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蚌埠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您现在位置: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月考试卷
试题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蚌埠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统编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蚌埠二中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巩固检测语文试题命题人:韩传慧审题人:王从好试卷满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计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历史
试题预览
蚌埠二中 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3月月巩固检测语文试题
命题人:韩传慧  审题人:王从好
试卷满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所有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计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小题。
材料一:
历史学者往往将中国文明的独特性与同一性,归因于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以儒家为代表的正统思想地塑造。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中华民族共同体地形成有其坚实的物质基础。先从地理环境来看,青藏高原隆升形成三级阶梯式地貌,在阶梯过渡带及海陆交接处,是不同时期人们活动迁徙的地理空间,是孕育复杂多元人文样态的自然环境。这种地理结构同时孕育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统一性和对外开放的包容性。西部地理结构内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江河东流,生活在西部的人群,向东部大平原发展比翻越高原峻岭向西发展对自身更为有利。北部地理结构开放,草原戈壁连接蒙古高原与欧亚大草原,使得北亚与东北亚的游牧渔猎人群多次南下,中原农耕人群多次南迁北上。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运动方向:不断向内凝聚,多元融为一体。
再从经济条件看,作为中华民族主体部分的汉族所处的中原地带,在经济富裕和社会文明程度上始终高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四周边疆地区。这种“中原富于周边”的地理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原地带不对外扩张谋求生存空间。我们应当看到,在中国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增多,中原农耕地区也不乏人多地少的生存困境,何以中原地带不对外扩张呢?这不得不从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农耕文明在生产方式上的显著特征在于“地理依赖性”。由于长城以北的草原地带无法实行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只能在小农生产的条件下“高度内卷”,而不是对外拓殖经济版图。重要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地互动竟然产生了两种文明在经济上彼此依赖的耦合互补结构,这一点已经为茶马互市的历史所验证:马对农耕文明而言是军国大计。茶对游牧文明而言则是牧民生计,二者彼此依赖,互通有无。更为重要的是,经由以茶马互市为代表的族群交往交流交融,将各区域各族群凝聚成难以分割的经济共同体,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从冲突走向融合,中华民族也由多元走向一体。
四周融入中心的向内聚合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的商贸往来,也鲜明地体现在政治领域中的政权更迭。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政治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政治的主流,边疆族群入主中原后也都积极维护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从而产生了文化共同性。
与用武力对外征服,中心向四周扩张的帝国模式相比,向内聚合机制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值得注意的是,向内聚合是少数民族主动融入中华民族的过程,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越是包容,越能得到认同,越是得到认同,越能维护统一,这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使中华民族共同体凝为一体、牢不可破。
(摘编自张梧《准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机制》)
材料二:
中国在汉代走向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深刻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形态与发展方向。中国思想演化的始发点是生生、生长,这必然与农耕生活有关。因为农耕之事,生长唯大,人们播下种子指望谷物生长,因而浇水施肥、改良土壤、深耕细作。中国人理解的存在之道,就是生长之道。从博弈论视角来看,“旋涡模式”是历史中国的生长方式,即四方族群不断聚集于中原而逐鹿中原,中原因此成为一个“旋涡”,将周边多族群、多文化卷入旋涡的博弈游戏中,历史中国得以在逐鹿中原的旋涡模式中不断生长扩大,并保持了文明的连续性。
历代统治者逐鹿中原的动力,在于掌握了中原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就可以最大化地节省统治成本,

试卷第1页,共8页 
达到最大化的统治利益。在中原精神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文字,掌握了文字也就掌握了历史的书写权,就有了文化上大一统的可能。中原最早发明和掌握了文字,正如许倬云所说,“这一文字成就,使商人拥有管理大型政治共同体的工具,也使商文化具有涵化其他同时代文化的重要资源”。周人之所以能够接续商人成为当时中国的领主,也是因为他们继承了商人拥有的文化资源。更重要的在于,象形的汉字,因其不以语音为中心,使用其他语言的所有其他族群都能够占有或分享汉字,这反而使汉字可以独立于中原语音而成为普遍共享的精神载体。这种开放性与可共享性,决定了争夺中原的各方势力都可以非排他性地使用这项资源,进而向周边不断辐射与扩展文明的影响力。
中原的精神资源还体现在周代开创的天命观与大一统观念,两者都以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天命无私原则,成为政治合法性获取的最低成本策略,也是最高收益策略,可以带来滚雪球效应。这样,中原的精神权力和合法性资源就成为天下群雄争夺的目标,“逐鹿中原”成为集体的理性选择。
因此,中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存在、历经变化而不被解构,在于它有一种“通过自身的变化而把外部性转化为可以借力的力量”。中国不断地在变,从商人变成周人,从周人变成华夏族,从华夏经过秦汉的大一统整合变成“秦人”“汉人”,就像滚雪球一样将周边的族群与文化不断卷入、融合进原来的华夏共同体,生长壮大为一个核心明确、边缘模糊、可以无边生长的“文化中国”。
(摘编自王凯歌《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不断流》)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三级阶梯式地理结构,孕育了中华民族向内凝聚的统一性和对外开放的包容性。
B.中原地带人多地少的生存困境,导致了以“地理依赖性”为特征的生产方式地形成。
C.“旋涡模式”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中国文明能够在不断发展中保持连续性的原因。
D. 如果周人没有继承商人拥有的文化资源,就不太可能接续商人成为当时中国的领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以茶马互市为例,论述了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带不对外拓殖经济版图,而是在小农生产的条件下“高度内卷”的原因、结果和意义。
B.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向内凝聚、多元融为一体的特点,并且都认为农耕生活对这个特点地形成有深刻影响。
C. 材料二指出,农耕生活实践影响着中国思想演化的始发点,自汉代走向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又深刻影响了中国文明的形态与发展方向。
D. 材料二认为,四方族群不断聚集于中原而逐鹿中原。使中原成为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旋涡,这一旋涡以向心运动带动历史中国不断生长扩大。
3. 运用对比论证时,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下列选项与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内容,能构成对比论证的一项是(      )(3分)
A. 古代罗马人重视吸纳“四围之优秀力量”为己用,当它在扩张中遇到比自己更先进的希腊文明时,曾对希腊文化顶礼膜拜。
B.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因农业扩展到河谷地带,为解决农作物灌溉以及退潮后土地和水源再分配诸问题而产生的复杂社会组织。
C. 古希腊文明的地理范围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而干燥,不利于需要高热高湿的作物如水稻和薯类的生长,因此农业生产不是很发达。
D. 西欧文明所在的地中海地区因地形破碎而生存空间狭小,自古希腊时代起就已出现“人多地少”的矛盾,因而采取对外殖民的方式。
4. 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模式 因素 方向 特点


试卷第2页,共 8页 
共同体模式   从四周向中心聚合 包容性
帝国模式 从中心向四周扩张 侵略性
A. 共同体模式是文明程度低的民族向文明程度高的民族不断聚合中形成的。
B.帝国模式是强者用武力向四周弱者的扩张,因缺乏包容性而带有侵略性。
C. 共同体模式中,中心区域具有的坚实物质基础是让四周向其聚合的关键。
D. 两种扩展模式均有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但主导者都是文明程度先进的一方。
5. 构成“旋涡”向心力的“精神资源”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茶镖
郑玉超
东方胜刚回红茶之乡鹅城,就要独上鹅山寨,以二斤红茶,赎回红茶太儒朱彦武。爱喝红茶的鹅城人素有血性,听了群情振奋,可转念一想,东方胜在外多年,人们素闻他擅长飞镖,也仅源于江湖传言;况那寨主洪七是个魔王。这回带的茶,并非洪七要的壶,大家心里实在没底。
当东方胜戴礼帽,着长衫,摇羽扇,骑一瘦驴,腰系红茶,奔鹅山寨而去,人们怎么都瞧不出他有一丁点的侠士风范。
鹅山寨把门的也这样想。
刚放下吊桥,两个喽啰就近前来。一个揶揄道,这打扮也敢闯咱鹅山寨。另一个斜眼道,“来,让我搜搜身。”伸手就去摸东方胜的长衫。
东方胜轻点脚蹬、一招燕子三抄水,人已离了驴,晃身进了寨门。那个欲搜身的喽啰目瞪口呆,另一个也张大嘴巴,像被人点了穴,杵在那里。
东方胜进门就大喊,洪七何在? 我东方大侠献茶来了。边喊边摇羽扇,然而天气并不热。他的声音吸引了鹅山寨不少人驻足观看,心想这哪是大侠,分明就是疯子。身后的驴也赶着凑热闹、咧开大嘴扯着嗓,啊呃——啊——啊呃,叫起来。
你俩都别号丧了。一个穿大氅的大汉立在山头喊。
大汉就是洪七。
东方胜抱抱拳,洪七,我是来领朱彦武的。
可我要的是壶!
壶没有,只有茶!
好大的口气! 洪七说着从山头一跃而下。
且说洪七领着东方胜进了山寨议事堂。洪七也不相让,径自饮了碗红茶,向虎皮大椅上一仰,嬉笑着告诉堂中兄弟,这位东方大侠要人来了。
东方胜将羽扇插在腰间,抱拳一圈道,也不白要,我以茶换,红茶,茶中极品。他晃了晃系在腰上的红茶。
众人大笑。
东方胜指着那茶,“你们不晓它的好处,提神明目,益思除烦!”
众人再笑。
“瞧你浑浑噩噩,精神不佳; 掳来大儒,眼睛不行;欲夺宝物,心思不正; 无视大侠,品德不端,我这极品红茶,恰对你症。”东方胜抽出羽扇,指着洪七说。
众人狂笑。
“可别不在乎,这红茶还有个天大的秘密。刀枪剑戟钺,鞭铜锤钩镰,但凡入红茶浸泡十八次,每次

试卷第3页,共8页 
两个时辰,再钝的刃也能斩金断玉,削铁如泥。”
一席话,引得众人个个来了精神。洪七也竖起了耳朵。这时,就听议事堂外,啊呃——啊——啊呃,毛驴又抑扬顿挫地叫起来。
洪七脸一红,你俩合伙愚弄我等?
“岂敢岂敢?东方胜笑道,我身带飞镖,曾用红茶浸泡十八次,三十六个时辰,谓之茶镖。如若不信,一试便知。”
众人闻听,都跃跃欲试。洪七斥退众人,噌地站了起来,拎起虎头大刀,大笑道,我来试试,话音未落人已到了东方胜面前,抡刀便砍。
眼瞧就要砍到,就见东方胜身形飘移、轻闪躲过。洪七本不是真砍,想着沾身便收刀。可现在连对方的影子都没沾上,洪七的面子挂不住,脸涨得像紫猪肝,他喘着粗气,刀刀凌厉,步步紧逼。
东方胜徒手竟让洪七近不了身,洪七恨不得将东方胜一刀砍了。
也不知谁喊了声,茶镖呢?
就见东方胜一袭长衫、从腰间抽出镖来、长约半折,乌黑发亮。洪七一愣,可刀法不乱,跨前一步、再向对方逼去。东方胜身形晃动,就像耍猴,玩得他团团转。再一晃身,已飘出几步开外。一扬手,那镖径直向洪七手中刀飞去。耳边听“咣当”“扑哧”两声,洪七的刀脱了手,插进堂中的横梁之上,晃了几下才定了下来。
众人狂呼。洪七的脸由红变紫,又由紫变绛。不过他输得心服口服,双手抱拳,“佩服佩服! 没想到,经茶浸泡的镖竟如此了得!”
洪七忙命人看座,心道茶犹如此,看来壶也非寻常人所能拥有,遂断了那心思。于是,叫人带来朱彦武,交予东方胜。
再说鹅城满城上下见东方胜孤身入虎穴,不伤分毫,领回了朱彦武,先是惊异,后是惊叹。是夜,朱府大摆宴席,答谢东方胜,遍邀全城名士作陪,夜半方散。
子夜时分,一黑衣蒙面人倒挂金钟,悬于朱府书房后窗。好一会儿,才悄然拨开窗户,钻了进去,不一会儿,又钻了出来,怀里多了个盒子,盒上有字:红茶御壶。说起此壶,乃当年皇帝御赐朱家先祖,传到朱彦武手里, 已历三百余年。
黑衣人抱壶蹿进长廊,忽见前面立一老者,仙风道骨,长髯飘飘,手持支竹筷。黑衣人见状,大惊,欲抽身后退。谁知,四周灯火亮起,一片通明。
老者怒喝,“逆徒还不束手就擒,更待何时?”
黑衣人并没乱了方寸,抽出三支飞镖,一扬手,镖裹着劲道,呈品字形飞向老者。老者手持竹筷,将三支镖轻轻拨落尘埃,又挺身而上,筷子早点了黑衣人的穴。黑衣人扑通倒地,揭开面纱,竟是东方胜。老者指着地上飞镖——镖刃处一牙一牙缺口,朗声道,“红茶要义,首推正心。与洪七比,你心太邪,再好的红茶也于你无补!”
原来,老者是东方胜的师父西门道长,平素酷爱红茶,武功炉火纯青。东方胜悟性强,跟着道长研习飞镖,镖艺精进。奈何心术不正,钻营坑蒙拐骗偷这些下三烂东西。起初,道长想以红茶茶义,教他回归正道。谁知他不为所动,道长恨铁不成钢,将他逐出师门。谁知他出门就委身沙皇——适逢沙皇觊觎朱家红茶御壶,软硬兼施,奈何朱彦武油盐不进——此番回鹅城,一心窃得此壶。知悉后,年逾九旬的道长怎肯让国宝被盗,遂动身下山。怎知节外生枝,洪七也想得此壶,绑了朱彦武,放话以壶赎人。这才发生了上面的故事。(有改动)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现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得知红茶大儒朱彦武被绑架,刚回红茶之乡鹅城的东方胜便自告奋勇去鹅山寨赎人,体现鹅城人的血性。
B.东方胜与洪七比武,先是徒手搏斗,后是飞镖夺刀,可见东方胜茶镖不凡,功夫了得,确是武林高手。
C.东方胜性格直爽见到鹅山寨寨主洪七便直奔主题,申明要领回朱彦武,引得山寨上的人们肃然起敬。

试卷第4页,共8页 
D. 西门道长以竹筷轻松打掉东方胜三支飞镖,并点了东方胜的穴,可见道长没有给东方胜传授武功秘诀。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洪七与东方胜比武的情节,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描写别里科夫一样,都只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人物。
B. 鹅城人的担心、山寨人的揶揄、洪七的鄙视,既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烘托了东方胜的胆识与武功。
C.“遍邀全城名士作陪”的交代,意味着西门道长可能也在受邀之列,这为降伏东方胜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D. 小说语言简练明快,短句为主,句法多变,这种语言特色与武侠小说扣人心弦、快意江湖的情节相一致。
8. 小说直至最后才交代是西门道长的徒弟东方胜要盗取“红茶御壶”,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并简要分析。(4分)

9. 学校公众号拟在“最小说”栏目刊登本文,对于最后一段,编辑部产生了分歧。李编辑认为可以删去,而王主编则认为不能删,你怎么看? 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理由。(6分)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苏武者,故右将军平陵侯苏建子也。孝武皇帝时,以武为移中监使匈奴,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单于使贵人故汉人卫律说武,武不从。乃设以贵爵、重禄、尊位,终不听。于是律绝不与饮食,武数日不降。又当盛暑,以旃厚衣并束之日暴,武心意愈坚,终不屈挠。称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斧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尊官显位而不荣也。”匈奴亦由此重之。武留十余岁,竟不降下,可谓守节臣矣。诗云:“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苏武之谓也。匈奴给言武死,其后汉闻武在,使使者求武,匈奴慕义归武,汉尊武为典属国,显异于他臣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节士》)
材料二: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赞曰: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试卷第5页,共8页 
前发匈奴时A 胡妇适产B一子通国C有声D问来E愿因F 使者 G致金帛H赎之。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恨,遗憾,与《五代史伶官传序》“此三者,吾遗恨也”中的“恨”意思相同。
B.“显异于他臣也”与《屈原列传》“故内惑于郑袖”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
C.“太牢”指古代祭祀时用的牛、羊、猪三牲,“少牢”是祭祀时用羊、猪二牲。
D. 因,通过、经由,与《过秦论》“因利乘便”中的“因”意义和用法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刘向《新序》记载匈奴将苏武捆上厚毛衣放在太阳下连日暴晒,这与班固《苏武传》中记载的关于苏武在匈奴遭受的非人待遇不同。
B.苏武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匈奴欺骗汉朝说苏武已死,后来汉朝知道苏武还活着,就派使者去要人,匈奴放还了苏武。
C. 苏武曾被匈奴扣留了十九年,他的儿子因犯事被处死; 苏武为了二千石官职就参与了谋立汉宣帝的计划,因而被宣帝赐爵位关内侯。
D.苏武多次朝见宣帝,得到优宠,他却把自己所得的赏赐全部送给了兄弟和朋友,自己不留一点财物,很多王公大臣都非常敬重苏武。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是时匈奴使者数降汉,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当。(4分)
(2) 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4分)
14. 刘向《新序》中引用《诗经》和班固《苏武传》中引用孔子的话,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4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小题。
夏日过摩诃池①
陆游
乌帽翩翩白紵轻,摩诃池上试闲行。
淙潺野水鸣空苑,寂历斜阳下废城。
纵辔迎凉看马影,袖鞭寻句听蝉声。
白头散吏元无事,却为兴亡一怆情。
【注】①摩诃池:又名龙跃池、宣华池,遗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心。
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中的“闲”字,总领全诗,既点明出行的原因,又定下全诗闲适的基调。
B.颔联中最传神的其中一字是“废”字,与“废池乔木”的“废”字意义相同。
C. 此诗应是陆游的晚年之作,诗人描写了夏日摩诃池闲游的情景,生动而真实。
D. 此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事中言志,景中见情,三个方面相得益彰。
16. 陆游晚年时依然保持着雄健有力的诗风,对此朱熹评价为“老笔尤健”,这个“健”说的是陆游对环境与心境的把握,即便再苦再难也要向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尤健”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寄托了他高洁的品性。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的解释是“          ,                  ”。
(2)《过秦论》中贾谊用“             ,            ”两句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后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3)陆机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过秦论》中结尾

试卷第6页,共8页 
“               ?                    ”两句便是点明秦灭亡原因的警策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小题。
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传统年画中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这类年画被称为“戏出年画”。戏出年画会绞尽脑汁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它的掌舵者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搬到画面中。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   ①  。戏出年画相当于把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舞台演出转化为可长久欣赏的平面艺术,寻常百姓将之张贴于家中,睹其形如闻其声,   ②   便可时时欣赏戏曲之精妙。
戏出年画中要数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样最为丰富精彩。流传下来的杨柳青戏出画样多达数百种,涵盖了文戏、武戏等多种戏曲演出形式,内容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清末武打戏广泛流行,年画保留了大量精彩的武戏题材,如脍炙人口的三国戏、隋唐戏、公案戏等,一些经典的画样每年再版重印,   ③  。这类武打戏出善于突出角色的功架姿势,抓住不同行当的角色特点加以刻画和表现,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改写为“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慕,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搬到画面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 小题。
经常在外就餐的人会有用开水烫餐具的习惯,认为这样可以“烫死”一部分细菌。实际上吃饭前用开水烫餐具,消毒杀菌的效果可能并不明显。高温杀菌要真正有效果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温度,①                   。因为引起胃肠道疾病的细菌多数要经100℃高温作用1—3分钟或80℃持续10分钟才能被杀死。因此,通过高温煮沸的方式使病菌被杀灭,或用热水浸泡大约10分钟左右,都比用热水冲洗杀菌效果更显著。当然,烫洗没有坏处,可以冲洗掉一些残余的洗涤剂或浮尘。不过,如果用的是一次性餐具,②                   。一次性筷子上的硫磺、纸杯内壁的石蜡、塑料碗杯中的塑化剂等,遇热都容易融化释放,长期使用对身体健康不利。
除了用热水烫,③                   。市面上清洁、抑菌的湿纸巾只能用于皮肤清洁,用来擦餐具不能起到消毒的作用。另外,一些消毒湿纸巾中的化学成分不能入口,因此也不能用来擦餐具。
20. 下列句子中的“当然”和文中加点的“当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是那些人就是放不开手。
B. 钟老师会在吃饭时告诉大家他的译法,当然偶尔会被我们反驳。
C. 仅仅根据“想当然”,就在那里发号施令,这是主观主义作风。
D. 难道这不是理所当然吗?每个人都应该爱护环境,节约资源。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历史的声音,久久回响。
历史的声音,是民族兴亡得失的警钟,是先贤高洁志趣的铮铮话语……

试卷第7页,共 8页 
倾听历史的声音,可以明得失知兴替,可以感悟人生真谛……
年青的我们,应该倾听历史的声音,迈开走向未来的脚步,迎接灿烂的明天。
校团委将举办18岁成人礼活动,你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历史的声音和时代的脚步”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 800字。④不得抄装、套作。












































试卷第8页,共 8页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统编版 高二 选择性必修中 月考试卷


上一个『《包身工》课后练习』  下一个『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