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课堂作业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同步练习
试题
名称
《扬州慢》课堂作业(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扬州慢》课堂作业【基础演练】1.下列句子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荠
试题预览
《扬州慢》课堂作业
【基础演练】
1.下列句子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D.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荠麦弥望  弥望:满眼
  B.自度此曲  度:构思
  C.杜郎俊赏  俊赏:出色的鉴赏能力
  D.难赋深情  赋:写作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
 B.豆蔻,形容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甫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
 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
 D.“黍离之悲”,借指对饱受战争之苦的百姓的同情。《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
4.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B.波心荡,冷月无声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5.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⑤⑥/②④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扬州慢》中,点明历史上的扬州是人们向往的佳地的诗句是:                  , 
(2)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杜牧《赠
 别》里的诗句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令人感叹。
(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
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州慢》中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解除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             、
            ”。
(6)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
的《扬州慢》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三句则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7)《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描写芍药花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一句化用了杜牧《赠别》(其一)中的诗
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扬州慢(淮左名都)》中“青楼梦好”一句化用了杜牧《遣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淳熙”“丙申”都是宋代皇帝年号,“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B.“淳熙”是宋代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C.“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至日”是到这一天。
D.“淳熙”是南宋皇帝年号,“丙申”是丙申年,这是帝王年号和干支兼用的纪
年法,“至日”是冬至这一天。
2.对“《黍离》之悲”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黍离》是诗《诗·王风》中的篇名。
B.《黍离》首句是:“彼黍离离”。
C.后人常用“黍离”表对国家昔盛今衰的感伤。
D.词中与《黍离》首句相应的句子是“废池乔木”。 
3.很多诗词作品前面都会附有简短的序言,或述背景,或说缘由,或点题旨,或传感情。一则说明写作的缘由,二则与正文相映成趣。据此分析《扬州慢》词前的小序有何作用。
                                                                              
                                                                              
二、阅读课文《扬州慢•淮左名都》,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如今凋残和败坏的景象,“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
木,犹厌言兵”用移情手法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今日的“空城”来反衬昔日的“名
都”;昔日“春风十里扬州路”和今日的荒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C.下阕运用杜牧的典故,杜牧虽是俊才情种,但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的景象,必
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D.本词造境清雅空灵,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后的残破,用杜郎名句表现扬州昔日
的繁华,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
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
B.“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
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
C.全词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实笔,为下文对比铺垫;写扬州的今日,只用虚笔
勾勒。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
D.全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写得空灵、疏淡,这样更能激
起读者联想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3.这首词是怎样体现“黍离之悲”呢?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词句简析本词的所使用的艺术手法。
                                                                               
                                                                              
                                                                               
                                                                              
                                                                              
【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淡黄柳
姜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宋光宗赵淳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前二句与《扬州慢(淮左名都)》“清
 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感世伤时的意味。
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
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
C.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境化作
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D.刘禹锡曾写“我言秋日胜春朝”,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
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宋]姜夔①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②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③,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①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②笼纱:即纱笼,指灯笼。③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正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
盛况。
B. “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魄生活的写照。
C. “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市,寒月袭人,景色凄凉,此即“巷陌风光”的具体化。
D. 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
E. 全词着眼点不在写节日之乐,而在抒身世之感慨,以乐景写哀情,便是此词特色所在。
2. 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江 梅 引
姜夔①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蜡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江
头梅花又引发了他无尽的相思之情。
B.“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
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C.“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
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D. 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
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凉。
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进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
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能改斋漫录》说:“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撰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种先作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这必须是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
杨守斋《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已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在《词源》中也感叹道:“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正合前说,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
(摘自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再配上乐谱的情况。
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贫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人合作,自己填词。
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词人并不多,因为这既要求词人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制谱,还要会填词。
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和声调的限制,不如先作词后作谱更便于如意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一。
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周邦彦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
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
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词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上谐美的歌谱。
B.填词讲究歌韵和谐,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谱与词句合拍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
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
【语言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国度”里,她是一块园圃,盛开着芬芳绚丽的花朵;她好像一位千娇百媚的美人,舞动着身体;她又像是跳跃着千啼百啭音符的乐章;她也像是记录世间万物悲欢的巨著。这些足以使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绝美的艺术享受。
                                                                               
                                                                              
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30个字。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食文化之于城市已经越来越重要,展示自身的美食文化,使之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不仅是发展的需要,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扬州美食是扬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扬州包子、扬州炒饭、扬州狮子头,早已成为世人心中扬州的名片。以美食为媒,扬州不断结交天下朋友,而如今“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将进一步助推扬州向旅游文化名城发展。展望未来,扬州将擦亮“美食”这块金字招牌,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
                                                                        
【微写作】
一、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请以词人柳永为描述对象,写一段话。要求:①结合其词作内容;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表达对词人或词作的评价;④不少于120个字。
                                                                              
                                                                              
 

二、林庚在研究“木叶”时,引述和分析大量诗歌资料来探讨现象背后的道理。这提示了我们研究人文社科知识的方法。请利用下面提供的资料,探究一下古代诗歌中“空”字的意蕴,写一篇150字以上的短文。
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姜夔《扬州慢》:“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课文同步练习


上一个『《望海潮》课堂作业』  下一个『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4月“二模”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