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一)高二语文试题(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
试题预览
“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一)
高二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湖南长沙驱车一个多小时抵达“中国烟花之乡”——长沙浏阳市的沙市镇,穿过乡道上写着“鹤立鸡群冠赤县,源开流远润秧田”对联的三层门楼,便进入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沙市镇秧田村。
勤耕重读是秧田村家家户户盛传的家风。恢复高考至今,该村已走出28位博士、176位硕士研究生和上千名本科生,是湖南远近闻名的“博士村”。如今,数百年流传下来的“耕读文化”助推了当地乡村的振兴。秧田村通过以文促产,推动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研学旅行融合发展,打造出“博士村特色研学”品牌,不仅盘活了农村资源,也带动了农民增收。
秧田村将耕读文化创新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修复了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龙井、罗氏老槽门等充满农耕文化气息的老建筑。为弘扬“耕读文化”,激励学生读书,秧田村在村里打造了一面两层楼高的“博士墙”,展示村里28位博士的照片和成就。墙上写着一行苍劲有力的大字:“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
青砖土瓦、飞檐翘角,一座透着厚重年代感的老房屋紧邻秧田村小学,这是秧田村的农家书屋,延续崇文重教、勤耕重读的习俗,它功不可没。“农家书屋,人气最旺。村里的文艺爱好者、退休教师在这里看书;农民施肥、养殖遇到问题,也会来书屋查找相关资料。”村民邓加长告诉记者。张秋香老人也经常来书屋学认字,看书读报。“母亲认识4000多个字,经常给子孙讲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家国情怀。”张秋香的儿子罗碧儒说,“因重知识的家风一代传一代,家中共走出了12名大学生、2名博士。”在秧田村,每家父母都跟子女约定,父母不打牌,孩子不玩手机。邻里之间也不比谁家富裕,就比谁家孩子会读书,父母和孩子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秧田村勤耕苦读、诗礼传家等家风祖训,也成为秧田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有元素。该村各家族族谱里相关的风范和规诫,有诸多共同点。比如,“忠君爱国”“身正为范”“耕读不辍”“和睦乡闾”等,都蕴含着“善”与“美”,各家族以此来劝谕族人乡亲。秧田村把家风祖训融入新农村建设,对推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沟通、发展和谐关系、净化社会风气、巩固爱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摘编自中新网长沙2023年8月3日电)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耕读文明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自立自强、修身立德等思想理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耕读文明所依赖的经济社会基础已经大为不同,但这些思想理念仍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创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也涵养了悠久的耕读传家理念。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坚持读书学习,以耕养读、以读馈耕、耕读一体,是中国农民世代沿袭、经久传承的基本生活方式。耕读文明能够代代相传,一方面靠的是劳动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靠的是价值观念的弘扬、道德教化的滋养。可以说,耕读传家也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耕读教育中重视劳动、提倡读书学习的理念,可以为今天立德树人提供借鉴。
中小学要大力传承耕读教育理念。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被不同程度忽视。中小学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引导学生体验农耕生活,了解农耕技术、农业现代化方面的知识,以此促进青少年增强身体素质,锤炼勤劳奋进、脚踏实地的作风品质,培养胸怀乡土、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学校要注重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读书习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家庭也要重视读书学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加强阅读引领,涵育爱阅读、重知识的良好家风。
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在完善新时代耕读教育体系中也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农高校要“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农高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紧密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在耕读教育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当前,涉农高校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针对现代农业新业态、新技术,深化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丰富耕读教育内涵,拓展其外延,创新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
我们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积极推进新时代耕读教育新探索新实践,引导青年学子知农爱农、学农为农,厚植“大国三农”情怀,践行“勤耕重读”理念,走出教室、走进广袤田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摘编自李长生《把耕与读传下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沙市镇秧田村通过修复老龙井、罗氏老槽门等老建筑以及打造“博士墙”的方式,传承与创新本村的耕读文化。
B.秧田村农家书屋为村民提供了读书、看报、查阅资料等便利条件,对延续崇文重教、勤耕重读习俗起到了重要作用。
C.以村庄为载体的乡村文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理念,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D.材料二末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一句,意即新时代青年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学到知识,有所成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秧田村成为湖南省远近闻名的“博士村”,与传承崇文重教、勤耕重读的优良传统有密切关系。
B.秧田村通过家族风范和家族规诫来劝谕族人乡亲向“善”向“美”,这对秧田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推动作用。
C.新时代,我们传承农耕文化,完善耕读教育体系,不仅应重视学生的读书学习,更应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
D.材料一介绍了秧田村在传承耕读文化方面的实践经验,材料二则围绕耕读文明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耕读文化的一项是(    )(3分)
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
C.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苏轼《三槐堂铭》)
D.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钱澄之《田园杂诗》)
4.某旅行社欲推出沙市镇“博士村特色研学”亲子活动,请结合材料一列出研学活动的内容。(4分)
5.在新时代,社会不同层面应怎样传承耕读文化?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我是在我妈开始种葵花那一年决定辞职的,并提前把外婆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在阿勒泰市生活。有一次我妈打电话给我,非常害怕的口吻:“娟啊,你赶快回家吧,情况有些不对……”“是不是外婆她……”“唉,你外婆越来越不对劲儿了,你要是看到她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吓一大跳。天啦,又黑又瘦,真是从来也没见她这么黑过……是不是大限要到了?你赶快回来吧,我很害怕……”
我赶紧回家,倒了两趟车,路上花了一整天工夫,心急如焚。到家一看,果然外婆脸色黑得吓人,并且黑得一点儿也不自然,跟锅底子似的。我又凑近好好观察。回头问我妈:“你到底给她洗过脸没有?”她想了想:“好像从来没有……”
外婆跟着我时总是白白胖胖,慈眉善目。跟着我妈,整天看上去苦大仇深。但又怎么能怪我妈呢?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的,整天忙得团团转,哪能像我一样专心。
①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外婆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她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一看到我,她赶紧高高挥手。
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可阿勒泰对于她是怎样的存在呢?
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能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咪咪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她居然听懂了:“晓得晓得,我又不是细(小)娃儿。”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她的行军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下次)再也不出去了。”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那时候,我好恨自己没有时间,好恨自己的贫穷。我骗她:“我们明天就出去。”却想要流泪。②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她在激情中睡去,醒来又趴到阳台上。直到视野中出现我下班的身影。她已经不知时间是怎么回事了。她已经不知命运是怎么回事了。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菜市场找到她。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述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的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
③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又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的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
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那是我二十五岁时最宏大最迫切的愿望。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经迷路。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在她的世界之外,她放不下的只有我了。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向她百般承诺,我会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一样也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我就是一个骗子,一个欲望大于能力的骗子。而被欺骗的外婆,拄着拐棍站在楼梯口等待。她脆弱不堪,她的愿望也脆弱不堪。④我根本支撑不了她,拐棍也支撑不了她。
(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有改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围绕“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病痛与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这句话,展开了对外婆和“我”一起生活的回忆。
B.作者对外婆世界的描写越详细、丰富、深入,越能凸显作者因各种各样的现实原因,无法满足外婆内心需求的内疚。
C.结尾处对“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的描写,是为了揭示外婆因不适应异乡生活的孤独状态,文章情感达到高潮。
D.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散文,作者用平实、生活化的笔调,选取日常生活中琐碎之事,刻画出真实生动的外婆形象。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子①中的“一个人”一词,不仅表明当时的客观环境条件,也反映了外婆在阿勒泰时的心理状态。
B.句子②语义上和上文的文字紧密相连,“除此之外”承接上文,也引出对外婆“总是不知身在何地”的描写。
C.句子③写出了“我”的怨恨和无奈,“我”心里理解外婆,但出于对她身体的担心,不得已才如此狠心。
D.句子④两次用到“支撑不了她”,除了表现出“我”的后悔和自责,还表现出“我”对外婆的深深思念和爱。
8.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4分)
9.文章以“外婆的世界”为题,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描写了外婆怎样的世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有不胜。法曰:“可胜者,攻也。”三国,魏曹操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吴将吕蒙曰:“皖田肥美,若一收熟,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难制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孙权亲征皖,一朝夜至。问诸将计策,诸将皆劝作高垒。蒙曰:“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乘雨水以入,若淹留数日,必须尽还,还道艰难,蒙窃危之。今观此城不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攻之不移时可拔及水未涨而归金胜之术也。”吴主权从之。蒙乃荐甘宁为外城都督,率兵攻其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枪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蒙功,即拜庐江太守。
(节选自《百战奇略•攻战》)
材料二: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节选自《江表传》)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四面A攻之B不移时C可拔D及水E未涨F而归G全胜之H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指顺从、听从,与《过秦论》“赢粮而景从”中的“从”词义相同。
B.食时,古代十二时辰之一,指吃早饭之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七至九时
C.即,指当即、立即,与《促织》“即捕得三两头”中的“即”词义不同。
D.博士,古代学官名,或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与现在所说的学位名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战场上要发动进攻,是在了解敌情后,认为敌人确实能被打败时,就要毫不犹豫地发动进攻,吕蒙攻打曹魏的庐江太守朱光,就是这样取胜的。
B.朱光在皖城开田种稻,为防止曹操因此做大势力,吕蒙劝孙权率兵攻打皖城,在得知魏军城备不固等情况后,吴军全力进攻,很快便攻克城池。
C.孙权劝吕蒙等要通过读书使自己得到提升,吕蒙以事务繁忙为由婉拒;经孙权的一番教导,吕蒙开始发奋读书,努力的程度就连大学者都比不上。
D.通过读书学习,吕蒙提高得很快,原先瞧不起吕蒙的鲁肃,与吕蒙谈论国家大事时,在辩论中常常被吕蒙驳倒,鲁肃于是对吕蒙表示心悦诚服。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治垒必历日乃成,彼城备已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4分)
(2)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4分)
14.孙权劝吕蒙和蒋钦读书学习,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注】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题中“和”,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反衬诗人此时的心境。
B.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颈联写诗人与友人因饮茶难以入眠,故饮酒唱和,借以驱散浓重的寒意,抒豪迈之情。
D.本诗前两联侧重描写环境,后两联侧重抒发感受,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6.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在这首诗中,你体会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以水为喻,形容时间流逝,表达深沉感慨的,有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有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3年9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夸赞杭州富庶的历史,还可以用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
(3)小刚在翻阅《唐诗精华》时发现“天涯”意象频频出现,它具有独特的象征性和艺术性,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①   ,首先明显反映到语言中的词汇上。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汉语每年大约出现1000个新词语。这些词语大多比较鲜活。在报刊杂志上频频出现,却又在一般词典里找不到。有鉴于此,   ②   。
《新华新词语词典》是一部语词和百科兼收的中小型语文词典。它主要收录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或进入社会生活的新词、新义、新用法,也酌收部分早些时候出现但目前高频使用的新词,共收条目2000条,连同相关词语约4000条。   ③   ,还着重收录信息、财经、环保、医药、体育、军事、法律、教育、科技等领域出现的新词语。
(节选自《新华新词语词典》前言,有删改)
18.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19.《新华新词语词典》即将更版,现向社会征集新词语收入词典,请你向其推荐一个近年来出现的新词语(写在横线上),并解释新词的意蕴(本义、通常意义),要求解释清晰,语言准确精炼,最多不超过50字。(3分)
(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我的理想家庭要有七间小平房。一间是客厅,古玩字画全非必要,只要几张很舒服宽松的椅子,一二小桌。一间书房,书籍不少,不管什么头版与古本,而都是我所爱读的。一张书桌,桌面是中国漆的,放上热茶杯不至烫成个圆白印儿。文具不讲究,可是都很好用,桌上老有一两枝鲜花,插在小瓶里。两间卧室,我独据一间,没有臭虫,而有一张极大极软的床。在这个床上,横睡直睡都可以,不论怎么睡都一躺下就舒服合适,好像陷在棉花堆里,一点也不硬碰骨头。还有一间,是预备给客人住的。此外是一间厨房,一个厕所,没有下房,因为根本不预备用仆人。家中不要电话,不要播音机,不要留声机,不要麻将牌,不要风扇,不要保险柜。缺乏的东西本来很多,不过这几项是故意不要的,有人白送给我也不要。
院子必须很大,靠墙有几株小果木树。除了一块长方的土地,平坦无草,足够打开太极拳的,其他的地方就都种着花草——没有一种珍贵费事的,只求昌茂多花。屋中至少有一只花猫①,院中至少也有一两盆金鱼②;小树上悬着小笼③,二三绿蝈蝈随意地鸣着。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一”与文中“一两枝鲜花”的“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B.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行香子》)
C.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费孝通《乡土中国》)
D.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做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改成“家中不要电话、播音机、留声机、麻将牌、风扇和保险柜”,语意不变。请比较说明原句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4分)
22.文学作品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往往很有表现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只在②处用了分号,请判断这样使用是否妥当,并说明理由。(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何谓大人?曰:小心。”《格言联璧》里这一问一答,颇值得玩味。“大人”指品德高尚之人,“小心”则为谨慎。“大人小心”的意思是,越是品德高尚的人,越小心谨慎。与“大人小心”相对应的是“小人轻狂”。
“大人”之所以“小心”,不是怯懦,而是源于敬畏。有“小心”这块道德的压舱石,人生方能驶得万年船。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考试(一)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只有……才能……”说法绝对,把“社会实践”变成学习知识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改变了句意。
2.(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更应重视”错。
3.(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项前句体现“读”,后句体现“耕”,最能体现耕读文化。
4.(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可先介绍秧田村人的读书成就,了解耕读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打造“博士村特色研学”品牌的情况。②可带领学生参观秧田村充满农耕文化气息的老建筑以及“博士墙”,感受“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的耕读理念。③可到秧田村的农家书屋去参观学习,感受读书的氛围。④可了解秧田村的家风祖训,各家族谱中的风范和规诫,感受耕读文化对推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沟通、发展和谐关系、净化社会风气、巩固爱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5.(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中小学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通过劳动教育和读书学习等传承耕读教育理念。②家庭要重视家风建设,通过家庭影响孩子爱阅读、重知识,传承耕读文化。③高等农林教育要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为农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④国家和社会要引导青年学子践行“耕读”理念,在实践中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亦可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为了揭示外婆因不适应异乡生活的孤独状态”错。
7.(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表达效果的能力。
“怨恨”错。“我”有自己的无奈,但并没有怨恨外婆。
8.(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
①运用双关手法。②表层意义:外婆因神志不是很清晰,不适应异乡生活且无同伴而找不到回家的路。③深层意义:文章写外婆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找不到自身的价值,迷失了生活的方向。(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下 月考试卷


上一个『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个『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