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高考模拟卷
试题
名称
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逐题解析)(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语文2024.4(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67年,机器人的定义首次被提出。此后多年间,研究者们提出的机器人定
试题预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
语文
2024.4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67年,机器人的定义首次被提出。此后多年间,研究者们提出的机器人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指出机器人应具有协助人或代替人执行任务的能力,即机器人应具备一定的技能。机器人的技能指机器人在某个特定目的下执行的连续动作序列,比如抓握技能、爬行技能、行走技能等。如何使机器人获得各项技能,一直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
机器人学习指机器人模拟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像人类一样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身的性能,从而大幅提高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机器人从无到有获得技能的这一过程称为技能习得。传统机器人的技能习得一般采用固定的编程方式,通常通过人工示教来完成。机器人运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非结构化应用场景时显得力有未逮。近些年来,使机器人像人一样有能力在动态变化的未知环境中通过与环境交互进行自主学习,成为机器人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
(取材于曲威名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强化学习的一个起源来自对动物行为的实验观察。动物在面对相同情景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它们更倾向于能够引起自身满足感的行为,而对于那些会给自己带来不适的行为则会尽量避免。换言之,动物的行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不断试错来巩固。试错学习也是强化学习方法的核心思想。研究者发现,这种试错的思想与让机器人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学习的想法不谋而合。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2022年,研究者应用一个充分训练过的深度强化学习网络,实现了机器人在不平整户外地形中进行可靠的自主导航。
模仿学习又称为示教学习。与强化学习相比,模仿学习降低了学习过程中搜索空间的复杂度,减少了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样本量,加快了学习速度。鉴于单纯使用模仿学习方法易使训练得到的策略陷入局部最优解,一些研究者尝试将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相结合。这种尝试在仿真机器人以及PKU-HR5机器人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
迁移学习指机器人通过对过往经验或已有知识的再利用,加快学习执行新任务的能力,实现不同技能之间的迁移。相较其他学习方法,迁移学习是一种可以利用少量训练数据使机器人学到新技能的方法。直接在实体机器人上进行任务迁移的做法虽然可行、但会造成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次数过多,加快机器人的机械磨损,缩短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针对这个问题,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先在仿真环境中进行训练,然后在现实环境中部署。然而,仿真环境与现实环境通常因差距过大而不匹配,产生“现实鸿沟”,这是迁移学习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迁移学习中还经常出现“灾难性遗忘”问题,即当学习完成一项新任务时,会忘记之前的任务。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渐进式网络,该网络横向连接到先前任务习得的特征,利用先验知识有效地避免遗忘。研究者还应用渐进式网络技术成功地将一种机器人手臂控制策略从仿真环境迁移到了现实环境中。
发展学习是一种通过明确地模拟人类认知发展机理来让机器人习得技能的方法。研究者以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理论依据,提出了机器人自主心智发展的概念。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仿照人类从婴儿到成人的智能发育过程,来实现机器人的智能进化,使机器人借助传感器和执行器与外部环境互动,并像人一样在交互过程中自主学习,逐渐提高智能水平。
(取材于刘天林、林惟凯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尽管当前机器人学习领域已取得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学习若想使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学习,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获得大量的训练数据往往成本高昂,因此降低数据需求对机器人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强化学习的模仿学习和结合强化学习的迁移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强化学习为机器人学习的基础。强化学习本身就是在尝试获得最大奖励,然而,强化学习中存在“奖励稀疏”问题,即在执行任务时很难频繁地获得有益的反馈(奖励),这导致学习缓慢、低效。如何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尽管渐进式网络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实鸿沟”问题,但是如何在具有较大差别的仿真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快速准确地实现技能迁移,仍是机器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未来,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借鉴生物的机理习得相应技能、管理已获得的技能并将已有技能自主结合形成新技能、针对相同的任务在不同的环境中自主选择最优策略等,或将成为机器人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
(取材于林惟凯、罗定生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将货物搬运、放置到指定地点。
B. 固定编程的扫地机器人能根据家具位置自行决定清扫路线。
C. 动物会通过不断试错,逐步学会避免让自己受伤害的行为。
D. 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机器人正在日渐增多。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迁移学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机器人可以通过相对较少的训练进行学习,来获得新技能。
B. 直接在实体机器人上进行任务迁移,目前还是无法实现的。
C. “现实鸿沟”问题是造成机器人使用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
D. 为更好地学习新任务,机器人必须要忘记之前的任务内容。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强化学习相比,模仿学习所需的样本量少、学习速度快。
B. 模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仿真机器人来解决。
C. 发展学习的理论依据来自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 机器人能在与外部环境交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智能水平。
4. 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强化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往需大量训练数据。 B. 可与其他学习相结合。
C. 比其他学习性能更高。 D. 很难频繁地获得奖励。
5. 机器人社团的同学为撰写研究综述,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写①—⑥处,帮他补充完整。
 
【答案】1. B    2. A    3. B    4. C    
5. ①机器人学习研究
②基本概念
③主要方法
④未来研究热点
⑤降低数据需求
⑥有效、合理地解决“奖励稀疏”问题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自行决定清扫路线”错误。根据“传统机器人的技能习得一般采用固定的编程方式,通常通过人工示教来完成”可知,选项曲解文意,这种机器人只能按照固定路线进行操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目前还是无法实现的”错误。根据“直接在实体机器人上进行任务迁移的做法虽然可行、但会造成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次数过多”可知,做法具有可行性,并非无法实现。
C.“造成机器人使用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错误。根据“直接在实体机器人上进行任务迁移的做法虽然可行、但会造成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次数过多,加快机器人的机械磨损,缩短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和“仿真环境与现实环境通常因差距过大而不匹配,产生‘现实鸿沟’,这是迁移学习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可知,选项强加因果。
D.“机器人必须要忘记之前 任务内容”错误。根据“迁移学习中还经常出现‘灾难性遗忘’问题,即当学习完成一项新任务时,会忘记之前的任务”可知,“会忘记之前的任务”是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对机器人更好地学习新任务提出的要求。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可以通过仿真机器人来解决”错。根据“这种尝试在仿真机器人以及PKU-HR5机器人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可知,尝试的成功并不只通过“仿真机器人”来解决。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强化学习为机器人学习的基础。文中并没有说明比其他学习性能更高。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分析三篇材料,都和机器人学习研究有关,根据图示,①包含着②③④所在的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已有的“②和核心问题”“存在的挑战和④”的提示,可推知①应填总话题:“机器人学习研究”。
材料一“1967年,机器人的定义首次被提出。此后多年间,研究者们提出的机器人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指出机器人应具有协助人或代替人执行任务的能力,即机器人应具备一定的技能”是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如何使机器人获得各项技能,一直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近些年来,使机器人像人一样有能力在动态变化的未知环境中通过与环境交互进行自主学习,成为机器人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是介绍核心课题和研究主要方向,据此,推知②处可填“基本概念”。
根据图示,③包括的是强化学习、模仿学习、迁移学习、发展学习,“强化学习”“模仿学习”“迁移学习”“发展学习”,这是材料二中依次谈到的关于机器人学习的主要方法,据此推知③处可填“主要方法”。
材料三,“尽管当前机器人学习领域已取得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段开篇提出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机器人学习研究面临的挑战,接下来对存在的问题即挑战进行分析。第二段指出“未来,如何让机器人更好地借鉴生物的机理习得相应技能、管理已获得的技能并将已有技能自主结合形成新技能、针对相同的任务在不同的环境中自主选择最优策略等,或将成为机器人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由此看图示中“存在的挑战和④”,可知“存在的挑战”和④是材料提到的两方面内容,推知④处可填“未来研究热点”。
根据图示,存在的挑战包括三点,其中第三点是有效填补“现实鸿沟”,可从材料三中去找⑤⑥涉及的内容。
由“强化学习若想使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学习,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获得大量的训练数据往往成本高昂,因此降低数据需求对机器人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知,需要做的是降低数据需求,即⑤处可填“降低数据需求”。
由“结合强化学习的模仿学习和结合强化学习的迁移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强化学习为机器人学习的基础。强化学习本身就是在尝试获得最大奖励,然而,强化学习中存在‘奖励稀疏’问题,即在执行任务时很难频繁地获得有益的反馈(奖励),这导致学习缓慢、低效。如何有效、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可知,这里谈的是应有效、合理地解决“奖励稀疏”问题,推知⑥处可填“有效、合理地解决‘奖励稀疏’问题”。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贤论
人君之贤其身,不若其使贤之为贤也;人臣之贤其身也,不若其荐贤之为贤也。聪明辩慧,技艺敏给,此可谓贤矣,然是谓匹夫之局,非人君之操也。人君者,目不自视,明者效之;耳不自听,聪者效之;口不自言,智者效之;心不自虑,圣者效之。故曰百官当而已矣,此人君之操也。明者视之则视必远,聪者听之则听必微,智者言之则言必当,圣者虑之则虑必精。使独用其身,不能治也,虽欲治之不能给也,故曰不若使贤之为贤也。忠信仁义,刚毅有立,此可谓贤矣,然是谓终身之善也,未足以传世也。人臣者,以其宗庙为心焉,以其万民为心焉,以其后嗣为心焉。大为之谋而使智者就之,远为之略而使仁者守之,今世被其泽,后世蒙其福,世续其类,是天地之功也,是春夏秋冬之相与成岁也,故曰不若荐贤之为贤也。
昔者舜有天下,大圣人也,惟其不欲其身贤而已矣,是以舜好问,好察迩言,所举而用者二十有二人,被袗衣,鼓琴,而天下治。昔者周公相天下,大圣人也,惟其不欲其身贤而已矣,是以日昃不倦,劳于求士,所执贽见者十有余人,所交友者百有余人,贤者相继其德而成之,至其末也,刑措四十余年。故君莫盛于舜,臣莫盛于周公。不为舜之为者,非贤君也;不为周公之为者,非贤臣也。君之不君,非独愚也,虽聪明辩慧,技艺敏给,而不知用贤者,犹不君也。臣之不臣,非独鄙也,虽忠信仁义,刚毅有立,而不知荐贤者,犹不臣也。昔者桀纣矜天下以能,高人臣以声,则是岂不聪明辩慧,技艺敏给哉?惟其自贤而已,不知用贤,至于亡也。昔者臧文仲相鲁国,鲁国以强,其言必当,则是岂不忠信仁义,刚毅有立哉?惟其自贤而已,不知荐贤,至于削也。故虽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所谓骄者,非独以贵骄人,以富骄人者也,以材骄人者有甚焉。所谓吝者,非独吝于爵人,吝于分人者也,吝于教人者有甚焉。故以材骄人,慢也,人怨之;吝于教人,忌也,人疏之。是以古之君子莫为骄与吝也,求为人君者,尽于此矣;求为人臣者,尽于此矣。君为君焉,臣为臣焉,虽亘万世,吾不知其可改也。
(取材于刘敞《公是集》)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技艺敏给                虽欲治之不能给也
B. 故曰百官当而已矣        智者言之则言必当
C. 今世被其泽              被袗衣
D. 昔者周公相天下          贤者相继其德而成之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人君之贤其身              远为之略而使仁者守之
B. 不若其使贤之为贤也        使独用其身
C. 大为之谋而使智者就之      不为舜之为者
D. 故虽有周公之才之美        虽亘万世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是谓匹夫之局                然而这就是逞勇无谋之人的狭隘局限
B. 是春夏秋冬之相与成岁也        这就是春夏秋冬相辅相成迎来丰年
C. 刑措四十余年                  刑法搁置不用四十多年
D. 臣莫盛于周公                  臣子中没有谁的职位高过周公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君要在“视听言虑”等方面提升自身修养,以便臣子效仿。
B. 臣子凭“忠信仁义,刚毅有立”的贤能不足以建立传世功业。
C. 拿着礼物来拜见周公的人有十多个,与他结为好友的人更多。
D. 桀纣非常愚蠢却自以为有才华,看不起别人,最终导致亡国。
10.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二段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答案】6. B    7. D    
8. C    9. B    
10. ①先正面举例,以舜和周公为例,论证国君和臣子只有任用和举荐人才,才能算得上好国君、好臣子;②接着反面举例,以桀纣不任用贤才最终灭亡,臧文仲不推荐贤才最终封地被削为例,论证国君和臣子不要傲慢和吝啬,而要任用和推荐贤才;③最后总结,国君和臣子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即使绵延万代也是可以的,从而强调了任用和推荐贤才的重要性。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敏捷;/完备。句意:技术才艺敏捷。/即使治理了也不能完备。
B.均为“恰当”。句意:所以说百官称职就可以了。/有智慧的人说出的话一定恰当。
C.蒙受;/通“披”。句意:当今时代蒙受它的恩泽。/他披着单衣。
D.辅佐;/偏指一方,他。句意:从前周公辅佐天下。/贤才继承他的德行从而成就了国家。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句意:人君与其让自己贤能。/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就要让有仁德的人守护它。
B.介词,让;/连词,假使。句意:不如让贤才成为贤才。/假使人君单单使用自身的智谋。
C.介词,替、给;/动词,做。句意:从大的方面为它谋划就要让有智谋的人参与。/不做舜做的事,不是贤君。
D.都是即使,表假设。句意:因此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即使延续万代。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匹夫”不是“逞勇无谋之人”,这里就是指一般人。句意:然而这是一般人的被局限认识。
B.“岁”不是“丰年”,这里比喻为功绩,功业。句意:这就是春夏秋冬相辅相成得到的功业。
D.“盛”不是“职位高”,这里是超过。句意:臣子的贤能没有超过周公的。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国君要在‘视听言虑’等方面提升自身修养,以便臣子效仿”错,原文“人君者,目不自视,明者效之;耳不自听,聪者效之;口不自言,智者效之;心不自虑,圣者效之。故曰百官当而已矣,此人君之操也”,是说人君不必自贤才,而要任用贤才。
C.“拿着礼物来拜见周公的人有十多个”错,原文“昔者周公相天下,大圣人也,惟其不欲其身贤而已矣,是以日昃不倦,劳于求士,所执贽见者十有余人”,可见是周公拿着礼物去拜见的人有十多个。
D.“桀纣非常愚蠢却自以为有才华,看不起别人,最终导致亡国”错,原文“昔者桀纣矜天下以能,高人臣以声,则是岂不聪明辩慧,技艺敏给哉?惟其自贤而已,不知用贤,至于亡也”,可见导致灭亡的原因是桀纣不知任用贤才。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
先正面举例,“昔者舜有天下,大圣人也……昔者周公相天下,大圣人也……”,以舜和周公为例,论证“故君莫盛于舜,臣莫盛于周公。不为舜之为者,非贤君也;不为周公之为者,非贤臣也。君之不君,非独愚也,虽聪明辩慧,技艺敏给,而不知用贤者,犹不君也。臣之不臣,非独鄙也,虽忠信仁义,刚毅有立,而不知荐贤者,犹不臣也”,国君和臣子只有任用和举荐人才,才能算得上好国君、好臣子;
接着反面举例,“昔者桀纣矜天下以能,高人臣以声,则是岂不聪明辩慧,技艺敏给哉?惟其自贤而已,不知用贤,至于亡也。昔者臧文仲相鲁国,鲁国以强,其言必当,则是岂不忠信仁义,刚毅有立哉?惟其自贤而已,不知荐贤,至于削也”,以桀纣不任用贤才最终灭亡,臧文仲不推荐贤才最终封地被削为例,论证“是以古之君子莫为骄与吝也,求为人君者,尽于此矣;求为人臣者,尽于此矣”,国君和臣子不要傲慢和吝啬,而要任用和推荐贤才。
最后总结“君为君焉,臣为臣焉,虽亘万世,吾不知其可改也”,国君和臣子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即使绵延万代也是可以的,从而强调了任用和推荐贤才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人君与其让自己贤能,不如让贤才成为贤才;大臣与其让自己贤能,不如推荐贤才让他成为贤才。聪明而富于辩才,技术才艺敏捷,这可以说是贤才了,然而这是一般人的被局限认识,而不是人君要操心的。人君,眼睛看不见自己,视力好的人为他效力;耳朵听不到自己,听力好的人为他效力;嘴里不能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有智慧的人为他效力;心不能为自己考虑,圣明的人为他效力。所以说百官称职就可以了,这是人君需要操心的。视力好的人看事情一定看得长远,听力好的人听声音一定能听到细微的,有智慧的人说出的话一定恰当,圣明的人考虑问题一定会精细。假使人君单单使用自身的智谋,不能治理好国家,即使治理了也不能完备,所以说不如让贤才成为贤才。忠诚诚信仁义,刚强坚毅有立身之本,这可以说是贤才了,然而这只是一生的善德,不值得流传后世。做臣子的,把他们的宗庙当做中心,把万民当做中心,把他们的后代当做中心。从大的方面为它谋划就要让有智谋的人参与,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就要让有仁德的人守护它,当今时代受到它的恩泽庇护,后代子孙也蒙受它的福泽,世世代代像这样,这就是天地的功劳,这就是春夏秋冬相辅相成得到的功业,所以说不如推荐贤才让他成为贤才。
从前舜拥有了天下,他是大圣人,只是因为他不只是让自己成为贤才罢了,因此舜喜欢请教别人问题,喜欢考察身边人的谏言,推举并任用的有二十二个人,他披着单衣,弹着琴,天下就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从前周公辅佐天下,也是大圣人,只是因为他不只是让自己成为贤才罢了,因此日夜不倦,奔波寻找有才能的人,拿着礼物去拜见的有十多个人,结交的朋友有一百多人,贤才继承他的德行从而成就了国家,一直到末期,刑法搁置不用四十多年。所以国君的贤能没有超过舜的,臣子的贤能没有超过周公的。不做舜做的事,不是贤君;不做周公做的事,不是贤臣。国君不像个国君,不只是个人的愚蠢,即使聪明而富于辩才,技术才艺敏捷,却不知道任用贤才,还不算个好国君。臣子不像个臣子,不只是个人鄙陋,即使忠诚诚信仁义,刚强坚毅有立身之本,却不知道推荐贤才,还不算个好臣子。从前桀纣向天下夸耀他们的才能,抬高臣子的名声,那么这难道不是聪明而富于辩才,技术才艺敏捷吗?这只是他们自己贤能罢了,不知道任用贤人,以至于灭亡。从前臧文仲做鲁国国相,鲁国因此而强大,他的话一定恰当,那么这难道不是忠诚诚信仁义,刚强坚毅有立身之本吗?这只是他自己贤能罢了,不知道推荐贤才,以至于土地被削割。因此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让他骄矜又吝啬,其余的也不值得看。所说的骄矜,不单单凭借地位尊贵对人傲慢,凭借富贵对人傲慢,凭借才华对人傲慢的有很多。所说的吝啬,不单单只是吝惜把爵位赏赐给人,把财富分给别人,吝啬于教会别人的人有很多。所以凭借才华对人傲慢,这是怠慢别人,人们会恨他;吝惜于教会别人,这是嫉妒,别人会远离他。因此古代的君子不会做骄傲和吝啬的事,想要做好人君的,全部都在这里了;想要做好人臣的,全部都在这里了。国君做好国君,臣子做好臣子,即使延续万代,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可改变的。
11.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②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③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上》)
对于①中画线的句子有两种解读,李充的解读是“爱之不能不劳心”,苏轼的解读是“爱而勿劳,禽犊之爱也…爱而知劳之,则其为爱也深矣”。
(1)分别说明李、苏两种解读对①中“劳” 词义的理解。
(2)在李、苏两种解读中任选一种,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依据,简要解释其合理性。
(3)下面材料中,触龙的观点与李、苏哪种解读相符?请加以解说。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1】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左师触龙说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取材于《战国策》)
注释:[1]长安君:赵太后幼子。
【答案】(1)(李充)劳:劳心、操劳。(苏轼)劳:使……勤勉。    
(2)示例1:选择李充的观点:爱他就不能不为他操劳。材料②中说,做子女的遇到父母的做法不正确,应该想办法委婉提出来加以劝谏。可见爱他就要为他劳心。
示例2:选择苏轼的观点:爱他就要勉励他勤勉。如材料③说,如果勉励他努力学习,不断向好,这就是君子之爱;如果只是溺爱、骄纵,这就是小人之爱,是无原则的迁就。    
(3)触龙的观点与苏轼的观点相符。触龙劝说赵太后为长安君做长远的打算,让他到齐国去做人质,勉励他承担国家的责任,将来就能让他自立于赵国。这样的爱就是苏轼所说的,爱他就要勉励他勤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李充)劳:劳心、操劳。句意:爱他就不能不为他操劳。
(苏轼)劳:使……勤勉。句意:爱他,却不让他勤勉,这是动物的爱。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经典名著观点,概括论据的能力。
示例1:选择李充的观点:爱他就不能不为他操劳。这是君子的道德标准。正如材料②中所说的那样,“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做子女的爱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父母的做法也不一定都正确,这时做子女的就需要“劳”,也就是“劳心”“操劳”,要思考如何劝谏父母,要想办法婉转地提出来,还得注意下技巧,不能直言规劝。若是他们能够知错改错,自是再好不过。可是,他们若是一时难以接受,也不能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观点。可见,爱他,确实需要为他劳心。
示例2:选择苏轼的观点:爱他就要勉励他勤勉。劳,可以理解为勤学、苦练、躬身、实践的积极状态。如果不勉励他努力,而是一味宠溺,这只是禽兽之爱。正如材料③说的那样“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如果勉励他努力学习,不断向好,这就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爱护他,这是君子之爱,是正确的爱。如果只是溺爱、骄纵,这就是小人之爱,是无原则的迁就,算不上真正的爱。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文中观点的能力。
触龙的观点与苏轼的观点相符。
触龙劝说赵太后说:“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的很高,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让他有功于国,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触龙指出,赵太后如果真的爱长安君,就应该为他作长远的打算,而不是一味的宠爱,应该让他到齐国去做人质,这样就能让他懂得为国家担当责任,这样的“劳”才能让长安君将来能够在赵太后百年之后自立于赵国。可见触龙主张爱他,就要勉励他勤勉,这与苏轼的观点一致。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爱他,能不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不对他劝告吗?”
②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应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上一个『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下一个『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