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2023-2024学年兴宁一中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题(3月28日)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在5G、AI、物联网、大数据、VR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措施接续出台,进一步丰富拓展5G应用场景。以5G为代表
试题预览
2023-2024学年兴宁一中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月考
语文试题(3月28日)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在5G、AI、物联网、大数据、VR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措施接续出台,进一步丰富拓展5G应用场景。以5G为代表的各类数智应用已逐步融入各领域,智慧生活已来到我们身边。
①_________
“以往,上下班高峰期,总是人多车少,公交要等很久。”福建厦门市民李红告诉记者,近期,高峰时公交车频次增多,等车时间明显缩短。
“聪明的车开上智慧的路。”据厦门鹭城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服务中心负责人董丹丹介绍,厦门公交集团联合福建移动打造5G智慧“公交大脑”,为3500多辆公交车装上“5G安全节能智慧诱导系统”,实现“5G智慧公交”规模化运营。根据平台“流量、流时、流向”实时分析,厦门公交在上下班高峰期人流密集区域智慧投放“区间灵活公交”450余辆,改变此前固定线路、固定班次模式,实现“人多车多、人少车少”高效运营。
新技术助力,不但提高出行效率,还提升了市民乘车体验。同时,新技术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新方便。
②_________
走进莫高窟第285窟1:1复制洞窟,戴上AR眼镜,以九色鹿为原型的数字导览员“敦敦”数智形象正将游客带入1400多年前的西魏时期。
古典华丽的穹顶,五彩斑斓的彩绘壁画,在5G与AR技术结合运用下,洞窟立体重现在游客眼前。在“敦敦”引领下,真实世界和数智世界相互交融,眼镜里原来静态的壁画“活”了起来。
今年1月,由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等机构联合研发的“敦煌AR智能导览”系统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敦煌艺术展中投入使用,备受游客追捧。AR眼镜结合AI引擎、图片识别、3D场景展陈与互动等技术,让游客得以360度全景式、沉浸式“走入”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中。
③_________
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数智技术的拓展应用,让更多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界限的全新体验,也让人感受到新兴经济的向上之势。
脚踏沙滩上柔和的细沙,侧耳倾听海浪拍打礁石。手机屏幕里,“数智人”形象置身于环境优美的鼓浪屿。
“我们搭建起一个1.88平方公里大的映射物理时空的鼓浪屿场景。”据中国移动咪咕新空总经理廖智勇介绍,厦门市联合咪咕公司,基于5G+算力网络,通过数实融合创新技术打造的元宇宙鼓浪屿已上线测试,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年轻人参与。
元宇宙鼓浪屿街道两旁各色店铺里,中国结、新式旗袍等商品格外显眼。“不少本土潮牌已入驻,中国元素融合新技术,这里成为创业试水的前沿。”廖智勇说。
④_________
2022年以来,福建移动在武夷山区建设5G站点100余个,并在部分茶园建立5G智能化监测体系,通过物联网数据卡+网络专线助力茶园视频监控图像传输。
福建省瑞泉茶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逸轩表示,借助移动物联网数据采集和传输,可实时监控空气温湿度、检测土壤pH值,助力科学管理茶树生长环境,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茶园管理效率提升约20%。
同时,借助5G+AR技术,福建南平推出“南平茶旅智慧地图”小程序,游人可通过AR实景了解当地茶文化。类似的新技术也在浙江农田里“大显身手”。
稻飞虱是水稻安全生产的最大生物威胁。目前,大部分病虫测报依靠人工,工作效率低。而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病虫测报站田里,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戴着AR眼镜,拿起田里粘满虫子的粘板,眼镜里的辅助AI帮技术人员逐一辨识虫子种类。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刘淑华表示,去年,研究所联合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AR+AI智能眼镜设备、AI识别模型和多终端检测预警平台。眼镜可识别稻飞虱等20多种靶标。据预估,该设备的投入使用可节省测报人力成本约50%,测报效率提高60%左右。
“5G、AI与AR等技术的结合,应用潜力巨大。”蜂巢科技CEO夏勇峰说,更多更新数智技术应用的落地,将为更多行业注入新活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智慧生活就在身边》)
材料二:
8个月欠停车费6000多元,却未收到任何提醒。近日,上海市民胡女士偶然登录“上海停车”App发现自己大额欠费后,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胡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许多车主也有类似困惑和不满,质疑智慧停车系统存在问题。有记者在胡女士停车的芳芯路上做了一次实地调查,停车14秒被收费15元,也没有收到任何缴费提醒。
数字化时代,智能技术覆盖的场景越来越多,百姓生活应该越来越舒适便捷才对。然而,为智慧生活添堵的“降智”行为却屡见不鲜。就拿“扫码消费”来说,到餐厅落座后,扫码点餐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动作;车辆驶出停车场前就扫码完成缴费,给有车一族带来“无感出场”的便利……扫码成“标配”,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扫码后的强制关注、弹窗广告、操作繁琐、误导消费等问题,让扫码变成了“扫兴”,消费者备受困扰。
再比如,在网购投诉、银行办业务、机票退改签等众多消费场景中,智能客服的身影随处可见,可是,答非所问、千篇一律、循环重复等情况,想必很多人都碰到过,聊天机器人变“机气人”。有的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干脆取消了人工客服,没有取消的,转接起来也很麻烦,需要等候很长时间。而一些老年人更是不习惯线上服务,但线下服务越来越少,智能化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想起这样一则报道,有位老人冒雨去交医保,被告知不收现金,只能扫码支付,老人在柜台前手足无措的样子令人心酸。
技术手段明明已经很先进了,老百姓却依然有很多不好的生活体验,这说明相关机构、商家的工作不到位、目的不单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既损人,又伤己。种种“降智”行为,不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还存在被误导消费、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字化、智能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合理有效地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助力消费、服务民生,兼顾使用体验和服务效率,才能不断造福社会。
(摘编自赵威《谁在给智慧生活“降智”?》)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厦门公交采用“5G智慧公交”规模化运营,改变以往固定路线、模式,有效解决了上下班高峰期等车时间过长的问题。
B.AR眼镜可以为游客提供全景式、沉浸式的体验过程,将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展现在游客面前,深受游客的喜爱。
C.在一些生活场景中,由于没有全面的、妥善的配套服务,部分老年人容易在智能化的“鸿沟”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D.扫码点餐、扫码缴费等本该高效的行为,由于机构、商家的工作不到位、目的不单纯,存在风险、容易“降智”。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都对智慧生活的发展持有积极的态度,不过二者论述重心并不相同。
B.两则材料都通过了大量实例来反映“智能”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很有说服力。
C.材料一展现了数智应用在不同领域的融入,可以预见数智应用将彻底改变人类生活。
D.材料二肯定了智能技术的效率优势,也关注到其带给人们的不良体验,具有思辨性。
3.下列观点,最能体现材料一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智能的应用使得许多重复、繁琐的任务可以被自动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和效率,使得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精准。
B.建立智能伦理规范,明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界限,防止技术滥用和伦理冲突的发生,是确保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C.政府和企业需要确保AI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建立严格的数据隐私政策,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使用。
D.建立有效的智能技术监管机制,确保技术安全性和稳定性,是预防技术失控和过度依赖的有效方式。
4.结合材料内容,在材料①②③④四处各拟一个小标题。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①数智应用让生活更便利 
B.②数智促文旅发展
C.③“人文+5G”元宇宙里感受创业潮流 
D.④数字化助力农业焕发新活力 
5.如何进一步推动“智慧生活”的发展与完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去博物院看望鲁迅
钱红莉
去看安徽省博物院与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一个展览,名为“鲁迅的艺术世界”。
展览布置成左右展厅。左边陈列碑拓、尺牍,有《原板初印芥子园画谱》《秦泰山刻石》《石涛山水精品》等书籍;右边横贯书画、杂志。展品不多,选了《曹全碑》拓片、陈师曾的几幅书画小品,另有几首赠予日本友人的古体诗,以及一批德国的版画、四五帧浮世绘等。
其中三封书简,分别给郑振铎、胡适、许广平。给许广平的信,写在当时北平琉璃厂常见的印花笺上,浏览几行,大约是厦门时期的通信了。与这封情书摆在一起的,是一篇序,为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所作,蝇头小楷,末尾几段,有几处涂改痕迹,甚或整一句,仔仔细细框掉,再添许多密密麻麻的斜杠子。这篇序言,整整三页,真挚,殷切,温厚,慈悲,是一位声誉日隆的长者对文坛新人的提携。那一两年里,鲁迅在日记里时有记录,带海婴携广平访萧军夫妇,不见。有时,碰见新电影上档,也会主动邀请这两位年轻人,还请他们去饭店吃饭,余外,要被借30元,甚至,萧军临走时大咧咧地提要求:可不可以再给几块零钱搭车。年轻人可真是不见外,借了大钱,再借硬币。他将口袋里所有的零钱摸出,递过去。
一直以为,早已理解了他的深刻、悲悯,实则不然。直至看见被他收藏着的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几幅版画,到底知悉,这位有着杜甫一样人格与心性的人,一直沉浸于“哀苍生”的境地。历史的长河里,杜甫倒映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面目,到了近代,鲁迅接替了杜甫,竖起一面镜子,映照出知识分子的人格与心性。
他在日记里,有一段时期频繁提及“珂勒惠支”这个名字。此刻,得见这位德国女版画家的一批版画,为之深深震撼。一幅为《饿》,一群无辜的孩子睁着大眼睛,高高举起空碗,他们在向谁哀告呢?伫立画前,久久不能移步。另一幅为《贫苦》,色调更加幽暗,一个瘦得皮包骨的婴孩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他的母亲双手抱头,孤苦地守在床边。
历唐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中国底层人的疾苦也一刻都未曾走远。
对于底层人宿命的摹写,没有比这两幅版画更触目惊心的。终于理解鲁迅何以如此推崇珂勒惠支。他自费编辑出版了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连广告词皆自拟:“书印无多,欲购从速!”展出的这张宣传告示上,拓印的正是珂勒惠支的那幅《饿》。
展厅一角,备有若干明信片、签字笔、图钉,以及一块小黑板。
小黑板上贴满明信片,那些歪歪扭扭粗细不均的笔迹,想必出自孩子之手。
有人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有人引用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人写:“鲁迅爷爷,你抽烟太凶了。”
我也抽一张出来,写:“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这是他作于某个秋夜的一首七律中的一句,可能是失眠了,五更时,听见几声鸡鸣。鸡叫声衬得秋夜更加阒寂,就爬起来披上衣服,站在窗边看天上的星星,所谓“起看星斗正阑干”,表达着一种精神上的孤独。
鲁迅的人格魅力,总是一点点凸显出来,冰泉一样,慢慢汇成海洋;也是星光,渐成星云,辉映整个夜空。20世纪30年代,胡适在做什么?他怀着良好的愿望要进行社会改良。梁实秋在做什么?他在重庆写着《雅舍小品》。林语堂在做什么?他正为出国积极做着准备。鲁迅,则壮怀激烈,誓将铁屋子砸破。但,他深知,彻底掀翻这几千年封建主义下的铁屋子,何尝容易?
因为洞悉,所以悲观。
他是最彻底的,又是最绝望的。
我每次读《野草》,总要被一种令人窒息的意绪困扰——这一篇篇短章背后的鲁迅,何等苦闷?不止于自剖,到最后,总是无路可走。
可是,他一直坚持下来了,倾心于启蒙,寄希望于青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展厅,我们借助零星藏品,一点点给孩子讲解不同时期的鲁迅,企望小人儿可以走进人格伟大者的精神世界,哪怕轻轻为他掀开一小道缝隙,让星月之光透过来。
孩子可以进入鲁迅的世界吗?即使是成人,怕也难以真正走进。唯有中年以后,才会一点点懂得他的好,他的唯一,他的不可多得。
(有删改)
文本二:
问题是,通过什么途径,才能真正“回到鲁迅”,即抓住鲁迅之为鲁迅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接近鲁迅本体?
我最后找到的,是所谓“典型现象”研究。这也是受鲁迅的启发:他就是用“酒、药、女、佛”来概括、描述六朝文学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设计:“每一个独创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总是有自己惯用的,几乎已经成为不自觉的心理习惯的,反复出现的观念、意象;正是在这些观念、意象里凝聚着作家对于生活独特的观察、感受与认识,表现着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从而构成了我们要紧紧抓住的最能体现作家艺术个性本质的‘典型现象’。而作家作为语言艺术家,他的独特观念、意象都是通过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的。由此,从作家在作品中惯用的、反复出现或有独特意味的词语入手,找出作家独特的单位意象、单位观念,进行深入的、多层次的开掘,以达到对作家与古今中外广大世界息息相通的独特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具体把握”。
(摘编自钱理群《我为何、如何研究鲁迅——2017年5月29日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鲁迅与当代中国”学术论坛上的讲话》)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标题“去博物院看望鲁迅”既交代了文章 主要内容,也通过看似不合逻辑的表达,传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切情意。
B. 文中详细介绍德国女版画家珂勒惠支的版画,既表现了鲁迅先生“哀苍生”的情怀,也巧妙体现了鲁迅先生的国际视野。
C. “让星月之光透过来”一句,既照应“也是星光”之喻,赞颂了鲁迅人格;也以“透”字隐含了对人们不读鲁迅作品的忧虑。
D. 本文分三节结构全文的形式,与文章多视角、多层面表现的鲁迅精神世界的写作内容相得益彰,颇能体现散文的写作特色。
7. 关于文本一第二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猜想有的明信片留言出自小孩子之手,巧妙写出鲁迅的影响力。
B. 作者列举引自鲁迅作品的留言,意在表明阅读才能纪念鲁迅的观点。
C. 第二节宕开一笔写参观者,既避免行文单调,也丰富了叙事的内容。
D. 作者留言时引发的想象,是对鲁迅诗作的解说和对鲁迅形象的刻画。
8. 文本一第一节以转述鲁迅日记内容的形式叙写鲁迅与萧军、萧红的交往,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9. 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出自鲁迅的作品《故乡》,请根据文本二的论述,结合文本一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句话是如何表现鲁迅的“独特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槽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雠。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良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材料二:
夫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是故明王之养民也,教之诲之,慎微防萌,以断其邪。故《易》美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七月诗大小教之,终而复始。由此观之,民固不可恣也。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孝文皇帝躬衣弋绨①,足履革舄②,以韦带剑③,集上书囊以为殿帷,盛夏苦暑,欲起一台,计直百万,以为奢费而不作也。今京师贵戚,衣服、饮食、车舆、文饰、庐舍,皆过王制,僭上甚矣。富者竞欲相过贫者耻不逮及是故一飨之所费破终身之本业。古者必有命民,然后乃得衣缯彩而乘车马。今者既不能尽复古,细民诚可不须,乃踰于古昔孝文,衣必细致、履必獐麂,校饰车马,多畜奴婢。诸能若此者,既不生谷,又坐为蠹贼也。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浮侈》)
【注】①弋:通“默”(yì),黑色。绨(tí):一种粗厚的丝织物。②舄(xì):鞋。③韦:熟牛皮。以韦带剑,用皮带佩带宝剑,指不加装饰。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进三处不给分。(3分)
富者竞欲A 相过B 贫者C耻不逮D及E是F故一飨之G所费H破I终身之本业。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表达,表示,与《屈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中的“致”意思相同。
B.首服,与下文的“身服”相对,“首服”,即冠,首指头,“身服”指衣服。
C.文,修饰、装饰,与《谏太宗十思疏》“文武争驰”中的“文”意思不同。
D.固,本来,原来,与《齐桓晋文之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中的“固”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君王的德行比服饰重要,百姓归服三王,不是因为三王的服装华美,而是因为他们施行仁义,爱护百姓,百姓感念他们的德行。
B.材料一认为,服装、住宅要讲究实用,衣服过于奢侈,宫室过于华美,就会使用太多的民力,造成严重的钱财浪费,这样势必与百姓结怨。
C.材料二连用两个比喻,即山上的森林不能够满足野火的焚烧,江河大海不能够灌满泄漏的器皿,形象地说明了昏君的贪婪之心是难以满足的。
D.材料二认为,明君要教育和指导百姓谨慎地对待某些微小的事情,制止坏事的苗头,以此来杜绝他们的邪恶,不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蛀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4分)
(2)盛夏苦暑,欲起一台,计直百万,以为奢费而不作也。(4分)
14.两文所批评的对象的不同,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找出一个词语,表明批评对象,并扼要说明为什么要批评他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5~16题。
居庸关(其一)①   顾炎武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
终古戍兵烦下口②,本朝陵寝托雄边。
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
燕代③经过④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注)①本诗作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因江南抗清事业遭遇失败,顾炎武自顺治十四年 (1657)北上,为继续抗清寻找时机。②下口:地名,在居庸关附近。③燕代:燕赵之地,泛指北方,古有“燕赵多义士”之说。④经过:经历,历史。
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写居庸关的地理形势,“鸟道”典出李白《蜀道难》,写出山势的高峻险要。
B.颔联写下口自古以来是驻兵要塞,明十三陵以居庸关为守卫,历史沧桑之感扑面而来。
C.“终古戍兵烦下口”中“烦”与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的“繁”意思不同。
D.颈联写车行峡中听到鸟鸣,远眺群山可见点点烽燧与大雁,视听结合,营造边塞气息。
16.南人北游,诗人为何说“不关游子思风烟”?请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至此杜甫在《蜀相》中水到渠成的写下了千古名句:“         ,          。”
(3)唐宋诗文中常见小与大的对比场景,或状物,或抒情,或说理,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年来,公众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需求提升,   A   ,合理选择食品。食品数字标签是通过二维码等形式展示食品标签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   B   ,数字标签没有标示版面的限制,更加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消费者还可以通过页面放大、语音识读等多种功能,更便捷地获取食品信息,大幅提升消费者阅读体验感与便利性。
数字标签   C   ,也为食品企业与消费者开展良性互动、丰富标签展示方式提供了空间。对于企业来说,数字标签方便维护,①加强了食品企业在食品标签管理工作上的效率和准确率。②还可有效节省食品企业在标签设计、印刷、审核中的人力及物力投入。③降低食品标签维护和调整。④数字标签正式应用后,⑤在传统标签保留强制性标示内容的基础上,⑥还能有效利用数字标签开展信息传递,⑦减少包装材料和油墨的使用,⑧有利于绿色环保。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常梦想着在人间彻底消灭残疾,但可以相信,那时将由患病者代替残疾人去承担同样的苦难。如果能够把疾病也全数消灭,那么这份苦难又将由(比如说)相貌丑陋的人去承担了。就算我们连丑陋,连愚昧和卑鄙和一切我们所不喜欢的事物和行为,也都可以统统消灭掉,所有的人都一味健康、漂亮、聪慧、高尚,结果会怎样呢?怕是人间的剧目就全要收场了,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条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看来差别永远是要有的。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看来上帝又一次对了。
于是就有一个最令人绝望的结论等在这里: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由谁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20.下列语句,用到的修辞手法和文中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辫子是月亮做的。
B.他们的脸上充满了倦怠,嘲讽,麻木的气氛,仿佛下工夫练就了似的。
C.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
D.推开窗户一看,呀,流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
21.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B.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C.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
D.三十年前的月亮已经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但是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
22.第二段中“看来”这个词出现了三次,请说明这三个“看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一片森林,树木与小草相伴生长,树木高大挺拔,花草繁茂翠绿,一日,小草向树木告别:“我已被选中去城里服务于那里的人们,公园草坪、足球场、广场绿地,都会有我的身影。”树木听到后很羡慕,也很不解:“我比你高大有型,为什么不能替代你呢?”小草说:“也许适合你的领域还没有来垂青你。”树木听了之后,伤感不已。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50 字。
说明:作文不到600字,20分以下给分;不到700字,30分以下给分;不到800字,40分以下给分; 45分以上的作文,字数必须超过850字,必须有分论点或段首中心句。
高二语文月考答案(3月28日) 
1.B 【解析】B项,“AR眼镜可以为游客提供全景式、沉浸式的体验过程”错误,原文表述为“AR眼镜结合AI引擎、图片识别、3D场景展陈与互动等技术,让游客得以360度全景式、沉浸式“走入”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中”,仅依靠AR眼镜无法实现。
2.C 【解析】C项,“可以预见数智应用将彻底改变人类生活”错误,仅从几个领域的发展无法推测未来发展的全貌,且“彻底改变”错误。
3.A 【解析】A项,此观点点明了智能应用在效率、准确度方面的作用,与材料一“智能出行”“智能农业”等实例所体现的内容相符合。
4.B  应该为:②现实、数智交融促文旅发展.( “真实世界和数智世界相互交融””让游客得以360度全景式、沉浸式“走入”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中。”)
5. ①政策措施层面(国家政府):进一步出台并完善相关促进措施;②科学研究层面(科研机构):进一步丰富拓展智能应用场景,让更多更新的数智技术应用落地,为更多行业注入新活力;③应用实践层面(企业商家):兼顾使用体验和服务效率,更好地助力消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月考试卷


上一个『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个『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