它角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0. C
【解析】“六亲固”可根据主谓语法来判断,“流水之原”是偏正短语。
所以他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11.D
【解析】“不从枉”中的“枉”意为“邪曲、不正直”,“枉做天”的“枉”意为“白白地”。
12.A
【解析】孟子说这句话主要是劝谏齐王要施行仁政,首先要使人民生活具有保障,再施以礼仪教化,只有这样,才能使“王道”理想得到实现。
13.(8分)
(1)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怕不足,哪里还有空闲讲求礼义呢?
【解析】共4分。赡,足;奚,哪里;暇,空闲:治,讲求。各1分。
(2)倾斜的可以扶正,危险的可以使他安定,倾覆的仍能复兴起来,灭亡了就没有办法安置了。
【解析】共4分。正,扶正,使……正;安,使……安定;错,通“措”,安置。各1分,句意1分。
14.(3分)
【答案】孔子主张先富后教。(1分)材料一中“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上足以……然后从而向善”认为君主要先给百姓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糊口,再引导他们向善,体现了 “先富后教”的思想。(也可结合其他句子如“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分析)(1分)材料三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强调丰衣足食是教化的前提,百姓的粮仓充足,才能顾及到礼仪,也体现了“先富后教”的思想。(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没有固定的产业而有恒定的信念,只有士人才能够做到。如果是一般人,就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也没有恒定的信念。若没有恒定的信念,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成一年到头吃得饱,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往善良的路上走,这样老百姓要听从教导也容易。现在呢,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材料二:倾斜的可以扶正,危险的还可以使他安定,倾覆的仍能复兴起来,灭亡了就没有办法安置了。什麽是立国的四维呢?第一叫礼,第二叫义,第三叫廉,第四叫耻。所谓礼,就是不超越规范;义就是不妄自求进;廉就是不隐蔽恶事;耻就是不附从不正直的人。所以不超越规范的,居于上位的君主的地位,就可以安稳;不妄自求进,老百姓就不会巧谋欺诈;不隐蔽恶事,行为就自然端正;不附从不正直的人,邪乱的坏事就不会发生了。
材料三: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15.C(C“直抒胸臆”错,本诗是借景抒情)
16.①从手法角度看,丁诗中“三千里”和杜诗中“东南坼”“日夜浮”都用了夸张手法,体现了湖水的浩瀚阔大。(指出手法1分,分析1分)
②从炼字角度看,丁诗中的“走”“吞”和杜诗中的“坼”“浮”,都写出了湖水的动态,展现壮阔之美。(指出动词得1分,分析1分)
③从意境角度看,丁诗和杜诗都借助意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境界。(指出“意境”得1分,分析1分)
评分标准:共 6 分,每点 2 分。其他回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7.(1)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 A      【18题详解】
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语境是形容距离极近,但并非实指。再根据语境中的“远在天涯”可推知,应选“近在咫尺”;
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空穴来风:有了空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闻毫无根据。语境说的是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应选“杞人忧天”;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意思是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语境是说现在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再联系后文“‘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应选“泾渭分明”;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语境中有“提供养料”,应选“源源不断”。
19. D
【19题详解】“上传”这里是特殊含义
A特定称谓
B.引用或强调
C.强调
D.特殊含义。
20. B
【20题详解】
原句语病有:“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语序不当,“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是后面“互动性增强”的原因,“由于”应该放在前面,应改为“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
“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句式杂糅,要么说“……得到显著提高”,要么说“有助于……提高”,可改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综合分析可知,只有B项修改正确。
故选B。
21. (共6分,每点2分)
①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    ② 压住了青春   ③岁月于他来讲是漫长的    
【详解】①前句说“一侧高高隆起”,所以这句要写出“另一侧很薄”的意思;写出“一侧”或“另一侧”得1分,写出“薄”的意思得1分。两个点各得1分,共2分。
②写出“压”“打”“堵”“敲”等动词得1分,“青春”得1分。两点各1分,共2分。
③从后句看意思为年轻人不吝惜时光,所以本句要突出对年轻来说时间是很漫长的,很充裕的。
每点2分,语意相似即可。
22.①数量不同:这里“一摞”指一本台历,“一摞摞”指很多旧台历。②内涵不同:“一摞”指一年,“一摞摞”多年,还包含岁月的沉重。③情感不同:“一摞”表达年轻人的轻松感,“一摞摞”表达中老年人的沧桑感。(满分5分,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23. 作文
审题:
材料引用了《齐桓晋文之事》中“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的句子。这是孟子对齐宣王讲反省自己所作所为的一句话。不但君王要自我反省,我们普通人也要自我反省。只有经常衡量,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权衡利弊得失。尽量做到,对我们有利的就去做,对我们有害的就不去做;对集体有利的就去做,对集体有害的就不去做;对国家有利的就去做,对国家有害的就不去做。我们在看一件事时,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深入思考,权衡利弊,才能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万物皆要做出利弊取舍,人心更要如此,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论语》里,季文子做事,喜欢“三思而后行”。孔子认为不必,再思就可以了。但对于子路这样的学生,孔子认为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人们在做事时不能蛮干,而是要经过大脑,权衡利弊,然后再付之行动。
材料引出了每个人在面对选择时,都会有权衡与度量,而每一个选择背后都藏着自己的尺子,这个“尺子”则是自己面对人生选择时进行取舍的价值尺度,体现出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立意参考:
1.明权衡之谛,达人生之境。
2.取舍得失, 进退自如。
3.取舍之道,贵在权衡。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中试卷


上一个『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2024年4月浙江省温州环大罗山联盟高二(下)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